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865|回复: 0
 Apr 发表于: 2009-12-28 17:00:25|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 估价高昂藏品屡屡流拍:鉴的不是宝贝 是服务费?

 [复制链接]
交了大笔费用,众多“估价高昂”藏品却屡屡流拍,藏友质疑“安徽历藏”

全国很多藏友将藏品送到安徽省历藏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进行鉴定,与该公司签订拍卖服务合同,并交纳了数千到数万元不等的费用。但之后,这些藏品却先后流拍。藏友们质疑,“专家”故意高估藏品价值,诱签合同,从中牟利。

□瓷瓶奇遇

发财梦14天破灭倒贴两万多元

刘老是一名退休教师,和老伴省吃俭用一辈子,照顾着一大家人。虽然辛苦,但生活倒也非常温馨。但是,随着10月28日一个陌生电话突然响起,一家人正常的生活状态很快被打破。原来,“安徽历藏”聘请的专家鉴定称,刘家祖传的一对瓷瓶价值至少130万元。顿时,全家人被这个天上掉下来的宝贝“砸晕”了,陷入了兴奋与不安之中。只是,这场“梦”半个月就破灭了。

意外:藏品照片引来陌生电话

刘老的祖父曾在上海经商,家境殷实。闲暇时,老人喜欢购买一些瓷器、字画、钱币之类物品。刘老的父亲成家后,举家从上海搬到合肥,随身携带了部分藏品。后来,这些藏品又传到了刘老的手中。不过,刘老对收藏并无兴趣和专长,祖上的这些藏品也就一直搁在家中。

今年10月份,眼看着如今社会上收藏很热门,刘老突然想把家里的藏品拿出来,看看究竟价值有多大。于是子女用数码相机拍摄了藏品的电子照片,发布到了网上,希望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大约一周后,一个陌生电话突然打到家中。

刘老记得,这位“‘安徽历藏’的业务员”在电话中说,他们公司最近要在广州筹办一个拍卖会,想筹集一些有价值的藏品到会拍卖。这位业务员告诉刘老,在网上看到他家的藏品照片后,觉得很有价值,希望刘老拿一些藏品去“安徽历藏”,请专家进行鉴定。

惊喜:样样藏品都“值一二十万”

刘老一家人决定去试试。10月29日下午,刘老和家人带了一些钱币、书画和一只瓷瓶等藏品,来到位于一环路财富广场A座的“安徽历藏”办公地点。在一间办公室内,两位工作人员接待了他们。

不过,两人似乎对钱币不大感兴趣,简单看了几眼就放到了一边。之后,他们又把刘家的几幅字画展开,仔细看了看。而后,两人的一席话让刘老怦然心动,“他们说这些字画不错,价值在十几万。如果在他们公司拍卖,起步价就可以达到15万元。如果可能的话,或许能卖到二十万”。一辈子勤俭辛劳的刘老一下子愣住了,没想到家里还有这么值钱的东西。

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两位工作人员最后拿起了那只瓷瓶,惊呼“我没猜错的话,如果这是真品,价值在三百万到五百万之间。”

狂喜:小小瓷瓶保守估价130万

之后,两位工作人员称,目前刚好有一位名叫熊先玉的北京专家在此,“他们说这个专家很有名,专门研究瓷器。”按照“安徽历藏”工作人员的要求,刘老支付了200元鉴定费,随后把瓷瓶交给了熊先玉。
  整个鉴定过程虽然时间不长,但刘家人的心一直悬在嗓子眼,“在一个鉴定室里,熊先玉先把这只瓶子握在手里握了几分钟,又用放大镜看了一会,然后说‘这是个好东西’”。得知瓷瓶是刘家祖传,熊先玉又称:“保存得相当完整,是稀有的东西。”熊先玉告诉刘老,瓷瓶是明朝晚期的官窑所烧,“不是民窑烧的,价值很高,保守估价在130万到150万。”

听了专家的话,刘老和家人兴奋不已,“没想到家里还有这么好的东西”。

鉴定结束,刘老和“安徽历藏”的工作人员又沟通了一段时间。最终,刘老答应与“安徽历藏”签订拍卖服务合同。

兴奋:瓷瓶起拍价定为300万

10月30日下午,刘老全家人“隆重地”将一对瓷瓶包裹好,到“安徽历藏”签订拍卖服务合同,签订合同时,“安徽历藏的工作人员说,这对瓷瓶的保守估价在一百多万元,但实际价值肯定不止,所以拍卖的起步价应该定高一点”。最终,双方将瓷瓶的拍卖价定为300万元。

根据合同规定,这对瓷瓶将参加单展连拍,而单展连拍的基础服务费是人民币两万元。“安徽历藏”承诺,收费后,将为刘家提供“出具证书、制作包装、制作图录、进行展览、网上或媒体宣传”等服务。签合同时,刘老交了两万元现金。

不安:这家公司网上投诉多

一家人怀揣着发财梦想回到了家中。可是,冷静下来,刘老和家人又有些不敢相信,觉得发财来得太容易了。赶紧地,他们在网上搜索了“安徽历藏”,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

“网上好多人投诉,都说上当了。”刘老说,很多人的经历与他相似,“莫名其妙”地被安徽历藏找到,“莫名其妙”地得知家中的藏品是宝贝,“莫名其妙”地签订拍卖服务合同,“莫名其妙”地等着发财,可最终却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网上都说拍卖是假的,最后都会流拍”。

一时间,刘家人被网上的言论打击的惊慌不已。“我们交的两万块钱都是养老钱啊”,为了这笔钱,刘老的老伴急得哭了好几回。

可是,如果真能发财,那自然是让人向往的。尽管看到网上对安徽历藏的投诉很多,但刘老和家人还是对熊先玉的话抱有一丝希望。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中,全家人被兴奋与不安包围着,在真实与谎言的冲突中焦虑着。

梦碎:权威部门认为瓷瓶最多值万元

为了进一步求证这对瓷瓶的真实价值,10月底,刘家子女打电话寻求帮助。之后,记者与国家文物出境鉴定安徽站(又名安徽省文物鉴定站)取得了联系。安徽省文物鉴定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特指的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是我省文物鉴定方面最具权威性的政府性、非盈利机构。

11月12日下午,在记者的见证下,刘家人带着这对瓷瓶来到安徽省文物鉴定站。当日,该站站长周京京对瓷瓶评估后表示,这对瓷瓶是清末民初时期的仿品,“那个时期这种瓶子仿的比较多”。尽管刘家保存完整,但这对瓷瓶的价值还是不能高估,“绝对的价格不好说,但也就在几千块,最多上万。”听了周站长的鉴定结果,刘家人的发财梦至此彻底破灭了。

如今,他们对以后的拍卖会已不抱希望,而更为实际的想法是,能不能要回已经交纳的两万元拍卖服务费,哪怕是一部分也好……

□藏友犯晕

花钱“买”来失望相同故事众多

在刘家人之前,已有很多藏友与安徽历藏签订了拍卖服务合同。他们的经历出奇的一致:在各种拍卖会上,他们的藏品都无人问津。藏友们普遍质疑,这些专家故意高估藏品价值,以期收取高额服务费、从中获利。

湖北俞先生:花了1.2万元,藏品流拍

去年8月份,俞先生接到安徽历藏一位业务员的电话。11月份,他带着八九件藏品来到合肥。最终经过专家鉴定,俞先生与安徽历藏就三件藏品签订了拍卖服务合同,前后一共花费12000元。在今年3月份的一次拍卖会上,俞先生的三件藏品全部流拍。事后,“安徽历藏的说如果还想参加其他拍卖会,需要另外交钱。”不过,俞先生决定放弃。

重庆王先生:花了3万多元,藏品流拍

在将家中祖传一副字画拍照上网后,王先生接到了安徽历藏业务员的电话。去年,他从重庆来到安徽历藏。经过专家鉴定,王先生的这幅字画价值12万元。后来,双方签订了拍卖拍卖服务合同,而王先生为此交了三万多元。但最终字画在拍卖会上流拍,王先生只得再次到合肥将字画取回。

甘肃唐先生、刘先生:花了3万多元,藏品流拍

他是在朋友刘先生的带动下主动联系到安徽历藏的。去年“五一”前后,唐先生和刘先生带了九件藏品,从兰州赶到合肥。经过专家鉴定,每样藏品都价值不菲,两人当场与安徽历藏签订了拍卖服务合同。其中,唐先生花费17200元,刘先生交了17600元拍卖服务费。今年3月份,两人的六件藏品流拍,后来被刘先生取回。另外,两人还有三件藏品因是单展连拍,藏品至今还在安徽历藏,“明年还有两场,但我们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 (信息来源:安徽商报 马翔宇、李进)
『 5熊猫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5熊猫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Apr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Apr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Apr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5熊猫网 』的立场无关,Apr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Apr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5熊猫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Apr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5熊猫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2 06:23,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