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米迦勒击败撒旦》圭多·雷尼
在医学落后的时代里,面对黑死病的侵袭,人们做的首先是祈祷。圣像被视为防御的第一道防线。例如意大利画家圭多·雷尼(Guido Reni)的作品《圣米迦勒击败撒旦》(St。Michael trouncing Satan)。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圣人的名声在绘画中广为传播。
比利时弗拉芒族画家安东尼·凡·戴克(Anthony Van Dyck)为圣人罗莎莉娅(Saint Rosalia)创作了不少图像。罗莎莉娅被视为巴勒莫城在鼠疫爆发时期的守护神。在凡·戴克的笔下,罗莎莉娅身着棕色长袍,长发缠绕,她朝向天堂的方向,看起来健康而自信。
凡·戴克为圣人罗莎莉娅(Saint Rosalia)作画
即便如此,许多人依然因为感染黑死病而死去,绝望的氛围笼罩在欧洲社会。人们对于社会、宗教、文化持有怀疑,甚至陷入了恐惧和放纵之中,一些艺术作品的主题开始转向死亡和毁灭。这些画作中所展现的现实主义与试图带来希望、驱逐恐惧的宗教绘画截然不同。
《死亡的胜利》是一幅典型的主题画,由老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 the Elder)在1562年左右绘制。画中,“死亡”骑着一匹与他同样瘦骨嶙峋的马,冲入豪华的宴会,用象征瘟疫的箭肆意屠杀众人。画面底端是成堆的尸体,教皇、国王、主教、诗人、骑士和仆人,每个人姿势、神态都各不相同。
这幅画中出现的事物属于典型的十六世纪风格,无论是服饰、双陆棋以及绞刑架都符合那个时代的特征。而画作风格本身则结合了老彼得·勃鲁盖尔故乡、欧洲北部常见的绘画类别“死亡之舞”和位于意大利巴勒莫的壁画《死亡的胜利》。
《死亡之舞》阿尔弗雷德·丢勒
乔瓦尼·马丁内利(Giovanni Martinelli)的《死亡来到餐桌前》(Death Comes to the Dinner Table)看似是一则过时的寓言,具有中世纪布道的说教性。但另一方面,它也传递着现实生活的颤栗。三位年轻的花花公子坐在丰盛的餐桌前,对于角落里骷髅样的访客流露出警惕和不快,而画面中心的一位年轻女子则直接吓破了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