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1244|回复: 0
 陈切 发表于: 2020-7-27 07:45:02|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 这张暴露年龄的电视画面 藏着你不知道的秘密

 [复制链接]
源自:爱范儿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还有众多优质达人分享独到生活经验,快来新浪众测,体验各领域最前沿、最有趣、最好玩的产品吧~!下载客户端还能获得专享福利哦!

d0c1-iwxpesx1236579.jpg
  说起 80 后、90 后在电视机上的共同回忆,除了那些经典电视剧,大概还有下面这张说不上名字的图。
ef5b-iwxpesx1236695.jpg
  它的出现往往令人难熬,每到周二下午大多数电视台‘停机检修’时,就会播放这张图,粉碎了无数小学生放学看迪迦奥特曼的那点盼头。
  这些由不同色块组成的图,其实是电视测试卡(Test Card),供观众或维修人员检验电视机的画面显示是否准确。
  而这张图背后,其实还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这张熟悉的图,曾是一个时代的流行文化符号
  我们在电视上看到过的测试卡,仿佛一张抽象派的图画,其实有着精心的设计,每一个元素都有自己的作用。
  无论是央视和地方台的测试卡,原型其实都是被称为‘飞利浦图案’的电视机测试卡 PM5544,是 1968年由飞利浦电视实验室首席工程师 Erik Helmer Nielsen 设计,是全球最常用的电视测试卡之一。
64a0-iwxpesx1236708.jpg
  这张看似简单的图画其实蕴含着复杂的设计,电视显像管的各种参数指标,都能从图片上不同间距的色块图案来检验,维修人员能根据这个统一的信号标准来校准电视画面的色差、亮度和水平等。
3e1f-iwxpesx1236719.png
  虽然‘飞利浦图案’有着固定的排列规律和标准,但各大电视台上出现的测试卡却不尽相同,在颜色、排列、间距、字体上有着细微的差别,甚至比‘一起来找茬’的游戏难度更高。
63a2-iwxpesx1236740.jpg
  除了检验画面,电视台播放这张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用来填充没有节目的时段。在八九十年代,包括央视在内的各个电视台还鲜有 24 小时播放的频道,因此午夜时分打开电视常常能看到这张图。
  在那个互联网尚未普及的年代,电视仍然是孕育流行文化的主要媒介。而‘飞利浦图案’随着电视的传播,成为了那个年代的流行文化符号之一。
  于是我们看到 Invaders 乐队将自己的唱片封面,设计成测试卡的样子,歌手 Elliott Smith 直接以‘Color Bars’为题创作了一首歌曲。
7fd4-iwxpesx1236749.jpg
  在美剧《生活大爆炸》中,谢尔顿也曾穿着印着‘飞利浦图案’和另一种测试卡的 T 恤。
8c9f-iwxpesx1236770.jpg
  其实在早在黑白电视机时代,测试卡就已经出现了。最早的测试卡是 BBC 在 1926年 1月 27日播放的一张图画,由一个圆形和一条直线组成,叫做‘贝尔德 30 线’(Baird 30-line system)。
f6e5-iwxpesx1236790.png
  而黑白电视时期最著名的测试卡,则是美国无线电公司(RCA)的印第安人头测试卡。即便彩色电视取代黑白电视后,这一图案仍然作为一个文化符号被传播。
1450-iwxpesx1236812.jpg
  这个印第安人头像被印在成夜灯等不同商品上销售,画作原稿后来还在网上被拍卖,而由这个头像引发对印第安原住民的讨论,也成为不少学者的研究课题。
  此外,这种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可手动调节的测试卡,也可以说是计算机图形的前身了。
  在众多电视测试卡中,最特别的莫过于 BBC 的测试卡 F。这张测试卡中央是一个正在玩着井字棋红衣小女孩和一个小丑娃娃。
98c9-iwxpesx1236832.jpg
  这张测试卡在 1967年 7月 2日首次在 BBC 播出,是英国首个采用彩色照片的测试卡,更是第一次有真人图像出现在测试卡上。
  而照片上的这个小女孩,正是 BBC 工程师 George Hersee 的女儿 Carole Hersee,拍摄照片时 Carole 只有八岁,父亲正在为 BBC 设计色彩检测卡。据 Carole 回忆,当时其实还拍了妹妹 Gillian 的照片,但因为她当时刚刚掉了两个门牙,最终没有使用妹妹的照片。
e511-iwxpesx1236866.jpg

▲ 2008年的 Carole Hersee。图片来自:The Sun
  就像其他精心设计的测试卡一样,‘测试卡女孩’的照片并不是随便拍的。小女孩的的红色裙子、蓝色的墙壁、小丑娃娃的绿色衣服,构成了检测不可或缺的三原色。
  至于黄色的桌子,则可以检测色彩平衡。而小女孩裸露的胳膊,则用于确认肤色呈现是否准确。
32c5-iwxpesx1236889.jpg
  这张测试卡在从 1967年播出一直使用至 1998年,累计播放时间超过 70000 个小时,Carole 可能是史上出现在电视上时间最长的人,被称为‘测试卡女孩’(Test Card Girl),成为几代英国人的共同回忆。
  ‘测试卡女孩’也顺理成章成为英国流行文化的一块拼图,出现在众多影视作品中。其中在英剧《火星生活》中,就有一个叫做‘测试卡女孩’的角色,形象完全参照 Carole 的照片。
a0a0-iwxpesx1236900.jpg
  测试卡 F 先后先在 30多个国家被使用,这些国家大都没有照搬‘测试卡女孩’的照片,而是重新拍摄照片。比如新加坡的照片是四个不同种族的女孩,对应新加坡的四个民族。
a27a-iwxpesx1236910.png
  而在互联网普及后,依然有不少网友在模仿‘测试卡女孩’自制不同的照片,让测试卡女孩’成为一个被广泛流传的梗。

听测试卡音乐的人,组成了一个亚文化社群
  上文提到的各种图像,其实只是测试卡放送的一半,另一半则是播放时的背景音乐。
  一些测试卡成为了流行文化符号,另外还有一群听测试卡音乐的发烧友,组成了一个独特的亚文化社群。
561a-iwxpesx1236944.jpg
  真的人会专门去收藏测试卡的背景音乐,并把它当做喜爱的歌曲循环播放吗?
  有,还不少。
  在 YouTube 上就有不少网友上传的测试卡音乐专辑,其中有的人会在测试卡视频中放入新的音乐,和原版背景音乐混合,其中一个 BBC 测试卡的音乐视频播放次数已经超过 10万。
ba69-iwxpesx1236956.jpg
  在这些视频下面的评论区,则是测试卡歌迷的聚集地,不少网友回忆起那个在电视机前听测试卡音乐的时光。
  在 1980年代,我时不时坐下来看测试卡只为听这些音乐。
  我宁愿在电视上听测试卡音乐,也好过现在播放的那些垃圾。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这些检测卡音乐,很多并不是直接从现有的曲库中挑选,而是电视台专门委托作曲家创作,BBC 还有一个放送管弦乐团,这些音乐在各大音乐商店几乎找不到,只能自己录制。
  为了更好地收藏和分享这些测试卡音乐,不少歌迷开始组建成社群。测试卡收藏者 Keith Hamer 就建立了‘BBC 测试卡俱乐部’,他在 20多年来录制了多张测试卡专辑,每一张都有 3500 首背景音乐。
eb5a-iwxpesx1236972.jpg
  据 Keith Hamer 介绍,‘BBC 测试卡俱乐部’中不少歌迷是电视工程师,在那些年维修电视的过程中,对测试卡以及其播放的背景音乐产生了深厚感情。
  另一个著名的测试卡圈子则是 Test Card Circle,这个测试卡俱乐部成立于 1989年,目前有 200多位成员,从 2000年开始延伸到线上,其网站每年有超过 20000 名用户访问。
2757-iwxpesx1236985.jpg
  Test Card Circle 致力于收录过往的测试卡音乐并为歌迷录制唱片,同时还有一本只面向会员发行的印刷杂志,每年 4月会在威尔士 的一个小镇上举行聚会。
  在 Test Card Circle 的官网上,是这样介绍测试卡音乐的:
  不要以为这是普通的音乐,测试卡通过知名艺术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娱乐渠道。在一天中你可以听到轻盈的古典音乐。大型乐队的演奏和交响曲,此外还能听到大量的原创作品。

  这就是那些忠实歌迷眼中的测试卡音乐。

直到今天,测试卡仍未消失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很少在电视上看到检测卡了,大多数电视台已经 24 小时连续播放节目,也不需要检测卡来填补空挡了。
  不过检测卡没有就此销声匿迹,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延续了下去。
  比如在美国最大的流媒体网站 Netflix 上,就有一个名为‘Test Patterns’的网页,每个视频封面都是一张模仿 BBC‘测试卡女孩’的图片。
8b21-iwxpesx1236999.jpg
  跟电视上测试卡类似,这个网站上的视频就是用来测试观看设备所支持的最高画质,在播放时画面会实时显示帧数 fps、画面质量、网速、以及色彩深度 bpc 等数值。
  类似的测试视频在 Netflix 上还有不少,其中比较著名的是一段时长 11分钟的视频,一个男生在一栋别墅和喷泉旁跳舞表演,用以测试传输速度和帧速率。
f988-iwxpesx1237010.jpg
  同时那些看似过时的测试卡图案,也成为时尚界的复古元素。街头品牌 Extra Butter 就和潮牌 The North Face 就曾以上世纪 20年代的低保真电视及和 VHS 美学的怀旧元素为灵感,将 SMPTE 测试卡图案与联名服装系列结合。
81ec-iwxpesx1237025.jpg
  如今的测试卡除了实际功能,更多成为了一种怀旧情绪的载体。无论是时尚服饰的复古元素,还是测试卡音乐的亚文化社群,都是怀旧情绪赋予测试卡新的价值。
  通过怀旧情怀成为一种流行符号,也在其他领域也时有发生,比如黑胶唱片的再度流行,尽管一些发烧友没有黑胶唱片机,也不妨碍他们为情怀买单。
  而那些懂得利用这种复古情绪包装商品的品牌,则可能制造出新的流行文化,这两年备受年轻人青睐的国潮就是最好的例子。
『 5熊猫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5熊猫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陈切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陈切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陈切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5熊猫网 』的立场无关,陈切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陈切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5熊猫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陈切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5熊猫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0 10:19,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