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哲学家尼采曾说,男女双方走进礼堂时,神父最后应该补问一句:“你认为,可以和这个女子(男子)到老都有话说吗?”无论当时怎么回答,令人遗憾的是,到头来答案通常是否定的。当夫妻关系变成例行公事,彼此亲密的程度已经下降时,如果再不注意,很快将会亮起红灯,迟早会走上离婚之途。 据心理学教授哈卫克观察,一般夫妇平均结婚4年之后(甚至更早),男方对女方的注意力开始降低,再加上孩子、家务、生活和工作压力,很难维持恋爱或新婚时的心境,热情逐渐被冷漠取代,夫妻关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受日常生活中的例行公事、平淡无聊侵蚀而失去光彩。 德国社会学家贝克博士甚至怀疑,到底合不合适两个人一辈子同住一个屋檐下?这一点,哈卫克教授虽然部分赞同,但认为因此而轻言分手,则有待商榷。他强调,保持对伴侣的关注与兴趣,并非理所当然,必须双方有共识和下功夫学习。如果不肯花这份心思,或经过努力,依然无效,表示彼此关系已“病入膏肓”。 慕尼黑心理学家累积多年辅导婚姻关系的经验,给陷入危机的夫妻提出以下建议:“想要改变对方,首先必须改变自己。”国际巨星保罗纽曼以他40年从一而终的结婚经验提醒大家:“肉体的欢愉、彼此的尊严、谅解的诚心、长跑的耐力,是维护婚姻的秘诀。”德国影视明星奥朵夫也支持他的说法:“维系婚姻没有其他窍门,唯一的秘诀就是爱”。 相爱是一种艺术,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财富,不懂得珍惜爱的人永远得不到真爱。婚后生活确实变得现实多了,只有不断发展类似婚前的那种恋情,平凡的生活才会产生乐趣,才能从生活的繁琐中体味到婚姻的幸福。让婚姻中的爱情保鲜,是婚姻时代呼唤的最强音。 “婚姻沉默症”的悲剧主要来自家庭观念的私有化,来自一方对另一方的不信任,夫妻双方貌合神离,这种家庭肯定是不幸福的。男女双方,结婚之前,都会把爱情当成自己的事业,苦心追求、经营。结婚以后,各自又去追求自己的事业。比如说男人可能把心思放到工作、升职、加薪上,女人可能把更多的心思放到孩子或其他方面。夫妻之间要建立一种新型的相互理解关系,给人自由,自己才能自由。限制、压迫和妒忌只能把一个活人变成僵尸,真正的爱应该给被爱的人留一个空间和出路,让他(她)自己去判断是非,只有这种宽容和松动才能真正让爱保鲜。 |
『主编』 雷康 电话:1308 6666 318, 180 8010 2770 - 邮箱:3214616@QQ.com (如有侵权,务请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