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1064|回复: 0
 chuanyezf 发表于: 2019-1-23 23:27:01|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2019年] “风格派及未来”—中欧当代抽象艺术家联展

 [复制链接]
源自:新浪收藏
bveA-hryfqhm4540804.jpg
  合馆在2019年首月即迎来一个大展,“风格派及未来”中欧当代抽象艺术家联展将于1月11日在合美术馆三楼五、六、七号厅开展。参加展览的有六位外国艺术家(其中二位为荷兰艺术家,一位为德国艺术家,一位为英国艺术家,一位为乌克兰艺术家,一位为华裔德国艺术家),六位为中国艺术家。以下为艺术家介绍。

艺术家介绍(排名不分先后)
Henrie tte van‘t Hoog

  个人简历:
  荷兰艺术家,1943年生于阿姆斯特丹,现于阿姆斯特丹生活和工作。
  作品阐述:
  她的抽象几何,例如折叠或紧凑的体积总是似乎漂浮在彩色光线下。为了加强这种效果,她有时使用荧光涂料或材料。Henrie tte van‘t Hoog也制作了多边形体积,当它实现简单的颜色系统时,其明显的简洁性变得像切割钻石一样复杂。对角线横截面可以提供两个面,甚至三个面。即使是她以冷酷和硬边的方式应用于形状的颜色,也不涉及任何东西,甚至没有形式的附带。

作品展示
wD9u-hryfqhm4540849.jpg
Wedge XIII,44x42x13cm,acrylic and reflective paint on MDF中密度纤维板上反光漆和丙烯,2017
WY3S-hryfqhm4540876.jpg
Foton(Golden Edge)II,25x21x14cm,cmacrylic and reflective paint on zinc锌上反光漆和丙烯,2012

Iemke van Dijk
  个人简历:
  荷兰艺术家,在莱顿居住并担任策展人和教师。她是Leiden Academic Artcentre LAK的老师,也是莱顿IS项目的联合创始人。Iemke van Dijk曾在世界各地的画廊,艺术家经营场所,博物馆和艺术博览会上展出。
  作品阐述:
  Iemke van Dijk的作品通常是建筑环境的一部分。既可以作为墙上的图画,也可以作为墙或墙上的浮雕。这些作品基于自然过程,默默地要求有经验,不被理解。以版画为背景,她的兴趣转向解脱。自2010年以来,她制作的墙面图和地板块基本上都是错视画面,通常是特定场地。

作品展示
ipmX-hryfqhm4543694.jpg
Aluminium disc,? 40cm,Spray paint on aluminium铝上喷漆,2017
WKZJ-hryfqhm4540907.jpg
Aluminium disc,? 40cm,Spray paint on aluminium铝上喷漆,2018

Veronika Wenger
  个人简历:
  德国艺术家,出生于1967年,在慕尼黑生活和工作。
  作品阐述:
  我遇到的第一行是物理“链”。通过缝纫线,我意识到一条线的意思是:“收集线”,“绞线-直线”。由单线构成的表面可以通过“收集链”来定义。它看起来像一条美妙的线。线的这种处理用于剪裁以获得真正的直线。当我站在蒙德里安的De Stijl作曲面前时,我看到终于有人清理了。我认识到秩序,安排,系统和构图,它可以显示整体的镂空;一种通用语言,用于讲述所有细节,自然和抽象的现实。所以De Stijl终于让我清楚地处理了一切,我周围和整个世界发生了什么,包括语言,思考,写作,生活,现象学。我找到存在的最佳位置是公共空间的墙壁,包括秩序和无序,组织和解体,意图和巧合。我今天正在寻找整体,有些人称之为精神抽象。

作品展示
q1RW-hryfqhm4543740.jpg
3,100×65cm,pencil,marker,spray on plastic铅笔、马克笔在塑料上,2016
Xy7C-hryfqhm4540970.jpg
Ж,160×125cm,tape and marker on plastic塑料上胶带和马克笔,2018

Michael Wright
  个人简历:
  生于1955年,Hertfordshire(英国)在伦敦(英国)生活和工作。
  作品阐述:
  赖特被蒙德里安的发展工作和他的作曲实验所感动,抽象了大自然的力量,特别是“码头和海洋”系列。具体的节奏在蒙德里安的工作中,对称的动态平衡,随后影响了赖特的理解和实践,并深刻影响了与荷兰混凝土艺术家Henri?ttevan‘tHoog合作所产生的作品。

作品展示
nUa_-hryfqhm4543762.jpg
Intervention 2,40x40cm,Digital Painting数字绘画,2018
Bv8Q-hryfqhm4543793.jpg
Fushsia intervention 5,40x40cm,Digital Painting数字绘画,2018

Oleksiy Koval
  个人简历:
  1979年出生于乌克兰基辅。1997-1999在基辅美术学院学习。1999-2005慕尼黑美术学院Meisterschüler学习。2010年创始节奏科。2011年创立美丽的公式集体。精选讲座和工作坊:2012年当代艺术学院新加坡。2013年德黑兰大学美术学院。2016年赫特福德大学艺术创意艺术学院。2017年武汉湖北美术学院。
  作品阐述:
  经验可以被理解为将大量媒体组合成表格组合的过程。如果你把一幅画看作是一种混合物质的组合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反应,那么问题就出现了绘画的基本组成部分(媒体)可能是什么。我区分了八种绘画元素:颜色,表面,运动,时间,空间,光线,物质(各种材料),最后是画家。在这里,空间和光是创造绘画(形式)的环境的元素;颜色,表面,运动,时间,物质和画家都是环境的元素,也是一幅画。我通过数字方法试验绘画时的经验是,这8个元素中的几个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生了变化。即使在使用计算机处理器进行绘画时,空间仍然是环境的一个要素。与模拟绘画相比,数字绘画中的光是环境的一个元素,也是绘画本身。由纸,织物,石头或木材制成的表面吸收环境中的光的颜色。

作品展示
_TNM-hryfqhm4541025.jpg
1,1,1,2,3,130×140 cm,marker,tape on MDF中密度纤维板上的胶带和马克笔,2013
2dBS-hryfqhm4541084.jpg
sublunare welt,80×75cm,tape,ink,marker on MDF中密度纤维板上胶带、墨水和马克笔,2014

黄拱烘
  个人简历:
  德籍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客座教授。毕业于德国慕尼黑美术学院Jerry Zeniuk 画室。
  作品阐述:
  我的绘画通过一种自由的、不定形却又具体的方式,探索一个与形象世界没有指称关系的,平面的、在视觉中却又能够产生空间和光及深度张力的物理表面。它是一个由画布和原料色彩的对立统一构建填实的、直指视觉的、既自我敞开又自我封闭的真实存在。我的作品,不指称任何观念与对象世界,也没有情感的介入。我着迷于材料作为视觉因素之间的对接,更在乎作品自我显现的逻辑是否清晰鲜明,努力让我的视觉判断在作画过程中能够保持锐利而中立。以绘画自身内部的视觉因素为依据,发问或者回答任何一种关于视觉问题的立见,并且最终落实在以材质所承载的视觉框架上。是我作画的常态。如何呈现作品,寻找一种作品能够独立自足、自我澄明的途径,也是我工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认为,在绘画过程中,没有任何认知比视觉的领会更加纯粹深刻。它既是当下,却又永恒。我喜欢“形式──材料"之间来回游走!”

作品展示
pcgN-hryfqhm4541172.jpg
Without Title无题,340×340cm,Acryl on Canvas布面丙烯,2018
C5JC-hryfqhm4541234.jpg
Without Title337无题337,240×155cm,布面油画Oil on Canvas,2015

陈亮
  个人简历:
  1982年 生于河南郑州
  2004年 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获文学学士
  2011年 慕尼黑造型艺术学院毕业,自由绘画与版画专业,获美术学硕士学位,同时获得德国艺术“大师弟子”(Meisterschüler)荣誉头衔
  作品阐述:
  “风格派运动”这一艺术史上的“个案个例”至今已经过去百年,如同一次生物的基因突变,其影响还将继续。绘画其实是一个过程,即作品在一段时间来完成,无论是具象、还是抽象,时间在一幅作品里或短或长,最终作品呈献给观者的时候是一刹那,我在画画开始的时候,尽量不去取舍自己喜恶,而把客观的颜料和直觉在画面中呈现出来。

作品展示
DQTH-hryfqhm4541301.jpg
《无题2015F4》Untitled2015F4,198x189cm,布面丙烯Acrylic on Canvas,2015
7p6F-hryfqhm4541375.jpg
《无题2015F2》Untitled2015F2,190x180cm,布面丙烯Acrylic on Canvas,2015

李鹏
  个人简历:
  1977年,生于江西省南昌市
  2000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并获学士学位
  2006年,毕业于幕尼黑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大师弟子称号
  2006年,至今工作生活于武汉
  作品阐述:
  长时间面对Piet Comelies Mondrian 的样式会让我感到非常枯燥,但他依然是对我影响很大的伟大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我希望能找到一种丰富视觉的形式来阐述空间和色彩的理解(颜色本身在光线下触觉的变化)。每当我面对Josef Albot时也总会将它们联系在一起思考,还有某些Paul Klee的画,宛如深夜中听到的Frederic Chopin:Nocturnes。

作品展示
_ebT-hryfqhm4541430.jpg
Without Title4无题4,150×160cm,布上丙烯Acryl on Canvas,2018.04
4IlI-hryfqhm4543698.jpg
Without Title2无题2,150×160cm,布上丙烯Acryl on Canvas,2018.02

刘可
  个人简历:
  1976年出生于湖南宁乡
  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
  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第五工作室主任
  欢乐海岸盒子艺术空间执行馆长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执行馆长
  广州美院油画系系主任助理,广州美术学院青年研究会秘书长
  中山大学抽象艺术与创意设计研究所研究员
  现工作生活于广州
  作品阐述:
  刘可的抽象艺术一直在追求一种持续生长的实在性。用多个层面迷宫式组合先将这个世界的“度”组织起来,然后在这确定的层次里让横竖条块碰撞出交错的能量外溢,产生力量对阵。当一个方块的层面确定时,他的边界也是对整体面的分割。对不同层次覆盖与重叠时边线就会发生视觉力量的变化,缝隙变得越小意识的力量就越大。不同的边界是不同的意识的深度组合,每一条纵深的缝隙也是对空白层感知厚度的探测。与画框边缘之间的距离是这个层域所企及的欲望力量限度。直线与直角线是分割与覆盖的痕迹交流。直角与直线加上层的有限与无限构成了这个游戏的基本。纯粹的关联是拉开张力的深潭。在画面呈现的这种视觉过程里有一种不断变化的力量,腾挪中不断深入探求生长的力量。刘可一直以来是将个体的抽象艺术实践与实验艺术教学、公共空间艺术实践三方面同时进行,之间互为能量源泉。

作品展示
N6qG-hryfqhm4540797.jpg
日食Solar Eclipse,180x165cm,布面综合材料mixed media on canvas,2016
Dsn0-hryfqhm4540847.jpg
月食之二Moon Eclipse NO.2,180x165cm,布面综合材料mixed media on canvas,2016

马树青
  个人简历:
  生于天津
  1976,毕业于天津工艺美术学校
  1989,就读于德国慕尼黑美术学院自由绘画专业
  1994,移居法国巴黎普罗旺斯
  2003,回到北京
  从2015开始作为特聘教授任教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生导师
  现居北京、巴黎
  作品阐述:
  有关风格派的个人见解:风格派绘画中蕴藏着的数字逻辑关系为抽象绘画输入了更多的理性思考,每件作品中的数字逻辑关系又都来自艺术家自己独一无二的规则。个人对自己绘画的阐述:时间、空间和色彩,是我绘画的全部,每天所面对的是如何在画面上凭借可视的色彩将不可视的时间、空间得以呈现。

作品展示
Wo5M-hryfqhm4540881.jpg
《无题2015 12-9。》,33×33cm,丙烯木板,2015-2016
_RCd-hryfqhm4540923.jpg
《无题2015 12-10。》,33×33cm,丙烯木板,2015-2016

唐骁
  个人简历:
  1976年生于中国武汉
  2006年毕业于德国慕尼黑造型艺术学院
  现工作和生活于武汉
  作品阐述:
  荷兰哲学家苏恩梅克尔(Schoen-maekers)认为,人们通过冥想深入自然,透视现实隐秘的内在结构,这个内在结构就是“造型”。自然中存在相互对立的一对对元素,如积极与消极、男与女,空间与时间,黑暗与光明等等,都可以通过简化而压缩为水平线和垂直线。这个论述与蒙德里安(Mondrian)早前的“加减构成”实验不谋而合,且拓展到更深远。这种对于造型的理解方式同样深深的影响着我的绘画。通神论哲学是受东方思想影响的一种神秘主义,关于对立的二元,在我看来,和中国的《周易》中太极两仪的演绎有着共通之处,中国哲学关于对立转化的道家思想,以及阴阳在中国山水画中的表现方式,再参照蒙德里安的艺术的话,或许能为中国抽象找到更多可行的出路,而不必局限在以修行名义进行的“极多主义”的重复动作中。

作品展示
2kpu-hryfqhm4540972.jpg
sponge,160x100cm,硬海绵,有机玻璃hard sponge,plexiglass,2017
8jkx-hryfqhm4541005.jpg
fake grass,160x100cm,人造草皮,有机玻璃artificial grass,plexiglass,2017

王晓鸣
  个人简历:
  1965年出生于湖南。1988年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学士毕业。1999年日本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油画系硕士毕业。2001年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客座教授、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兼职副教授。现居东京。艺术家、策展人、日本美术家联盟会员。
  作品阐述:
  知道荷兰风格派是在1984年我就读广州美院油画系的时候,当时我们有色彩构成课,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蒙德里安的作品,那时中国还没有地方可以看到原作,我们只能通过学校图书馆的画册了解古典绘画之外的西方各新流派的作品。只用单纯的色彩和几何形象来表现纯粹的精神的风格派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和进入现代艺术的大门,直到今天,风格派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我的古典音乐绘画创作。

作品展示
nW7y-hryfqhm4541044.jpg
莫扎特六首维也纳小奏鸣曲1Mozart‘s six Vienna Sonatas1,45.5×53cm,综合材料Mixed Media on Canvas,2018
8QjL-hryfqhm4541093.jpg
图画展览会,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综合材料,Mixed Media on Canvas,200×200cm,2012
源自:武汉艺术展讯)
『 5熊猫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5熊猫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chuanyezf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chuanyezf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chuanyezf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5熊猫网 』的立场无关,chuanyezf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chuanyezf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5熊猫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chuanyezf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5熊猫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1 09:34, Processed in 1.092002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