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127|回复: 0
 严版 发表于: 2019-12-30 06:39:01|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2019年] 2019年中国世界遗产成果丰硕(看·世界遗产)

 [复制链接]
源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原文标题:2019年中国世界遗产成果丰硕(看·世界遗产)

  2019年可以称为中国世界遗产成果“丰硕之年”──“良渚古城遗址”“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与意大利共同成为世界遗产项目数量最多的国家。作为更值得骄傲的保护成果,“大足石刻”庆祝申遗成功20周年;“殷墟”迎来科学考古90年;“明十三陵”迎来定陵博物馆建馆60周年。青海省提出要成为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包含世界自然遗产“可可西里”在内的国家公园群。
  2019年10月,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了762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制订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准》于2019年4月开始实施;以二里头国家遗址公园开馆为代表,中国的大遗址保护也达到更大规模。
  2017年起,我国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自此,以文化遗产为龙头,世界遗产在中国社会发展中作为文化资源的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力量不断融入,社会效果不断彰显,在中国国民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和影响力不断加强。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大运河”已由单一文化遗产项目演化为“大运河文化带”,再推进为“国家文化公园”,进而带动了黄河、长江等多流域带的跟进……
  2020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中国福州召开,昆明也将举办“202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中国无疑会更主动地阐释并展示负责任的文化大国形象。回顾“2019”进而展望“2020”,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围绕着世界遗产理念的逐步社会化,随着遗产传播和价值阐释不断缔造出“金字招牌”,世界遗产在中国已经成为聚集各方资源与力量、产生社会动能的一种新型文化生产方式。这与世界大趋势相吻合,更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紧密相连。2019年,既映射出这种上升趋势,也意味着蓄能与转折的关键节点。
『 5熊猫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5熊猫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严版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严版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严版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5熊猫网 』的立场无关,严版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严版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5熊猫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严版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5熊猫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8 01:48,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