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276|回复: 0
 哗哗 发表于: 2019-1-24 09:56:03|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2019年] 中沙联合考古队在塞林港遗址再获重要发现

 [复制链接]
源自:新华网
  中国-沙特阿拉伯联合考古队对红海之滨的沙特塞林港遗址进行的第二次考古发掘的现场工作22日结束。为期近一个月的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发现大型建筑遗址,出土了包括中国瓷器在内的诸多文物,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珍贵资料。
  由中国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沙特国家考古中心组织的中沙联合考古队自去年12月29日起对塞林港遗址开展第二次联合发掘。本次考古发掘工作由中沙双方共12人参与,其中包括水下考古队员7人。
  联合考古队中方领队姜波告诉新华社记者,本次考古工作分为田野考古、水下考古、遥感考古,从陆地、海洋、空中对塞林港遗址进行全面的调查、发掘与研究,取得超乎预期的成果。
  据介绍,陆地考古方面,考古队发现成片的大型建筑基址,其中一座可能为清真寺,并发现排列有序的珊瑚石墓群;水下考古方面,确认了港湾与航道;遥感考古方面,利用无人机航拍,发现并确认了被流沙掩盖的古代季节性河流,解答了塞林港选址于此的重要缘由。
  在遗址发掘中,考古队员清理出铜砝码、青金石、串珠、玛瑙、象牙制品、钱币等,同时还发现了阿拉伯石器、波斯釉陶以及来自中国的瓷器,包括宋元时期的龙泉青瓷和景德镇青白瓷以及明清时期的青花瓷。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考古工作将传统的田野考古方法与无人机航拍、遥感考古、环境考古、数字测绘与3D技术相结合,大幅拓宽了考古学研究的视野。
  “常规手段与科技新方法相结合为全方位研究塞林港人文历史与地理信息提供了重要途径。通过拉网式调查、无人机航拍、遥感考古与数字测绘工作,联合考古队在塞林港发现了成片分布的大型建筑遗址和两处排列有序的大型墓地,以及疑似海滨货场的遗迹,生动展现了一处古代繁华海港的历史景观。”姜波说。
  此外,中国传统的碑刻拓片技术在本次考古工作中大放异彩,中方队员制作的碑文拓片,使得因风沙侵蚀而漫漶不清的碑文变得清晰可读,让沙方学者惊叹不已。沙特考古学家已经开始学习中国拓片制作技术,并拟在沙特全境推广。
  塞林港遗址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部,地处红海之滨,曾经繁华,后因故废弃,为流沙掩盖,遂成废墟。根据2016年中沙签署的合作协议,双方将对塞林港遗址实施为期5年的联合考古发掘。
  2018年3月至4月,中沙考古队对塞林港遗址进行了第一次考古发掘,确认塞林港遗址为一处重要的朝圣贸易港,遗址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并从拓印的纪年碑铭准确推断出遗址年代为公元9世纪至13世纪。特别重要的是,在遗址上发现了宋元至明清时期的中国外销瓷器残片,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 5熊猫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5熊猫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哗哗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哗哗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哗哗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5熊猫网 』的立场无关,哗哗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哗哗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5熊猫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哗哗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5熊猫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1 09:34,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