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建议立法规定家用电器强制性报废标准,以进行规定电器产品的经济使用和安全使用年限,提请用户到期报废和责任问题,并建立报废家电的回收网络,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如何将这些电子废弃物变成城市的矿山而不是环境的炸弹,亟待国家层面的立法保障。” 对于强制报废产生的电子垃圾有可能在生产过程中再利用的问题,董明珠很坦率地告诉记者:“我还有另外一个建议,那就是立法回收电子废弃物。” 当前,一方面,我国面临着各种有色金属资源枯竭、进口依赖不断增强的局面;另一方面,家电、电脑、手机等产品的普及与更新换代急剧加速,数以亿计的电子产品已经陆续进入淘汰期,大量电子废弃物携带的宝贵金属资源被随意抛弃、不当处理。 董明珠表示:“这样做的后果直接导致了重金属污染,尤其是铅、镉、汞等重金属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已经越来越严峻,对经济发展、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如何将这些电子废弃物变成城市的矿山而不是环境的炸弹,亟待国家层面的立法保障。” 据了解,根据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规划,2015年全国年再生有色金属量将达到1200万吨,接近全国所需金属量的1/4,预计实现节能约4000万吨标准煤,节水约40亿立方米,减少固体废物排放约36亿吨、减排二氧化硫120万吨。 对于当前废弃电器回收中的潜在问题,大量废弃家电和电子产品流入到“游击队”和“小作坊”式的非正规企业,而正规回收、处理企业却“无米下锅”。 不仅如此,不规范的回收企业将回收来的废弃家电,经过翻新处理后流向了二级市场以旧充新坑害消费者,或者用最原始的“火烧”或“酸洗”等方法进行初级拆解,不仅不能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并且在很多地方造成污染。 同时,不规范化的竞争影响了回收链条进入良性循环。“企业处理城市电子废弃物的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量大;而以游击队形式大量存在的不规范竞争,使得先期进入城市矿山开发的规范化企业很难实现盈利,更谈不到技术研发和产业的良性发展。”董明珠说。 尽管目前我国已有规范电子废弃物管理的法规,比如《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然而这些法规的实施却存在明显漏洞,比如“相关主管部门对电子废弃物的具体处理方式、标准等要求一直未明确,导致行业处理技术和设备良莠不齐。而更大的问题在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对电子电器产品生产者、废弃者的职责划分不明晰,对生产企业参与处理的鼓励政策不明确”。 董明珠建议:“学习发达国家的做法,对于电器产品生产者,强制规定预留对其自身产品的废旧回收费用;对于参与回收处理项目投资的企业,可以用废旧产品回收投资折抵;对于废弃者,则要求其必须到正规回收部门处理电子废弃物,随意抛弃或经不规范渠道处理电子废弃物,将承担法律责任。”
“过去讲空调同质化,我的产品很快可以实现没有可比性,这就是我的竞争力。”面对《中国经营报》记者的疑问,董明珠快人快语地道出了格力正在酝酿转型的秘密。 营收每年增长200亿元,是董明珠为格力未来5年定下的目标,然而,如果说2011年、2012年格力市场的成功与竞争对手美的战略转型有一定关系的话,如今,格力已经远远将美的甩在后面。 为此,董明珠心中一定清楚,未来要增加的市场空间并不在竞争对手手中,而是要开发一个新的市场。这个新市场,除了其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家电强制报废、立法回收电子废弃物等建议可能形成的市场扩容之后,格力仍另有商机。据董明珠透露,早在4年前,格力就已经开始在技术研发上为这个新市场做准备。 《中国经营报》:对于格力来说,未来每年要增加的200亿元的市场在哪里?是要把竞争对手PK掉,把市场拿走,还是另有增量的市场?根据业绩快报,国内市场格力占比已经达到44%的份额,2013年又提出了200亿元的增量,是否会遇到天花板呢? 董明珠:我觉得没有天花板,我们不断有创新的新技术,我们是原创的,创造的技术是别人没有的。我储备的技术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我很难用一个数字告诉你未来的市场到底源自哪里,只能告诉你一个总量,格力2013年一定会增长200亿元。 而这个增长,不是说我们跟竞争对手PK,也不是市场的增量,这两者之间不能绝对地分开,我是做市场的,不是说一定要你买我的东西,是你自己想选择我,这是不同的,我觉得我们的空调很快和别人没有可比性,过去讲空调同质化,我的产品很快可以实现没有可比性,这就是我的竞争力。 《中国经营报》:你传递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之前没有这个提法,能解释一下为什么没有可比性吗? 董明珠:比如你是男的,我是女的,两者有本质区别,我的产品和别人的产品就是这样的概念,新在质的变化。第一是双级压缩技术,第二是更节能了,第三是工业设计更美观。 确切地说,是改善环境的需要给格力带来新的增长点,但我们的增长点与一般企业所说的单纯的绿色环保空调并不同。这类空调可以实现PM2.5的清洗功能,可能保证你的局部环境实现没有PM2.5,但是走出去还是有。所以,格力要更大的技术突破,通过改变供暖方式来减少煤污染的存在。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冬季集中供暖造成的燃煤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据北京环保部门监测,2013年1月的雾霾天气中,由于燃煤式集中供暖带来的PM2.5污染占到了总量的50%以上,甚至超过了汽车尾气的污染。与此同时,这种采暖方式造成巨大能源浪费,依靠燃煤采暖,能耗达到每平方米每年20公斤标准煤。城镇集中供暖产生的能耗已高达1.6亿吨标准煤。随着南方地区采暖需求增加,能源浪费问题将更加触目惊心。 因此,格力希望通过实现供暖技术的创新,来寻找破解上述难题的路径。最终格力电器开发出了“双级变频热泵技术”,该技术不仅可以创造性地改善我国冬季燃煤污染,同时还可以实现高效节能,大幅降低用户供暖费用。 《中国经营报》:这么大的技术改变,那你的客户会有变化吗,会与热力集团合作吗? 董明珠:合作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必要非得选择热力。事实上,这项技术可以满足个体的供暖、整栋楼的供暖、别墅的供暖等等,1000平方米的用1000平方米的设备,2000平方米的用2000平方米的设备,在技术上都是可行的。 我要强调的是,目前格力的这项技术是全世界唯一的,而它的应用将最大限度地降低整个大环境的PM2.5。而该项技术的研发我们早在4年前就已经开始,试点投入了不知道多少亿元,投入非常大,因此技术研发不能急功近利,更多是要通过新技术来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如果我们简单地作一个所谓的(应对PM2.5)技术解决方案,现在就能赚钱,但不可能有优越性,只能永远跟着别人后面跑。
现在我们讲转型升级,如果只在技术层面,一定是短期的,必须要有思想的转型,对于制造业来说,思想的转型就在于我们创造任何一个新技术、新产品,都要围绕消费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或者我们能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就是它的价值。
格力十几个公司,全年的招待费没有超过500万元,我眼睛里面是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 格力有很好的制度,应该按照格力的制度运行,不是什么人来,而是这个企业是什么样的制度,就决定了什么样的事情,任何一个人到格力都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目前格力集团99.9%的产值来自于格力电器,超100%的利润来自于格力电器,所以格力集团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进行完善,或者是整治,不能讲革命,需要整治提高。 虽然我是集团的董事长,也是电器的董事长,电器一定要按上市公司的公司法运作,集团可以有新的增长点,这是我下面要考虑的,但是跟格力电器是没有关系的。关联业务不可能。 |
『主编』 雷康 电话:1308 6666 318, 180 8010 2770 - 邮箱:3214616@QQ.com (如有侵权,务请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