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rico Bach 恩里科·巴赫_《ZSNR》_2017_Oil on canvas 布面油画_200×300 cm
PEB130_Enrico Bach 恩里科·巴赫_PSR_2017_Oil on canvas 布面油画_240×190 cm
PEB132_Enrico Bach 恩里科·巴赫_RSW_2018_Oil on canvas 布面油画_280×370 cm
“这些画适宜从各种角度观看。大幅的画作RSW中可以放入四乘以七种不同的观看方式。人们的目光被瓷砖和砖缝所吸引,游走于白色和很多灰色的影子之间。墙和地板中的版块结构发出咯吱的声音,一面冷峻又清醒,另一面晶莹透剔。投入的每一眼都能读出“倾斜”这两个字,每一个局部都是“疯狂的”,然而又是在一种欢快的氛围里。瓷砖和网格的结构营造了一种切分音主导的节奏。巴赫的绘画解构了它们自己的结构特征。”──没有剧本的中断:观恩里科·巴赫近作 基尔斯滕·福格特/文 何健/译
PEB133_Enrico Bach 恩里科·巴赫_UBR_2018_Oil on canvas 布面油画_240×190 cm
面对恩里科·巴赫的作品,涌现出这样的问题--油画作为一种富有活力的艺术类型是否应该受到质疑,它是否应该在资源竞争中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宏大、夺目的外观上。有时,巨大的图像和信息过载似乎想要论证绘画艺术所要求的艺术创造力是荒谬的。但是恰恰从绘画展现的张力和媒体图像描绘展现的张力对比之间,传统媒介赢得了新的可能性。
PEB114_Enrico Bach 恩里科·巴赫_FAHGR_2019_Oil on canvas 布面油画_140×115 cm
二十世纪初,毕加索等人率先以“现代”的名义剔除了“日常的视觉印象”在现代艺术中位置,但他们从“工业时代”所吸取的只是最简单的结构形式,在骨子里,他们正是以手绘的才华横溢与温暖人性反抗工业时代的机械与冷漠;到五、六十年代,沃霍尔等人开始大规模地将工业时代的“图像视觉”引入艺术领域,由此开始了无所不用其极的“物视觉”的时代。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物的喧嚣”里,艺术家们虽然展示了工业时代的各种或煊赫耀眼、或阴冷瘆人的“物态”,但却很少有人像恩里科·巴赫这样似乎执著于一种诗意化的“工业的美”。──发达工业时代的性灵歌者 评恩里科·巴赫的抽象绘画/方志凌
Enrico Bach 恩里科·巴赫_《LUFR》_2019_Oil on canvas 布面油画_60×50 cm
巴赫的创作以西方艺术史名作为素材,可追溯到传统静物画、分析立体主义和合成立体主义、以及20世纪60年代源于包豪斯几何学的欧普艺术等。同时,他的部分作品还涉及现代艺术早期的色彩光影学说和巴洛克时期的荷兰绘画,部分作品则触及十七和十八世纪的错视静物画。它们并非可解读的画谜,也没有讲具体的故事,而是在个体层面上展现了被作为工具使用到的日用品,它们被用来建立秩序和结构,表现不断变革着的媒介和时代。视错觉不仅展现了艺术家的过人技法,同时也试图对当代性作出回应,提醒我们不要过于信赖自己的感知和认识,因为太容易被其迷惑和诱导,引入歧途。
他将场域和线条置于平面背景上,通过简化形式、揭示形式来增加视错觉。在作品中打破生活日用品的固有定义,并赋予一种超现实的魅力,对于作品他最在乎的是艺术的追问和观者的体验感,纯粹而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