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艺考路 艰辛且难行 本月20日,我省美术联考正式开考,艺术生也开始了一年一度的“赶考之路”。有人说,选择艺考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确,对于很多艺考生来说,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 随着艺考竞争的日趋激烈,他们不仅要面临沉重的考试压力,还要面对不小的经济压力,以及未来不可预知的就业之路。 艺考竞争日益激烈 去年,我省不少高校艺考的录取比例为10:1,部分专业达到30:1。 比如,华中科技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去年有1080人报名,最后录取35人,录取比为30:1;华中农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去年有1100人报名,实际录取人数是46人,录取比为24:1;全国约42000人报考湖北美院,最后争夺1500个名额,录取比例约为28:1。“艺考录取比率,既低于我省普通本科录取率,更比高招录取率要低许多。”昨日,汉口一所高中美术老师说,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学校的录取率更低,同时,一些大牌艺术院校还对考生文化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中央美院要求英语须达到80分以上,部分专业要求85分以上。” 业内人士分析,报考人数逐年增加,是艺考难度加大的直接原因。据省考试院提供的数据:2005年,我省高考艺术考生突破3万人,之后连年上涨。2010年,我省艺考人数达到46226人,比去年增加1815人。
那么,艺考竞争激烈,为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艺考”?对此,专家分析认为,不可否认,的确有部分考生出于“投机心理”临时改弦易辙,这些考生文化课尚可,若参加普通高考只能上二本或专科;但经过一至二年的美术“恶补”,作为艺术考生上一本的希望增加。在一般中学里,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甚至鼓励考生去考美术专业。
遏制艺考热
“艺术专业”外衣不得随意穿
昨日,武汉市招考部门有关人士透露,教育部已规定从2010年起只有艺术类本科专业,以及少数经教育部审核同意的高等学校的非艺术类本科专业,可按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招生,其他非艺术类专业招生不应再搭乘艺术专业。
据了解,近年来,一些高校热衷让普通专业穿上“艺术”外衣,招收艺考生。这样,学校不仅可以设置更低的分数线,招生也享有很高的自主权,学费更是可以成倍增长。例如“文学”、“新闻”本是普通专业,但加上“影视”、“戏曲”、“主持表演”等字眼,就有了“艺术味”,按艺术类专业招生。
“普通专业招收艺术生,收分低且招生火爆,而且艺术专业的学费较高,每年高达一两万元。”昨日,有关人士透露,对各高校上报的按艺术类招生办法的非艺术类本科专业,教育部将组织专家进行审核,以确定该专业是否继续穿“艺术”外衣,并及时向外公示专业名单。
“艺考人数在增加,而招艺考的专业在‘收紧’,此举可能会提高艺考竞争的难度。”他提醒考生:务必要弄清所报院校及相关专业的资质,务必要慎重选择,不要盲从。
为走捷径 近半考生学画时间短
“7小时油画培训班课程,1小时文化课复习。”在汉口一家美术画室,来自孝感的考生黄曼告诉记者,她的文化课成绩一般能达到350分,在普通高考里能否达到高职高专分数线还是个疑问。但在艺考生里,这个成绩却处于中上水平。只要她艺考发挥出色,考上名牌大学“希望大”。
经了解,在这间画室里,一共有30多名学生。其中,只有八人学画时间在一年以上,近一半的学生学画时间不到半年。画室负责人杨老师说,现在,他带的学生中有好几个都只学了3个月。而他们画室专攻美术类高考已经七八年了,3个月出来的学生应付考试基本没有问题。“去年两个画了3个月的考生,最后都走掉了。”杨老师得意地说“走”,是指学生被艺术院校录取。
调查中,记者了解到,为突击学画,很多学生都停掉了文化课,“关”在画室里接受封闭训练。来自潜江的高三学生小周说,他是11月份到武汉的,和5名同学一起,吃住都在老师给安排的房子里。
“每天早上8点不到就起来画,一直要画到晚上10点。房里没有空调,近段时间天气寒冷,手上还长了冻疮。”小周告诉记者,他对画画没有什么兴趣,也没有打算考艺术类,但是成绩太差,不走这条路就进不了大学门,他学画画是全家在高三开学前刚决定的。
对此,汉口一所高中校长表示,无论是临时突击“改行”,还是从艺术兴趣出发,美术高考确实能让一批考生走近艺术,以更宽松的高考成绩进入自己向往的高校,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心酸赶考
贫寒农村娃挤上“艺考路”
近年来,由于就业压力加大,高考生从“读大学”向“冲重点”转变,越来越多的农村娃也挤上“艺考路”。他们的加入,使艺术高考升学路竞争更趋激烈,也让艺考路多了几分心酸。
杜爽是黄陂七中高三学生,这个长相清秀、身材高挑的女生家住黄陂祁家湾,一岁多时父母因车祸双亡,由爷爷奶奶拉扯大。尽管她在班上成绩不错,但她自认为“上‘二本’有点危险”。“我想上‘一本’,因为据我所知,越是好大学,学费越便宜。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上大学是唯一改变命运的出路。”
杜爽在老师的建议下改学艺术。今年9月,她来到武汉,在多芬艺术学校参加音乐培训。鉴于她家的经济条件困难,学校免除了大部分学费,生活费靠叔叔和姑姑每月各资助200元维持。“我知道学艺术很费钱,对此我一直在自责,但没办法,我想上好大学!”杜爽说。
400元的生活费对于那些每月花销一两千的同学来说,太少太少,可对于杜爽来说,这是她一个月生活开支的全部,有时甚至还能省些钱出来。为了省钱,她常常不吃饭,曾有过两天不吃饭的记录,“饿过了就不觉得饿了”。
和杜爽同在一个班的张苗来自郧县南化塘镇,上大学的梦想也让父母都是农民的女孩不顾一切改学艺术。“今年9月份来时,父母给了我2000元生活费,这些钱一直用到现在,还可以再坚持一个月。”张苗告诉记者,刚来的头一个月,她连续三个星期顿顿吃馒头,那个月她只用了100元生活费。
“学生走‘艺考路’,考验着家庭的经济压力。”武汉市68中心美术老师张付全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娃为读重点大学,她们既要承担学习压力,还要面临沉重的经济压力。
算算账
15万培养一名艺考生
美术考生小林的家长李女士算了一笔账,除了学画画必要的水彩、铅笔、纸张等,单单小林双休日上培训班的费用一个月就要2000元,另外,补习文化课的家教每小时50元。“一个月加起来起码 4000多元吧。”让薪水不高的李女士发愁的,还有以后大学四年的学费,以及另外的专业投入。
今年 27岁的汪力于2006年毕业于襄樊学院音乐系,也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佳,高一开始改学音乐。从高三开始,汪力每周从新洲坐车两小时到武汉,请华师专业老师授钢琴、声乐课,一次上两节课,每节课150—200元。“一个月光培训费和路费就是3000元,到校考结束时,这部分开销达2万多元。上大学每年学费和生活费是2万多元,4年下来一共10万多元。
“父母曾为我算过一笔账:改学艺术后,家里一共花了15万元。”汪力说,他不知道在毕业几年之后,“才把钱赚回来”。
昨日,记者在一家艺术培训学校采访时,遇到7名学生请假到校外“上小课”。一名来自武汉市吴家山中学的女生告诉记者,她上的是钢琴和声乐两节课,每节课不到一小时,学费300元,光“上小课”一个月的花费是2400元,上到明年“校考”时,估计要花1.6万元,加上在这里的培训费,7个月学费近3万元,这还不包括每月的生活费。
家长李女士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这条路,只要女儿愿意读书,家里就是再困难,也会支持她走下去。
就业不易
毕业后大多学生改行
经过漫漫艺考路,好不容易进了大学,可是考上大学之后的艺术之路究竟怎么样呢?
在我国部分省份公布的就业白皮书中,艺术类专业的就业率多年来一直比较靠后,很多毕业生选择的是灵活就业。而且,为了找到谋生之路,很多毕业生不得不放弃专业。
以山东省为例,去年其一般专业有效就业率不足50%,甚至多数维持在20%上下,艺术类尤其是美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是用“惨淡”来形容,部分高校的美术类专业就业率很难达到10%。
昨日,记者采访一名前年从某院校国画专业毕业的学生。他说班上共30个人,现在做与专业有关的同学在一家拍卖行做鉴定工作,其他的有人在广告公司或在美术培优机构,有人在电视台做摄像。
在武汉街道口一家公司工作的张先生以前是湖北美院毕业的。一年光学费就要一万多,加上其他方面的开支,大学四年花费达10万。虽说张先生年薪六七万,在同学中算是好的,但他舍弃了老本行:原本他学的是油画,后来改行干起了动漫。“面对就业形势,艺术类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并不一定都从事艺术工作,艺术院校普遍存在‘隐形就业’现象,比如自己经商或创业。”汉口一所高中校长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与传媒、美术和音乐有关的影视制作、动漫产业和网络游戏等新兴民营产业的迅速壮大,为艺术专业人才提供了更广的就业渠道。(信息来源:荆楚网 记者郭会桥、王华芬、记者刘蔚丹 实习生王强/摄)每年冬季,全国各地院校来汉招艺术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