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427|回复: 0
 哗哗 发表于: 2019-1-23 10:47:00|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2019年] 甘肃师生致力古民居保护 用脚丈量40余个藏族村落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新闻网
  过去的5个春秋,每年寒暑假期,兰州交通大学教授黄跃昊及团队,几乎走遍了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每个村落,5年中,他们对保护较完整的藏式风格传统民居进行详细调研,通过测量、绘制、拍摄等,保存大量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为传统建筑保护与传承提供依据。
TKUk-hryfqhm0798082.jpg
  黄跃昊表示,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甘南传统民居建筑受到冲击,许多农牧民将原来的土墙改为砖砌墙,民居屋顶改造为坡顶或彩钢屋面,一些农牧民将传统前檐廊改造成玻璃暖廊,这些现代建筑建造技术正在逐步取代传统民族技艺。
  2014年,黄跃昊和团队成员完成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拉卜楞寺测绘工作,为后期拉卜楞寺修缮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原料资源。在甘南调研过程中,黄跃昊对甘南民居产生浓厚兴趣,成立安多藏区传统建筑木作营造技艺课题组,开始正式致力于甘南古民居的调研及保护。
  “多数时候我们在一个村子可能只能找到一两处保存较完整的传统民居。”兰州交通大学讲师、课题组成员杨林平说,我们所到之处绝大多数为偏远农村,食宿、交通条件艰苦。饮食不习惯,就自己背口锅做饭;不适应高原气候,就边走边歇息。
  在5年多时间里,课题组成员共调研甘南藏族自治州40多个村落100多处民居的风貌及建筑特征,走访当地传统工匠10多名。
  黄跃昊说,在调研中,我们能调研测绘的传统建筑越来越少,能采访到的传统建筑匠人也越来越少,尤其是传统木匠。传统技艺本来以家庭传承为主,大部分传统工匠的后人上大学后就不愿再继承父辈技艺。由于传统技艺学习比较辛苦,劳动强度大,收入不高,市场越来越狭窄,真正熟练掌握传统建筑技艺的匠人已越来越少。
bY4--hryfqhm0798146.jpg
  传统民居要保存下去,不仅是实物,更重要的是技艺的传承与更新。黄跃昊表示,当前我们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将具有民族文化内涵及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及其技艺保留并传承下去,留住传统民居的灵魂,让乡愁还是原来的乡愁。
  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生张娜说,与老师一起做项目过程中,专业知识不再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同时对中国传统建筑有更多的了解。将来工作,会考虑房屋建设运用传统技艺时,融入马桶、淋浴等现代设计,让传统建筑既能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又能延续下去。
  如今当初参与课题组的部分学生已经毕业离去。黄跃昊说,现在团队还有2名老师和11名学生,我们将吸引更多的老师和同学参与进来,继续深入甘南藏族村落进行调研记录。
  目前,课题组已出版2本图书,发表10多篇相关论文,以及编辑整理大量藏族古民居的视频资料。
  黄跃昊称,交大已将传统建筑传承保护逐步引进到研究生课程中,更多的学生开始了解中国传统建筑魅力,学习古建筑的构造、特征等。我们计划下一步与甘南当地农牧民对接,为愿意修建传统民居的农牧民,免费提供房屋设计和修建方法,让传统建筑真正实现“活态”传承。
『 5熊猫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5熊猫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哗哗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哗哗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哗哗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5熊猫网 』的立场无关,哗哗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哗哗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5熊猫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哗哗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5熊猫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1 09:34, Processed in 0.0312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