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737|回复: 0
 Apr 发表于: 2010-2-10 19:26:05|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 无心插柳 帝王陵墓带挖出半人高低特大号汉瓦罐

 [复制链接]
  这真的太有趣,应了民间常说的,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前些年,我因收拾祖屋的房子,常要回到老家去,大都在星期六星期天的时候,由不得要在家里小住一番,住下来时,就有远近跑来的亲友听我说城里的新鲜,给我讲乡下的人和事。我讲的他们听得新鲜,我听的亦觉得新鲜,有的入了我的文章,有的放进我的脑海,成了我的素材,不定什么时候,从脑际蹦出,成了我又一篇文章中鲜活的一页,与我的读者同喜同乐,同怨同悲。

  就在那一年的秋天,我得到了一件意外的礼物。我说的意外,是因为我从未收藏过汉朝的东西,也从未见过这么大的汉代东西。用现在的话来说,头有点晕。

  那一夜,皎月如银,晴空如洗。我们几位,一壶茗茶,几个杯子,围坐在一张四方形的折叠椅子前,沐浴着清冷的月光,东拉西扯,聊起了自己的亲历。话不由得放开了缰绳,信马由缰,跑得无边无际。清冷的风从田野里吹来,带着又湿又重的凉意,让我们稍稍感到秋的丝丝寒冷。我的一位晚辈,坐在我的对面,一边抽烟喝茶,一边说起几年前的一件往事,让我大感惊奇,心想,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什么奇怪的事情都会发生,有时候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那年他和父亲正在土壕里挖土,挖到深处,听得一声脆响,虎口有点酥麻,知道头碰到硬的物件上了,是铁还是瓦,不得而知,便就小心地用头向那物件刨去,等到黄土剥离,瞅见一青色的瓦罐露出面目,小心地将瓦罐刨出来,好家伙,足有一米高,七八十公分大,里边被土塞满,不知道有无装着其他东西。当时他知道这是一件老东西,但并不知道是哪个朝代的,他父亲就说,先拉回去再说。他把那罐子放在架子车上,怕人看见,四周用土盖了,高高地突出车厢,他架着辕,肩上勒着绳,他父亲在后边推着,一直从城壕拉回家里,放在后院中,不让村中一个人知道。

  我读过关中十八陵的一本书,大概是陕西师大一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从那本书中得知,关中有三条帝王陵墓带。渭河以南基本为秦陵带,比方说那个秦公一号墓、二号墓、始皇陵墓,都在渭水以南地带;渭河以北,基本为汉陵地带,比方说,刘邦的长陵,景帝的阳陵,武帝的茂陵等;另一条就是在汉陵以北,以九嵕山为轴线,自东向西的唐陵带,比如昭陵和乾陵。我那晚辈挖土的地方正处在汉陵跟前,由此判断,这瓦罐是汉朝的不假了,可能为陪葬用的明器,或者叫冥器的,古人视死如生,用来盛放食物、谷物或水酒之类,让死者在阴曹地府像生前一样,尽享荣华富贵。

  我的那个晚辈,接着叙述了另一件更加离奇的事件,让我深感遗憾,不以为是。那东西拉回家后,把里边的泥土全部掏了出来,里边装着像是金属一样的东西,长条形的,一共好几块,有没有文字,他并不知道。这东西原封不动地被存在罐子里,谁也没有动过。过了好几年,村里来了一个收破烂的,拉着轱辘上没有胶皮的架子车,衣衫肮脏破旧,蓬头垢面,一声叫卖,勾起了他对这个物件的回忆,就将那几个东西悉数抱出,放进收破烂的秤上,那东西一时放不进秤盘里,收破烂的将那东西窝了几下,放进秤盘上称了,交给几毛钱,又到其他地方去了。

  我呐一声喊,哎呀,可惜!不定那东西是个什么物件哩,上边记载着死者的生平,或是一个不常见的东西,要为我们破解史书上的难解之谜。文物除它的实用性之外,还有它的史料性,往往一两件实物足以佐证史书记载,亦可连缀一段断裂的历史,唯其如此,才具有不可再造的特性,被史学家们视为拱璧。也许从你手中卖出的不定是一件什么珍贵的文物呢,竟当破烂,躬身一堆废物当中,委屈地走了。它要是一个有灵性的物种,一定是要流着泪的啊。它会流着泪走的。

  我那晚辈从我的语气中听出了我对此物的浓厚兴趣,便说,罐子里的东西不在了,瓦罐还放在院中,不如就送了你,看看有无用场。我说,君子不夺人美,送了我,怕家里人答应不得。那晚辈说,放在院中也是占地,送你也许派得上用场,我推托不过,约定第二天从他家里拉回,看看第一次见到的汉朝的罐子究竟与现在的面瓮有何不同。

  我大吃一惊,放在我院中的汉罐真的不小,足有半人高低,素面,撮口,上大下小,鼓腹,撮口处有一圈棱形的纹理,形似猪心,我拿尺子量了,直径87公分,高101公分,壁厚三至四公分不等,品相完美,这么大的器物在西北地区并不多见。一年后,我请了法眼,到了家中,对此物左右端详,上下审视,到后来对我说,此物为汉罐,从它的大小来看,当是一个祭器,常埋在坟墓的前端不远处,是古时的一个定制,里边放着记述墓主生平和职业等的册页,要是那个册页还在,此物当是另一个价值,令人刮目相看。以他看来,此物可以为标器,如要用等级来分,当在三级以上,二级以下,请妥为保存。

  此番话一出,我头上冒汗,我思忖,我本是无意,却被一个善良的晚辈尊重,赠我一件汉代的罐子,还可作为一个标器,价值虽说不大,但器物不小,真有一点让人大喜过望。标器何也?断代用的标准器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真让我喜出望外,我便将它藏于秘室,秘不外宣,成了我的一件宝物。(信息来源:西安日报 杜鹏霄 )
『 5熊猫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5熊猫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Apr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Apr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Apr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5熊猫网 』的立场无关,Apr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Apr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5熊猫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Apr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5熊猫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 14:41,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