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851|回复: 0
 Apr 发表于: 2010-2-9 20:57:11|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 世博会中国馆竣工:圆明园活了“清明上河图”活了

 [复制链接]
  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顺利竣工,标志着中国馆完成工程建设,进入全面装修布展和运营准备阶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上海世博会组委会第一副主任委员俞正声出席竣工仪式并宣布工程竣工。

  中国馆总设计师何镜堂说:“作为中国馆设计者,我认同它宣示了中国精神。一百年中国被人欺负的日子结束了,庄严、繁丽的斗拱造型,给中国人以上升与自豪的感受。”

  改革开放三十年,这么一个中国元素强烈的建筑并不多见,许多老外对中国馆赞叹不已,并产生了对中国历史的崇敬之感。

  预算15亿

  东方之冠展示鼎盛中华

中国馆位于浦东国展路、博成路、云台路及南环路围合的地块内,建筑用地面积7.13公顷,总建筑面积为16万平方米,预算15亿元。其中国家馆高69米,建筑面积约4.6万平方米;地区馆高13米,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

从2007年12月18日开工建设以来,在世博集团、特别是世博局以及各建设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建设者攻克了设计和施工方面的诸多挑战,克服了包括工期紧张在内的一系列困难,最终按期完成了中国馆工程的建设任务。

历届世博会的国家馆其实都是一个国家的名片,也是主办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中国馆在设计和建设上可以说是处处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充分融合了中国的元素。中国国家馆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核心元素之一,位于世博园区南北、东西轴交汇处的核心地段,其设计理念和整体构思是“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复活历史

圆明园“九洲清晏”重现

随着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8日竣工,“九洲清晏”景观得以重现中国。

“新九洲清晏”高出地面14米,面积约2.7万平方米,在世博会会期里主要用于人流集散,在世博会后为公共休闲场所。而其所展现的悠久文化和丰富景观,也是中国馆“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示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九洲清晏”以屋顶平台开阔的中心广场寓意内湖水面,以九处园林景观寓意九个岛屿。“新九洲清晏”之“新”,体现在相关命名和意义上。
  据设计单位介绍,作为中国馆主体的国家馆位居“新九洲”之首,以“雍”命名,取“和谐”、“本”、“宗”之意;其他八洲依地势和气候分别为“田”、“泽”、“渔”、“脊”、“林”、“甸”、“壑”、“漠”,这些都是中华大地上的典型地貌景观。来到世博会中国馆的“新九洲清晏”,沿着一条曲径深入其间,中国大地的万千山水浓缩期间,恍如一幅瑰丽画卷依次呈现在人们面前。

“九洲清晏”为清朝帝王所建北京圆明园40景之“终景”,寓意“河清海晏,天上升平,江山永固”。相传远古大禹治水时,把中国分为九个洲。九洲既是中华大地最早的行政区划,也是中国的代称。洲,是水中高土,与“州”相通。在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九洲清晏”景区把九洲抽象成被水环绕的九个小岛,极为写意地描摹了中国的山川大地。

重现繁华

清明上河图“动”起来

在中国馆内参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放大了数百倍的《清明上河图》,这是用多媒体的形式投射在大屏幕上的。不同的是,这幅《清明上河图》里面的人物和场景全都能动起来,是当时生活场景真实的再现。主创人员还依据历史资料还原出当时的夜景效果,把我国古代城市的繁华再现出来。

这些天,世博中国馆内正验收一个最大看点──《清明上河图》展项,图上形形色色的古代人物在数字化之后,变得愈加活灵活现。为了这幅虚拟合成的百米长卷,上海市科委专设“大尺寸屏幕人机互动”项目,由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成功。

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那幅栩栩如生的“卷轴”,到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这幅“现代版”历史画卷,民营企业水晶石公司留下了一幅幅“精品画作”。

镇馆之宝

或比清明上河图更珍贵

中国馆部副部长毛竹晨日前表示,此前盛传将在中国馆展出的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摹本,因为各种因素将不会出现在中国馆内。

而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真迹的借展事宜,目前正在协商之中,“考虑到安全等问题,《清明上河图》不会在世博会186天的会期里一直展出。”毛竹晨表示,除了《清明上河图》外,中国馆可能还有其他的“镇馆之宝”,“这些展品可能比《清明上河图》更珍贵、更好看。”

毛竹晨还透露说,中国馆内部展示方案将在适当的时候陆续公布,而不会像奥运会开幕式那样,把精彩保留到最后一刻,“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参观者提早知道中国馆有哪些看点。”(综合新华社新闻晚报东方卫视)

时光·1889巴黎世博

埃菲尔铁塔见证法国崛起

在世博会的历史上,不乏惊世建筑杰作。1889年巴黎世博会给世间留下300米高的埃菲尔铁塔,成为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里程碑。1889年,是普法战争后的第十九年,法国,这个在普法战争中战败的国家,需要一次世界博览会鼓舞民众、重振国威,不仅要在工业化的潮流中追赶领先的英国,还要与德国、比利时等国家竞争。耸入云霄的埃菲尔铁塔,承载着法兰西民族重新屹立于欧洲大陆的信念。

造一个建筑

让老外膜拜中国历史

专访中国馆总设计师

造一个建筑

让老外膜拜中国历史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和我说,‘中国馆一点都不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对记者说,这让他颇感欣慰。

中国馆被誉为“东方之冠“、“中国器”、“天下粮仓”,它承载着怎样的信念?何镜堂说:“看到同样的事物每个人的观点会各自不同。作为中国馆设计者,我认同它宣示了中国精神。一百年中国被人欺负的日子结束了,庄严、繁丽的斗拱造型,给中国人以上升与自豪的感受。”

争议

倒金字塔?其实是中国斗拱

高度69米、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中国馆,其上大下小的倒金字塔造型,曾经引起了争议。其实,它取法的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经典构件:斗拱。

2007年4月25日,中国馆建筑方案向全球华人公开征集。截至这一年的6月15日,共收到344件应征方案,经层层筛选,最终2件作品脱颖而出。评委们对“东方之冠”和清华大学的方案难以取舍,他们找到何镜堂,问他是否可以跟清华大学联合设计。“我觉得设计‘中国馆’已经不是哪一个设计师的荣誉问题,这是国家利益,因此我同意联合设计。”何镜堂说,最终由他领衔,并结合清华大学的方案精华,设计成了今天的中国馆。2007年12月18日,中国馆正式开工建造,其设计方案也首度公之于众。

“在中国馆从梦想走向现实的路上,我都如履薄冰,担心大家不认同。”何镜堂坦言,“现在我稍微放心了。中国馆大家一看就是中国的,宣示了中国人向上、自信与充满希望。施工上曾遇到难题,上海建工集团想了许多办法,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
  参观

3站穿越中国城市千年

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中国馆部部长钱之广告诉记者,“中国馆展示设计团队集聚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人才,团队来自各地,其中包括来自台湾的设计师。”

中国馆共有三层展区,从上到下分别为49米层核心展区《东方足迹》,41米层体验展区《寻觅之旅》,以及33米层功能展区《低碳未来》。

2010年5月1日世博会开幕后,如果你进入中国国家馆,乘电梯直达上层核心展区,非常规设计的“影院”将先声夺人。8分钟的影片将以一种诗化方式,展现中国当代城市化的进程。

走出“影院”,你俨然走在了宋朝最大城市汴京熙攘的街道上。5米多长的张择端名作《清明上河图》,被放大至128米“铺”满整面墙壁,画中人物还会以鲜活的动感方式呈现于眼前。这部电影并不是在一般意义上的影院放映,除使用前、左、右三面银幕,还增加了穹幕,以给观众更多的视觉感受。

在展览的第二站,41米层的体验展区《寻觅之旅》,观众将乘上轨道游览车,进入一片梦境天地,穿越千年城市营建轨迹,对话古今,解读中华智慧传承底蕴。33米层展区《低碳未来》,将聚焦以低碳为核心元素的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理念,通过一场低碳的体验,展现中国应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的认知和努力,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师法自然的现代追求”,来应对未来的城市化挑战,凸显中国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式的回答”。

展望

有望成上海标志性建筑

2005年11月,上海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英国伦敦发现了一幅近七米长的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的全景画。画面上一块小小的匾额标示着“CHI-NA”字样,匾额下是“水晶宫”内中国展室的简陋情景。由于中国官方没有参与这届博览会,英商便越俎代庖,简单设置了“中国展区”。

1982年5月1日,2000平方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馆在美国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世博会上亮相,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参加世界博览会。世博会筹备之初,美方提出由美国设计师为中国馆进行整体设计,中国方面最终还是决定自己动手。

一位多年研究世博会的设计师对记者说,历届世博会中国馆的形式都不太能令人满意,多是一个传统的东西放在那里,缺乏创新。

“今天的中国馆的斗拱造型,是中国传统智慧的现代体现。”钱之广说,“改革开放三十年,这么一个中国元素强烈的建筑并不多见,许多老外对中国馆赞叹不已,并产生了对中国历史的崇敬之感。”

中国馆能否成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何镜堂说,这要由实践和时间来考验,要由全国人民来考验。

《瞭望》新闻周刊

世界聚焦

CNN:中国馆是“最漂亮的结构”

中国馆的建筑图自一公布就引起了外媒的关注。美国CNN说,中国馆是“最漂亮的结构”。法国媒体评论说,中国的世博会将是第一个环保的绿色世博会,中国馆内的一切设计也很接近这个原则。中国馆馆顶的太阳能电池板为节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外媒还评价说中国馆会成为一道“永远的新地平线”。并且中国馆将给人“有吸引力、一体化和智能化”的感受,“中国馆”其实就是一个缩小的社会。

另有外媒报道说,中国馆将会是参观人数最多的馆,毫无疑问是世博会上的“第一名”。有外国建筑师评价说,世博会上中国的建筑较中国以往的建筑在结构和材料的使用上有了很大的飞跃,这是一种象征,一种进步。(法制晚报)(信息来源:成都商报 )
2月8日,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竣工。这是竣工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任珑/摄2月8日,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竣工。这是竣工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任珑/摄
『 5熊猫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5熊猫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Apr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Apr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Apr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5熊猫网 』的立场无关,Apr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Apr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5熊猫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Apr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5熊猫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2 04:16, Processed in 0.0936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