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皮里亚特,《温室》,1917年,私人藏
在学校,斯皮里亚特对于尼采和叔本华的哲学表现出极大兴趣,并喜欢阅读埃德加·爱伦·坡的惊悚小说。18岁时,斯皮里亚特原计划在奥斯坦德附近的布鲁日美术学院攻读学位,但却因为疾病而作罢。也许是出于安慰,1900年,父亲带着斯皮里亚特参观了当时正在巴黎举行的世博会,并给他买了一大盒彩色蜡笔。不久之后,灰色、黑色、普鲁士蓝、深海蓝等深色几乎都使用殆尽,但暖色却几乎没有被触及。
去往斯皮里亚特的家乡,必须从布鲁日乘坐海岸火车,奥斯坦德的火车站就在海边,白天的海边还能看到两次世界大战后幸存下的利奥波德二世(Leopold II of Belgium)时代留下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到了晚上,斯皮利里亚特笔下的奥斯坦德出现了:深不见底的黑夜和黑色大海、林荫大道通向的也是夜的尽头,着一身黑衣的人,蹲在台阶上,向海望去,画面是无声的,却又似乎能听到她在海边的抽泣。
将家乡变为自己的幻想
即将在2月23日在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开幕的以“莱昂·斯皮利亚特”名字命名的回顾展,艺术家将带观众回到自己的家乡,在潮汐与石柱之间奔跑,最终消失在画面的远方。
斯皮里亚特的主要研究者、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安妮·阿德里昂斯-潘尼尔(Anne Adriaens-Pannier)认为,斯皮里亚特将家乡变为自己的幻想。她还借用了斯皮利亚特在1920年写得一封信证明自己的观点“我属于这里。我生活在一个真实的幻想中,梦想和海市蜃楼围绕着我。”
斯皮里亚特从未出海,只是渴望航程,他静静地看着即将驶离的船只在海浪中划过一圈,喷出黑色蒸汽。此次展览将展出一张艺术家透过窗子看船的作品,这件作品的视线高于普通的视角,但更多的生活,他喜欢把视角放低,回望奥斯坦德的灯光、或像梦游者在岸上漫游。斯皮里亚特鲜少以简单的方式表现室内外世界之间的连接。1908年,他在奥斯坦德租了一间工作室,可以望到那里的渔港。《渔人码头的工作室窗户》(Studio Window at Visserskaai,1908-09)让人想到卡斯巴·佛烈德利赫(Caspar David Friedrich)画中所描绘的工作室窗外的船只桅杆。
斯皮里亚特,《山毛榉树干》,1945年,私人藏
但此次伦敦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展览所展出的作品,多创作于1918年之前。在其1908年创作的《光束中的卧室》(Bedroom with Beam of Light,1908)里,奥斯坦德灯塔的光亮无情地将卧室的隐私暴露无遗,将白色床单和球形黄铜床把手照得通亮,又在衣橱的反光面上投下一块半圆形的蓝色光斑,平添了几分忧郁。单人床被夹在深色窗户和压抑的衣柜之间,床上有人,还是没有人?抑或是藏着一个没有希望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