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2549|回复: 0
 贾至 发表于: 2020-5-9 07:58:01|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选购] 你为什么想要多屏协同?

 [复制链接]
源自:爱范儿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还有众多优质达人分享独到生活经验,快来新浪众测,体验各领域最前沿、最有趣、最好玩的产品吧~!下载客户端还能获得专享福利哦!
  先说一个场景,当我有电脑、手机和 iPad 的时候,我经常会希望微信能够同时满足三个设备同时登录,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电脑和iPad二选一。
  另外,从电脑版微信的发展速度来看,不仅像小程序显示之类的功能支持很慢,还有很多基础的功能压根不支持,比如抢红包功能,比如微信使用频率最高的功能朋友圈。
f328-iteyfww6739968.jpg
  这种同一个应用在不同设备之间的差异性对于用户体验来说并不好,至少在电脑和手机之间并不完整。
  这样的情况还可以衍生到更多的应用的上,往深层次一点说,这是电脑应用和手机应用之间的时代差距。
a475-iteyfww6739998.jpg
  电脑应用的历史要长得多,虽然交互界面不好看,但它们通常代表着专业,代表着生产力。
  而手机应用可以说是近十年才发展起来的,无论是从交互的体验还是从功能性上来说都是最现代的,另外一大特点就是有着其它设备无可比拟的娱乐性。
  两者都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打通电脑和手机,似乎就变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尝试。

从小屏替代大屏到走向融合
  打通电脑和手机意味着这并非是一个替代关系,也不是简单把小屏幕搬到大屏幕上。在手机的发展过程中,厂商们的确曾经想过‘All in One’,让手机去代替电脑完成轻办公体验。
8c42-iteyfww6740020.jpg
  Motorola Atrix 4G LapDock。图片来自:The Verge
  这个想法可以追溯到摩托罗拉发布 2011 Atrix 4G时的 LapDock 项目,后面三星也搞过一个 Dex 能够将一个 Linux 系统呈现在显示器上,还有 Windows Phone 的 Continuum 功能连上显示器后就变成一个极度精简 Windows 10 系统。
  当然这几年我们最熟悉的此类产品可能是锤子的 TNT,尽管那个纯硬件版本的 TNT 难产,但在手机上的 TNT 已经变得越来越好用,去年还支持了无限投屏。
2f8a-iteyfww6740040.jpg
  Remix OS。图片来自:OMG! Ubuntu!
  除了手机内置‘一键秒变 PC’的功能之外,之前也有数个品牌将 Android 这个移动系统改成原生支持大屏的尝试,比如超卓科技的 Phoenix OS 和技德科技的 Remix OS,想要兼顾移动应用和大屏显示两部分特点。
  然而这些尝试只是单纯试图用小屏取代大屏,或者把移动系统改造到大屏硬件上,并非电脑和手机之间的互通。用手机的劣势去取代电脑的优势,最后这些尝试基本都失败了。连更接近大屏的苹果 iPad Pro 还没有成功实现这一目标,离电脑特性更远的手机就更加困难了。
  在发现这条路走不通之后,终于有厂商开始着手将两个设备从取代的方向转向协同配合。
e4a5-iteyfww6740065.jpg
  在去年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发布了多屏协同 1.0 功能,基于 EMIUI 10.0 的分布式技术,将手机和电脑之间实现了跨系统、跨设备的协同办公能力。
  其实在华为之前也不是没有应用能够将手机的界面投影到电脑屏幕上并且操作,但为什么只有华为的这个多屏协同遭到了破解,为什么这成了华为分布式技术感知最明显的一个功能。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这个功能华为做的确实好。
262f-iteyfww6740096.gif
  这个好可以从功能和体验两方面来体现,第一是功能性上它不像多数同类软件只是镜像,实现了更多复杂的跨系统、跨设备软硬件交互。第二是体验上足够出色,尤其是连接方面,手机和笔记本不仅可以实现自动发现,NFC 一碰即连的方式也足够简单,实现不行拿出摄像头扫个码也不麻烦。

多屏协同能干什么
efb8-iteyfww6740132.png
  PushBullet。图片来自:PushBullet Blog
  举个例子,以前往我的 MacBook 里传照片时,用 iPhone 自然可以 AirDrop 是最简单的,但 Android 手机就会麻烦一些,这几年用过不少跨设备传文件的应用比如 Send Anywhere,PushBullet 等,大多数体验并不好,反而锤子科技出品的 HandShaker 用的更多一些。
  但最后我察觉使用率最高的其实还是微信,小文件和图片用微信来传最大的优势就是这是一个所有手机都必备的软件。
  但因此在我 29GB 的电脑微信体积中,文件传输助手就达到了 3GB,两个小号也各有 1GB 的体积,这些都是传输到微信后再保存,导致微信体积越来越大的原因之一。
2f57-iteyfww6740153.gif
  华为多屏协同的一大卖点就是跨设备剪贴板和文件拖拽,这种不用改变操作习惯的设计用最自然的方式实现了设备协同工作能力。
  用多屏协同可以一次性解决用电脑上手机版微信与电脑手机文件互传的问题,并且可以实现用键鼠来操作手机,电脑扬声器播放手机语音等等,唯一的问题就是你需要用整套的华为设备。
  另外还有一群用户他们的需求则更加直接,就是在大屏幕上享受小屏幕的功能,比如手游,这就对镜像功能的延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网络良好的情况下延迟在十几到几十毫秒不等,足够玩音乐游戏之外的大部分游戏了。
  在保持电脑专业性和生产力的同时,同时补充进手机的娱乐性和专用 App 并非很简单。想想在 iPad 上运行 iPhone 应用,以及 iPad OS 蹩脚的桌面特性支持,就知道要做好这个其实并不轻松。
7ecb-iteyfww6740182.jpg
  Dell Mobile Connect。图片来自:101 Android
  除了华为之外,PC 厂商戴尔也推出了类似的 Dell Mobile Connect(DMC),能够让 iOS 和 Android 设备和 Windows 电脑协同办公,但现在离手机厂商给自家准备的配套工具在体验上有差距,功能上也有一定限制。
  传统 PC 逐渐走低,PC 互联网流量也被移动设备超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且只有手机才可能成为新的中心设备,从而布局到多个领域。

多设备协同能力背后更大的生态意义
5381-iteyfww6740216.jpg
  4月 27日小米推出 MIUI 12 是最近手机软件层面上一次较为突破的尝试,但是在 B 站看过全过程的话你就会发现,在更流畅自然的动画效果和安全隐私带来的叫好之外,刷的最多的弹幕竟然是多屏协同功能。
  B 站的弹幕可能只能代表一部分人,还无法代表大多数,但确实对这个功能的讨论也好破解也好,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圈子,在别家没有跟进之前,可以说成为了华为软件生态的杀手级功能。
  但我也并不认为其他厂商没有注意到多屏协同这一能力的必要性,至少在越来越多的反馈之下也能明白,协同能力是接下来必须发展的方向之一。小米的多屏协同功能据悉也快要正式发布了。
952b-iteyfww6740259.jpg
  在去年华为开发者大会之后,爱范儿曾写过一篇文章讲述华为如何成为一个‘超级终端’公司的,其中提到鸿蒙系统的目标:
  能够在不同硬件能力上进行部署,适配丰富的万物互联时代 IoT时代能力的操作系统。通过操作系统分布式软总线让同一个帐户下的多种终端能够实现硬件能力跨终端之间调用。

  其实抛开鸿蒙这个还飘在天上的远大目标,眼前的多屏协同其实才是在当前阶段的最好落地。
  而当年对此不屑一顾,觉得有广告没疗效的,今天是不是也有用上了多屏协同的一员,发出了‘真香’的声音。
  我们回过头来再说生态,这些年来说起生态有两个联想,一个是‘生态化反’,如今已经 Hold 不住梦想而窒息了,另一个就是老生常谈的苹果,苹果利用自己的一切软硬件打造的生态闭环服务。
  今天的每个品牌都想成为苹果而非乐视,眼馋的就是苹果一整个生态系统,以及背后带来的用户粘性和巨大利润潜能。
aa59-iteyfww6740293.jpg
  图片来自:Zigurat
  而成为苹果的第一步,就是摆脱手机公司的桎梏,成为一个真正的‘超级终端’公司,这意味着要从产业链上向多个领域布局,其中华为和小米是目前相对较好。
  华为专注于一切能用屏幕显示的产品,像手机、笔记本、电视、手表。小米则偏向 IoT 智能家庭场景,反而像笔记本、手表方面都较为弱势,以往的强势领域电视如今也遭到了强大挑战,需要尽快发力。
  在终端产品线布局完成之后,不同产品之间相互连接的协同能力会是重要的第二步。
  在苹果的官网支持页面中可以找到对于多设备协同的‘连续互通’能力介绍,其中介绍了‘随航’、‘接力’、‘通用剪贴板’以及多种‘连续互通’能力。
ac86-iteyfww6740341.png
  Handoff。图片来自:Symbio
  比如苹果的‘接力’(Handoff)功能,可以让用户在 iPhone 上浏览网页,然后在 Mac 的 Safari 浏览器中从刚才的位置继续浏览。比如你在手机上剪贴的文本可以直接在 Mac 上进行粘贴,比如来电话了你的手机、平板、手表等设备都会一同响起,可以随便选择一个接听。
  用着苹果全家桶设备时你觉得这一切都理所淡然,但恐怕很难想象这一套操作如何在 Android 上实现。
a456-iteyfww6740374.jpg
  在多设备具备协同能力之后,下一步就是打造更上层的超级服务,这是苹果这两年来明显发力的地方,Apple Music 成长速度极快,在流媒体音乐领域紧跟 Spotify 之后。除此之外还有流媒体视频服务 Apple TV,游戏订阅服务 Apple Arcade,新闻杂志服务 Apple News 等等。
  在几天前苹果发布的财报中显示,iPhone 营收近几年来第二次下降到了 50% 以下,而‘服务’的营收增长到 23%,营收分布变得更加健康。
  而在设备和服务之间,多设备协同能力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也像一个排兵布阵的组织者,能让这些设备发挥出 1+1>2 的效果,最终形成巨大的生态粘性。
『 5熊猫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5熊猫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贾至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贾至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贾至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5熊猫网 』的立场无关,贾至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贾至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5熊猫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贾至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5熊猫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 01:25, Processed in 0.124801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