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579|回复: 0
  
 Apr 发表于: 2009-12-23 18:18:51|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 彩翅翻飞 青海民族文化产业破茧进行时

 [复制链接]
  走进青海省文化新闻出版厅厅长曹萍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一件件构思奇巧、做工精细、具有浓郁民族民间风格的工艺品──精致美观的土族盘绣、创新时尚的掐丝画、古色古香的贵南藏绣……曹萍告诉笔者,这些都是民间艺人创作的艺术品,它见证了青海民族文化产业的一个侧面。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漫漫千百载,各民族群众创造出了枝繁叶茂的民族民间文化奇葩。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是鲜艳夺目的瑰宝。然而,过去的青海民族文化,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走进民族地区,绚丽多彩的民族艺术让人眼花缭乱,但走出省外,却往往难觅其踪,真正是墙内开花墙外不香。面对文化产业市场化的瓶颈,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体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我省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的优势,推进民族文化进一步产业化,努力将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省文化主管部门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树立了“从省情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走出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的文化产业发展理念,使得蕴育千年的我省少数民族文化瑰宝,仿佛一只破茧而出的蝴蝶,舞动着斑斓多彩的双翅在风中翩翩起舞。
民间民俗产品的华丽转型
今年9月23日,在第二届青海国际唐卡艺术与文化遗产博览会期间,第七届青海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展在省博物馆圆满落幕,为期6天的展览,共累计销售各类工艺品18万元,订货金额16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展向产业化市场化的转型,正折射出我省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巨变──全省工艺美术行业销售额由2004年的2亿元增至2008年的10亿元,增长了500%;从业人员由2004年的2万人增至2008年的4万人,增长了200%。连续成功举办七届工艺美术品展,在省内乃至西部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全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民营企业为龙头,"公司加农户"等多元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以青海藏文化艺术、藏毯、金银首饰、昆仑玉雕为支柱产业,正带动着全省民间民俗产品行业稳步向前发展。
"青海地处偏远省份,经济发展滞后,文化基础薄弱,发展文化产业不可照抄照搬沿海发达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曹萍说,而民族工艺品的生产就地取材,成本低、风险小,商品转化率高,进入流通领域快。高原旅游名省战略的强势推进和全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为民族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的研发生产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大好商机。为此,从2003年始,我省提出了以工艺美术行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优势文化产业的工作思路。连续举办了两届青海国际唐卡博览会,七届青海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展,为行业企业、单位搭建了产品展销、信息交流和项目洽谈的平台;建设了青海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大厦和文化产业大厦,为我省民族民间工艺品的经营生产提供了一个较为规范的集中经营场所;抓好农牧区文化增收示范带头人的培养,把培训的重点放在能够体现青海地方特色且易于转化为产品的唐卡、堆绣、刺绣、剪纸、农民画等民间艺术品的创作设计、制作技巧上,在全省涌现出了一批带领群众从事民间艺术品、工艺品生产的示范带头人;先后组织工艺美术行业的企业、单位和经营者参加"青洽会"、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等一系列省内外展会活动,还举办了青海民族民间文化北京行、在贝宁举办"多彩中国--青海文化周"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启动实施了民间艺人职称评定工作,有5人被评定为农牧民工艺美术师和助理工艺美术师,有55人获得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民间工艺师的称号,4名民间艺人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雪白的鸽子》的今与夕
"(哎)左边的黄河(嘛噢呦)右边的石崖(嘛噢呀),雪白的鸽子(噌楞塄楞塄楞塄、呛啷啷啷啷啷啷、扑噜噜噜噜噜噜、啪啦啦啦啦啦啦)的飞……"《雪白的鸽子》这首流行在青海广大地区的经典花儿曾以悠远宁谧的民族风情打动了无数的人。如今,现代理念和时代精神,给古老的民歌注入新的内容,以现代艺术形式全新打造的花儿风情诗剧《雪白的鸽子》在首都保利剧院现代化舞台进行了展现,并以市场主导、企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演艺市场规律,在国内外推出,而在这之前,以反映青海多民族文化的大型音画歌舞史诗《秘境青海》也在北京保利剧院演出,并获得了极大成功,实现了特色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优势品牌的转变。
青海是多民族聚集的地方,各族人民自古以来都是通过歌舞展示出了幸福和谐的生活场景和激昂向上的精神面貌。以"花儿"、玉树藏族歌舞等为代表的民族民间歌舞文化为我省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提供了厚实的资源保障。为此,我省将"大力发展民族歌舞演出业,建立完善以专业艺术团体为龙头,以民营演出团体为基础的全省演出服务网络。"为发展民族歌舞文化产业思路,鼓励和引导各级艺术团体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采取项目合作、品牌入股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大面向旅游市场的精品剧目的创作演出,打造了《秘境青海》、《雪白的鸽子》、《热贡神韵》、《彩虹部落》等经典剧目,并取得一定成效。大型民族歌舞《青溜溜的青海》在北京、上海、杭州、南宁、银川、西安等地进行商业演出,演出场次达400多场,收入达200余万元。此外,还涌现出了贵南县石乃亥艺术团、平安县阿伊赛迈歌舞演出队等优秀民营表演团体,他们积极开拓省内外演出市场,演出场次和收入逐年增加。
浩渺无边的青海民族文化,笔者只是管窥一斑,更多的精彩等待着我们走近……(信息来源:青海新闻网)
『 5熊猫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5熊猫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Apr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Apr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Apr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5熊猫网 』的立场无关,Apr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Apr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5熊猫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Apr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5熊猫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2 10:23,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