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706|回复: 0
 Apr 发表于: 2009-8-4 10:58:37|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 “团扇”遗风长盛不衰:与郎却耽暑相忆莫相忘

 [复制链接]
赤日炎炎,过秦淮河,一带粼粼碧波,使人胸中顿生凉意。逛夫子庙,见店铺里有许多卖扇子者,“轻风四散,泠然自凉”,古人赞扇子的句子从脑际掠过,我不由想起,这座城市,这条河,与扇子特别有缘,许多美妙的诗句与传说,一直在一扇清风里流传,给我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几多清凉。

秦淮河边有处古渡口遗迹叫桃叶渡,因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当年曾在此迎娶过爱妾桃叶而得名。历史上咏扇子的诗,有人推汉代班婕妤的《怨歌行》为第一,但桃叶的《答团扇歌》也毫不逊色:“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与郎却耽暑,相忆莫相忘。”与班诗相比可谓异曲同工,交相辉映。

团扇是早期的扇形,在中国却长盛不衰。在小姐的闺房中,这种扇子一般比较小巧,除了实用价值,还有装饰作用,比如它是现成的画布,一把扇子就是一幅画。但若把扇柄延长,它的装饰作用更大,就成为仪仗用扇。在秦淮河边,只有一批最成功的男人,像李煜、韩熙载、朱元璋之类的王侯将相,才使用过这种长柄扇。

女人爱扇子,古代的仕女图中,手里有把扇子的很多。但在古代,男人似乎比女人还爱扇子,因为它是风度和威仪的象征,看看电视上的诸葛亮,无论冬夏,羽毛扇是不离手的。魏晋时期,秦淮河边的男人是中国最有风度的男人,扇子的功劳不小。折扇到宋代才流行,有人认为是从朝鲜传来的,其实不是,最早使用折扇的,也是秦淮河边的男人。《南齐书》记载,司徒褚渊入朝,就带了把折扇。但司徒先生却遭到他的同事刘祥的痛斥,认为他玩折扇是玩物丧志,做不了大事。也许是这种痛斥起了作用,随后的几百年间,折扇愣没流行起来。

那时候的扇子,以竹木丝绢为材料者多,但在晋代,蒲葵扇也流行起来。刚上来,大家不认这种扇子。东晋的谢安有个老乡带了五万把蒲葵扇到南京来卖,不料卖不出去,十分着急,找到谢安。谢安就挑了一把自己用。结果他这么扇子一摇,士庶争相购买,扇子价格陡涨。谢是朝廷重臣,又以风雅闻名天下,没想到他替老乡推销扇子也那么风雅。

但秦淮河边最著名的扇子,还得数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手里的那把桃花扇。她为了维护自己的爱情,拒绝权贵逼婚,从楼上跳下,血溅团扇,扇子上的血被人画成了一枝桃花。团扇本是普通之物,但有了坚贞的爱情和气节在里面,就迸射出了夺目的美。

夫子庙的市场里,有卖这种宫扇的,仍然颇得女孩子喜爱。更得老者青睐的却是蒲葵扇,街边、小公园里,不时可以见到手执这种扇子的身影。他们对于这条河的掌故,也比年轻人更为熟悉。炎炎夏日,有扇子也就有了清凉,有了对往事的闲话。扇底清风,河水的粼光,古老的故事与传说,一同成了纳凉的好材料。(信息来源:解放日报 胡弦)
『 5熊猫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5熊猫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Apr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Apr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Apr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5熊猫网 』的立场无关,Apr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Apr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5熊猫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Apr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5熊猫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5 03:02,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