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1036|回复: 0
 阿宝 发表于: 2015-9-30 12:59:00|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曝光] 别做朋友圈里的“红包乞丐” 得不偿失

 [复制链接]
源自:华西都市报
⊙ 杨朝清

  中秋连着国庆,不少在微信上被讨要红包的朋友备受困扰。事实上,春节、情人节、五一、七夕、中秋、国庆、圣诞……每个节日来临之前,微信和支付宝上总会出现这样一群以节日为借口群发微信讨要红包的,要的金额都不多,可是次数频繁。他们也被网友们调侃为“红包乞丐”。(9月29日《东南早报》)
  微信朋友圈在本质上是一个小型的熟人社会,亲人、朋友、同学和同事构成了形形色色的社会关系网络。微信是基于“关注”和“被关注”的信任链,依赖于人们之间的社交关系网络完成,而非目标不特定的信息传播。有了信任作为社会联结的纽带,微信成为人们情感表达和社会互动的“第三空间”,成为人们发展非功利性社会关系的平台。
  然而,在工具理性的裹挟下,微信朋友圈不可避免会上演“变形记”。不论是代购推销,还是“拉票圈”,抑或“红包乞丐”,微信朋友圈被过度利用和消费成为一种无奈的现实。和现实世界的乞丐“漫天撒网”不同,虚拟世界的“红包乞丐”走的是“定向索取”的路线,让被索取的人们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红包乞丐”之所以让人反感甚至心生厌恶,就在于它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道德绑架”──给不给红包、给多少红包成为衡量两人亲疏远近关系的一根标尺。情感关系说到底是一种长期关系,“红包乞丐”则是一种短期的利益变现;这种将情感关系工具化的做法,是对以社会信任为核心的微信朋友圈的巨大损伤。
  “红包乞丐”的背后,投射着多重社会心态的集成影像。不论是哭穷,还是炒作,抑或忽悠,“红包乞丐”并不是为了解决生计问题,而是为了吸引社会的注意,即使引起否定性、负面性的注意也在所不惜。
  尽管在做法上有些强人所难,“红包乞丐”也隐伏着另类的利益诉求。“红包乞丐”之所以乐此不疲,并非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口袋满当当”,而是想寻求一种归属感和社会认同,同时也是对坚硬现实的某种柔软抵抗。“红包乞丐”试图以一种新的方式实现与自我的和解、同群体的交流、对社会的融入,尽管初衷良好,却方法僵化,让熟人之间的良性互动走调、变味。
  “红包乞丐”原本只是一种自我纾解、拉近社交距离的方式,却由于陷入了竭泽而渔的“公地悲剧”,既给他人带来了利益损伤和精神伤害,也降低了自己的社会评价和社会认同,真可谓得不偿失。
『 5熊猫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5熊猫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阿宝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阿宝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阿宝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5熊猫网 』的立场无关,阿宝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阿宝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5熊猫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阿宝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5熊猫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0 02:36,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6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