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388|回复: 0
 哗哗 发表于: 2019-1-18 10:07:00|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2019年] 非遗洋蛇灯传承人身患尿毒症 期待年轻人加入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非遗“洋蛇灯”国家级传承人身患尿毒症 期待年轻人加入

Ta_t-hrvcwnk0420090.jpg
邵传付在回忆学舞洋蛇灯的日子。 夏莹 摄
  中新网合肥1月17日电(夏莹 黄燕飞)“出灯咯”,一声吆喝,便召唤出了一条“长蛇”。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的包公镇,洋蛇灯自明代中期流传至今,74岁的邵传付是该县唯一一位国家级非遗大邵“洋蛇灯”传承人,如今却身患尿毒症。
  据邵传付介绍,大邵洋蛇灯起源于元末明初的一个传说。“相传600多年前,一条巨蟒在兵乱中救了邵姓婆媳,邵姓后代为纪念巨蟒,扎制洋蛇灯舞弄,每18年舞一次,每次蛇灯增加1节。截至目前,蛇灯已经长达100多米。”
  打开“潜龙宫”的大门,去年舞灯用的蛇头已经落上了些许灰尘,而对学习洋蛇灯的日子,邵传付却记忆犹新:“1963年村里要舞灯,当时老师傅教大家扎灯,我边听边记数据、画模型,后来还舞了蛇尾,老师傅曾说‘不好好学这门手艺将失传’。”他告诉记者,洋蛇灯工艺复杂,绑、扎、凿、勾、翘、压等,全凭老艺人的经验,师徒传承。
iFYF-hrvcwnk0420999.jpg
舞洋蛇灯。 夏莹 摄
  一条洋蛇灯,由毛竹、麻绳、铁丝及布组成,重达千斤。举办一次舞洋蛇灯,需要120名村民共同助力,而舞动长蛇,就需要100余位壮汉。拥有丰富经验的邵传付说:“舞蛇头需要用巧劲,但是团体要学会互相配合,若有人跟不上队伍,哪能舞出‘长蛇出海’、‘盘宝塔’这些花式?”
  根据习俗,1981年舞灯再次上演,而老师傅因年纪大无力舞灯,邵传付便接班。“因为我把扎灯方法记在了本子上,做的灯好,力气大且舞得好,所以这次舞灯我从舞蛇尾变成了舞蛇头,师傅则坐阵看舞灯。”
  18年舞一次灯,又有多少年轻人能加入呢?考虑到这一问题,邵传付带着大家走进了更多的活动,庐州灯会、中国相声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舞洋蛇灯这项传统文化。“如果18年舞一次,年轻人学得少,可能导致后继无人,而且洋蛇灯的长度也不能再增加,没有那么多人舞了。”邵传付笑着说,二儿子邵二勇力气大且好学,16岁便加入了村里的舞灯队,因父亲年纪渐增,邵二勇舞起了蛇头,邵传付则在后面帮衬。
  原以为能再上阵指导的邵传付,却在2016年查出患尿毒症,每周要透析三次,医生告诫他不可劳累更不能做体力活。为了让洋蛇灯得以传承,他在2018年初,又将洋蛇灯的制作技艺重新展示了一次。为了让舞灯的动作标准到位,每次训练他都要在现场仔细观察并指出错误,终于洋蛇灯在正月初六又一次被舞起,这次他成为了观众。在这期间,邵传付曾由于长时间说话与劳累,身体感到不适,被送往医院抢救,直至第二日意识才恢复正常。
  对于舞洋蛇灯的传承与创新,邵传付表示,期待更多年轻人加入其中,等他的孙子再大些,也会让他加入,不能让这项传统文化丢了。他说:“在方法上,我通过创新,让大蛇每一个动作都通过‘游’来完成,我也希望后辈能有所创新。”
『 5熊猫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5熊猫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哗哗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哗哗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哗哗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5熊猫网 』的立场无关,哗哗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哗哗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5熊猫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哗哗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5熊猫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1 09:54,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