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263|回复: 0
 严版 发表于: 2019-12-31 18:09:00|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2019年] 21资管|请回答2020:银行理财向何处去?

 [复制链接]
源自: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文标题:21资管|请回答2020:银行理财向何处去?

  2020对银行理财而言是个特别的年份,在原先监管的设计中,2020年是银行理财业务实现全面转型的收官之年,原先的“行中行”回归本源,全部向净值化、高透明度、投资者盈亏自负的康庄大道而去。
  然而2019年底的“延期风波”将一个转型进度不及预期的行业展现在大众眼前。加上刚出台的现金管理类产品新规,2020年底是否能顺利转型要画上问号。
  展望2020之前不妨回顾下银行理财的2019年。
  2018年4月27日资管新规落地,2020年整改收官,2019年无疑是承上启下之年。
  这一年,继前一年的理财新规和理财子公司新规之后,银行理财又迎来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估值指引》以及《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10家理财子公司陆续开门迎客,标和非标认定标准出炉,《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管理人中管理人(MOM)产品指引(试行)》为理财子公司进入A股市场做好了铺垫,年底外资控股的理财子公司首先落地,中国银行首家获批与东方汇理资管筹建中外合资理财公司。一切都似乎朝着好的方向进行。
  然而这一年,旧的困惑还未消除,新的迷茫又在丛生。在监管收紧和优质资产缺乏、高收益资产严格限制的情形下,银行理财依旧烟笼雾锁。正如一位理财子公司董事长深夜在朋友圈中所说:“是否所有资产管理的归宿是公募基金?”
  这些问题的答案还飘在空中,只能请2020来回答了。
  回归
  首先是回归资管业务的初心。
  不可否认的是,银行理财在过去一年取得了去通道、缩减同业空转的重要进步。在经济增速存在下行挑战的当下,部分市场人士担忧,严控表外融资风险会不会加剧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难。但是21世纪经济报道获得的一份监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资管产品投向贷款、资产收益权等非标资产规模较年初减少近两千亿元,资管产品来源于同业与运用于特定目的载体的资金均较年初有所下降。资管产品配置到实体经济的资产规模较年初增加近万亿元,剔除资管产品交叉持有后,占比较年初提高约1个百分点。
  这又表明资管新规出台后,金融机构主动发力转型,通道和嵌套业务显著收缩,资金空转、以钱炒钱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换个角度而言,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得到增强。
  平稳过渡是这一年的基调。截至2019年6月末,非保本理财产品 4.7万只,存续余额22.18万亿元,与 2018年末基本持平。往年激烈的增长曲线回归平滑。

  这一年,10家理财子公司破壳而出,包括6家国有大行、3家股份制银行和1家城商行。(如图所示,后面5家是已经获批开业,尚未开业的理财子公司)。
7f00-imkzenq2392500.jpg
也有人的回归。
  倦鸟归巢。在百度供职三年的张旭阳回到了老东家,曾经深耕19年的光大银行。当年他曾参与设计了第一批银行理财产品“阳光理财A+计划”的发行。2015年,光大成了首家递交设立理财子公司申请的银行,时任资管部总经理张旭阳参与了筹备工作,不过太过于开风气之先,配套监管制度未有完整设计,子公司当时并未成型,张旭阳不久后被百度挖角。三年之后,他又归来,说到原因,他说““回归资管初心”。
  这一年,理财子公司密集“扩招”,虽然基层业务岗诱惑力对公募界不是很强,但是的确挖到了券商和公募的高层。比如原方正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副总裁吴姚东出任了“第六家国有大行”邮储银行旗下中邮理财的董事长一职,更早之前他曾是博时基金总经理。在一次会议中,他曾经无意中透露出对银行理财子公司投研能力的真实看法──“与基金公司比起来,几乎没有投研(能力),哪怕是固收”。可见转型任重道远。
  此外,21世纪经济报道曾经接触过的一位银保监官员也“下海”成为了某理财子公司高管。
  更多的是对现状不满的银行内人士转岗去了理财子公司,在他们看来,这是选择不多的银行内部少有的机会。银行系理财正在释放魅力。
  同样在释放魅力的是尽力招徕子公司的城市。上述10家子公司中,比较出人意料的是建信理财在深圳安家,以及光大理财在山东青岛安家,之前农银理财准备注册在深圳,但是在开业前夕突然更改为了北京。这是各地政府与银行多次商榷和磨合的结果,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光大理财与青岛政府此前就注册地商量过多次,刚刚开启第一轮商议的时候,现任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还在山东担任省长。
  困惑
  资管新规执行一年,业内还是有很多疑惑未解。
  第一个困惑是,如果要做成普惠大众,保本微利的产品,那么不符合资管新规“盈亏自负”的理念;如果要做成纯净值化理财产品,本行客户不认可,因为银行客户对理财的天然想象,就是保本。
  这是净值转型遇到的最大障碍。资管新规落地截至目前,银行理财的公募产品没有一只出现过亏损,甚至收益曲线有些过于平滑。当然其中不乏通过产品之间的资产交易实现预期收益的灰色手段。
  第二个困惑是要如何学习公募,“回归同一起跑线”是否意味着全盘公募化。
  向公募学习,是理财子公司落地以来的常见口号。但是全面学习,还是有针对性地学习,也有争议。
  近期,业内对最新发布的《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颇有微词。有人对记者直言,原本希望银保监部门先根据银行本身情况出台更宽松的监管规定,如果证监部门觉得“没有让资管全行业回归同一起跑线”,再按照其意见进行逐条回调,然而监管部门还是直接参照货币基金给银行现金管理类产品套上了监管的绳索。
  不过也有基金人士认为,现金管理类产品会让客户误以为是安全性较高的储蓄产品,但其实其中某些高收益债比货币基金风险程度高很多,加以约束是理所当然的。
  事实上根据今年的政策动态,非标资产认定趋严,在净资本监管要求下,标准化资产与公募基金一样不需占用资本金,而非标风险权重设置为1.5%~3%,未来银行、尤其是中小行对传统强项的非标投资更加审慎。银行理财也的确越来越像公募基金。
  有理财子公司高层曾对记者说,按照监管的思路,那么银行理财这个物种按照公募基金监管是最为便捷,对于投资者来说也是最为透明的。但在银行的立场上,“要是理财子公司都做成了公募基金,就相当于全国135家公募基金又添了几十家,对于母行来说有什么意义呢?特别是那些已经控股公募基金子公司的银行。”
  不过现金管理类产品目前还是征求意见稿,还有后续博弈、协商的空间。银行也多次与监管坐在一起,探讨政策落实的困难之处,这一点让银行理财“围城之外”的人士颇为羡慕。
  一位公募基金高管曾在参与了银行与监管的座谈会后对记者表示:真好啊,银行还能跟监管坐下来谈判。
『 5熊猫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5熊猫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严版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严版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严版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5熊猫网 』的立场无关,严版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严版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5熊猫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严版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5熊猫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6 12:49, Processed in 0.2184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