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730|回复: 0
 Apr 发表于: 2010-1-13 17:58:13|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 曹操与铜雀台

 [复制链接]
在河北临漳县城西南面,有个被沃野环抱的三台村。那天,我在当地作家郭兄陪同下来到村外,一座荆蒿丛生的黄土台立刻映入眼帘,它南北长约六十米,东西宽约二十米,高近五米。郭兄用手一指,对我说:“这就是著名的铜雀台遗址!”

相传,东汉时曹操夜宿邺城,半夜见有金光由地而起,翌日挖掘得铜雀一只,在场的谋士荀攸说:“昔舜母梦见玉雀入怀而生舜。今现铜雀,亦吉祥之兆也”;曹操闻言大喜,便决意建铜雀台于漳河畔,以彰显自己平定四方之功。不少古籍则记载,曹操击败袁绍后,以邺城为根据地,并于其西北隅筑金凤(原称金虎)、铜雀、冰井三台;它们以西城墙为基础,从北向南排列,离地面数十丈,互距六十步,中间有浮桥式阁道相连。其中最为著名的铜雀台,始建于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冬,共有殿宇百余间,皆石栏玉柱,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铜雀台落成之际,曹操特命诸子前来,各人赋文一篇;曹植挥笔疾书,一气呵成了久负盛誉的《铜雀赋》:“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曹操听了大加赞赏,封他为平原侯,并勉励道:“吾昔为顿丘令,正值二十初度,思当时所行,无愧于今。今汝已长成,可不勉哉!”

从此,铜雀台与“建安文学”结下不解之缘,曹操的《登台赋》、《步出夏门行》,曹丕的《典论》,曹植的《洛神赋》,王粲的《登楼赋》、《初征》,蔡文姬的《悲愤诗》、《胡笳十八拍》等,大都创作或曾吟唱于此。《水经注》还记载,东汉末期严才叛乱攻打掖门,王修(字叔治)闻讯急忙率部属救援;正居高临下在铜雀台沉着应变的曹操望见,高兴地说:“彼来者,必王叔治也。”可见,铜雀台不仅是文宴场所,也是一个战略要地。

曹操因对铜雀台怀有深情,所以他在临终前颁布的《遗令》中叮嘱家人:“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施繐帐,朝晡上脯备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其意为:我的婢妾和歌舞艺人都很辛苦,让他们住在铜雀台,好好安置他们;在台正堂上放六尺床,挂上灵帐,早晚上食物供祭,每月初一、十五两天,从早至午要向帐中歌舞奏乐;你们要时时登上铜雀台,看望我西陵的墓地。

铜雀台在历代屡经修葺,后赵建武帝石虎曾筑五层楼于台上,并置舒翼如飞的铜雀于楼顶;至明代后期,大部分建筑被漳河水冲毁。值得一提,当年铜雀台所用之瓦,非一般汉瓦,系澄泥加胡桃油混合制成,用其做成的瓦砚贮水数日不干。所以,过去来到此处的文人雅士都希望有幸捡到一块汉瓦残片。宋代赵文的《铜雀砚》诗云:“老瞒智计笼天下,歌舞未终铜雀夜。可怜用破一生心,不及当时台上瓦。屑金作瓦费精神,那知身后旋成尘。流传千百仅一二,付与所不知何人。”

如今,铜雀台虽早已不复存在,但那裸露的遗址,依然令人联想到其璀璨夺目的昔日光华。(信息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朱少伟)
『 5熊猫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5熊猫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Apr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Apr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Apr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5熊猫网 』的立场无关,Apr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Apr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5熊猫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Apr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5熊猫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2 22:38, Processed in 0.202801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