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chuanyezf|查看: 47581|回复: 34
[App] 

俄罗斯宣布封禁微信 同时惨遭被封的还有Line

 [复制链接
 九流 发表于: 2015-10-21 13:59:15|显示全部楼层

数据显示微信能从每位用户身上赚44块钱

源自:TechWeb
KcqC-fxivsfz7244337.jpg

  迈克尔·沃尔夫在WSJD Live全球科技大会上
  10月21日消息,市场研究公司Activate数据显示,腾讯旗下微信在每位用户身上获得的平均收入为7美元,这一水平在全球即时通信应用中处于前列。
  科技战略和咨询公司Activate联合创始人兼CEO迈克尔·沃尔夫(Michael J.Wolf)周二在参加《华尔街日报》举办的WSJD Live全球科技大会上表示,美国移动应用未来会学习微信等中国聊天应用的模式,为应用开发理财、找工作、打车等其他功能。
  沃尔夫是媒体界老兵、曾任雅虎董事,其参与创立的市场研究公司Activate最新报告显示,微信、KakaoTalk、Line等亚洲即时通信应用的创收能力高于西方同行。
  根据Activate的数据,微信在每位用户身上获得的平均收入为7美元(约合人民币44元),KakaoTalk为4.24美元(约合人民币28元),Line为3.16美元(约合人民币20元)。
  沃尔夫称,亚洲聊天应用的大部分销售额来自其消息平台上提供的游戏,相比之下,美国聊天应用WhatsApp在每位用户身上获得的收入只有6美分、Viber只有1美分、Messenger则没有任何收入。
 九流 发表于: 2015-9-20 18:59:01|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2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微信红包成“网络赌场” 抢到最少者继续发红包

源自:央视
参赌人员一次发288元红包 抢到数额最少者继续发红包
  今年8月中旬,江苏泰州姜堰警方接到报警,说附近多地有人利用微信红包进行网络赌博,参与人数众多而且赌资巨大。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经过多日走访并借助技术手段,民警查到了涉嫌聚赌的微信群账号,并想办法加入这个微信群进行取证。
  民警发现,涉案微信群的所谓“抢红包”规则是:参赌人员一次发288元给“代包手”,“代包手”再分5个红包发到群里,抢到红包数额最少的人要继续发288元的红包给“代包手”,“代包手”再分五个红包转发,一直循环下去。参赌人员通常在下午5点开始抢红包,红包发出后一秒内就被抢光。一个晚上的赌博金额可达数万元。
I_bC-fxhytwp5457468.jpg

催生“代发红包”职业 每单抽水48元月入十余万
  9月初,警方决定收网。在泰州天和家园成功抓获微信赌博群的群主袁某和另外五名主要犯罪嫌疑人。经审讯,袁某交代了利用微信红包聚众赌博的犯罪事实。
EOUO-fxhzevf0878131.jpg
hSkU-fxhytwr2207735.jpg
由于微信系统规定每人每天发红包的限额只有5000元,于是袁某组建起了一个微信红包赌博的团队,招聘吕某等人同时开通数十个微信账号专门在群里代发红包。群成员每发出一个288元的红包,会有48元作为抽成由群主袁某和代发红包者吕某等人瓜分。为了吸引人气,袁某还设立了奖池,每天从赌资抽成中拿出数千元,用来对发红包、抢红包的人予以特殊奖励。

XQid-fxhytwp5457493.jpg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袁某的微信群就发出红包一万多个,涉案赌资80余万元,而袁某等人仅抽成就获利十多万元。目前,袁某等六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利用网络聚赌被姜堰警方刑事拘留,案件仍在进一步调查。
源自:央视新闻

  本期监制/周庆安
  主编/江平
⊙ 记者:吴睿

  编辑/张省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阿宝 发表于: 2015-9-19 07:59:00|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iOS 6.2.5版存严重漏洞 需用户升级新版

  9月19日上午消息,昨日,安全漏洞报告平台乌云发布报告称,有病毒开发者在给苹果手机的开发工具Xcode内写入了一些病毒代码,这导致了App Store里12306、网易云音乐、高德地图等常用的App中招。
  正在网民们对个人信息安全担忧之时,昨日晚间,@腾讯微信团队 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微信iOS 6.2.5版本存在严重漏洞,新版本已修复,需要用户升级微信,但微信官方并有没公布漏洞的详情。
  目前尚未发现由用户因此造成信息或者财产损失,但是微信团队将持续关注和监测。 ●

以下为微信官方声明全文:
  目前,网上传播微信6.2.5版本存在严重漏洞的说法,微信团队说明如下:
  1.该问题仅存在iOS 6.2.5版本中,最新版本微信已经解决此问题,用户可升级微信自行修复,此问题不会给用户造成直接影响。
  2.目前尚没有发现用户会因此造成信息或者财产的直接损失,但是微信团队将持续关注和监测。
  3.微信技术团队具备成熟的“反黑客”技术,一旦发现黑客攻击,将第一时间做出技术对抗并及时锁定黑客具体信息,配合公安机关打击相关违法犯罪活动。
  4.用户在使用微信过程中有任何问题,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团队”向我们反馈。
 九流 发表于: 2015-9-15 09:59:19|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你领导”微信版骗走190万元

源自: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 叶松丽 王亦菲
  只因微信图标跟公司领导的相同,会计张女士听从微信指令,向陌生账户转账190万元。当她醒悟过来时,资金已经被骗子分别转往十多个账号。目前,嘉定警方已经立案侦查。
  “领导”发微信要求转账
  9月10日一大早,嘉定区某公司会计张女士看到微信上有人申请加好友,点开一看,是公司老板王女士。“请求是9月9日深夜发送的,微信图标与王总的微信图标一模一样。我以为王总换了微信号,于是我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申请通过后,对方微信并没有立即发送信息。直到上午10点多,“王总”发话了:请会计张女士向深圳市一家公司付一笔97.8万元的款。“王总”还在微信上告诉她,事情紧急,赶紧去办,相关手续稍后再补。
  于是,张女士通过银行向对方公司转账97.8万元。随后,对方叫张女士再转账320万元,说9月20日前返还这笔钱。“我说公司现在只有100万元,于 是对方叫我再转92.2万元。我照办了。”张女士说:“转账后,我感觉不对劲,就打电话问王总,这一问才知道出事了。”
  王女士说:“被骗走的这笔钱是公司仅有的现金,这个月工人的工资都发不出去了。会计在转账的时候,要是打我手机确认一下,就不会出这样的事情了。”
  钱款被转至10多个账户
  意识到受骗之后,张女士立即致电银行,请对方采取必要措施截住款项。对方表示,该操作需要司法部门出具文书。公司赶紧拨打110报警,派出所民警接警后来公司了解情况。随后,张女士等人来到派出所,在窗口排队等待作笔录。
  这时候王女士查到,190万元已经在张女士完成第二笔转账5分钟后,被分别转往10多个账户。
  王女士说,现在电信、网络诈骗屡屡发生,希望多个部门在案件发生后能迅速联动起来,让受害者可以抓紧时机,尽量挽救损失。
  “我是你领导”骗局翻版
  记者从嘉定警方获悉,确实接到了相关报警,正在调查中。
  网络安全专家分析,这是近期通讯网络诈骗出现的新伎俩,其实是“我是你领导”的升级版。“从手法上推测,犯罪嫌疑人可能先是搜索财务人员微信群,通过相 关诱饵发送木马病毒,比如财务培训材料、财务考试大全等,一旦有人点击链接,就中了木马病毒。”安全专家解释,该木马会自动盗取财务人员使用的微信号、密 码,并分析研判出该财务人员所在企业老板的微信,再冒充老板向其发送汇款指令。“骗子找到老板微信,下载其头像,然后再注册新的微信号,利用老板的头像和 名字,冒名顶替。”
  警方提醒,此类诈骗针对单位财务人员等特定群体,假冒上下级的工作关系,具有相当的迷惑性。广大群众特别是单位财务人员,要注意保护好身份证号、微信号、QQ 号等个人信息; 接到微信、QQ、短信等涉及大额转账的业务信息时,一定要经过当面或电话核实程序。微信并不是实名 图像认证,只要有一个手机号或QQ号即可注册,微信昵称、头像等可以随意更改,用户收到“加我为朋友时需要验证”要格外谨慎,“允许陌生人查看十张照片”等隐私功能设置要关闭,防止私密信息过度外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阿宝 发表于: 2015-9-14 10:59:02|显示全部楼层

公务员手机里,到底有多少个微信群

源自:解放日报
⊙ 记者:栾吟之

  有一项调查,针对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外企、民企等行业从业人员,发现微信群的类别五花八门:校友群、家庭群、家长群、同事群、闺蜜群、联谊群、业务群、公益群、户外运动群……
  结果显示,公务员平均加入的群有4个;外企从业人员的群有15个;事业单位和个体工作人员分别有7个和5个。
  “怎么可能只有4个,40个都不止!”然而现实生活中,记者认识的许多公务员,大多这样回答。他们的群都有哪些呢?对于这些群,公务员们是喜是忧?

一手玩转120个群
★ 人物介绍
  小青(28岁)
  职务:团区委干部
  心得:微信群的核心在于“管理权”,保持群的“纯净度”
  小青一看就是充满活力、不知疲倦的人。她在团区委负责青年社团工作,同时与100多家社团的数千名年轻人保持着联络,日常组织各种青年活动。
  “微信群简直是为我度身定制的社交工具。”小青打开手机给记者看,里面有120多个群,人数少则十几人、多则上百人。而她,几乎一人独掌群主“大权”。
  她每天花在微信群上的时间,至少有五个小时。发布活动通知、活跃气氛、转发心灵鸡汤,参与群友们的对话。“累吗?”小青说,一直盯着手机屏幕看,心神似乎都被“吸”了进去,不可能不累。但相比起以前一对一、一个个打电话发短信的联络方式,微信群已经是对她而言最优的工作方式。
  即便是为了工作,微信群的“玩法”也有很多,核心就是“群主”。小青说,刚开始建立50个群的时候,群主都由她自己当。渐渐地,她鼓励一些有责任心、有热情的年轻人担任群主,从而为她的工作“减负”。“必须要有人管理,来维持群的有效运行。”她举例说,各个社团负责人的联络群,主题就是经验分享和交流;为了某一场活动建的临时群,每名成员都应该积极地探讨问题。
  微信群有两个大忌:一是把无关的人拉进群,二是在群里发广告。碰到这两种情况,小青都会毫不犹豫地移除一些群友。她觉得,群主可以通过“民主”、“集中”、“授权”等方式来进行管理,但核心还是“管理权”,保持群的纯净。
  小青关注最多的一个群,名叫“聚在一起”,130多名群友,每天天南地北地聊天,每秒钟都有数条新信息。有时群稍稍冷清了几分钟,马上会有群友友善地放出红包活跃气氛。小青透露,这其实是一个“大家都没有点破”的年轻人相亲群,她把在相亲活动中结识的小伙伴们拉在一起,大家聊聊吃喝玩乐等话题,整个群的气氛健康向上。
  这是个聪明办法。微信群犹如一个“公共会客室”,每个人的性格在公众场合一览无遗,对于此前并不很熟悉的年轻人来说,一对一的聊天反而不利于交往,群里的对话不但可以制造轻松气氛,也能让年轻人找到自己欣赏的类型。
  有意思的是,已经有4对年轻人通过这个群开始谈恋爱,而他们在群里并没有“说破”,还更加热情撮合群友。小青说,对她来说,这其实是很重要的工作业绩。

努力成为“手机控”
★ 人物介绍
  老刘(53岁)
  职务:街道工作人员
  心得:年纪大了也要努力拥抱“互联网”
  老刘戴着老花眼镜看手机屏幕的样子,办公室里的同事都觉得“有些好笑”。
  当了30年公务员,谁都知道老刘工作顶真,就是不太会玩“新设备”。他接手机、回短信的速度很慢,从来没打开过自己的工作电子邮箱。可是一年前,他被微信群改变了。
  老刘安装微信、被拉入群都是“被迫”的。当时,区里建立了一个民政条线微信工作群,把每个街道的民政工作负责人都拉进了群,会议通知、文件都在微信群里共享。他只能求助女儿,买了大屏幕新款手机、安装了微信,学会了群聊。
  烦恼也接踵而来。老刘总是不记得打开微信,总是被同事埋怨“不起劲”,他还接连两次缺席工作会议,就是因为没有看微信。他不服气地问记者:“微信通知怎么能算通知?若没有收到我的确认回答,总该补发个书面通知吧。”可是年轻同事告诉他,微信群发通知才是最保险的做法。
  第二个烦恼是,老刘不知道自己的微信号是啥时候和手机通讯录绑定的。这让他的微信号被自动推送到许多同事朋友那里,对方热情地要添加他为“好友”,可他从来不知道如何“验证通过”。于是“办公室传言”又来了:老刘很注重隐私,不让不亲近的人随便添加他的微信。
  为了“改变口碑”,老刘又改变做法。他终于学会了添加好友的方法,主动出击加朋友微信,甚至还主动拉了办公室工作群。为了更进一步,他时不时发一些心灵鸡汤类文章和搞笑图片到群里。没想到,他这种“刷存在感”的做法还是被年轻人嘲笑了,说他的转的帖子太老、图片不够新潮。
  直到现在,老刘一直在努力。尽管还是有些跟不上,但他还是很认可微信群,他的理由是:“存在总是合理的”,尤其是人年纪大了,更不应该关闭自己、而是要趁着还在一线工作的机会,多接触新鲜事物,他会用时髦的话说:“拥抱互联网。”
  老刘的最新计划是,开通一个微信公众号,用活泼的方式反映科室工作。每天的更新内容,他要在各个群里共享,得到更多认可和新的思路。

因工作群患上“强迫症”
★ 人物介绍
  鲁先生(35岁)
  职务:区市容部门科员
  心得:日夜不休的布置工作,其实不是提高效率的有效办法
  微信玩了3年,加入了100个工作群,鲁先生的感受是:工作加码、不堪重负。
  鲁先生算了一下,他平均每3天都会被拉入一个新的群。有的是因某个具体项目组建的群,有的是工作合作对象组建的群,条里的块里的都有。
  这些群的人员其实高度重合,他的10来名同事,重复出现于40多个群,鲁先生说:“可见我们的工作任务有多少。”在他眼里,每加入一个群,就意味着一项新的工作,常常是一个工作群刚建立,就有几十近百条信息铺天盖地发来。有时,深更半夜刚刚回复了领导发来的工作信息,一大早睁开眼又被布置了新的任务。
  “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彻底被微信群打破了。”鲁先生只能采用自己的方法,在这两者之间“竖起篱笆”。他选择一些没有直接领导的群屏蔽新消息提醒,平时很少作出回应,只有在别人@他时才出现。
  尽管这样,鲁先生还是觉得自己患上了“强迫症”。他说:“有时手机脱离手边半小时,就有强烈的不安感,有时看到微信群里闪动的红点,总要一一点开看一遍。”
  建立工作微信群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鲁先生说,有时领导在外面检查工作,看到些不足之处,会直接拍张照片上传到群里,起初,相关负责人会立即反应迅速处置,但这样的频率高了以后,大家也会“装作没看到”或者找个理由推辞,还是按照一贯的工作节奏。
  对于公务员这个“特殊的职业”,鲁先生内心有很多感慨。他说,人们总觉得,与其说公务员是一种职业、更不如说是一种身份,人们总觉得公务员应该24小时处于责任状态,要为自己的岗位和民生负责,这种理念没错。但这应该建立在机制改善的基础上,为每个公务员设置合理的岗位和不间断提供服务的运作机制,仅通过微信工作群不断增加工作量的做法,并不能改变什么。

¤ 温馨提示
微信群如何退群
资深网友支招一:
另配手机隔绝打扰

  被微信群骚扰,可以进入该群,点入右上的小图标,选择“消息免打扰”,这样,别人发信息的提示音就不会打扰到你。但有些智能手机还是会有提示灯不停地闪,提示有未读信息。更好的方法是,配两部手机两个号码,一部手机用于工作,另一部则相对私密,添加一些自己的亲朋好友。而且,记得新手机号码微信通讯录不要与微信绑定,这样会把自己“暴露”于所有熟人中。

资深网友支招二:
别畏惧“退群”

  如果真想退群,建议在群内讲明缘由然后退出。也可以选择幽默的方式,给大家讲个笑话之后退出。有一种方式最实用:退群时不会显示头像,只会显示“某某退出该群”,所以,想退群的人可先修改“我的群昵称”,然后悄悄退出。退群尽量不要挑选群聊最活跃的时候,那样容易引起关注,深夜悄然退出最好。而现在,新版本的微信退群已经不会有任何提示了。
 九流 发表于: 2015-9-13 14:59:05|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部分网友出现登录故障 回应:后台服务升级

  9月13日消息,今日午间,多个网友反映微信登录故障,登录提示加载失败。对此,微信方面表示由于微信后台服务升级,部分用户收发消息或者登录会受到影响。
  微信此次故障发生在不同地区的部分网友,有网友表示,微信重启后又恢复正常了。
  对此,微信方面在今日下午13点37分在微博中表示,由于微信后台服务升级,部分用户收发消息或者登录会受到影响。表示,目前攻城狮正在紧急定位抢修中,给大家带来的不便非常抱歉。 ●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九流 发表于: 2015-8-28 16:47:10|显示全部楼层

9月起微信朋友圈转发广告小心违法

源自:深圳商报
⊙ 记者:郑健阳

  “收到微信小红包的朋友,请帮我转发一下广告。”在微信群中抢红包可要注意,发红包者往往会要求拿到红包的朋友帮忙转发广告。收红包手要快,帮忙转发广告却要“三思”。
  近日,记者频频接到因在朋友圈发广告而引发的纠纷投诉。昨日,有法律界人士提醒,9月1日起,新《广告法》中将明确规定,自然人在自媒体发布广告同样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抢了红包帮转广告却惹纠纷
  市民林莉莉(化名)交际很广,在微信上拥有几百位微信好友,她却因为热心遭遇到麻烦。前不久,她的一位好友在推销面膜,有一次,该好友在闺蜜群中发了一个微信红包,林莉莉随手抢了一个红包。但随后,其好友就半开玩笑地让抢到红包的朋友帮她转发面膜广告,还直接将面膜广告发到群里让朋友转发。林莉莉告诉记者,她当时也没有多想,就直接将广告转发到朋友圈。
  过了一段时间,林莉莉就接到另一位好友的埋怨,“我朋友打来电话说,她购买了我转发广告中的那一款面膜,使用之后发现是一款三无产品,皮肤严重过敏。她把怒气发在我身上,还说我也要承担责任。”只抢到0.3元红包的林莉莉一肚子委屈。最后,林莉莉只能自己掏腰包买礼物安抚朋友,才让这场朋友圈广告风波得以平息。
  但这一件事也让林莉莉对于朋友圈转发广告产生了谨慎之心。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几年,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微博微信火了,微信朋友圈、微博的广告也越来越普遍。有的市民甚至在微信群中发红包并要求抢到红包的朋友帮忙在朋友圈发布广告,抢到红包者虽只抢到“几毛钱”的红包也只能碍于面子帮忙转发广告信息。但是,因为这种随手转发广告而引起的矛盾纠纷也越来越多。
  在这些矛盾纠纷中,市民产生了不少疑惑:收了“小红包”帮忙转发朋友圈广告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如果没有收取任何费用,帮忙转发广告推销产品是否也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自然人在自媒体发广告需担责
  北京市东元(深圳)律师事务所赵波律师早已关注到新媒体发布广告存在的法律责任问题。昨日,赵波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2015年9月1日,新广告法即将实施,在新广告法第二条中,对于广告发布者的范围,由之前旧广告法规定的“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范围,已经扩展延伸到了自然人,也就是说,新广告法规定,自然人也属于广告的发布者。
  如何界定朋友圈发出的信息属于广告?赵波说,按照新旧广告法中的规定,“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服务”,就是一种广告的行为。如果转发者并未收取红包或其他费用,帮助他人发布广告信息,又是否属于广告呢?新广告法已经删除了旧广告法中关于涉及“费用”前提,因此,自然人无论是否收取了费用,都不影响其所发布信息,是属于广告的性质。
  如果市民主体身份属于广告发布者,也的确发布了广告,其需要承担哪些责任呢?赵波进一步解释,按照新广告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可以要求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先行赔偿。”如果发布广告者无法提供广告源基本信息,那因其广告购买产品遭遇损失的朋友可以先向广告发布者索赔。
  赵波提醒,在信息化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是自媒体,都可以在朋友圈中分享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但是对于陌生的广告信息,还是谨慎转发。
 落花 发表于: 2014-9-16 07:37:21|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悄然布局扫码支付 首批接入商家仅9个

源自:每日经济新闻
⊙ 记者:朱丹丹 发自北京

  继上线“好友转账”功能之后,微信支付又有新动作。
  昨日(9月15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微信在其“钱包”模块中加入了一项“刷卡”功能。
  “‘刷卡’指的是用户授权财付通提供每天10次、额度300元以内的免除密码、短信动态码以及其他任何信息验证的支付服务。商家扫描您手机的二维码(或条码)后,财付通根据从微信零钱账户或者银行卡扣划交易款项至商家账户。”微信支付的用户协议中介绍道。
  易观国际分析师李烨分析认为,这是微信支付深入线下支付市场的又一大进展,也是在政策调整后,微信开始变主动扫码为被动扫码,并加入支付密码,提高了支付的安全性;同时,也可看出扫码支付技术手段,在政策调整后的发展方向。
  那么,多家机构重启二维码支付,是否意味着央行已经对此放行?

首批接入“刷卡”功能商家仅9个
  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微信钱包多了“刷卡”功能,点击进入刷卡功能,屏幕上会分别出现一个可供扫描的二维码和条形码。
  据介绍,微信“刷卡”功能会针对微信5.4以上版本用户陆续开放。开通“刷卡”功能后,用户向商家展示二维码、条形码,商家使用扫码枪或者摄像头,扫描用户的二维码、条形码即可完成交易,具体步骤:商家在收银台下单,向用户展示价格──用户打开微信刷卡,展示二维码、条形码──商家通过机具扫描用户的二维码、条形码──用户订单小于300元时无需输入支付密码,大额支付需要验证支付密码──商家后台收到支付成功通知,同时用户手机展示支付成功页和收到支付成功短信通知。用户也可主动选择停用刷卡功能。
  不过,首批接入“刷卡”功能的仅有9个试运营商家(包括好邻居、国大药房、天虹百货、壹加壹、DQ冰雪皇后、民生百货等)。因为处于试运营期间,微信方面目前暂不提供商户自助申请,且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来决定推广进度。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部助理分析师钱海利认为,腾讯与阿里在线下零售业的争夺在持续加剧,此前支付宝已抢滩线下,微信也开始加速布局O2O的步伐,当前用户移动支付的习惯还未形成,这种使用手机进行刷卡的方式不仅能为用户提供便捷支付渠道,还能节约商户及用户本身的时间成本。
  银率网理财分析师毛亚斌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微信这一举动意在巩固手机支付市场,来弥补微信在NFC或其他移动支付方式上的不足,近期推出的iPhone6带有NFC功能,并且宣称将进入手机支付市场,而近期支付宝也推出了“未来公交”业务,这可能推动国内手机支付功能由应用支付向NFC支付转换。反观微信支付,支付功能一直是它的短板,由于微信支付推出恰好遇上央行暂停二维码,可以说一直没有能够实现线下支付功能,与其他第三方支付甚至手机银行相比,微信支付新增“刷卡”功能,弥补了上述短板。

并不意味着二维码支付已放行
  今年3月,基于支付系统和二维码信息本身以及扫码环节的安全性,央行暂停了二维码支付。对于微信“刷卡”功能,《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腾讯在相关协议中规定:“任何通过您的手机或SIM卡发起的刷卡服务均视为您本人行为”。据此规定,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别人拿着你的手机用微信支付或者刷卡,都是符合规定的,后果自负。那么,新增的“刷卡”功能安全性究竟如何?
  对此,微信支付团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该功能拥有一系列安全机制:包括二维码、条形码加密及防盗措施,二维码、条形码具有时效性且一次有效。每个用户只能对一台手机开通刷卡功能。更换设备登录,需要重新验证支付密码开通。同时,微信支付安全系统会对可疑交易进行拦截,对于异常行为用户,进入刷卡界面需要验证支付密码才能使用。另外,对于合作商家的准入和结算有严格的规范和限制,试运营阶段暂未开放商家自动接入。”
  钱海利也表示,这相对于之前扫描商家的二维码,自己生成的二维码更安全些。
  毛亚斌则告诉记者,微信刷卡功能为使用者提供了动态二维码,并且是由消费者出示二维码,由商户进行扫描,这大大降低了用户账户被盗用的风险。不过,不法分子仍有可能通过移动网络绕过二维码直接攻击消费者的账户,而且300元以下消费无安全认证的设置,也可能为不法分子提供便利,不过这一风险是否存在仍需进一步验证。
  值得注意的是,自暂停二维码支付业务以来,虽然央行未表示重启,但各方为了抢占未来市场先机,一直在悄然布局。
  比如,邮储银行广州分行此前已推出二维码支付话费充值业务,不过只在该行内部试用;8月开始,支付宝钱包和上海地区的全家便利店联手推出“便捷支付9折优惠”活动;另有消息称,银联已研发出建立在传统线下支付体系的二维码支付模式,用“扫码”取代“刷卡”。
  这是否意味着央行已经默许或者完全放开了二维码支付?
  “二维码支付的便捷性毋庸置疑,央行此前暂停二维码支付也是由于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此次微信推出‘刷卡’功能,并不意味着央行完全放开二维码支付。”毛亚斌分析认为。
  李烨也认为,政策上只要没有发文解禁,就不能说是完全放开,最近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种种行动,只能说是支付厂商对扫码支付技术的调整和加紧抢占支付市场的决心。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阿宝 发表于: 2014-3-18 21:47:02|显示全部楼层

马云谈来往与微信竞争:好坏还有3-5年

U10168P2DT20140318210758.jpg
马云谈来往与微信竞争:好坏还有3-5年
  3月18日晚间消息,阿里巴巴(滚动资讯)今日在北大百年讲堂举行技术论坛,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作为压轴嘉宾进行演讲,在会上马云谈及来往的发展,他表示好坏还有3-5年时间,可以慢慢来做。
  由于马云很久未公开露面、并且阿里刚刚宣布赴美上市,所以这场演讲外界非常关注。在马云演讲之前,由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王坚对云计算和数据未来做出介绍,而马云演讲的主题也是和技术有关。

马云演讲中的干货要点如下:
“不懂技术但尊重技术”

  为什么云计算腾讯、百度都没有搞下去?是因为他们懂技术,觉得很难,但是我不懂技术,我是真的不知道有这么难。
  当然我也知道网上有很多人批评阿里做云计算,说马云被王坚忽悠了,说实话很多时候我也没听懂,但是如果能够解决社会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做,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最后我们做了出来。
  所以不懂技术没关系,我希望尊重技术热爱技术,只有创造社会价值的才是好技术。我希望能够让技术富有生命力,数据带有灵魂。

“在哪里上市不重要”
  阿里不是一家普通的商业公司,不应该是用来赚钱,而是推动社会进步,影响社会改变社会。以前我们摇晃金融体系,认为腾讯会摇晃运营商,结果他们摇晃我们了。但是因为我们,社会发生变化由下而上的改革发生变化,这个是我们最大的乐趣。
  我们在香港还是美国上市,对我们来讲并不重要,香港或者美国因为我们发生变化更为重要,这是我们的乐趣所在。

“我们当然嫉妒腾讯”
  两年以前我们不如腾讯的收入,我们当然嫉妒,现在好不容易赶上来了,他们出了个微信。
  在来往竞争方面,我并没有觉得来往会超过其他同类商品。就像淘宝和eBay竞争的时候,我们认为eBay的思想未必会赢,他们是希望用短暂的钱就赢得市场,我们判断是需要10年,到今天为止我们并没有会赢,我们只是开了个头。
  来往也是一样,移动互联网刚刚开始,机会都是均等的,来往只为喜欢来往的同事去做,只要你觉得而又乐趣,我们会慢慢完善。来往离其他还有很大距离,去年大家只是用allin战略测试下阿里人的斗志在不在,发现还行,然后慢慢来,我们一直以来被人笑话,我们习惯别人说我们不行,我们觉得最后好与坏还有3-5年,慢慢来。

“打车软件玩过头了”
  我最开始关注打车软件是在微博上,当时打的火热,我还没搞清楚哪个是我们的,我内部问了一下觉得挺好,让老百姓们懂得移动支付。
  后来我觉得玩过头了,我妈都骂我觉得打不到车了,如果竞争伤害消费者,我们和腾讯一交流,市场平静下来,其实我们两家打起来并不影响友谊,两个生态竞争是好事,不竞争才是一潭死水。

“我们不好借壳上市这口”
  我们一直问自己,十年以后中国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们能够做什么,对未来的判断,是我们这些人做的事情。
  有人说阿里巴巴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结果一会儿投资医药行业,一会儿投资文化产业,其实我们考虑的是10年以后中国会出现什么问题。
  答案第一是健康问题,第二是文化问题。健康不用说了,医疗安全、雾霾都很严重,而文化教育的缺乏则是脑袋空了,脑袋空的民族很可怕。
  所以我们会用大数据让医药的品质、自己的文化越来越好,而不仅仅是在淘宝上卖个药、卖几部电影。我们是用互联网技术团结正能量。
  至于有很多人说希望借壳香港上市,我们不好这口。 ●
 阿宝 发表于: 2014-3-15 06:47:07|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该不该管是个伪问题

源自:京华时报
  微信该不该管,是个伪问题,也许微信从它诞生时就不是野蛮生长,微信用户更不是毫无约束。
  本报特约评论员秦川
  针对一批微信公共账号被封一事,腾讯发布公告回应,“为保障用户体验,微信公众平台严禁恶意营销,严禁发布色情低俗、暴力血腥、政治谣言等各类违反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的信息”。腾讯方面人士称,这些账号是因为多次被举报导致封号的。
  几十个微信公号被封,迅速在舆论场引发议论。有一些被封的公号,还“有头有脸”,订阅量大,颇具社会影响力,一旦被封很容易引起争议乃至质疑。于此之际,腾讯公开回应,亦是一种危机公关。
  套用一句话,微信公众平台并非法外之地,在此发言同样需要遵循法律法规。换言之,发言应守边界,在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的范围内才可畅所欲言。腾讯回应的“严禁恶意营销、严禁发布色情低俗、暴力血腥、政治谣言”,不算矫情。封闭“惹事”账号是腾讯的权力──腾讯开放微信平台,搭建起商业帝国的新增长点,在享受利益的同时,也须承担风险。要化解乃至规避风险,就要加强管理。
  管理是一门艺术,行使封号权是一把双刃剑。腾讯如果不管,有些“胆大”的微信账号有可能“连累”自己;如果管得过死,则可能伤及无辜,毁了人气,甚至被扣上伤害言论自由的帽子。因此,如何管,要有度,更要把握平衡,一个最基本的价值底线是,依法依规管理,如果有公共账号确实违反了法律法规或相关政策,自然可以封号。
  不过,在封号前,是否可以多想些周全之策,比如提前告知用户封号原因,比如建立申诉机制,避免一些账号被冤死,再如构建社区管理公约。当初,微博在发展过程中,同样出现了“成长的烦恼”。对此,运营商应该明示规范,使管理有章有法,有理有据。
  据悉,微信用户已过6亿,其中的公共号影响日大。对运营商来说,欣喜之余必然头疼。微信不是盲点,日前有报道称,随着微信用户量激增,不少个人及商家在微信朋友圈做起营销。有些经营者无资质,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无保障,消费者权益容易受到侵害。对此,无论运营商还是监管部门都不会袖手旁观。
  微信该不该管,是个伪问题,也许微信从它诞生时就不是野蛮生长,微信用户更不是毫无约束。对用户来说,需要自律,“为了自由,我们服从法律”,守法才有真正意义的自由,微信账号才真正的安全。
  相关报道见26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3-28 23:17, Processed in 0.187200 second(s), 6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