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65193|回复: 67
 阿宝 发表于: 2014-5-26 11:47:00|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任正非之问:华为会不会是下一个美联航?

 [复制链接]
  任正非,1944年10月25日出生于贵州省镇宁县,祖籍浙江省浦江县,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要创始人、总裁。
  1963年就读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已并入重庆大学),毕业后就业于建筑工程单位。1974年为建设从法国引进的辽阳化纤总厂,应征入伍加入承担这项工程建设任务的基建工程兵,历任技术员、工程师、副所长(技术副团级),无军衔。任正非也因工程建设中的贡献出席了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和1982年的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7年,任正非集资21000元人民币创立华为公司,1988年任华为公司总裁。
  2003年,任正非荣膺网民评选的“2003年中国IT十大上升人物”;2005年入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一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2011年,任正非以11亿美元首次进入福布斯富豪榜,排名全球第1153名,中国第92名。2015福布斯华人富豪榜排名350,全球富豪榜排名1741。2016胡润IT富豪榜,任正非以105亿元排名第35位。


任正非:创新需聚焦在主航道上
任正非任正非

  5月26日上午消息,于2014年4月23日在出席上研所专家座谈会时,华为总裁任正非就华为领先后可能存在的风险、客户需求、开放精神以及创新的边界问题发表了讲话。
  任正非指出,历史上多少大公司是在非常成功之后走向大衰弱。所以应该在最好最繁荣的时候讨论华为的崩溃和衰退,这样也许能找到一条路来。
  在谈及客户需求时,任正非认为,华为的客户应该是最终客户,运营商的需求只是一个中间环节。只有真实需求才是华为的希望。现在有人在网络上描述华为的战略是针尖战略,任正非认为这个观点是真理:“我们收窄战略面,在针尖领域,踩不着别人的脚。我们在主航道上是针尖战略。针尖战略就是冲到最前面。不与别人产生利益冲突。”
  任正非表示,华为的圈子太小,企业内部的科学家需要走出去,不能光和大师交流,还要与博士和准博士这些未来的“种子”一起喝咖啡。把能量输入到“种子”阶段,从而形成庞大的思想群。就像一个石头丢到水里面引起波浪一样,一波一波影响世界。
  华为要走向世界级,任正非认为现在缺思想家和战略家,现有人才仅只停留在将军层面,希望三五年内一定要出现思想家和战略家来解决华为战略是什么的问题。
  在创新方面,任正非认为创新是有边界的,只能聚焦在主航道上,或者略略宽一些,无边界的技术创新有可能会误导公司战略。任正非还表示,不要妄谈颠覆性,认为革命一定会被接受,即便成功如苹果,也是四十年积累的结果。

以下为任正非讲话全文: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的能量
任总与上研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4年4月23日
  我今天就是过来喝杯咖啡,和大家漫谈。

一:我们会怎么失败,华为会怎么垮掉?
  历史上多少大公司是在非常成功之后走向大衰弱。70年代日本电子工业很成功,钱多到可以把美国买下了。日本在模拟电子很成功,但在数字转型的时候保守了,让美国超越了。美国CT领域也保守了被华为超越了,但后来,美国又从IT领域重新打回CT领域,今天甚至可能颠覆CT领域。
  MOTO是蜂窝移动通信商用系统的发明人,模拟时代太成功了,就在数字化时代退出了市场。北电10G太成功了,却错失了40G/100G的转型。过去的AT&T为什么失败?他判断这个世界以2M带宽为通信带宽基础的,这里指的话音时代,他们没有想到大数据时代,当然我们当时也没有完全想到。现在带宽的需求是被压抑了,压抑后我们就一厢情愿的认为越宽越好。那是不是越宽越好呢?
  我们怎么能对应这个时代?我现在不知道。当我们最早提出管道概念的时候,大数据的思维描述刚发育,管道有多粗,流量有多大我们还不知道。我觉得无线比有线更有希望搞明白最终客户需求,因为无线在离客户最近的地方,比较贴近人的基本需求。
  现在成功的过程中,哪些东西会构筑我们的死亡。蜂窝当初是为了适应话音时代的而设计的覆盖方案,可能无法支持高密度的数据覆盖。但高密度覆盖的基本方式是什么,什么带宽是大量最终客户的基本需求,我真的不知道,如果你们技术假设思想错误了,我们发出去几十万个基站了,我们升不了级了,怎么办?这个时候越成功就构建了我们越大的历史包袱。未来有很多不可预知性。哪怕我们几十万基站已经下去了,只要我们率先比别人知道了,早一点知道我们错在哪,就可能早一些避开失败的轨迹。丁耘说要5M或10M无缝覆盖,也许有道理。
  我们在追赶的时候是容易的,但在领队的时候不容易,因为不知道路在哪儿。我当年精神抑郁,就是为了一个小灵通,为了一个TD,我痛苦了8-10年。我并不怕来自外部的压力,而是怕来自内部的压力。我不让做,会不会使公司就走向错误,崩溃了?做了,是否会损失我争夺战略高地的资源。内心是恐惧的。TD市场刚来的时候,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投入,所以没有机会,第一轮招标我们就输了。第二轮我们投入了,翻上来了;第三轮开始我们就逐步领先了,我们这叫后发制人战略。但那8年是怎么过来的呀?要我担负华为垮了的责任,我觉得压力很大呀,这么多人的饭碗要敲掉了。因为不知道,所以很害怕,才很抑郁。
  现在你们也是高处不胜寒。无线走到这一步了,下一步要怎么走。到底我们将来技术思想是什么?技术路线是什么?我们假设这个世界是什么?我们假设对了,我们就正确了可能也就成功了。我们假设错了,那我们可能就会进入类似北电、MOTO一样的衰退。
  思科在全世界IP是独树一帜的,多么先进。它在核心路由器上的一个投资错误就被华为超越了。那你以为华为就不会被别人超越吗?所以我们应该在最好最繁荣的时候讨论华为的崩溃和衰退,我们也许能找到一条路来。我们不知道客户需求是什么,我们预见客户的需求都是鱼翅燕窝,如果客户的基本需求是麻婆豆腐怎么办呢。我们鱼翅燕窝做了一大桌,但人来了只吃麻婆豆腐怎么办呢?怎么知道无线带宽的最佳需求到底是多少呢?这一点我也不清楚,就多听听专家们的意见。

二:把握客户的真正需求,坚持主航道的针尖战略
  我们的客户应该是最终客户,而不仅仅是运营商。运营商的需求只是一个中间环节。我们真正要把握的是最终客户的需求。最终客户需求到底是什么?怎么引导市场的需求,创造需求。不管企业、个人市场……,真实需求就是你的希望。
  未来世界信息的发展是无穷无尽的。互联网时代不是指网络,一定不要把互联网时代理解成了网络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了人们的基本需求,网络只是一个承载工具,端到端连起来,老百姓也是互联网的组成部分。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导致了英国的工业革命使得英国强盛,但蒸汽机不是基本需求,只是代表水的动力发生转变,因此它只是一个工具。网络这个工具和蒸汽机一样带来世界整个生产方式的改变。
  将来像太平洋这么粗的数据流量,核心交换以什么方式?谁占据了制高点?但不要以为核心层是制高点,所有不可替代层都是战略制高点。前年我们决定让日本的能力为我们所用,在日本建立一个终端工艺研究所,把日本短薄精小的工艺能力聚集起来了,日本研究所就做得很好。我们在日本构建大规模的工艺能力,应用软件让想象丰富的中国人来开发,正好对应人们未来对软件的需求。这两个能力结合起来,世界不就是你的了吗。
  现在有人在网络上描述华为的战略是针尖战略,我认为他说出了真理。我们收窄战略面,在针尖领域,踩不着别人的脚。我们在主航道上是针尖战略。针尖战略就是冲到最前面。不与别人产生利益冲突。
  ICT融合是否真正的合乎未来我不知道,但我有两个问题可以假设:干线传输一定是以CT形式,一定要及时、可靠和准确。但接入层应该是可以允许有错误、丢包。我前段时间听说我们是用CT的数据传输方式研究图像,我认为这样做肯定不行,交易数据的传输不能出现差错,否则你的钱就到我的口袋,但是图像的传输是允许有误码的,掉了几十帧,图像就瞬间模糊一下,人们并不会要求图像一个码不能错。分清楚在接入系统中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非基本需求不需要这么严格,但基本需求不能有错误。所以我才讲,汽车必须是汽车,首先做出来要是汽车;豆腐一定是豆腐。
  我说ICT融合是我们公司的命题,但是否正确还需要斟酌。在无线覆盖方式上从外向内攻,是欧洲标准,美国标准是从内往外攻。这是两种技术几大阵营之间的搏击。我认为从内往外攻,从外往内攻,都是正确的,我们必须内也要攻,外也要攻,一定要做到在某个界面上有融合的方式。

三:走向世界走向开放,一杯咖啡吸收宇宙的力量
  我们要从战略格局构建我们未来基本技术理论和思想。我们在无线上数学的突破还是有基础的,但我们在有线网的数学上投入是不够的。我在莫斯科研究所的时候说,无线数学科学家要扩充到140人,现在是70人。我们在有线网数学家要开始培养,包括引入准博士,在中国也要这样做。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你们这些fellow的技术思想为什么不能传播到博士和准博士这些未来的“种子”里面去?你们和大师喝咖啡,现在为什么不能也和“种子”喝咖啡?喝咖啡是可以报销的。别怕说白培养了,不来华为,他总为人类服务的吧?把能量输入到“种子”阶段,这样就形成庞大的思想群。就像一个石头丢到水里面引起波浪一样,一波一波影响世界。你们一个fellow能交5个这样的朋友,一个人几百个的粉丝,一算就影响了多少人。交流也是在提升我们自己,因为我们真的想不清楚未来是什么。
  华为公司的圈子还太小,你们这些fellow都不出去喝咖啡,只守在土围子里面,守碉堡最终也守不住的嘛。你们这些科学家受打卡的影响被锁死了,在上研所这个堡垒里面怎么去航海?去开放?航海的时候怎么打卡?发现新大陆怎么打卡?沉到海底怎么打卡?从欧洲通向亚洲的海底有350万艘沉船,那些沉到海底的人怎么打卡?所以,我们的管理要开放模式。
  美国人监控我,我说我是一个思想领袖,不是说悄悄话就成功的。我不把我的思想告诉所有人,我怎么能成功。公司所有战略都开放到网上了,高端技术诀窍你可以不开放,低端产品可以先在内部全开放,然后开源,再然后……。
  资本主义就是因为开放走向成功,中国以前闭关自守没有成功,所以我们也要走向开放。现在很多人希望把国门关起,说中国会强大。错了!中国关门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从来都没有证明中国强大过。美国是最开放的国家,所以美国现在还是最强大。不要看美国有时出现的暂时的落后,但美国是火山喷发式的创新,一会儿冒出一个Apple,一会儿冒出Facebook来,只要美国持续开放,谁能阻挡美国前进的步伐?
  我们还要走向世界级。现在我们缺思想家和战略家,只停留在将军层面。如果我们都只会英勇奋战,思想错了,方向错了,我们越厉害就越有问题。所以我们希望你们中间能产生思想家,不光是技术专家,要产生思想家,构筑未来的世界。我们为什么起一条路叫稼先路,就是无名英雄,我们为什么起了一条路叫隆平路,就是说不要在乎你的学历,不要有自卑感,人人都能作出贡献。所以,我希望你们上研所也能出现一批思想家,我们已经有些将军了,下面要成为思想家的时间更漫长,我们已经等不了这么多时间,我们三五年内一定要决策我们的战略是什么。

四:我们的创新应该是有边界的,不是无边界的
  我们应该演变,我们即便有了长远的战略思想,也是在今天的思想上逐步演变,逐步改进。不要妄谈颠覆性,认为革命一定会被接受,不见得。苹果的成功是四十年的积累成功的,个人电脑就是苹果发明的,图形界面也是苹果发明,后来进入MP3音乐也成功了。MP3时我就说了一句话,这个加个通讯不就更厉害了吗?果然加了通讯,第一代就卖了900万台手机。你看苹果iPhone的成功是四十年积累的突破,并非一日之寒。有时候我们不要总想用革命性思想使自己颠覆,人类需要的不是颠覆,人类需要的是技术高质量的继承与发展。
  我们对2012实验室的约束是有边界的。只能聚焦在主航道上,或者略略宽一些。产品创新一定要围绕商业需要。对于产品的创新是有约束的,不准胡乱创新。贝尔实验室为什么最后垮了,电子显微镜是贝尔实验室发明的,但它的本职是做通讯的,它为了满足了科学家的个人愿望就发明了这个电子显微镜。发明后成果丢到外面划不来,就成立了电子显微镜的组织作为商业面的承载。所以无边界的技术创新有可能会误导公司战略。
  现在我们说做产品的创新不能无边界,2012放的宽一点但也不能无边界。但我们现在要成就的是华为的梦想,不是人类梦想。所以我们的创新应该是有边界的,不是无边界的。
  谢谢你们创造华为今天的伟大,都是你们的功劳,但是明天的失败可能也是你们的牵引。你们要开放,吸收宇宙的能量,构筑未来的世界。
  二○一四年五月二十二日
  报送: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
  抄送:公司全体员工,全公开

〓 相关链接
『 5熊猫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5熊猫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阿宝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阿宝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阿宝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5熊猫网 』的立场无关,阿宝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阿宝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5熊猫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阿宝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5熊猫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楼主|阿宝 发表于: 2017-4-22 09:59:06|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2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任正非之问:华为会不会是下一个美联航?

源自:21世纪经济报道
4qDL-fyepses7497588.jpg
  “美联航不以客户为中心,而以员工为中心,导致他们对客户这样恶劣的经营作风。华为会不会是下一个美联航?”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4月18日的华为战略预备队座谈会上的讲话上提出警示。
  此番讲话也正值华为P10因缺少疏油层和使用不同规格闪存而遭受质疑和讨伐之际。
  在4月19日华为终端公司发布官方声明回应“闪存门”事件之后,4月20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个人微博再连发三条微博进行澄清。
  关于“华为最新的旗舰P10上使用了UFS2.0、UFS2.1和emmc5.1三种闪存且没有告知消费者按照统一价格售卖”的质疑,余承东回应称“关于P10系列手机闪存同时采用UFS和EMMC两种方案的问题,核心原因是供应链闪存的严重缺货,至今我们的Flash存储仍然在缺货之中。我们在软硬件的联合优化设计上,已经确保了即便使用EMMC存储的,仍然保持良好的实际使用性能体验”。关于疏油层的问题,余承东微博称,“消费者可以去华为售后服务店了解涂抹疏油层的解决方案。”
  但余承东的回复似乎并未能平复消费者的质疑。
  在任正非4月18日的讲话中,他再次强调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要坚持下去,越富越要不忘初心”,表示“从美联航事件看,企业必需以客户为中心”,要求华为全体员工重新回到“以客户为中心”的主航道上去。
  他还表示,干部、专家要考核与客户交流的数量与质量。“每年管理者的末位淘汰比为10%,但淘汰不是辞退,他可以进入战略预备队重新去竞争其他岗位。通过淘汰主官,将压力传递下去。”

以下是讲话全文:
  任正非在战略预备队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7年4月18日
  一、你们要像种子一样,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再成片开成花海。部分勇敢的人,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快速成长。
  虽然目前战略预备队的训战规模还不大,但在我心目中,将来每年应该要训战1-2万人。我们抽出这么多时间,花费这么大代价,培养出种子,是希望你们到全球各地去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推动变革进步。对于少数特别优秀员工,还可以到最艰苦的国家去快速成长,除了提升技能,更能磨炼意志。希望你们能实现这个目标,但是“大江东去浪淘沙”,我们不能保证人人都能成为将军、人人都是英雄。六十年代的电影《大浪淘沙》讲述四个青年人走进黄埔军校,最后走向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起点相同,人生不同。相信在座各位会走向不同的领域,但是期望你们都能走向我们希望的目标,为未来作出较大的贡献。
  1、你们不管资格多老、经历多丰富,如果这件事你不明白,就是新兵一个,以这种姿态投入训战,围绕目标创造性开展工作。
  在训战过程中,最重要是靠自己努力,最好的训战结合是在实践中,而不是在课堂上。实战无论何时何地都随时存在的,如何自我培养,学学毛泽东、邓小平,他们可没有进过任何队。你们作为选出来的优秀分子参加集中训练,要安心接受赋能。华大不能过分强调条件,黄埔军校只有两条绑腿,抗大只有一条小板凳,但它们是真正的世界名校,培养出大量人才。参加集训可能也是你们人生的一次宝贵机会,看你们自己如何把握。
  尽管华为公司引进了西方管理,提供了各种表格,你们要通过自己创造性的理解,在项目中因时因地去运用,不断优化。其实我们的作业表格并非大量抄顾问公司的PPT,是结合自己的实际归纳整理的。什么是训战?就是训练时所用的表格、代码……与作战的表格与操作是一样的。你们最贴近项目,老师贴近共同规律,你们相差100米,要互相探索前进。在没有深刻体会、充分实践的情况下,你不要提意见,自显高明。应削足适履,按规定的表格作业,端正学风。在作业过程中,你们总会有感悟,可以总结发表出来,也许在这个项目中已无法改进,但可以在下一个项目中或者别人吸取经验后继续改进。我们最需要的还是你的感悟。
  当然,对于未能参加课堂培训的人,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公司案例都是全开放的。公司有很多案例,不知道哪类最适合你,如果你认为这类案例对自己启发很大,收藏到自己的储存,因为IT是通过日落法来简化案例管理,不会长期保留的。
  2、学班是混合联队建制。不同专业、不同职级、不同年龄组成的联队,互相取长补短。
  大家各自来自研发、财经、人力资源……,参加训战时,可能会感到“鸡同鸭讲”,如果对话不上,可能那就是你更需要去理解的内容。高、中级干部需要跨流程、跨区域成长,如果不具有全流程的知识结构,就当不好领袖。冲突文化,其实是相互最好的教育。
  进入学班后,没有军衔高低。当你们进入这个团队,就没有职级之分,在一起工作,平等交流。在差异中冲突,在冲突中井喷,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互相交流对案例、执行、项目、流程……的看法,总结出精华要点,在最基层项目起步时,就能客观掌握作业的方法。
  3、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工作来管理项目,不是僵化地照搬流程。
  既然已贴近项目,无论项目大小,应该都是有作为的。以项目管理为中心,理解、解剖,真正明白项目管理的内核。
  以考促训,贴身鉴定。在变革过程中,很多不同专业的团队跟着项目前进。比如,人力资源团队也需要知道“螺丝钉怎么拧”,贴近我们的业务层考核,才能给每个人做出科学合理的鉴定。也许这个鉴定不会给他的人生产生多大作用,但是未来大数据扫描,扫描几个关键词,可能我们就会发现这个苗子。又如,在混合作战团队,财经应充分发挥项目核算、项目精算、工程概算……的引导作用,也要去感知合同场景。要精通自己的业务,也要熟悉相关的业务。
  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路线不动摇。
  1、从美联航事件看,企业必需以客户为中心。
  美联航不以客户为中心,而以员工为中心,导致他们对客户这样恶劣的经营作风。华为会不会是下一个美联航?我们认为最宝贵的财富是客户,一定要尊重客户。我们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要坚持下去,越富越要不忘初心。
  2、巴塞的火爆与坂田的冷清,标志着华为正在淡化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
  现在有些客户不远万里来到坂田,很多专家和主官都不愿意去展厅为客户提供讲解咨询,不愿多抽一些时间粘粘客户。这是否标识着华为正滑向美联航的道路?如果每个人不热心见客户,坐而论道,这类人群要从专家队伍和主官队伍退到职员岗位上去,将来人力资源会做相关考核。富了就惰怠,难道是必归之路吗?
  3、产品经理与客户经理的主责,要与客户有粘性,没有这种热情及成功渴望的人,不能担任主官。
  每个代表处都要明确“如何以客户为中心”,干部、专家要考核与客户交流的数量与质量。考核是全流程,从机会、获得、交付、服务……。缺失这个热情的要改正,以后的考核要量化、要公开。
  公司机关既然不愿意好好为客户服务,为什么机关要建立这么庞大的机构。每年管理者的末位淘汰比为10%,但淘汰不是辞退,他可以进入战略预备队重新去竞争其他岗位。通过淘汰主官,将压力传递下去。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要进步,时代不会保护任何人。不要认为华为公司是五彩光环,我们已处于风口浪尖,未来将走向何方?没人知道。因此,我们各项工作都要导向多产粮食、增加土地肥力。
  三、各环节都要关注端到端的流程打通,任何变革都要有目标方向。变革者不要站在自我欣赏的角度,把流程弄复杂了。
  1、所有变革都要有目标,主干流程要以多产粮食与增加土地肥力为中心。
  你们要科学性、创造性地理解项目管理,在项目中,所有流程都要端到端横向打通。流程是拿来用的,变革是为了实现业务及管理目标的。没有目标会越改越复杂,变革会成为以自我为中心的完美体系,一个个完美的癌症,会阻碍业务发展。财经2009年确立了变革目标“准确确认收入,加速现金流入,项目损益可见,经营风险可控。”为IFS成功关闭,为账实相符的流程变革关闭,作了很好的引导,“山沟里的马列主义”。我们的变革项目群和变革项目,要学习IFS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阐述变革的目标,用明确的目标来指引变革的方向和举措。允许没做好,不允许说不清。我们要推行“变革项目化、IT产品化、流程版本化”,在持续运营中不断改进。
  2、研发、供应……都要关注以客户为中心。要关注端到端的协同与流程贯通。
  研发是为客户服务的,应该多与客户交流。“可生产、易交付、免维护”的设计要纳入研发立项流程,从立项开始改变。将产品研究成功后,再去做适配性的生产,这种方法要改变。研发必须是客户需求导向的,商业成功导向的。
  3、成为领袖的人,胸怀宽广,视野远大,但都是从小事做起的。晋升到17级的台阶,应有完成一个项目的全流程交付。
  华为已经进入产业的世界领先行列,我们的事业呼唤领导,华为的优秀员工要树立领导世界的雄心壮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应该成为华为优秀员工的座右铭。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阿宝 发表于: 2017-4-21 10:59:09|显示全部楼层

任正非:华为每年训战至少1万人 管理者末位淘汰10%

源自:TechWeb
  [TechWeb报道]4月21日消息,华为心声社区发布了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战略预备队座谈会上的讲话。任正非指出,“目前战略预备队的训战规模还不大,但在我心目中,将来每年应该要训战1-2万人。”
  任正非表示,我们抽出这么多时间,花费这么大代价,培养出种子,是希望你们到全球各地去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推动变革进步。对于少数特别优秀员工,还可以到最艰苦的国家去快速成长,除了提升技能,更能磨炼意志。
vs0X-fyepsea9965743.jpg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
  他还表示,干部、专家要考核与客户交流的数量与质量。“每年管理者的末位淘汰比为10%,但淘汰不是辞退,他可以进入战略预备队重新去竞争其他岗位。通过淘汰主官,将压力传递下去。”
  任正非称,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要进步,时代不会保护任何人。不要认为华为公司是五彩光环,我们已处于风口浪尖,未来将走向何方?没人知道。因此,我们各项工作都要导向多产粮食、增加土地肥力。 ●

以下为任正非讲话全文:
  总 裁 办 电 子 邮 件
  电邮讲话[2017]044号 签发人:任正非
  任总在战略预备队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7年4月18日
  一、你们要像种子一样,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再成片开成花海。部分勇敢的人,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快速成长。
  虽然目前战略预备队的训战规模还不大,但在我心目中,将来每年应该要训战1-2万人。我们抽出这么多时间,花费这么大代价,培养出种子,是希望你们到全球各地去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推动变革进步。对于少数特别优秀员工,还可以到最艰苦的国家去快速成长,除了提升技能,更能磨炼意志。希望你们能实现这个目标,但是“大江东去浪淘沙”,我们不能保证人人都能成为将军、人人都是英雄。六十年代的电影《大浪淘沙》讲述四个青年人走进黄埔军校,最后走向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起点相同,人生不同。相信在座各位会走向不同的领域,但是期望你们都能走向我们希望的目标,为未来作出较大的贡献。
  1、你们不管资格多老、经历多丰富,如果这件事你不明白,就是新兵一个,以这种姿态投入训战,围绕目标创造性开展工作。
  在训战过程中,最重要是靠自己努力,最好的训战结合是在实践中,而不是在课堂上。实战无论何时何地都随时存在的,如何自我培养,学学毛泽东、邓小平,他们可没有进过任何队。你们作为选出来的优秀分子参加集中训练,要安心接受赋能。华大不能过分强调条件,黄埔军校只有两条绑腿,抗大只有一条小板凳,但它们是真正的世界名校,培养出大量人才。参加集训可能也是你们人生的一次宝贵机会,看你们自己如何把握。
  尽管华为公司引进了西方管理,提供了各种表格,你们要通过自己创造性的理解,在项目中因时因地去运用,不断优化。其实我们的作业表格并非大量抄顾问公司的PPT,是结合自己的实际归纳整理的。什么是训战?就是训练时所用的表格、代码……与作战的表格与操作是一样的。你们最贴近项目,老师贴近共同规律,你们相差100米,要互相探索前进。在没有深刻体会、充分实践的情况下,你不要提意见,自显高明。应削足适履,按规定的表格作业,端正学风。在作业过程中,你们总会有感悟,可以总结发表出来,也许在这个项目中已无法改进,但可以在下一个项目中或者别人吸取经验后继续改进。我们最需要的还是你的感悟。
  当然,对于未能参加课堂培训的人,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公司案例都是全开放的。公司有很多案例,不知道哪类最适合你,如果你认为这类案例对自己启发很大,收藏到自己的储存,因为IT是通过日落法来简化案例管理,不会长期保留的。
  2、学班是混合联队建制。不同专业、不同职级、不同年龄组成的联队,互相取长补短。
  大家各自来自研发、财经、人力资源……,参加训战时,可能会感到“鸡同鸭讲”,如果对话不上,可能那就是你更需要去理解的内容。高、中级干部需要跨流程、跨区域成长,如果不具有全流程的知识结构,就当不好领袖。冲突文化,其实是相互最好的教育。
  进入学班后,没有军衔高低。当你们进入这个团队,就没有职级之分,在一起工作,平等交流。在差异中冲突,在冲突中井喷,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互相交流对案例、执行、项目、流程……的看法,总结出精华要点,在最基层项目起步时,就能客观掌握作业的方法。
  3、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工作来管理项目,不是僵化地照搬流程。
  既然已贴近项目,无论项目大小,应该都是有作为的。以项目管理为中心,理解、解剖,真正明白项目管理的内核。
  以考促训,贴身鉴定。在变革过程中,很多不同专业的团队跟着项目前进。比如,人力资源团队也需要知道“螺丝钉怎么拧”,贴近我们的业务层考核,才能给每个人做出科学合理的鉴定。也许这个鉴定不会给他的人生产生多大作用,但是未来大数据扫描,扫描几个关键词,可能我们就会发现这个苗子。又如,在混合作战团队,财经应充分发挥项目核算、项目精算、工程概算……的引导作用,也要去感知合同场景。要精通自己的业务,也要熟悉相关的业务。
  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路线不动摇。
  1、从美联航事件看,企业必需以客户为中心。
  美联航不以客户为中心,而以员工为中心,导致他们对客户这样恶劣的经营作风。华为会不会是下一个美联航?我们认为最宝贵的财富是客户,一定要尊重客户。我们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要坚持下去,越富越要不忘初心。
  2、巴塞的火爆与坂田的冷清,标志着华为正在淡化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
  现在有些客户不远万里来到坂田,很多专家和主官都不愿意去展厅为客户提供讲解咨询,不愿多抽一些时间粘粘客户。这是否标识着华为正滑向美联航的道路?如果每个人不热心见客户,坐而论道,这类人群要从专家队伍和主官队伍退到职员岗位上去,将来人力资源会做相关考核。富了就惰怠,难道是必归之路吗?
  3、产品经理与客户经理的主责,要与客户有粘性,没有这种热情及成功渴望的人,不能担任主官。
  每个代表处都要明确“如何以客户为中心”,干部、专家要考核与客户交流的数量与质量。考核是全流程,从机会、获得、交付、服务……。缺失这个热情的要改正,以后的考核要量化、要公开。
  公司机关既然不愿意好好为客户服务,为什么机关要建立这么庞大的机构。每年管理者的末位淘汰比为10%,但淘汰不是辞退,他可以进入战略预备队重新去竞争其他岗位。通过淘汰主官,将压力传递下去。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要进步,时代不会保护任何人。不要认为华为公司是五彩光环,我们已处于风口浪尖,未来将走向何方?没人知道。因此,我们各项工作都要导向多产粮食、增加土地肥力。
  三、各环节都要关注端到端的流程打通,任何变革都要有目标方向。变革者不要站在自我欣赏的角度,把流程弄复杂了。
  1、所有变革都要有目标,主干流程要以多产粮食与增加土地肥力为中心。
  你们要科学性、创造性地理解项目管理,在项目中,所有流程都要端到端横向打通。流程是拿来用的,变革是为了实现业务及管理目标的。没有目标会越改越复杂,变革会成为以自我为中心的完美体系,一个个完美的癌症,会阻碍业务发展。财经2009年确立了变革目标“准确确认收入,加速现金流入,项目损益可见,经营风险可控。”为IFS成功关闭,为账实相符的流程变革关闭,作了很好的引导,“山沟里的马列主义”。我们的变革项目群和变革项目,要学习IFS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阐述变革的目标,用明确的目标来指引变革的方向和举措。允许没做好,不允许说不清。我们要推行“变革项目化、IT产品化、流程版本化”,在持续运营中不断改进。
  2、研发、供应……都要关注以客户为中心。要关注端到端的协同与流程贯通。
  研发是为客户服务的,应该多与客户交流。“可生产、易交付、免维护”的设计要纳入研发立项流程,从立项开始改变。将产品研究成功后,再去做适配性的生产,这种方法要改变。研发必须是客户需求导向的,商业成功导向的。
  3、成为领袖的人,胸怀宽广,视野远大,但都是从小事做起的。晋升到17级的台阶,应有完成一个项目的全流程交付。
  华为已经进入产业的世界领先行列,我们的事业呼唤领导,华为的优秀员工要树立领导世界的雄心壮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应该成为华为优秀员工的座右铭。
 楼主|阿宝 发表于: 2017-4-20 22:59:02|显示全部楼层

任正非:很多专家和主官不尊重客户 要末位淘汰10%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
  4月20日晚间消息,华为心声社区今日发布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战略预备队座谈会上的讲话。任正非认为,华为目前有淡化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的趋势,而从美联航事件看,企业必需以客户为中心。
  任正非表示,美联航不以客户为中心,而以员工为中心,导致他们对客户恶劣的经营作风。
  而他认为,华为目前有淡化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的趋势。他举例称,现在有些客户不远万里来到坂田,但很多专家和主官都不愿意去展厅为客户提供讲解咨询,不愿多抽一些时间粘粘客户。
  “华为会不会是下一个美联航?我们认为最宝贵的财富是客户,一定要尊重客户。我们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要坚持下去,越富越要不忘初心。”
  任正非还表示,对于这类人群要从专家队伍和主官队伍退到职员岗位上去,将来人力资源会做相关考核。“每年管理者的末位淘汰比为10%,但淘汰不是辞退,他可以进入战略预备队重新去竞争其他岗位。”而在他看来,通过淘汰主官,能将压力传递下去。“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要进步,时代不会保护任何人。不要认为华为公司是五彩光环,我们已处于风口浪尖,未来将走向何方?没人知道。”(张俊)

以下为任正非讲话全文:
  总 裁 办 电 子 邮 件
  电邮讲话[2017]044号 签发人:任正非
  任总在战略预备队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7年4月18日
  一、你们要像种子一样,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再成片开成花海。部分勇敢的人,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快速成长。
  虽然目前战略预备队的训战规模还不大,但在我心目中,将来每年应该要训战1-2万人。我们抽出这么多时间,花费这么大代价,培养出种子,是希望你们到全球各地去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推动变革进步。对于少数特别优秀员工,还可以到最艰苦的国家去快速成长,除了提升技能,更能磨炼意志。希望你们能实现这个目标,但是“大江东去浪淘沙”,我们不能保证人人都能成为将军、人人都是英雄。六十年代的电影《大浪淘沙》讲述四个青年人走进黄埔军校,最后走向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起点相同,人生不同。相信在座各位会走向不同的领域,但是期望你们都能走向我们希望的目标,为未来作出较大的贡献。
  1、你们不管资格多老、经历多丰富,如果这件事你不明白,就是新兵一个,以这种姿态投入训战,围绕目标创造性开展工作。
  在训战过程中,最重要是靠自己努力,最好的训战结合是在实践中,而不是在课堂上。实战无论何时何地都随时存在的,如何自我培养,学学毛泽东、邓小平,他们可没有进过任何队。你们作为选出来的优秀分子参加集中训练,要安心接受赋能。华大不能过分强调条件,黄埔军校只有两条绑腿,抗大只有一条小板凳,但它们是真正的世界名校,培养出大量人才。参加集训可能也是你们人生的一次宝贵机会,看你们自己如何把握。
  尽管华为公司引进了西方管理,提供了各种表格,你们要通过自己创造性的理解,在项目中因时因地去运用,不断优化。其实我们的作业表格并非大量抄顾问公司的PPT,是结合自己的实际归纳整理的。什么是训战?就是训练时所用的表格、代码……与作战的表格与操作是一样的。你们最贴近项目,老师贴近共同规律,你们相差100米,要互相探索前进。在没有深刻体会、充分实践的情况下,你不要提意见,自显高明。应削足适履,按规定的表格作业,端正学风。在作业过程中,你们总会有感悟,可以总结发表出来,也许在这个项目中已无法改进,但可以在下一个项目中或者别人吸取经验后继续改进。我们最需要的还是你的感悟。
  当然,对于未能参加课堂培训的人,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公司案例都是全开放的。公司有很多案例,不知道哪类最适合你,如果你认为这类案例对自己启发很大,收藏到自己的储存,因为IT是通过日落法来简化案例管理,不会长期保留的。
  2、学班是混合联队建制。不同专业、不同职级、不同年龄组成的联队,互相取长补短。
  大家各自来自研发、财经、人力资源……,参加训战时,可能会感到“鸡同鸭讲”,如果对话不上,可能那就是你更需要去理解的内容。高、中级干部需要跨流程、跨区域成长,如果不具有全流程的知识结构,就当不好领袖。冲突文化,其实是相互最好的教育。
  进入学班后,没有军衔高低。当你们进入这个团队,就没有职级之分,在一起工作,平等交流。在差异中冲突,在冲突中井喷,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互相交流对案例、执行、项目、流程……的看法,总结出精华要点,在最基层项目起步时,就能客观掌握作业的方法。
  3、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工作来管理项目,不是僵化地照搬流程。
  既然已贴近项目,无论项目大小,应该都是有作为的。以项目管理为中心,理解、解剖,真正明白项目管理的内核。
  以考促训,贴身鉴定。在变革过程中,很多不同专业的团队跟着项目前进。比如,人力资源团队也需要知道“螺丝钉怎么拧”,贴近我们的业务层考核,才能给每个人做出科学合理的鉴定。也许这个鉴定不会给他的人生产生多大作用,但是未来大数据扫描,扫描几个关键词,可能我们就会发现这个苗子。又如,在混合作战团队,财经应充分发挥项目核算、项目精算、工程概算……的引导作用,也要去感知合同场景。要精通自己的业务,也要熟悉相关的业务。
  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路线不动摇。
  1、从美联航事件看,企业必需以客户为中心。
  美联航不以客户为中心,而以员工为中心,导致他们对客户这样恶劣的经营作风。华为会不会是下一个美联航?我们认为最宝贵的财富是客户,一定要尊重客户。我们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要坚持下去,越富越要不忘初心。
  2、巴塞的火爆与坂田的冷清,标志着华为正在淡化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
  现在有些客户不远万里来到坂田,很多专家和主官都不愿意去展厅为客户提供讲解咨询,不愿多抽一些时间粘粘客户。这是否标识着华为正滑向美联航的道路?如果每个人不热心见客户,坐而论道,这类人群要从专家队伍和主官队伍退到职员岗位上去,将来人力资源会做相关考核。富了就惰怠,难道是必归之路吗?
  3、产品经理与客户经理的主责,要与客户有粘性,没有这种热情及成功渴望的人,不能担任主官。
  每个代表处都要明确“如何以客户为中心”,干部、专家要考核与客户交流的数量与质量。考核是全流程,从机会、获得、交付、服务……。缺失这个热情的要改正,以后的考核要量化、要公开。
  公司机关既然不愿意好好为客户服务,为什么机关要建立这么庞大的机构。每年管理者的末位淘汰比为10%,但淘汰不是辞退,他可以进入战略预备队重新去竞争其他岗位。通过淘汰主官,将压力传递下去。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要进步,时代不会保护任何人。不要认为华为公司是五彩光环,我们已处于风口浪尖,未来将走向何方?没人知道。因此,我们各项工作都要导向多产粮食、增加土地肥力。
  三、各环节都要关注端到端的流程打通,任何变革都要有目标方向。变革者不要站在自我欣赏的角度,把流程弄复杂了。
  1、所有变革都要有目标,主干流程要以多产粮食与增加土地肥力为中心。
  你们要科学性、创造性地理解项目管理,在项目中,所有流程都要端到端横向打通。流程是拿来用的,变革是为了实现业务及管理目标的。没有目标会越改越复杂,变革会成为以自我为中心的完美体系,一个个完美的癌症,会阻碍业务发展。财经2009年确立了变革目标“准确确认收入,加速现金流入,项目损益可见,经营风险可控。”为IFS成功关闭,为账实相符的流程变革关闭,作了很好的引导,“山沟里的马列主义”。我们的变革项目群和变革项目,要学习IFS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阐述变革的目标,用明确的目标来指引变革的方向和举措。允许没做好,不允许说不清。我们要推行“变革项目化、IT产品化、流程版本化”,在持续运营中不断改进。
  2、研发、供应……都要关注以客户为中心。要关注端到端的协同与流程贯通。
  研发是为客户服务的,应该多与客户交流。“可生产、易交付、免维护”的设计要纳入研发立项流程,从立项开始改变。将产品研究成功后,再去做适配性的生产,这种方法要改变。研发必须是客户需求导向的,商业成功导向的。
  3、成为领袖的人,胸怀宽广,视野远大,但都是从小事做起的。晋升到17级的台阶,应有完成一个项目的全流程交付。
  华为已经进入产业的世界领先行列,我们的事业呼唤领导,华为的优秀员工要树立领导世界的雄心壮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应该成为华为优秀员工的座右铭。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阿宝 发表于: 2017-4-10 08:59:05|显示全部楼层

任正非率高管74天见6省委书记 平均每12天去1个省份

源自:新京报
zQWf-fyecrxv4949313.jpg
  有媒体报道称,今年一季度,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密集拜访多个省份,华为“政府生意版图隐现”。
  公司秘闻统计,74天时间里,73岁的任正非率领华为高管团队,已密集拜访了6个省份。算下来,平均每隔12天,任正非就会与一位省委书记见面。
  任正非与省委书记们见面时,谈了什么?
  公司秘闻梳理任正非拜访各地的内容发现,每到一处,华为均与当地政府达成了战略合作,签约项目多集中在云计算、智慧城市等领域。
  文|新京报记者 张泉薇 尹聪

每12天与一位省委书记会面
  “我若贪生怕死,何来让你们去英勇奋斗。”今年2月,任正非在与华为员工座谈时说道,“我鼓励你们奋斗,我自己会践行。”
  从公开报道来看,73岁的任正非是这么做的。
  公司秘闻注意到,1月3日,2017年元旦节小长假结束后的第一天,任正非和他的高管团队,已经身在四川与当地政府完成了合作协议的签订。
  这也是今年任正非在国内“批量式”走访的第一站。公司秘闻注意到,四川之后,任正非和华为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北上、南下、西行、东进,先后拜访了陕西、山西、广东、浙江、湖北等省份,并与当地政府谈成了战略合作协议。
  从任正非的行程时间表来看,从1月3日的四川省到3月18日的湖北省,73岁的任正非在74天中跑了6个省份,平均每12天即会前往一个省份。
  从节奏上看,年过七旬的任正非的出差颇为奔波:其中,四川和陕西的行程中间仅隔3天;广东、浙江两省行程之间仅隔一天:2月23日在广东签约,2月25日,他又现身浙江。
  位于西安的华为全球技术支持中心揭牌。图片来自陕西日报位于西安的华为全球技术支持中心揭牌。
  公司秘闻发现,作为国内知名度最高的公司,任正非和他的华为,每到一地,都会受到当地高规格的接待:任正非到访的6个省份时,省委书记、省长及当地政府的主要官员,均有出面。
  根据当地党媒的报道,公司秘闻梳理了与任正非见面的各省要员。
  1月3日,华为与四川省政府在成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据四川日报报道,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出席签约仪式。
  同时,“四川省委常委、秘书长吴靖平,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宁(微博),省直有关部门(单位)、成都市、泸州市、眉山市、资阳市有关负责同志”也参加了签约仪式。
  1月7日,任正非与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胡和平,共同为华为全球技术支持中心揭牌。陕西省方面出席这次签约仪式的,还有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刘小燕,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徐新荣,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副省长姜锋,西安市市长上官吉庆等人。
  1月22日,山西省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出席仪式。山西省省长楼阳生、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罗清宇、副省长王一新等人,也参加了活动。
  2月23日,广东省与华为在广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月25日,浙江省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前,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省长车俊分别会见了任正非一行。
  3月18日,湖北省政府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省长王晓东,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会见任正非一行,并见证签约。
  据长江日报报道,湖北省委秘书长傅德辉,武汉市长万勇,湖北省政府秘书长王祥喜,武汉市领导龙正才、胡立山、蔡杰、程用文,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文彤,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分别参加相关会见。

“云计算、智慧城市、大数据”是关键词
  根据公司秘闻梳理,华为与6省达成的合作协议中项目众多,其中“云计算、智慧城市、大数据”是毫无争议的“主角”,这三个关键词在6省协议中均被提到。
  例如,在1月3日与四川省政府的战略合作协议中,华为与当地政府约定将在“信息通信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云计算、大数据产业、信息安全产业、智慧城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智能制造、新业态培育、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信息通信技术开放合作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十个方面深化合作。
  1月7日与陕西省的协议中,双方将在“大数据及云计算产业、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企业管理与文化等方面”加强合作。
  公司秘闻注意到,任正非此次到访的6个省份中,除了浙江是首次“牵手”之外、其他5省与华为此前已有或多或少的“交情”。
  比如,2000年,华为在四川成立研究所,目前该所拥有上万名研发人员,成为华为公司主要的研发中心之一;去年5月,陕西省工信厅与华为签署云计算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建设面向西北区域的公共云计算服务平台”达成战略合作;去年7月,华为与山西吕梁签订云服务大数据中心合作协议。
  作为华为“老家”的广东省,自不必提。与华为和其他几省的合作有所不同的是,广东省与华为的合作项目将在某些领域抢占“领先”地位。
  协议称,双方将共同推动广东在创新驱动、智能制造、信息化、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快建成“全国领先”的现代产业体系。

“心脏年龄不到20岁”
  公司秘闻注意到,任正非到访时,几位省委书记对华为不吝溢美之词。
  据长江日报报道,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会见任正非时,“对华为公司的卓越发展成就和战略思维、执行力等表示高度赞赏”;据媒体报道,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赞扬华为,“是民族工业和民营企业的杰出代表,30多年来不断改革创新不停步。”
  任正非浙江之行的部分会谈细节,被参与会见的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通过新媒体披露出来。公司秘闻看到,任正非在浙江提及了很多个人话题。
  “现在的退休制度有些一刀切,60多岁的人精力还很充沛,都要退下来,是很大的浪费。”任正非说,他有一次问夫人和女儿,我是什么时候成熟的?她们说,58岁,“当然,也不能一直干下去。当自己脑子、思维不适应了,应当赶紧下台。”
  任正非说,自己“身体状况很好”,“美国医生检查后,说我的心脏年龄是10岁;北京一家医院检查后说不到20岁。”
  而在四川的签约现场,任正非还不忘将“华为价值观”带到现场。
  当地媒体报道称,签约现场,“每个嘉宾的座位上都摆放着两本书”,一本是《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另一本是《枪林弹雨中成长》,由华为员工讲述自己的故事。”
  任正非到访四川省,送给四川省领导的两本书 图片来自 川报观察任正非到访四川省,送给四川省领导的两本书 图片来自 川报观察
  “签约仪式结束后,任正非将两本书送给了出席活动的四川省领导。”四川媒体的报道称
 九流 发表于: 2017-4-6 07:59:08|显示全部楼层

任正非:华为要有称霸世界雄心 能打败华为的只有自己

WOh--fycxmks5851810.jpg
华为总裁任正非
  4月6日早间消息,华为总裁任正非2017年3月在松山湖华为手机工厂考察时发表了《我们的目的是实现高质量》的讲话。任正非表示,华为一定要有称霸全世界的雄心,要去做世界领袖。

瞄准高质量:以胜利为中心 不以省钱为中心
  华为近日发布了2016年年报,报告显示,华为2016年实现全球销售收入5216亿元,同比增长32%;净利润371亿元,仅同比增长0.4%。其中2016年华为研发费用达764亿元,占总体销售收入的14.6%。财报发布后遭受外界研发投入过高致使利润不高的质疑。
  对于手机业务,任正非表示华为要瞄准高质量前进,敢于投资,要以胜利为中心,不以省钱为中心。“五千年来最省钱的是谁,是农民,但直到今天农民也没有富。你看我们这三十年来干了啥事,就是不停地花钱,构建起了这个共同的平台,这不是随便就能拷贝的。”任正非说,“谁能打败华为?只有我们自己,如果搞个低质量,一下子就让我们栽了。”

不要以5%为目标减员 不要盲目年青化
  要实现高质量,任正非认为华为要以工匠、技师为中心,建立一支铁的队伍。
  “我们向别人学习,要把培养人作为最重要的环节,用更多优秀的专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要给顾问多配一些人,把大量的种子投入进去,选那些踏实肯干、优秀的员工和他们在一起。这样种子传帮带,几年后我们就有了一支队伍,走掉两个,还剩下三个,公司还可以搞下去。”
  同时,任正非对近日华为“清理35岁以上员工”的传言进行了间接回应,称不要以5%为目标减员,“这是书生关着门想出来的,他哪知道战壕那人能打机枪啊!教条主义。”改善优化出来的人也不要减掉。经验很重要,不要盲目的年青化。

要有称霸全世界的雄心
  任正非认为,华为的制造水平跟上了时代步伐,要逐渐培养敢为天下先的信心,要做全球的领导者。
  “我曾说过,‘都江堰疏导不了太平洋’,‘八百里秦川何曾出过霸王’,‘秦淮河边上产生不了世界领袖’,讲的就是我们一定要有称霸全世界的雄心,要去做世界领袖。”
  不过任正非也承认,华为在手机服务上差距还很大,要用三年时间,在服务的标准化、服务的及时和优良上,赶上苹果的高服务质量。(张俊)
  以下为任正非讲话原文:
  我们的目的是实现高质量
  ──任总在松山湖工厂考察时的讲话2017年3月14日
  要用世界上一切最先进的生产装备、最先进的工具方法、优秀的人,瞄准高质量前进。
  一、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高质量,一定要永远围绕高质量,提升我们的能力。
  这个世界未来是质量的世界。短缺经济时代东西少,华尔街用经济杠杆一撬,东西就多了,资本就盈利了;现在是过剩经济,东西多了就卖不出去,杠杆一撬,就更卖不出去了,边际利润就没有了。饱和经济时代的特征就是走向高质量。
  我们要瞄准高质量前进,敢于投资,要以胜利为中心,不以省钱为中心。我们所有业务的本质是实现高质量,高质量的实现是需要投入高成本的,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要的是胜利。五千年来最省钱的是谁,是农民,但直到今天农民也没有富。你看我们这三十年来干了啥事,就是不停地花钱,构建起了这个共同的平台,这不是随便就能拷贝的。谁能打败华为?只有我们自己,如果搞个低质量,一下子就让我们栽了。
  世界上不需要维护的是什么,是钞票。如果产品不需要维护,不就等于是拿电路板“印钞票”吗?
  二、我们要的是领先、是领导者。要利用世界上一切优势的资源,一切先进的工具和方法、一切优秀的人,实现高质量。
  要实现高质量,必须有大质量体系,大质量就是全面质量管理,端到端的质量哲学系统。就是要和世界上最好的公司合作、和世界上最优秀的人在一起。
  三、制造是华为公司最重要的模块之一,要以工匠、技师为中心,建立一支铁的队伍。
  我们向别人学习,要把培养人作为最重要的环节,用更多优秀的专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和顾问合作,不能把大师请来当成打工仔,把事情做好了就走了,没有培养人。我们对变革项目多投一些人,优秀的苗子,跟着顾问干一段就开窍了。年轻时如果有机会,我都愿意给他们端盘子、端茶水,大师一席话会对我一生有多大启发啊。要给顾问多配一些人,把大量的种子投入进去,选那些踏实肯干、优秀的员工和他们在一起。这样种子传帮带,几年后我们就有了一支队伍,走掉两个,还剩下三个,公司还可以搞下去。
  不确定性的工作和确定性的工作是有区别的,我们要用不同的人力资源政策进行管理。在你们这个系统里面,我们强调作业员工要以胜不胜任工作为评价标准,胜任就继续干,经验也是宝贵财富。你们也不要以5%为目标减员,这是书生关着门想出来的,他哪知道战壕那人能打机枪啊!教条主义。改善优化出来的人也不要减掉。经验对你们这个系统是重要的,不要盲目的年青化。
  制造也是华为公司重要的模块,要武装到牙齿,只与最好的顾问公司合作,只买最好的设备与工具软件,用好的工程师/技师/技工,生产最好的产品。
  四、逐步实现自动化生产,在关键节点上逐步智能化,缓慢走改良道路。
  我主张在生产系统中走改良的道路。智能化这个路标,如果提得太高太快,可能就慢慢的做虚了、做空掉了,最后做死了。智能化在生产系统中,是个使能器,别太夸大了,别潮流化。我相信你们有进步,但不要把成长的目标拉的太快太紧,要用逐步改良的方法。
  五、你们关注内部的改进我支持,还要解决输入和输出的标准化和简化。
  你们想打通、要透明化,要从源头开始,源头不准确,后面的东西都不可能准确。产品的引入就要有标准控制。要把可制造、易交付、免维护或少维护融入产品开发的源头去。
  输入的产品怎么集约化。产品验收模板就是一个筛子,得研发自己钻这个筛子,钻不过这个筛子的东西就不准他投产,这样就倒逼研发改进。研发人员一开始就要研究如何钻这个筛子,钻你这个模板,他就得标准化,如果他认为有冲突,可以和你一起讨论,循环改进。
  六、以后我们的产品最好做到免维护,免维护做不到就做到服务的标准化。
  我们在手机服务上差距还很大,要用三年时间,在服务的标准化、服务的及时和优良上,赶上苹果的高服务质量。我认为专家有两种,一个是你们提到的智能维修诊断学习机器人专家系统,第二个是真人专家,把他们结合起来,最终能找到免维护的方案,这就是付钱买来免维护。
  你们提到的建模、切词、自学习特别好。要鼓励门店的维修人员把他们的维修案例词条、维修心得和小窍门上到我们的系统,就从我们的网站直接给维修人员奖励。我们的员工才18万人,全世界有65亿人,每个人都可以有案例、词条提上来。我们收集人工智能大数据从哪来,不就是这么来的?
  现在你们的专家系统主要覆盖中国区,应该是全球覆盖,全球的用户都上这个系统。你们的手机维修专家系统全球化了,说不定对泛网络也有刺激,泛网络是有专家系统的,但是专家都是我们的员工。
  我们一定要有全球视野,就要对全球提供服务支持。
  七、华为制造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你们要有自豪感、自信心。
  我认为制造也是华为公司高价值的重要领域,你们做的很好,我很高兴。我希望你们要有自豪感、自信心。
  你们也要把自己的专家捧起来。你看市场系统,枪林弹雨那本书,说一个蚊子龙卷风把大家都激动起来了。制造为什么不学习这种做法呢,你们也写一本书,高质量就是我们的生命,写成小故事,不就把松山湖食堂也激动起来了吗?
  上次我来,促进了你们的技师队伍建设,现在你们有2500多技师了,我很高兴。制造部要让技师在生产中发挥关键作用,并实现高工匠、高工资。我把工匠称为工匠科学家,你看我们英国的CIP是科学家自己管,他们是用生产心脏起搏器的方法生产光芯片,我们就是要走向这条道路。
  制造部还可以利用社会荣誉激励员工,不要公司高层低调,普通员工也都那么低调,获得一个国家奖也很重要。但外面的评奖把技师报上去,他会很高兴。这样,制造系统就会有更多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我曾说过,“都江堰疏导不了太平洋”、“八百里秦川何曾出过霸王”、“秦淮河边上产生不了世界领袖”,讲的就是我们一定要有称霸全世界的雄心,要去做世界领袖。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阿宝 发表于: 2017-3-30 12:59:01|显示全部楼层

任正非谈人工智能研究:高质量数据是基础要聚焦投入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
  3月30日午间消息,华为心声社区今日在官方公众号发布了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人工智能应用GTS研讨会上的讲话。
  任正非认为,人工智能研究是华为的一个使能器,促使公司各项管理进步,从而构筑活的“万里长城”。
  而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任正非表示,首先高质量的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前提和基础,高质量数据输出要作为作业完成的标准。
  其次要聚焦投入,敢于投资。但也不要全面开花,要急用先行小步快跑,聚焦在确定性业务、人工消耗大的项目。“不要遍地都是智能化,这会形成全面开花没有结果的盲动,就有可能满盘皆输。”
  任正非还表示,在业务扩张中,人员不按线性扩张就成功了。对于华为的专家,要长期投入在服务战场上,通过服务客户不断提升能力。同时要看在三年之内,有多长时间在一线服务战场上取得成功的实践经验。没有成功的实践经验就不要快速晋升,这样也保证水是流动不是腐败的。

以下为任正非讲话全文:
  总裁办电子邮件
  电邮讲话[2017]034号 签发人:任正非
  任总在人工智能应用GTS研讨会上的讲话
  2017年1月7日
  公司巨大的存量网络是人工智能最好的舞台,GTS要利用人工智能实现高质量和高效率的交付与服务,支撑“一万亿”美元存量网络的服务以及故障处理、预防的自动化……,以及支持每年数百亿美元的网络增量的科学、合理、有效地交付。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并提升客户满意,构筑活的“万里长城”,成为公司重要的可移动的“马奇诺防线”。谁能最低成本地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谁就是这个世界最后的赢家。公司的人工智能研究是一个使能器,促使公司各项管理进步,不要随议论的忽悠而迷失方向。

1、高质量的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前提和基础,高质量数据输出要作为作业完成的标准
  为什么我们不可以统一作业的工具,和工作的标准。配个数据采集聚集器,员工在现场作业完后,回到驻地处理一下,一按键就群发出去了,不必经过办事处、地区部,就一步到位了。数据对各级各段透明,没有层层级级的汇总处理,就快多了。
  我们有430万个站点,每年增加96万个,1万1千个合同,每个基站报上来的报表这么厚,是因为没有模块化分类。不抽象不总结就要上报,我们处理管道就那么粗,所以堵得一塌糊涂。实际上归纳出来可能就一百种,大不到一千种模块。我们分类按模板传信息给供应链,供应链解码打开、作清单发货,我们管理会简化很多。现在报表层层上报,每层增加好多人,一大堆报表甚至没人读过。要基于目的标准模型建设简单自动报表体系,这样中间的人工就减掉了,主战场的员工就增加了。人人都基于作业给你提供准确数据,集中起来你的科学性就好了,有了这些准确数据,通过监督学习和统计手段就能使我们的效率提高。
  填写的表中有清晰的也有模糊的,确定性的工作填写的数据要准确,如果没有审核就传上来不正确的数据,就是一团乱麻。清晰的数据不断更新积累,新的有效数据不断更替。总有一个模糊区,模糊数据的模糊性会持续不断降低,但又产生新的模糊。在不该模糊的地方应该有指引,能够指引基层工程师来清晰操作。人工智能就要靠几万员工在做事的时候把数据有效采集回来,在归纳总结中找出规律来。清晰、准确的现场数据是重要的事情。
  我们是设备供应商不是流量运营商,要根据业务场景来看多快数据算实时,不要形而上学,要根据必要的需求来获取这些所谓实时数据。对于网络设备数据的输出,可以采用类似“七远八按”的方式建设数据输出标准,以基于人工智能的交付服务视角重新制定可服务性标准,并作为产品上市必要条件。
  因此,你们说数据缺乏、杂乱无章,我不批评,我觉得没有数据才是我要批评的。每一个人能不能搞个工装穿在身上带个仪器,数据先收集存储起来,然后一按按钮就传送到信息库,对贡献数据者还可以奖励。

2、要聚焦投入,敢于投资,成功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
  在GTS选定的站点作业、网络集成、网络维护、网规网优等关键场景,在业务模型、算法、平台和数据上要加大投资,具体的人力与费用在战略规划未来的时间链中落实。
  要开发公司统一的人工智能软件平台,把算法、知识、方法、经验等都固化在平台上,首先在GTS实践和应用,未来也可以为公司其他业务提供支撑。数据底座的投资更需要加大,作为长期的基础工程来建设,有了高质量的数据基础,人工智能才能发挥作用。
  2012实验室的科学家要紧密与服务工程师合作,由熟悉理论和算法的科学家选择最成熟的方案应用到服务场景中,并共同完成业务提升,这就是技术和场景的结合。一部分人熟悉技术理论,一部分人熟悉场景,两者合作起来天下无敌,你们先把我们内部的改进搞好,到那时候我们是不是走向外部我们再考虑。
  新事物失败也是成功,自己取得一点进展就记下来,这是过程记录,自己用萝卜刻奖章,积累多了就去换金牌。不要怕出错,别人说华为是落后的,因为我们只给成功的人发奖,从来不给失败的人发奖。今天比昨天好就要发奖,喜马拉雅爬一半也是成功,因为我们过去连山脚都没去过。

3、人工智能要聚焦投入不要全面开花,先纵向打好歼灭战,旗开得胜后再横向扩张
  我们业务扩张中,人员不按线性扩张就成功了。服务工程师要聚焦服务业务,在完成服务业务同时完成人工智能所需要的正确数据输出,在此基础上产生场景分析师、数据分析师和模型设计师。这些专家要长期投入在服务战场上,通过服务客户不断提升能力。对于场景分析师、数据分析师、模型设计师,我的态度是要看在三年之内,有多长时间在一线服务战场上取得成功的实践经验。没有成功的实践经验就不要快速晋升,这样也保证水是流动不是腐败的。
  人工智能在投资充分的情况下不要太冲动,要急用先行小步快跑,要聚焦在确定性业务、人工消耗大的项目,宁可做得少一点,先在一两个点突破杀开口子,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不要铺开一个很广泛的战线。不要遍地都是智能化,这会形成全面开花没有结果的盲动,就有可能满盘皆输。
  如人工智能的应用首先要瞄准实现简工勘,在此基础上进而实现自动化设计。海量重复动作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替代,实现文档自动生成、质量自动审核、远程验收及自动开票。然后再把人工智能应用的成功经验扩展至网络维护、网规网优等业务场景,把被动问题处理变为主动预警预防,不仅提升了效率还提升了为客户服务的质量。
  要踏踏实实聚焦场景一个个解决,选择与场景匹配的相对成熟的算法,不要等平台和数据底座的成熟,半成品也可以先投入到内部改进的使用,在不断的实践和问题解决中打造成熟的平台和数据底座。我们在这些集中突破的项目上取得经验培养出新生力量,这些新生力量要到基层去贯彻推广落实,使它能够应用起来变成习惯。在纵向发展的基础上,把握好横向扩张的合理节奏。一只饼如果糊了再翻过来掉过去烙就是夹生饼,我们不要“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我们要的是旗开得胜和最终成功。人工智能是个新生事物,在实现过程中因为双轨运行,要接受阶段性的成本上升,实现清晰的长期目标。
  人工智能应用中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在前进的过程中要多鼓励、少批评,可表扬可不表扬的要表扬。上战场枪声一响,谁是英雄,谁不是英雄?你说他不是英雄,在山脚你一拍他肩膀,他扛着两个炸药包,冲上了上甘岭,可能就真成了英雄。
 落花 发表于: 2017-3-20 19:06:02|显示全部楼层

华为悲欣三十年:任正非批判太多利润被渠道商赚走了

源自:《商界》杂志
  任正非:华为悲欣三十年
⊙ 记者:唐 亮

  任正非今年74岁了,这距离他创办华为刚好30年。
  30年前,任正非在经营中被骗200万元,被国企南油集团除名,又与妻子离婚;他的事业从代理香港公司的HAX模拟交换机重新开始,即深圳的“二道贩子”。
  今天,华为已是年收5200亿元的巨鳄,超过BAT总和。而且,与几年前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为主打不同,华为消费者终端业务做到了1780亿元。
  然而,任正非仍在求变。
  在2017年2月17日的内部会议上,任正非说,华为要抓住全球十亿未连接家庭宽带的机会,把公司销售目标推向2000亿美元。
  说任正非与华为是中国企业界的奇迹、传奇、骄傲或是脊梁,似乎都不为过。
  一个佐证是,近十年来,“揭秘”华为的出版书籍没有一千本,至少也有七八百本。华为可能是中国企业家研究、学习、琢磨最多的企业。
  但是,从来都没有出现过“华为模式”一词,也没有人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任正非的管理思想,中国的学徒里至今都没有出现第二家华为。
  联想的后生杨元庆、郭为都去华为研发部门取过经,立志做高科技的联想。任正非语重心长地劝他们:你不要做研发,研发没什么用,你们的长项不是做销售吗?
  联想不能学华为,99.9%的中国企业可能也概莫能外。
  确切地说,华为30年,并非一家公司,在头在尾实则是两家完全不同的企业;44岁的任正非,与74岁的任正非,也并非同一个人,站在不惑之年看古稀,亦是平地仰视高山。
  如果不能体会30年来任正非所体会的苦,“华为模式”就是伪命题。这30年,恰恰也是一家中国公司迈向伟大企业所经历的规模的提升、市场的扩张、视角的转换,以及价值观的颠覆、认识论的变革,还有中国从官宦社会到真正商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华为是学不会的,只有磨砺。

1%的修行
  任正非给人的印象,可能是中国企业界里最“割裂”的。
  一方面,他脾气火爆,是一位不配合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华为前副总裁李玉琢曾劝任正非少发火,为身体考虑。任答:我发火时血压从不升高。李只敢心里嘀咕:你发火时,谁敢给你量血压?
  另一方面,任正非又给人亲和、朴素的印象。即便在国内,任正非也会给酒店服务人员小费;他在机场打出租车,在食堂吃工作餐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
  优、缺点同样明显,任正非说:不要努力修炼做一个完人,抹去棱角被压抑很痛苦,不如把改造自己的精力贡献给集体。
  如此自知之明,是任正非在30年前悟到的。
  任正非人生前几十年很苦。苦到什么程度?他在回忆文章中写母亲每到月底就去借三五元,以便一家人度过饥荒;以及年轻时自负、不知事、不懂团结而被碰得头破血流,大学入不了团,当兵入不了党,处处被人孤立。
  筹借21 000元创立华为时,任正非已是生活贫困,人生路窄。不惑之年的他对自己说:世界开始疯起来了,等不得我的不惑了。
  前十年的华为,是没有办公会议的。
  任正非飞到各地去,听研发、销售汇报,他们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哪怕只是一堆乱麻也听着,给予理解、支持。
  因为任正非自知,自己对技术、财务和管理都是半懂不懂,不如就做敢于放权的组织者;舍弃自己过去的无知、自大,团结大家一起奋斗,才能摸到时代的脚。
  华为的第一个十年确实充满野性。中华英才网总裁、原华为销售张建国开着一辆破吉普跑市场,三年跑下来可以随手画一张福建省县级地图。在俄罗斯,华为四年没有一单生意,华为人硬是死守在西伯利亚,熬到西门子、阿尔卡特都撤资,慢慢做到十亿美元的业务量级。
  多年后,任正非总结华为的组织是狼狈为奸,狼擅长集体进攻,狈擅长聪明算计。
  最重要的是,任正非只给自己1/6股份。后来股份不断被稀释,到今天只剩下1.01%。拥有17万名员工的华为建设了规模近10万人的员工持股计划。
  任正非历来愿意给员工最大胆的回报,员工自然愿意拼命,任正非笑答华为“分赃”分得好。
  从某种程度而言,创办华为是任正非的修行;他首先放下了自己,44岁前那个孤立自己的任正非。
  事实证明,任正非拥有作为组织者的天赋,他对机遇和危险有着敏锐的嗅觉。
  1992年的一天,任正非站在办公室的窗边,一字一顿地对干部们说:这次研发如果失败了,我只有从楼上跳下去,你们还可以另谋出路。
  当时,华为的交换机代理生意做得还不错。但是任正非发觉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入交换机代理市场,利润正被迅速摊薄。一旦某个国内厂商获得技术突破,以低成本杀入,华为就危险了。所以,华为一定要从代理转向研发,搞出自己的数字交换机。
  当时,华为是没有钱搞研发的。任正非向某企业拆借,利息高达20%~30%,可谓孤注一掷。
  就在华为研发出自己的交换机C&C08的1993年,国内95%的交换机企业都死掉了。华为靠赊销、农村包围城市的推广才勉强活了下来。随着技术积累越来越多,华为销售收入迅速破亿元、破十亿元。
  此后的岁月里,任正非多次在历史的节点上“拯救”华为。而获得成功的关键,任正非认为首要在于用利益分享的方式,集中了集体的才智。
  但是,组织者任正非最终还是累倒了。

焦虑十年
  2003年,任正非的健康状况很糟糕了,动了两次癌症手术。
  前十年放权式的管理,导致华为山头林立,派系诸多。为安抚人心,平衡各方,“甩手掌柜”渐渐磨成“文化教员”。加之华为规模不断扩大,到本世纪初已具十万人规模,行政工作日渐繁杂,“文化教员”又渐渐磨成“CEO掌柜”。磨着磨着,创业前没做过“官”的任正非越来越觉得自己被架在太阳底下烤。
  华为的第二个十年,令人焦虑。任正非在回忆文章里写道:IT泡沫的破灭,公司内外矛盾的交集,我却无能为力控制这个公司,有半年时间都是噩梦,梦醒时常常哭。
  事实上,此前中国从未出现过类似于华为的上规模的民营通信公司,有关它的一切都需要先驱摸着石头过河探索。
  1997年圣诞期间,任正非去了一趟美国,参观了休斯公司、IBM、贝尔实验室和惠普。IBM副总裁送了一本哈佛出版的大项目管理书籍,任正非后来又买了几百本发给高管。
  相较知名的《华为基本法》,这次参访被一些研究者忽视,但它却可能是华为历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一家自由散漫的浪漫公司,慢慢地开始向功利实用企业迈进。
  任正非最推崇的是IBM时任CEO郭士纳。当时,郭士纳使巨亏160亿美元的IBM起死回生,而且他也是一位不太懂技术的管理者。
  回国后,任正非进行了两天的高层传达与研讨,立即开始照搬郭士纳的做法。如提倡集体主义,对事不对人,业绩考核以绩效为导向,确立公司唯一目的是为客户服务。
  从那以后,任正非常讲“脑袋对着客户,屁股对着领导”,员工要舍得为客户花钱,但不得招待领导。最拼命的服务,是华为第二大法宝,第一是给员工最大胆的回报。
  任正非在内部讲话专门强调:我们不能什么都学,那样的结果只能是一个白痴;因为这个往这边管,那个往那边管,综合起来就抵消为零;所以我们只向一个顾问学习,只学习IBM。
  1998年,华为斥资千万美元邀IBM进行流程再造,希望嫁接IBM的管理。
  华为开始巨变。
  比如,任正非不再允许研发人员闭门造车般地做研究,尤其反感技术人员对技术宗教般的崇拜,而是要求他们做“工程商人”,只能研究卖得出去的技术。
  在行动上,华为掀起了一场“反幼稚运动”。任正非把那些因不符合市场需求而废弃的板材发给了犯错的技术人员,要求他们摆在家里客厅时时提醒自己。
  同时,任正非在《华为基本法》中加入了“压强原则”,即以超过主要竞争对手的强度配置资源,要么不做,要么重点突破。
  高投入的研发,必须换取高产出,此为华为基本的技术研发模式。而判断一项技术是否有“钱景”,任正非判断的标准就像中国人“打麻将”:盯死上家(跨国公司),卡住下家(国内竞争对手),看好对家(客户)。
  这些做法,使得华为的响应速度总是比客户需求发生更快。1999年,中国移动准备做预付费业务,华为不但早就做好相关研发,销售部门还第一时间接洽中国移动,以两年零利润抢单成功,到二期招标时便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压强原则”也让华为人喘不过气来。比如,客户要求30天定制产品,市场经理对产品经理要求25天,产品经理对项目经理要求20天,项目经理对干活的人要求15天……
  层层重压之下,加班成为华为一景,狼性华为的说法在外界不胫而走。需要注意的是,任正非从未把狼性文化等同于加班,他只赞扬过狼团结、坚毅、奋斗的精神。华为很早就出台过加班需要申请的制度,周六周日还会停空调停水。
  但是,这些制度到了下面变了形。2007年,华为发生一起试用期员工自杀事件,掀起舆论轩然大波。
  在之后一次内部讲话中,任正非要求每级行政管理团队都要和员工有固定时间的沟通,十分钟、十五分钟都是可以的。
  在那次会议上,任正非表情痛苦的一段话令人动容:
  从1999年到2007年,我自己就有多次感觉活不下去的经历。有相同的经历,所以我才有这么多感触。但是,我有一个最大的优点,我懂得释放,懂得倾诉。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我会往外打电话,诉说自己的心里感受,没有一个人会劝你自杀的。
  宛若高僧索达吉堪布所说,苦才是人生;多年后,任正非有感而发:人生是美好的,但过程是痛苦的。

领导17万最聪明的人
  终究有人忍受不了这份痛苦,比如天才李一男。
  当华为仿照IBM进行流程化、职业化后,已经自成山头的“李一男们”不乐意了。他们拒绝穿西装、打领带,拒绝规范流程,还是想像原来那样打天下。
  对这些人,任正非使用类似于“杯酒释兵权”的智慧启动了“内部大创业”:首先劝退他们,大约300人;接着发展成经销商,有多少员工股就给多少钱设备,自己卖完了就有了创业资金。
  2000年,李一男拿着1000多万元华为设备创办了港湾网络公司。之后的事情众所周知,港湾调转枪头研发了自己的产品,并挖走华为不少顶尖的研发和销售人员,使得华为损失惨重。
  对任正非与李一男的关系,一种说法是两人情同父子;另一种说法则是,李一男早就不爽“压强原则”,对华为当年豪赌3G、小灵通等做法嗤之以鼻。
  最终,任正非选择痛下杀手:不惜亏本抵死港湾,借知识产权破坏上市,最后又收购港湾,在研发上弃用李一男。
  李一男选择出走百度,后来选择创业,2016年3月15日因涉嫌内幕交易罪被诉,刑期两年半。
  这么多年来,李一男一直都是任正非落给“黑粉”的话柄。李一男或许无情,但任正非和华为的报复做法也不免残酷。
  但是,任正非当年可能只有一个选择,一定要搞死港湾,其急迫的心态就好像那个临时部门的名字:打港办。
  任正非领导的华为,事实上是由十几万中国最聪明的人所组成的公司,领导者必须关注繁华背后的腐败以及占山头;当一个山头顶起来,马上削下去,否则只会有越来越多的山头、主义,最终瓦解全部。
  所以任正非才有三刀:第一刀砍掉高层的手和脚,只留下脑袋洞察市场、规划战略,不要用手脚的勤快掩饰思想的懒惰;第二刀砍掉中层的屁股,不要只考虑本部门利益,赶他们出办公室盯住客户和市场;第三刀砍掉基层的脑袋,清高的“秀才”要做能征善战的“兵”,就是一个字:干!
  2004年,华为在美国咨询公司的帮助下建立了轮值主席制度,八位领导者轮流执政,任期半年。后来这套制度变成轮值CEO制度。
  任正非说:每个轮值者不得不削小他的屁股,否则就达不到别人对他决议的拥护。这样,他就将他管辖的部门,带入了全局利益的平衡,公司的山头无意中被削平了。
  1995-2001年,因错误估计国内政策,放弃研究PHS与CDMA技术,华为痛失小灵通及CDMA市场,任正非为此向所有管理层道歉。当时,按照“高投入、高产出”的做法,华为在3G研发上投入了1/3的研发力量,但国内牌照却迟迟不发。
  可以试想,在“聪明人”的眼中,任正非的威严受到挑战。如果就因为“李一男们”的反对放弃3G研发,华为也会面临土崩瓦解的风险。
  在等待3G牌照漫长的岁月里,任正非老了许多,华为也磨走了不少“聪明人”。
  2008年7月,中国电信抛出一份270亿元的CDMA网络招标订单。零份额的华为借国泰君安发布公告,称将在全国范围赠送设备。接着市场上开始传言华为对订单势在必得,100多亿元的设备成本下竟然开出6.9亿元的“地狱价”。
  传言之下,CDMA霸主中兴只得选择降价更改标书。哪知一早派出去送标书的人,竟因“无法言状之原因”错过投标时间!
  经此一役,华为硬抢CDMA市场份额25%,奠定3G前夜市场基础。
  2009年初,等来WCDMA牌照的联通发布标书。虽然中兴打出零报价,但研发已达十几年的华为还是强势拿到31%订单,中兴只有20%。
  打了大胜仗的华为,2009年跃居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商,仅次于爱立信。
  一个对技术半懂不懂的人,终于领导一群“聪明人”走出焦虑,任正非的个人威望也达到最巅峰。

大象转身
  2010年,华为又走到历史的转折点。
  当年4月,印度禁止进口华为产品;6月,欧盟对华为无线路由器发起反倾销调查;7月,华为不合时宜地首次进入世界500强榜单,引起外国机构警觉,造成华为海外收购接连失败。
  须知,华为2009年营收1491亿元,大部分为2B业务,来自海外市场的占60.4%。2010年一整年不顺,暗示着海外市场风险变大,2B业务风险变大。
  从2B走向2C,从海外走回国内,华为能行吗?
  2010年12月3日,任正非召集核心会议,正式宣布终端业务与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并列。不到一个月时间,在3G业务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忠臣余承东被任命为华为终端董事长。
  对华为向2C业务的急进,运营商并不理解,他们希望华为继续提供定制机,不要“越线”。来自华为运营商版块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向“新官”余承东表达不满。就连华为终端内部也有不同声音,因为余承东提议发展高端机的电商渠道,将砍掉3000万台低端智能手机和功能机业务,有损终端运营商业务的利益。
  这么多人反对,结果却是余承东在任正非支持下一路走到黑,2011年底将旗下所有面向消费者的业务如手机、其他终端设备组成消费者BG(业务集团)。为此,华为甚至不惜与沃达丰、法国电信等运营商中止合作,堪称“造反”。
  从自由野性,走向规范流程,再到建立在创始人威望下的“人治”,华为成为执行力、意志力最强大的功利集团。
  任正非认为:民主是产生在独裁基础之上的,没有独裁,民主不可能成长。华为要实现民主管理,必须先经历长官管理阶段。
  显然,任正非有了大权在握的感觉,他不再是那个需要跳楼来感慰大家实现自己想法的创业者了。同时也可以想象,情怀主义如小米公司,其实在与一块“硬铁”比试坚实的程度。
  2012年,华为终端坚定不移地执行高投入战略,耗资9亿元搞研发,超过营收10%;仅2012年华为就增招研发5000人,总人数近万人,比其他所有国内主要竞争对手的总和还要多!
  此外,华为终端悄然完成全球上游布局,在伦敦设有设计研究所,在俄罗斯设有算法研究中心,在日本设有小型化设计和质量控制研究中心……在欧洲的研究所里,华为5G研究已走到世界前列。
  任正非说:华为应大幅提升在手机终端上的研发和品牌投入,至少在预算和投入上胜过竞争对手。
  有一次,任正非去日本研究所考察。有工程师表达了华为研发收益比低于苹果公司的忧虑,担心公司会降低研发费用。任正非告诉他一个“秘密”:余承东敢跟我讲真话,不敢给别人讲真话,给别人讲真话,别人要卡他的预算;我说我啥也不要,我们正在前进的路上,为什么要这么简单地去看收益比?
  事实上,任正非对余承东给予了直接的指导。在看了华为路由器的开发体系后,任正非立即就给余承东打了电话,要求他学习路由器业务模块化开发模式。余承东用半年时间把组织改成平台式、模块化,迅速撑起了手机业务的规模、效率及整体优势。
  有任正非背书,余承东打出了他的牌:“最”战略。
  华为荣耀、P系列、Mate系列都立足在硬件配置、性能指标上超越对手,而且是在全球范围内。这实质上掀起了“硬件大战”,拉高了竞争门槛,把整个市场产品水准抬到一个华为够得着,其他品牌够着费力的标准。
  须知,战线一旦拉长拉高,“基础功”不好的厂商一定会在研发效率、质量和产能上出大问题,而这恰恰是华为的长处。
  余承东给外界的感觉一直是高调、嚣张,事实上他需要通过吸引眼球把华为内敛的优势彰显出来。
  2014-2015年,高通芯片出现供应问题,严重依赖高通的手机厂商纷纷“遇难”,华为却依靠旗下海思芯片供应安然无恙。
  华为手机在外观ID设计、公开渠道等短板上也投入巨大,挖来了三星手机工业设计金峻绪、苹果创意总监Abigail,而营销费用第一年就砸了2亿美元。
  在经历了头几年的僵持后,2014年华为手机渐渐脱颖而出。仅Mate7一个单品的营收,就超过小米手机2014年全年销量一半所创造的营收和利润。
  依靠硬件与研发,华为手机抢占了目前的制高点,但是它在互联网服务一块依然短板明显,接入的互联网服务数量只是小米、魅族的零头。
  任正非说,过去的成功不是未来可靠的向导。可以预见,华为一定会在互联网领域掀起惊涛骇浪。

残酷的真实
  大年三十,任正非凭借内部讲话再次成为“网红”。他对几位主管精致的演技和过度包装的业绩泡沫发飙了:还过个屁年!
  就连余承东也被批判了:利润增长太慢,太多利润都被渠道商赚走了。
  被IBM“熏染”十多年后,华为其实出现了新的问题:死板、僵硬。任正非给高管们下了新的要求:简化流程,提升效率。
  遗憾的是,任正非可能无法亲自投身到华为新一轮的管理变革之中了,有消息称他准备75岁退休。
  2016年岁末,管理学者陈春花曾与任正非交流华为现在和未来的立业之本。任正非的答案是财务体系和人力资源体系,具体指激活组织,重新向一线授权,让听得见炮火的组织更有责、更有权,内部管理运作从以功能部门为中心向以项目为中心转移。而这些工作背后的领导者正是CFO孟晚舟,任正非的大女儿。
  外界盛传,孟晚舟将接班任正非,但任正非也曾说过家人永远不会接班。在华为,任正非“骂”女儿是所有高管里最狠的。2015年就财务部门的流程效率问题,任正非在内部公文中直接开骂:颐指气使,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在女儿心中,委屈可能是有的。在一次采访中,孟晚舟说,父亲曾是一个慈父,创办华为后,可能是管理一家企业对他个性要求很高,他现在成了一个严父。
  华为,让任正非成为一个矛盾体,他轻易不接触外界的作风,让他更加难以被揣测。
  任正非曾说华为不需要上市,不需要接受公众公司要求限制,但华为至少三次谋求过上市。
  华为如今如日中天的终端手机业务,以前也至少三次差点被任正非卖掉。
  早在2009年,华为就尝试建立矩阵结构,实施有序分权,然而这些年任正非其实把权抓得更紧了。他曾说过:稳定是发展的基础,华为公司永远都实行中央集权。
  有人以军人出身、研发热情以及过去的内部讲话,称任正非富有家国情怀、理想主义。可任正非这些年在公司内部最讨厌主义泛滥,他对高管们说:我认为我们的目的要简单一点,我们也担负不起重任来,我们能往前走一点就是胜利,不要以为一定要走多远。
  究竟什么才是华为的真相,什么才是晚年任正非真实的想法?
  也许,极致的理想主义,就是现实主义、实用主义。无论任正非说过什么,做过什么,评价的唯一标准就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这是唯一的理想。
  十六年前的互联网泡沫破灭期间,任正非曾大胆地设问,如果华为公司真的危机到来了,是不是员工工资减一半,大家靠一点白菜、南瓜过日子,就能行?或者我们裁掉一半人是否就能救公司。如果是这样就行的话,危险就不危险了。
  紧接着,他自己回答起来:危险一过去,我们可以逐步将工资补回来,或者销售增长,将被迫裁掉的人请回来。
  华为最难被人理解的,恐怕就是这份残酷的真实与无奈,或可概括为理想向现实妥协的“实事求是”。
  华为与任正非的经历刚好证明了,残酷的真实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_oHH-fycnyhm0141251.jpg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小儿狼 发表于: 2017-3-15 09:06:03|显示全部楼层

任正非谈华为人力资源改革:贯彻选拔制 不要过分强调公平


  任正非谈华为人力资源改革:贯彻选拔制,不要过分强调公平
  澎湃新闻记者 周玲 来源:澎湃新闻
  3月13日,华为旗下微信公众号“心声社区”,发表了一则华为创始人、CEO任正非2月24日在华为“高研班和战略预备队汇报会”上讲话。
  任正非在讲话中提到,前几年公司组织学习哲学,目的是给板结的“土壤”松土。现在公司的“土壤”应该比较松软了,相信绝大多数员工是理解公司政策的。即使外界炒作风吹草动,公司内部依然有序,说明我们已经有基础进行人力资源改革了。
  日前,有关华为裁减35岁以上的运维交付人员和40以上研发工程师消息传得沸沸扬扬。此后,任正非在一次内部讲话中提到提到,网上传有员工34岁要退休,不知谁来给他们支付退休金?“我们公司没有退休金,公司是替在职的员工买了社保、医保、意外伤害保险等”。他还称,30多岁年轻力壮,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数钱,可能吗?
  在2月24日的讲话中,任正非提到,华为贯彻选拔制,不是培养制,不要过分强调公平。如果过分强调“不输在起跑线上”,就会泯灭了创造性。
  任正非表示,现阶段人力资源还存在一个重要问题,过去总担忧员工囤积在发达地区,而现在担心的是艰苦地区的员工不愿意回来,因为从艰苦地区回到机关和发达地区,能否适应“航母”时代,能否追上队伍,不被淘汰。这都是问题。
  “‘上过战场、开过枪、受过伤’的资格审查如何应用,从艰苦地区也不是可以直接进入机关与发达地区的,也要经过必要的上岗考试。我发现大多数机关干部连文牍都不懂。这就是训战结合、以考促训。如果资格审查没有通过,即使考得好也不能被提拔。”任正非称,从现在起要强调干部的直接基层实践经验。
  “这几年我们的人力资源改革模模糊糊的,意外与美军改革同方向,听了金一南将军的解析后,人力资源的制度和政策开始逐渐系统化了。”任正非说。
  以下是任正非讲话全文:
  总 裁 办 电 子 邮 件
  电邮讲话【2017】029号 签发人:任正非
  任总在高研班和战略预备队汇报会上的讲话
  2017年2月24日
  前几年,公司组织学习哲学,目的是给板结的“土壤”松土。人力资源改革,架构设计就要有哲学,并且需要员工理解。沙漠里能种出郁金香吗?不可能做到。黑土地是要经过几千年才形成的,松软、保墒的黑土地才能种出郁金香。今天我们开始理解,中国的“洋务运动”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在半封闭、半殖民地的愚昧落后基础上,创新不可再生,不可持续;而西方工业革命,因为先有大量的哲学、文艺、音乐、绘画……等艺术将土壤耕耘松了,创造了一个新的价值起来,所以取得了成功。
  现在公司的“土壤”应该比较松软了,相信绝大多数员工是理解公司政策的。即使外界炒作风吹草动,公司内部依然有序,说明我们已经有基础进行人力资源改革了。
  一,未来高研班应为人力资源改革服务,围绕目标开放讨论,解决思想基础问题。
  第一,对于高研班教学,我们不是要去组织编写一本教材,最主要是确定目标和大提纲。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性资料,列出资料的清单目录,学员也可以自己上网搜索。然后分组讨论,各组讨论的内容不同,那就是生动活泼。我们不能保证人人学得一模一样,也不能保证人人都得到一模一样的培养,获得一模一样的结果,运气是有的,也许碰上你了。华为贯彻选拔制,不是培养制,不要过分强调公平。如果过分强调“不输在起跑线上”,就会泯灭了创造性。
  第二,HRC结合人力资源中长期战略,每隔一段时间,提出一个面向人力资源变革的主题,围绕这个目标,组织高研班学员开放讨论。哲学是为改革铺垫,人力资源要改革什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思想认识,我们把痛苦的部分先拿来辩论、震荡,就减少改革时的障碍。
  比如,面向2017年和未来的大人力资源改革,公司业务如何运营,人才结构、分配激励机制、组织边界如何适应未来战略,如何改革,如何衔接?围绕共同价值进行研讨,如何正确定级,如何正确核算和发放奖金?17、18、19级的员工职级是否可以公开,以后是否逐步公开?个人总结公开、组织评议公开……。同一职级的新入职员工和老员工能否有所区别,人力资源如何做出累积贡献和突出贡献之间的价值分配?……这些都是难题。
  又如,现阶段人力资源还存在一个重要问题,过去我们总担忧员工囤积在发达地区,而现在担心的是艰苦地区的员工不愿意回来,因为从艰苦地区回到机关和发达地区,能否适应“航母”时代,能否追上队伍,不被淘汰。这都是问题。“上过战场、开过枪、受过伤”的资格审查如何应用,从艰苦地区也不是可以直接进入机关与发达地区的,也要经过必要的上岗考试。我发现大多数机关干部连文牍都不懂。这就是训战结合、以考促训。如果资格审查没有通过,即使考得好也不能被提拔。从现在起要强调干部的直接基层实践经验。
  二,以金一南将军三个讲座视频为中心,认真学习美军改革。
  大家要理解人力资源未来产生的变革,这就是我们的哲学。金一南将军的三个讲座视频,清晰解析了美国军队改革。美国军队改革既有哲学,又有方法论。我们应该通过这三个视频,认真学习美军改革,学习美军的价值评价体系和组织建设体系。这几年我们的人力资源改革模模糊糊的,意外与美军改革同方向,听了金一南将军的解析后,人力资源的制度和政策开始逐渐系统化了。
  比如,我们学习美军的价值评价体系,首先看是否“上过战场、开过枪、受过伤”,资格审查作为任职资格的第一个台阶,这应该是科学的。通过资格审查后,再比能力。如果能力强的人员没能通过资格审查,提拔要慢。现在华为公司仍是“学生型”组织,能力还是作为任职资格很重要的评价标准,显然在机关、发达地区的人员永远是能力最强的,在艰苦地区爬冰卧雪的人员永远是能力最弱的,而能力强的人永远都有机会。如果我们不把“上过战场……”资格作为重要因素来称重,大家都不愿意上战场了。当然,也不一定必须强调“受过伤”,万一他给自己“开一枪”,也没有必要。
  三,哲学主要是针对领袖培养,绝大多数人员更强调训战结合。
  我们不指望公司所有人在哲学上都明白,对于三个纲要,应该是自发学习,而不是强迫性学习。因为三个纲要难学,虽然发行了几十万册,但绝大多数人可能都是浅尝辄止,公司内真正读完的人应该不到1%。所以,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能理解的人悟出“道”就成为领袖;领悟不出“道”就是战士,应该上战场冲锋去,然后给予及时激励。
  所以未来要有所区分,对于不同阶段的人员有不同的训练内容。哲学主要是针对一定职级以上人员作为领袖培养,而绝大多数人更多强调训战结合。比如,2017年试点合同在代表处审结,是中级干部训战结合的主要内容。18-19级是合同审结的主要骨干,做出成绩后,有机会升到21-22级,再去学习哲学。当然,个人也可以有自愿选班的权力,参加训战结合或者学习哲学,都算学过了。但是干部评价考核,要以责任结果为导向。我出差很多代表处时,发现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站点长什么样。这种情况下,即使学了哲学也没用。
  另外,每个人都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应该是不合适的。我们不要求公司每个人都“之”字型成长,只有特别优秀、卓有贡献的,才需要“之”字型成长。
  四,战略预备队要通过制定路标来牵引队员,将来选拔高级干部要求具备项目端到端的成长经历。
  战略预备队“入队快、出队快、升官慢”,对于需要重返研发的最优秀干部,出队标准应该是完成项目端到端的训练,从出现机会到获取合同、交付、维护等。希望他们能获得端到端的实践经验,否则将来做领袖,考虑问题还是会片面。“八百里秦川何曾出过霸王”,我的意思就是要出“霸王”,没有“上过战场、开过枪的人……”是不可能做主官的。战略预备队要制定一个端到端成长经历的路标,将来我们通过这个路标去选拔高级干部。当然,“端到端”是最高标准,可能有些队员只走到一半路,也承认这个任职资格,只是将来提升会受到限制。
  人力资源要有清晰定位,用政策来牵引,不同阶段的干部有不同的选拔标准。把各种类别标准、选拔场景都做出来,自然有人去对标,找到自己成长的路线。比如,制定场景师标准,产生更多的研发场景师、合同场景师、工程概算师、项目精算师、大厨师……。
 九流 发表于: 2017-3-14 13:59:01|显示全部楼层

任正非讲话:没上过战场、开过枪的人是不可能做主官的

源自:中国企业家
DFxp-fychttf9587734.jpg
任正非
  任正非说,“八百里秦川何曾出过霸王”,我的意思就是要出“霸王”,没有“上过战场、开过枪的人”是不可能做主官的。

  昨日,心声社区(ID:HWxinsheng)发布了任正非于2017年2月24日在华为“高研班和战略预备队汇报会”上的讲话。
  在讲话中,任正非表示,相信绝大多数员工是理解公司政策的。即使外界炒作风吹草动,公司内部依然有序,说明华为已经有基础进行人力资源改革了。
  关于人力资源改革,任正非提出要认真学习美军改革,“首先看是否'上过战场、开过枪、受过伤',资格审查作为任职资格的第一个台阶,这应该是科学的。通过资格审查后,再比能力。如果能力强的人员没能通过资格审查,提拔要慢。当然,也不一定必须强调'受过伤',万一他给自己'开一枪',也没有必要。”
  同时,任正非还指出,“哲学主要是针对领袖培养,绝大多数人员更强调训战结合。”因此,能理解的人悟出“道”就成为领袖;领悟不出“道”就是战士,应该上战场冲锋去,然后给予及时激励。

以下为任正非讲话全文:
  前几年,公司组织学习哲学,目的是给板结的“土壤”松土。人力资源改革,架构设计就要有哲学,并且需要员工理解。沙漠里能种出郁金香吗?不可能做到。黑土地是要经过几千年才形成的,松软、保墒的黑土地才能种出郁金香。今天我们开始理解,中国的“洋务运动”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在半封闭、半殖民地的愚昧落后基础上,创新不可再生,不可持续;而西方工业革命,因为先有大量的哲学、文艺、音乐、绘画……等艺术将土壤耕耘松了,创造了一个新的价值起来,所以取得了成功。
  现在公司的“土壤”应该比较松软了,相信绝大多数员工是理解公司政策的。即使外界炒作风吹草动,公司内部依然有序,说明我们已经有基础进行人力资源改革了。

一:未来高研班应为人力资源改革服务,围绕目标开放讨论,解决思想基础问题。
  第一,对于高研班教学,我们不是要去组织编写一本教材,最主要是确定目标和大提纲。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性资料,列出资料的清单目录,学员也可以自己上网搜索。然后分组讨论,各组讨论的内容不同,那就是生动活泼。我们不能保证人人学得一模一样,也不能保证人人都得到一模一样的培养,获得一模一样的结果,运气是有的,也许碰上你了。华为贯彻选拔制,不是培养制,不要过分强调公平。如果过分强调“不输在起跑线上”,就会泯灭了创造性。
  第二,HRC结合人力资源中长期战略,每隔一段时间,提出一个面向人力资源变革的主题,围绕这个目标,组织高研班学员开放讨论。哲学是为改革铺垫,人力资源要改革什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思想认识,我们把痛苦的部分先拿来辩论、震荡,就减少改革时的障碍。
  比如,面向2017年和未来的大人力资源改革,公司业务如何运营,人才结构、分配激励机制、组织边界如何适应未来战略,如何改革,如何衔接?围绕共同价值进行研讨,如何正确定级,如何正确核算和发放奖金?17、18、19级的员工职级是否可以公开,以后是否逐步公开?个人总结公开、组织评议公开……同一职级的新入职员工和老员工能否有所区别,人力资源如何做出累积贡献和突出贡献之间的价值分配?这些都是难题。
  又如,现阶段人力资源还存在一个重要问题,过去我们总担忧员工囤积在发达地区,而现在担心的是艰苦地区的员工不愿意回来,因为从艰苦地区回到机关和发达地区,能否适应“航母”时代,能否追上队伍,不被淘汰。这都是问题。“上过战场、开过枪、受过伤”的资格审查如何应用,从艰苦地区也不是可以直接进入机关与发达地区的,也要经过必要的上岗考试。我发现大多数机关干部连文牍都不懂。这就是训战结合、以考促训。如果资格审查没有通过,即使考得好也不能被提拔。从现在起要强调干部的直接基层实践经验。

二:以金一南将军三个讲座视频为中心,认真学习美军改革。
  大家要理解人力资源未来产生的变革,这就是我们的哲学。金一南将军的三个讲座视频,清晰解析了美国军队改革。美国军队改革既有哲学,又有方法论。我们应该通过这三个视频,认真学习美军改革,学习美军的价值评价体系和组织建设体系。这几年我们的人力资源改革模模糊糊的,意外与美军改革同方向,听了金一南将军的解析后,人力资源的制度和政策开始逐渐系统化了。
  比如,我们学习美军的价值评价体系,首先看是否“上过战场、开过枪、受过伤”,资格审查作为任职资格的第一个台阶,这应该是科学的。通过资格审查后,再比能力。如果能力强的人员没能通过资格审查,提拔要慢。现在华为公司仍是“学生型”组织,能力还是作为任职资格很重要的评价标准,显然在机关、发达地区的人员永远是能力最强的,在艰苦地区爬冰卧雪的人员永远是能力最弱的,而能力强的人永远都有机会。如果我们不把“上过战场……”资格作为重要因素来称重,大家都不愿意上战场了。当然,也不一定必须强调“受过伤”,万一他给自己“开一枪”,也没有必要。

三:哲学主要是针对领袖培养,绝大多数人员更强调训战结合。
  我们不指望公司所有人在哲学上都明白,对于三个纲要,应该是自发学习,而不是强迫性学习。因为三个纲要难学,虽然发行了几十万册,但绝大多数人可能都是浅尝辄止,公司内真正读完的人应该不到1%。所以,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能理解的人悟出“道”就成为领袖;领悟不出“道”就是战士,应该上战场冲锋去,然后给予及时激励。
  所以未来要有所区分,对于不同阶段的人员有不同的训练内容。哲学主要是针对一定职级以上人员作为领袖培养,而绝大多数人更多强调训战结合。比如,2017年试点合同在代表处审结,是中级干部训战结合的主要内容。18-19级是合同审结的主要骨干,做出成绩后,有机会升到21-22级,再去学习哲学。当然,个人也可以有自愿选班的权力,参加训战结合或者学习哲学,都算学过了。但是干部评价考核,要以责任结果为导向。我出差很多代表处时,发现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站点长什么样。这种情况下,即使学了哲学也没用。
  另外,每个人都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应该是不合适的。我们不要求公司每个人都“之”字型成长,只有特别优秀、卓有贡献的,才需要“之”字型成长。

四:战略预备队要通过制定路标来牵引队员,将来选拔高级干部要求具备项目端到端的成长经历。
  战略预备队“入队快、出队快、升官慢”,对于需要重返研发的最优秀干部,出队标准应该是完成项目端到端的训练,从出现机会到获取合同、交付、维护等。希望他们能获得端到端的实践经验,否则将来做领袖,考虑问题还是会片面。“八百里秦川何曾出过霸王”,我的意思就是要出“霸王”,没有“上过战场、开过枪的人……”是不可能做主官的。战略预备队要制定一个端到端成长经历的路标,将来我们通过这个路标去选拔高级干部。当然,“端到端”是最高标准,可能有些队员只走到一半路,也承认这个任职资格,只是将来提升会受到限制。
  人力资源要有清晰定位,用政策来牵引,不同阶段的干部有不同的选拔标准。把各种类别标准、选拔场景都做出来,自然有人去对标,找到自己成长的路线。比如,制定场景师标准,产生更多的研发场景师、合同场景师、工程概算师、项目精算师、大厨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小儿狼 发表于: 2017-2-27 00:06:10|显示全部楼层

任正非:“灭了三星,灭了苹果”的话 谁讲一次就罚100元

源自:“心声社区”微信公众号

  日前,华为CEO任正非在华为消费者业务集团大会上讲话称,消费者业务做的比他想象的还要好一些,但也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华为手机业务目前全球第三,排在三星和苹果之后。
  任正非称,不要做无价值的盲目创新,应该关注最佳用户体验。他还表示要向所有优秀的人学习,被任正非列为学习对象的企业有小米、OPPO和vivo以及三星和苹果。
  他提出华为要学习小米的营销模式。“我们没有绝对地排除互联网思维,也没有绝对肯定化,而是实用主义心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武器’。我只有一个思维──利润。”
  之前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多次提出要超越三星和苹果。对此,任正非称,你们说要超越苹果公司,我同意,但我指的是在利润和服务水平上超越苹果,而不是销售台数。所以公司EMT(华为执行管理委员会)会议给你们终端订了一个小目标,三年内,服务水平赶上苹果,利润率赶上OPPO/VIVO,这样我们就很满意了。
  任正非还称,苹果、三星、华为是构成世界终端的稳定力量,我们要和谐、共赢、竞争、合作。“灭了三星,灭了苹果”之类的话,无论公开场合,还是私下场合,一次都不能讲,谁讲一次就罚100元。
hy7j-fyawhqy2251395.jpg

华为CEO任正非
以下是任正非讲话全文
  电邮讲话【2017】024号 签发人:任正非
  任总在消费者BG年度大会上的讲话
  2017年1月17日
  首先感谢大家在过去一年做出的成绩,值得肯定。当年消费者业务处于困难阶段,我们的主要目标是摆脱困境,如何整合起来使终端走向今天。消费者业务进步很大,今天你们做得比我们想象的还好一些。但是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不能因为好一些了,就听不进别人讲我们的缺点;也不能因为我们存在一些问题,就丧失了信心,有什么问题,我们互相沟通。
  一、消费者业务应关注最佳用户体验,反对无价值的盲目创新。
  1、面对客户销售的界面,终端软件设计一定要有继承性,不要无价值的盲目创新。
  面对不同的消费群有不同的终端界面,我理解,但是面对同一个消费群,有些创新就没有必要。比如一个应用在手机界面的位置,放在左边或右边,其实并没有什么科学根据。如果消费者每更换一款新产品,都要去找这个应用的位置,这就浪费了他们的时间。有些商业人士找应用的时间成本可能比这台手机还贵,那他们为什么要换手机呢?所以我们提供给消费者的操作习惯一定要有继承性,你们内部改革是工程师的问题,不能让消费者来学习。苹果设备很多体验具有继承性,它是做优化和完善,没有明显的价值,不会把原来的方式改掉。
  2、希望缩小面对用户的开发平台,多平台设计其实也是浪费。
  允许你们产品线有两个平台,让内部也有竞争,但内部一定要有交流。从P系列换到Mate系列,手机界面就不一样,要改变这样的状况。
  内部竞争也不是像“应用位置左边还是右边”的问题,应该是实质性问题。比如低端手机具有巨大市场,OPPO/VIVO适应了客户需求,我们要考虑如何提高低端手机的门槛线,将高端机的新技术在中低端手机重复使用,延长生命周期。我们的高端机延长销售时间、降档销售,需要降档明显一些,而且销毛较好,才能有效果。比如可以将P9的技术在低端手机中使用,低端机做到标准化、简单化、生命周期内免维护化,这样提高低端手机的门槛。只要通信功能最好,中文系统最好,就是一道防火墙。批量生产,就是拿电路板“印钞票”。在低端手机的市场竞争中,通过用户体验逐渐去感受,比如新产品一、两年后就过时了,把1G上网能力放到中低端机上去,仍只卖这个价格,那么他们更新换代时就会换到华为手机。这样竞争力比零部件降成本更厉害,优势产生了,低端产品就能做成一道围墙。为什么一定要做新手机才代表光荣呢?这就是你们的人力资源评价系统有问题,还是在以技术导向、以价值能力为导向,要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有效盈利为导向。
  3、关注最佳用户体验,组合世界最优质的供应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
  消费者业务的应用数百万个,其实我们根本就开发不了,那就向社会买最好的。如果最好的被苹果垄断了,我们向第二好的买。我们不能组合一些烂应用来拼烂网,如何与苹果竞争呢?我们要关注的是最佳用户体验,组合世界最优质的供应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才有可能去竞争。
  4、“要想富,先修路”,业务部门向流程IT部门购买服务,而不是去建流程IT。
  将来终端的IT服务体系是由你们来操作的,你们要提出需求,由流程IT部门来实现支持。公司已经在空耗费用中加进去这块,其他部门在“路”上跑,怎么交“养路费”,你们就怎么交,也不需要你们多交。
  二、允许“一国一策”,不同地区、不同国家要创新不同国家的经营模式。
  终端的销售和营销模式允许“一国一策”。我们从来没有严格划分线上和线下的界线,允许线上、线下销售模式交叉,只要能销售出去就行。由于物流配送便捷,中国线上销售可以大力推行;海外线上销售因地制宜,根据消费者习惯和物流能力来选择。
  我们要向小米学什么?学习营销模式。我们没有绝对地排除互联网思维,也没有绝对肯定化,而是实用主义心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武器”。我只有一个思维──利润。
  三、我们一方面要控制库存,另一方面要规划核心零部件开发,重视归一化建设,以此建立稳定的供应系统。
  1、合理控制零部件库存,确保供应安全。
  对于终端,三亚会议精神只有两条,一个是利润,另一个是库存,现在仍然是这两条。苹果手机之所以敢有这么大库存,因为是单一款式,而我们是多品牌、多款式,器件种类涉及很多,就不敢储存那么多材料。一台手机由多个零部件组成,差一个零部件,可能一部手机也生产不出来。我曾提出要“以产定销”,不同意“以销定产”,因为销售后,我们买不到零部件,如何给客户承担责任呢?现在客户对我们有渴求,但我们又不敢扩大,实际上也不能扩大,因为关键部件还在供应商那里采购。
  2、对核心部件的开发和定制进行规划,重视零部件归一化建设。
  我们要向苹果公司学习,腾出手来对一些核心部件开发做出规划。不一定是我们规划、我们开发,也可以合作开发和生产。比如镜头合作,我们在设计,对方也在设计改进,可能由于法律限制不能向我们供货,但是并没有放弃共同开发零部件。我们的零部件采购动辄一、两亿的数量,采购量已经很大,应该要做出规划,这样才能建立一个稳定的供应系统。
  零部件归一化建设的问题,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提到日程上。比如电池、音频器件等要归一化,在不同款终端上能重用。不仅提升竞争力、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最主要是归一化后,能解决供应风险、库存风险。一个产品滞销了,另外一个产品可以重用。海量复制,不仅能保证质量的稳定性,也能降低成本。
  四、向优秀厂家学习优秀之处,善于借用华为大平台优势,合作共赢。
  1、我们要向所有优秀的人学习,学到优秀之处才能让我们变得更强。
  过去十年,苹果公司就推出了两、三款手机,他们投资负50亿美金,盈利是2336亿美金。你们说要超越苹果公司,我同意,但我指的是在利润和服务水平上超越苹果,而不是销售台数。所以公司EMT会议给你们终端订了一个小目标,三年内,服务水平赶上苹果,利润率赶上OPPO/VIVO,这样我们就很满意了。
  第一,苹果有极大的生态黏性,目前我们还有一定差距。国外的教育领域、银行系统、国内外先进的医疗系统……只能使用苹果设备,用其他设备每次都要转换,有了这个生态,销售自然就好。中国高端人士习惯华为Android系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外面炒作说我们要做操作系统,但操作系统不是软件,而是生态。我们没有,也不可能创造出来。在Android这个生态上,我们能否先把中文版Android系统的用户体验真正做到极致,能和苹果竞争,这是我们第一个目标,这个目标的黏性同样很大。
  第二,我们还要学习苹果公司的服务体系,你们去随便找一个苹果门店,处理方法和华为门店完全不一样。不只是售后服务,我认为是大服务的概念。我们说“以客户为中心”,看到客户口袋里的钱,但是我们取之有道,合理地赚钱。我们要让消费者自动把钱拿出来,服务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第三,学习优秀之处,不要总拿我们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你们第一次向OPPO、VIVO学习的纪要我没转发,因为你们总揭OPPO、VIVO的底,把它踩低来证明我们“高”,其实我们同样不高。我们要学习它的“高”的方面,在鞋垫上垫高一点,就成了“帅哥”。你们第二次写的学习纪要,我认为非常深刻,所以批示“终端真伟大”,那是发自真心的。第三次极端了,我不同意。
  2、终端要利用华为大平台优势,利用世界一切好的资源,提高作战能力。
  第一,终端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确实受益于华为的大平台优势。比如图像技术,未来三年终端的图像技术有可能会达到很先进。因为华为已经投入大量数学家在研究图像,但在网络上还没有用起来。公司EMT出了决议,把图像技术浓缩在终端上,用三年时间体现出它的高价值。又如,法国美学所设计的东西其实很漂亮,你们也可以好好利用。华为平台输出一些研究成果给你们使用,一点点垫高你们的作战能力,增强竞争优势。你们要心胸宽广,善于接纳,不要以为封闭起来做就是王。
  第二,消费者业务要和我们的企业业务、运营商业务捆绑起来,抓住某些方面的优势资源,在一些领域做到独家,就有独家的小市场。比如华为办公系统可以放到云服务里,让社会用了这个终端,也可以用做小公司的办公系统。
  BAT、亚马逊、谷歌……能提供的云服务,我们都应该开放,允许他们接入到我们的系统中来,因为他们对消费者的理解比我们深,但是我们在办公系统的能力很强。我们不是说要和BAT、亚马逊、爱立信竞争,谁有优势,我们就用谁的,扩大我们手机的用途,增加手机销量。云服务不是我们的目的,卖手机才是我们的目的。
  我们还要加强网络安全体系的开发,有些消费者担心自己的数据导在云上,就可能会导出问题。因此,现在我们这个体系已经进步很大,但还要关注个人隐私的开发、使用,甚至可以跟世界有名的开发商合作。因为在加密系统上,我们永远赶不上别人的水平。
  第三,对于双品牌问题,终端手机搭载华为品牌,过去是受益的,因为规模还小,当你们做大以后,华为则可能代表保守。华为的价值文化是修“万里长城”,重视扎扎实实挖基础,把墙砌好,否则不到两千年,万里长城就倒了。但是终端不一定是这样的文化,因此有利的时候是一定会有弊。既然我们已经选择走双品牌这条路,只有继续往前走,不断审时度势来研究如何适应客户需求。如果在国外,你们觉得双品牌这条路走不通,也可以品牌合并。
  3、和谐、共赢、竞争、合作。
  苹果、三星、华为是构成世界终端的稳定力量,我们要和谐、共赢、竞争、合作。“灭了三星,灭了苹果”之类的话,无论公开场合,还是私下场合,一次都不能讲。谁讲一次就罚100元,CBG人力资源部设一个微信号把罚款存起来,作为你们的聚餐、喝咖啡的经费。我相信你们不会故意这样讲,但可能会被媒体借机夸大事实炒作,我们不要用虚假的内容去光荣。如果为了销售必须要讲些话,这是我理解的,但也要避免树敌过多。
  你们为什么不能像互联网公司一样烧钱呢?因为我们没钱烧。OPPO/VIVO为什么是我们的朋友?它是靠商品挣钱的,我们也是靠商品挣钱的。我们的对手是谁?烧钱的公司,因为它不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想通过烧钱垄断市场,然后敲诈客户。我们目的不是敲诈客户,而是合理赚取利益,帮助客户也共同成长。所以在这个价值体系上,我们要确立三星、苹果、OPPO/VIVO其实都是一个商业模式的朋友。但朋友之间也是允许有竞争的,这是两回事。
  五、消费者业务要合理成长,找准未来发展方向,踏踏实实前进。
  什么叫信息社会?我不知道,也感受不到。运营商业务、企业网业务如何进步,用手是摸不到的,都要靠终端。当然,我说的终端不完全是指手机。你们把网络撑大了,运营商BG也应该分一些钱给你们,至少分摊一部分开发费用,这不就是价值的合理分摊提升竞争力吗?
  将来所有业务都会授权,但是现金流管理、账务管理、审计管理仍然是中央集权的方式。消费者BG才组建很短时间,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是真伟大。未来这些平台给你们提供很大贡献,但是也会有所牵制。终端必须要有利润,利润一定要有现金流。当然,消费者业务也一定要合理成长,不要背上利润目标后层层去压,有压力就会有瞒产、有假话,要不就会拿绳子勒着客户脖子要钱。我们应实事求是,做不出那么多利润来就减人,把成本降下来,减下来的人员可以调整到战略预备队,充电以后再上战场,以此科学发展。
  所以对于未来,你们要有一个假设,每半年开一次务虚会,确定你们的方向。华为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就是二十多年来没有犯大错误,虽然小错误天天不断。所以终端也不要犯大错误,踏踏实实走,越走越厉害,逐渐走向行业领先。
  再次感谢大家一年的奋斗,通过你们向全球终端员工问好,也向你们的家属问好。你们常年在世界各国奋斗,家属做出了巨大牺牲,军功章上有你们的一半,也有他们的一半。发了奖金,让家里人多花一些,分享你们的快乐。谢谢大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3-19 22:05, Processed in 0.171601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