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财联社
原文标题:北京银保监局打出“组合拳”综合治理违规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行为
北京银保监局打出“组合拳”综合治理违规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行为 财联社(上海,记者 丁艳)以“高额收益”为诱饵、诱导保险消费者通过办理退保或保单贷款获取资金、购买非保险金融产品等违规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行为将成过去时,北京银保监局已将其列入阶段性重点风险之一。
今年来,北京银保监局已接到23家辖内保险机构反映第三方理财公司假借保险公司名义,以“红利升级”、“利息补偿”等名义邀约客户退保并购买非保险金融产品情况,涉及34家第三方理财公司;接到31件反映保险营销员违规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的举报案件,占保险类举报案件的22.3%。
此外,行业发生了2起保险从业人员涉嫌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的司法案件,甚至有保险公司退休高管涉案的情形。2019年,此类风险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
此类风险的基本特点为:一是以储蓄型或投资型保险产品的保单持有人为特定目标;二是以“高额收益”为诱饵;三是假借保险机构及其销售、客服等从业人员名义邀约客户;四是以套取资金、转购非法理财产品为最终目的;五是最终结果为消费者资金损失。
北京银保监局将上述问题列入阶段性重点风险之一,通过开展专项行动、要求保险机构履行主体责任、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完善制度织密监管网底等打出“组合拳”,综合治理违规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行为。
据了解,北京银保监局组织辖内69家人身险公司、52家财产险公司和560余家专业中介机构开展风险排查,发现34家保险机构存在风险隐患。目前已对相关机构开展现场、非现场督导和风险提示,并对3家机构采取监管措施。
下一步,北京银保监局还将就规范保险机构离职人员客户信息管理、加强孤儿保单服务等方面出台制度,加大各机构风险防控经验交流分享,持续治理风险。
2018年至今,保险行业防止或挽回2843名投保人的退保损失,涉及保单5261张,防止或挽回损失5.63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