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1149|回复: 0
 Apr 发表于: 2010-1-6 19:44:36|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 专家:古都南京保护必须抓住历史的最后机遇

 [复制链接]
  蒋赞初、梁白泉、谢辰生、徐苹芳、阮仪三等21位文化界、文物界、建筑界知名专家学者,2009年8月底联名致信南京市政府,建议通过加强整体保护,全面彰显南京世界级古都的价值。2009年底,遭遇拆除危机的南捕厅109处传统民居得到分管城建的市领导指示,严禁继续拆除。南京──这座文化价值丰富而又濒危的古都,能否坚持“文化南京”的发展战略?能否坚持科学的护城方略,从而抓住古都保护的最后机遇?
  世界遗产城市的目标
  这份《关于整体保护世界级古都南京的建议》提出,南京作为世界级古都,如果妥善保护整治,尚具有成为世界遗产城市的潜在价值。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专家们的分析和多年前美国规划协会(APA)的研究报告不谋而合。
  专家们认为,经过多年的旧城改造,特别是“推平头”式的房地产开发,古都的完整性和文化价值受到了严重损坏。但是,“亡羊补牢,犹为未晚”。因为南京老城残存、濒危的历史地区,叠加了六朝、南唐、明、民国的四重都城规划,体现了“龙蟠虎踞”“山水城林”的城市营造理念,依然保存了金陵的精华,代表了古都的特点,应予精心保护,“不能失去历史的最后一次机遇”。
  建议书分析,南京老城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六大标准:一、它表现了中华文明几千年都城规划的伟大智慧和传统脉络。二、它对传统东亚城市规划体系产生过深远的国际性影响。三、它能为早已消逝的南朝文明提供独一无二的历史佐证。四、它体现了中国城市格局、城市形态以及相关的建筑演进的若干重大历史阶段。五、它集中代表了中国南方都城的文化。六、它同中国的传统、思想、宗教和文学艺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
  2003年,APA全国政策主任、注册规划师苏解放(Jeffrey Soule)和APA高级顾问柳元完成的《中国和世界著名历史城市比较研究》也发现,南京是国内最具申报世界遗产城市潜力的中国都会城市之一。
  尽管21位专家的建议和这份研究的表述方式有所不同,但是双方一致认为,南京同时拥有“城墙和街巷体系”和“叠加多重都城规划”这两大难得的世界遗产要素。中国其他古都在历史变迁中,或是失去了城墙,或是失去了街巷体系,南京却幸运地同时拥有这两者。
  2003年10月,中共南京市委高度认可APA的研究报告,并在全市文化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按照 “文化南京”战略,把南京建设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会上提出,“古都”与“文化”交融是南京最大的特色,“南京要成为一座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城市,光靠GDP是不够的,必须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创特色。这其中最有条件,也是最有希望的是在弘扬历史文化上首先突破”。次年,南京市在首届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上正式宣布,争取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城市”。
  按照“文化南京”战略,南京整治了石头城、小桃园段明城墙和外秦淮河,并由APA推荐美国规划大师格罗弗·L·莫顿教授采用“ZONING”(分区规划)的理念,制定了门西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如果这一思路得以坚持,南京的古都保护将会朝着世界遗产城市迈出一大步。
  坚持科学的护城方略
  新世纪之初,南京曾前瞻性地提出“保老城、建新城”和“老城做减法、新区做加法”的发展思路,目标是使现代化建设和古都保护在空间上各得其所。保护古都特征这一价值观在南京得到了普遍认同,也在市委、市政府既定的护城方略中得以体现。
  2002年8月,南京在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启动“文化南京”战略。同年,南京市修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南捕厅传统民居、城南传统民居等1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要求“保护整体风貌,保护构成历史风貌的各个因素”,“采取逐步整治的做法,切忌大拆大建”。
  2003年,南京市完成《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要求对城市、建筑物与其自然景观作为一个整体加以保护。这份于2004年获得建设部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的规划,划出安品街、内秦淮、南捕厅等56片历史文化保护区,要求“根据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整体保护街巷格局、尺度、绿化以及街巷两侧建筑界面”。
  这些文件和规划,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建立起科学的护城方略,也是对《国务院关于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 [1995]8号)的全面落实。《批复》认为:“南京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发展,要继承和发扬山、水、城、林相互交融的特色,保护好文物古迹、历史街区及其环境和自然景观。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和落实《总体规划》确定的13片环境风貌保护区和12片重要历史文物保护地段的各项保护规定。 ”
  如果这些科学的护城方略得以执行,城市历史和文化的完整性就不会在此后不久遭到破坏。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历史的遗憾。
  完善保护的实施机制
  2008年年初,南京市举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专家咨询会,周干峙、吴良镛、谢辰生等多位专家和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对新《总体规划》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予以高度评价。专家们认可的这份规划,其划定的保护地段是依据新世纪的两份保护规划而进行的完善。
  然而,到了2009年《总体规划》的修编过程中,既定的护城方略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公示的新《总体规划》的历史文化街区与2008年咨询会上向专家们展示的保护地段相比,保护范围大相径庭,将《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划定的56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即“历史文化街区”)中的48片,予以降格或撤销。
  笔者认为,2009年8月17日以来,《总体规划》稿虽采纳民意,确定了“应采用渐进式的有机更新方式,不得大拆大建”和“鼓励居民按保护规划实施自我保护更新”的原则,但仍需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求,做进一步修改、补充,以建立起符合世界级古都身份的保护体系。当务之急是尽快完善保护规划的实施机制。
  首先,应当全面纠正在历史街区违规用地的问题,避免关于居民“自我保护”和历史街区“活态保护”的原则沦为一纸空文。目前,在已被出让的仓巷等地块之外,南捕厅、门东、门西、三山街历史街区的有关地块已被划拨给有关开发公司,这些地段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土地使用性质”一栏均明确记载为一类居住、商业、办公、娱乐、金融、酒店、酒店式公寓等。对这些典型的经营性用地的擅自划拨,不仅同法律存在冲突,也造成了对公民财产权的侵犯。对此,21位专家提出:“不再继续采用以国有或私营开发公司为主体的商业开发,已立项的‘危改’‘开发’专案一律撤销。”
  其次,应当探索旧城保护和民生改善和谐统一的新方法。近年来,北京市依据《总体规划》修编中确立的正确原则,按照“修缮、改善、疏散”的方针,进行渐进式保护更新的探索。扬州市提出“我们的家园我们建”,怀着“对历史敬畏、对文化崇敬、对先人感恩”的态度,实施历史街区的整治,根据“去留自愿”的原则,鼓励居民自我修缮改造古民居。这些经验都很值得借鉴。
  总之,坚持“文化南京”战略和建设“世界遗产城市”的目标,是符合南京实际的正确选择。根据公益性优先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居民为主体,实现古城的整体保护和民生的改善,符合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的“重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精神。笔者期待,这些精神都能在南京文化遗产保护和人居环境改善“双赢”的实践中得以落实。
  编者按: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特别是历史文化街区老城南的整体保护问题,历经4年的跌宕曲折,在市民的强烈要求、专家的一再呼吁、国家领导人的两次批示下,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幸运的是,南京市老城南终于得以留存。本文是对南京从“ 文化南京”战略出发,到以“危改”的名义拆迁历史文化街区,以及重新回归“渐进式有机更新的保护方式”艰难过程的反思。详细的梳理和回顾南京的范本,对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都具有借鉴意义。对于南京,当务之急是尽快完善保护规划的实施机制,全面纠正历史街区违规用地的问题,探索旧城保护和民生改善和谐统一的新方法。(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姚远)
『 5熊猫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5熊猫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Apr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Apr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Apr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5熊猫网 』的立场无关,Apr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Apr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5熊猫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Apr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5熊猫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4-30 20:07, Processed in 6.739212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