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811|回复: 0
 Apr 发表于: 2009-11-10 17:02:54|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字画] 风雨六十年 丹青绘春秋

 [复制链接]
  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广东美术回顾

  广东美术根植岭南,折衷中西,融汇古今,表现出勇于探索、锐意创新的同时,又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绘画理念,以画笔反映时代,关注生活,呈现出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姿态。自20世纪初以来,广东美术便与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紧密相连,从民主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从改革开放至今,每个时代都涌现出一批领风气之先的艺术家及创作。特别是近30年来,广东美术工作者们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深深体味着新时代的气息,“与人民同行、与祖国相依、与时代共进”成了广东美术的最强音,结合浓郁的地域色彩,使得广东的美术创作一直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回顾新中国成立60周年广东美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随着广东美协在1956年成立,广东美术界从分散自流的状态逐渐过渡到整合统一,开始有组织地进行创作、深入生活、参观访问等。这一时期,表现农业、工业、交通、能源基本建设的宏大场面以及对于领袖毛泽东、革命圣地、英雄事迹和工农兵形象的描绘等,都成了美术创作的重要题材。“艺术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指导思想,强调作品的政治和社会教化作用,催生出了黎雄才的《武汉防汛图》、潘鹤的《艰苦岁月》、黄新波的《年青人》、胡一川的《前夜》等一批经典作品。值得一提的是,这时期广东的历史油画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再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中国革命所作出的可歌可泣的贡献,代表作如恽圻苍的《洪湖黎明》、冯钢百的《三元里抗英》、王恤珠的《金田起义》、余本的《黄河渡口》等。

  第二阶段,从1966年到1976年,横跨整个“文革”时期,广东的年轻美术家们发挥聪明才智,运用极其有限的手法,以丰富的想象力和严谨朴素的态度,创作了许许多多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作品,在全国树立了独特的广东风格,迎来了一个真正辉煌的时期。像汤小铭的《永不休战》、陈衍宁的《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大胆突破了“红、光、亮”和“高、大、全”的概念化模式,以平和写实的手法再现伟人形象,引起人们的共鸣,在全国影响巨大。虽然这时期的创作紧紧围绕着政治任务,但广东画家们将政治色彩与纯艺术巧妙结合,豪迈而不失人间情味,走出自己的路子,给予了同时代人莫大的启发。与此同时,现代主义艺术也在广东悄悄发展起来,谭华牧、赵兽等艺术家所进行的个人化艺术风格探索尽管低调却取得相当高的成就,在美术史上应记一笔。
  历届广东省美协主席

  黄新波(第一届1960年-1966年,第二届1977年-1980年)

  原名黄裕祥,生于1916年,卒于1980年,广东台山人。1933年赴上海,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在鲁迅先生指导下从事新兴木刻运动。1936年发起成立上海木刻工作者协会,出版了第一本木刻作品集《路碑》。1938年参加在武汉成立的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当选为理事,1939年转移到桂林,为该会主持人之一。皖南事变后为纪念殉难烈士,创作了《他并没有死去》等作品。1943年流寓昆明,这一时期出版了木刻集《心曲》。1946年赴香港,任《华商报》记者,并发起组织人间画会,这一时期的作品有《卖血后》等。1949年回乡参加东江游击队,后随军进驻广州。1950年以来,历任广东省美术工作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主席、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画院院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协第三届理事会副主席。这一时期的作品有版画《横断南海》、《年青人》,以及鲁迅诗句组画等。1978年、1979年先后在深圳、北京举办个人木刻作品展。出版有《新波木刻选集》、《黄新波作品选集》、《新波版画集》、《春华散记》(香港版)等。

  关山月(第三届1980年-1985年,第四届1985年-1990年)

  原名关泽霈,生于1912年,卒于2000年,广东省阳江人。1933年毕业于广州市师范学校,1936年到中山大学听高剑父授课并进春睡画院学习。1939年第一次在澳门、香港和湛江举办个人画展后开始“行万里路”,从广东出发,到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青海、陕西等省沿途深入生活,收集素材。又漫游南洋诸岛,描绘异国风光。解放后,历任华南文艺学院教授兼美术部副部长,中南美专教授兼副校长,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第三届、四届、五届、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参加主席团,第二届、三届、四届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协广东分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顾问等职。关山月始终坚持深入生活,勤奋创作。五六十年代常到工厂、矿山,70年代越天山、上井冈山、登黄山、重游青海湖、再访莫高窟、西出阳关、南入巴蜀、畅游三峡,又一次“行万里路”。他多次出国访问,前后到苏联、波兰、瑞士、法国、比利时、朝鲜、越南、日本、美国,参观各国名画,使他的画闪耀着时代精神。关山月始终秉持高剑父所倡导的“笔墨当随时代”和“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艺术主张,并贯穿到他的创作实践中,代表作有《俏也不争春》、《碧浪涌南天》、《长河颂》,还有与傅抱石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轻舟已过万重山》等大量作品。1991年捐资中国美协设立“关山月中国画教学创作基金”,捐赠作品建立深圳“关山月美术馆”。

  汤小铭(第五届1990年-1995年)

  广西灵川人。1939年生于桂林市。196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多次入选省美展和全国美展,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多次,并有作品选送国外展出,主要代表作有:油画《永不休战》、《女委员》、《虎门民兵》,1972年同时入选全国美展,其中《永不休战》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油画《满腔热忱》、连环画《鲁迅在广州》1977年入选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收藏;油画《让智慧发光》1979年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奖,中国美术馆收藏;油画《孙中山先生》1986年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奖,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国军事博物馆、广东美术馆和广州美术馆等也分别收藏其作品。

  林墉(第六届1995年-2000年,第七届2001年-2005年)

  1942年出生于广东潮州,196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广东省文联顾问、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擅人物,又及花鸟、山水,兼擅文论及插图,风格潇洒、清新、明丽。出版画集文集有:《林墉作品集》、《林墉插图选》、《林墉速写选》、《访问巴基斯坦画集》、《林墉中国画作品选辑》、《林墉中国画小品选》、《当代中国美术家林墉画传》、《林墉霸悍的恣丽》、《再画印度》、《南蛮语画》、《林墉奇谈》、《梦话人语》等40余集。三次出访巴基斯坦,获巴基斯坦总统授予“卓越勋章”。作品为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广东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广州艺术博物院、深圳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等及海内外收藏家收藏。

  许钦松(第八届2005年至今)

  1952年生,广东澄海县人。197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1979年调入广东画院任专业画家至今,1992年起被评聘为一级美术师和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现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文联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大量作品参加全国美展、全国版画展、国际版画展、省美展及各种类型的全国性大展,曾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牌奖、1992年日本·中国版画奖励会金奖、’91中国西湖美术节银奖(版画最高奖)、第十届全国版画展铜奖、80—90年代中国优秀版画家鲁迅版画奖、广东省第四届鲁迅文艺奖一等奖以及广东美协50年50件经典作品奖等多项大奖,2007年被评选为当代岭南50位文化名人之一。作品由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江苏美术馆、广州美术馆、深圳美术馆、美国驻华大使馆、澳大利亚佩斯艺术博物馆、日本国际版画艺术博物馆、泰国钦赐淡浮院等机构所收藏。2008年2月应邀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巨幅山水《南粤春晓》悬挂于万人会场外厅。
  第三阶段,从“文革”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末,广东美术从“伤痕”中复苏,重新迸发青春活力,展现南方新气象。1977年,广东画院恢复工作,省美协也恢复了活动,广东省的美术创作进入对“文革”、对中国文化历史全面反思的“伤痕美术”时期。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廖冰兄的《自嘲》、邵增虎的《农机专家之死》、尹国良和张彤云合作的《千秋功罪》等。20世纪80年代,广东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中西交流频繁,现代化建设取得瞩目成就,人们的观念从封闭单一走向开放多元,这都为广东的美术事业开辟了宽广的道路,催生了一大批极具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的优秀作品,潘鹤的《开荒牛》、郑爽的《黑牡丹白牡丹》等便创作于此时。20世纪80年代末,广东的美术创作呈现出一种异于以往的文化沉思倾向,在“第七届全国美展”引起轰动,一举揽获13个优秀作品奖,再次奠定广东美术大省地位。

  第四阶段,1990年至今,广东美术进入“主旋律”与“多样化”并存的时代。广东美术家们认为,“主旋律”应该是“代表着时代的精神状态”和“时代的心声”,表现在题材上,除了革命历史题材外,同样也可以是健康向上的日常的生活状态,而表现在学科本身上,则是建构一种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艺术语言。这一时期的主流美术创作取得了丰硕成果,集中体现在近20年的全国美展上,广东作品获奖数量多、新人辈出,在今年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国画、油画、水彩粉画三大画种广东的参展名额都排在全国第三的位置,证明广东的创作水平在全国是得到肯定的。2006年,广东省美协藉成立50周年之机,隆重举办“50年50件经典作品”评选活动,由美协会员一人一票选出心中的经典,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全面回顾了广东美术50年来的辉煌成就,成为当之无愧的经典。去年,广东美协联同中国美协举办了“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广东入选作品占总入选作品的50%,优秀作品占总获奖数63%。截止到2009年6月,广东省美协共有会员3039人,其中全国会员523人,创作热情持续高涨,展现了美术发展的欣欣势头。

  紧贴时代步伐、强调时代感、追求美的艺术,是广东美术界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核。面对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广东文化强省”的要求,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将继续发挥联络、协调、服务的作用,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和凝聚广大美术工作者,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火热生活中,汲取营养,获取灵感,响应时代和人民的呼唤,努力创作出更多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具有“中国气派”的精品佳作,为建设文化强省添砖加瓦,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不懈奋斗!(信息来源:美术报)
『 5熊猫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5熊猫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Apr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Apr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Apr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5熊猫网 』的立场无关,Apr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Apr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5熊猫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Apr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5熊猫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3 11:20,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