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新浪收藏 “向新而行──中国现代新绘画作品展”于2019年1月2日在势象空间开幕。展览集中呈现了张光宇、吴大羽、张正宇、沙耆、祝大年、张仃、宗其香、古元、吴冠中、李斛、罗尔纯以及妥木斯、陈钧德、赵大钧等14位著名艺术家的精品力作60余幅。
 本次展览命名“向新而行──中国现代新绘画作品展”,即是以势象空间所收藏的艺术品为基础,对中国现代新绘画再做一次个案性的回顾。此次参展的艺术家阵容强大,经历也各不相同,有扎根本土,将民族性绘画发扬光大,如张光宇、张正宇、张仃、宗其香、古元、李斛、罗尔纯以及妥木斯、陈钧德、赵大钧;也有留学归来,为中国艺术注入新鲜血液,如吴大羽、沙耆、祝大年、吴冠中。
 展览现场外景
此次参展大师林立,画种多元:国画、油画、版画、水彩、漫画、白描等各展风采,各自精彩;题材多元:风景、静物、人物、动物等跃然画面,勃勃生机;表达方式也多元:写实、写意、表现、抽象,各有千秋,各成体系;作品年代跨度大:有创作于1920年,也有创作于2018年,将近一个世纪的中国美术集中呈现,传承有序,脉络清晰,风格迥异,精彩纷呈,如此共陈一厅,共奏2019春的序曲。

 展厅现场
此次展览“三张二吴”──张光宇、张正宇、张仃和吴大羽、吴冠中。“三张”都没有留洋经历,在中国的艺术大舞台将传统文化发扬创新。他们分别在大江南北把国画、书法、漫画、工艺美术等等融汇到一起,创造出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张光宇、张正宇为同胞兄弟,互有影响和合作。此次展出他们水彩、水墨和白描,仅从绘画一个侧面呈现他们大家风采。“二吴”为江苏宜兴同乡,又为师生,先后都留学于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归国后,一个返沪,一个来京,在不同的环境中谱写着各自辉煌的乐章。如今他们都得到学术和市场的高度认可。展览呈现了吴大羽两幅油画及六幅纸本蜡彩,吴冠中则是创作于1978年的布面油彩,以及1980年、2000年的纸本彩墨,精品力作,阵容强大。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此次展览也集合了徐悲鸿嫡系弟子—沙耆、宗其香和李斛。沙耆是中国近现代一位传奇式的艺术家。1936年由徐悲鸿推荐,前往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深造,对传统欧洲绘画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学习。1946年回国后,由于身体原因,未能应徐悲鸿之聘任教北平国立艺专。也是因为身体疾患,使他保持了独立的艺术立场,以及远离政治运动,他在自己宁静而自由的世界里,潜心作画,自我生活。此次展出的沙耆作品中,《春郊十七骏马图》是其作品中少有的大尺幅,十七匹骏马在自己的王国里自由自在,悠哉乐哉,谁说画面中心那匹高大帅气的枣红骏马不是作者自己的写照呢?宗其香和李斛先后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艺术系,先后又应徐悲鸿之邀任教于北平国立艺专乃至以后的中央美术学院。他们一生作画,一世育人,创作丰硕,桃李满园。宗其香善水彩、水墨,徐悲鸿鼓励其将水墨夜景推陈出新。晚年多居住南方,创作出一批广西、云南风情的作品。展览展出的即是云南特色风情和夜景山水。李斛是一位在中国画技法上有着开创性成就的艺术家,他坚持用中国画的笔墨进行西洋画的写生,在素描和人物画方面造诣极深,也创作了大量别开生面的夜景山水画。展览展出他两幅人物画和草原宝山夜景,从中可窥一斑。

 展厅现场
此次展览还展出中央美术学院代表性艺术家—祝大年、古元、罗尔纯和妥木斯。祝大年,中国现代工笔重彩、壁画和现代陶艺的开拓者。1934年赴日,专攻陶瓷美术,为以后建国瓷的制作奠定坚实基础。1960年以后,他致力于大型壁画和工笔重彩的创作。此次展出作品有人物、风景和静物,全面呈现他的绘画艺术成就。古元曾任中央美术学院第四任院长,也是版画、水彩大家,他在1970年响应周总理号召,为人民大会堂接待厅创作风景画,以改大会堂单一压抑的陈设。展出的两幅《黄河颂》,一幅为备用稿,一幅为定稿,古元少有如此大幅作品,实属难得。罗尔纯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作品色彩浓烈,风格独特。展览作品《九月》,描绘的是他最钟爱的湖南乡土人情,这是他最具代表性作品,参加过诸多展览。该件作品也是罗尔纯作品中之大幅,难得可贵。蒙古艺术家妥木斯,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返回家乡。妥木斯一生描绘蒙古风情,一人一马,一草一木,画不完蒙古情,写不尽草原爱。展览中,妥木斯带我们走进蒙古,聆听草原放歌,领略大北方的辽阔与豪迈。
此次展览“二钧”同台──陈钧德和赵大钧。陈钧德学习于上戏,任教于上戏,其抒情风景是中国画坛上最纯粹的艺术,是最清新的风。展览中陈钧德三幅作品分别作于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以后,是其整体面貌的一个缩影。赵大钧学习于鲁美,任教于鲁美,他是鲁美甚至整个东北现代艺术的标志性艺术家。北方的重工业城市影响了他,也深深地渗入到他的作品里。他把直线和三角形态的视觉形象有机结合成富有立体主义形态的构图,既有文化的本土性,也有审美的世界性。此次赵大钧作品在一层、二层展厅都有陈设,我们可从他奔放的色彩和笔触中深切感受律动的节奏。
 展厅现场
精品力作,需要精心陈设。势象空间展览团队给此次展览设定一个关键词:精。精是“精挑细选”,是“精益求精”,是“精品”,亦是“精神”。在展览布局上,14位参展艺术家形成14个支点,由点带面,由面成体,并根据每位艺术家作品类型、尺寸、材质等基本信息,给予清晰区域划分,每位艺术家的展线由作品和文字两部分构成,其中文字“艺术观点”是艺术家思想的精髓,创作的根本,辅于作品旁,呈现于观众的是一个立体饱满的艺术家个体形象,也使展览面貌更灵动丰富。在展厅色彩上,展厅空间做了大面积处理,黑色的屋顶将6.5米高的空间从视觉上降低至4.5米,四周“怒海潮”色的背景墙将空间视觉体积变得更为紧致,旨在使观众的视线能更加聚焦在尺寸极为“精致”的作品上,同时“怒海潮”色的墙面较白色墙面也更能衬托出参展作品。展厅中间的三个洁白的体积物从里到外透出反射出白光,宛如三颗璀璨的明珠,在空间中“穿梭流动”,与东西厅白色空间遥相呼应,成贯穿之势,使三个展厅连成一体,色彩上以强烈的明度对比给人一种特别的视觉张力。在展览的展线设计上,打破以往惯例,将东展厅设为展线起点,标题墙、前言均设于此。由东展厅—主展厅—西展厅再到二层展厅,最后回到起点,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闭合展线。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向新而行—中国现代新绘画作品展”,是势象空间对中国现代新绘画艺术体系梳理的阶段性进展。展线上适当区域性空白,更聚焦艺术家及其作品,也暗含中国现代艺术之路上,还有很多优秀的同路人。工作未完,展览待续。
下午四时,策展人李大钧、冯宇,执行策展人刘翔对媒体做了现场导览。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中俄健康理事会主席、原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梁玉师,香港卫视中文台副台长林凤安,艺术家张光宇之子张临春、之女张宜秋,艺术家祝大年之子祝重寿、之女祝重华,艺术家宗其香之子宗海平及夫人李丽,艺术家古元之女古安村,艺术家李斛之子李凡、之女李蓉和李芸,艺术家李瑞年之孙女李一方,艺术家徐悲鸿之孙媳杨净,中间美术馆馆长卢迎华,艺术家刘鼎,作家、书法家杨葵,漆艺艺术家梁峰及夫人董琪,艺术评论家石建邦、收藏家刘平,在艺APP创始人谢晓冬,艺术中国副主编许柏成等。
 策展人 冯宇
 策展人李大钧介绍展品
 势象空间设计总监、执行策展人 刘翔
 艺术家古元之女古安村
 艺术家张光宇之子张临春(中)
 右一势象空间创始人李大钧,右二中俄健康理事会主席、原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梁玉师,右三香港卫视中文台副台长林凤安
 右一艺术家徐悲鸿之孙媳杨净,右二艺术家李斛之女李蓉,右三策展人冯宇,右四艺术家祝大年之女祝重华,右五艺术家古元之女古安村,右六艺术家李斛之女李芸,右七艺术家宗其香之儿媳李丽,右八执行策展人张玉
 右一艺术家祝大年之子祝重寿
 左一艺术家李瑞年之孙女李一方
 左一艺术家宗其香之子宗海平、左二艺术家李斛之子李凡
 左一艺术家宗其香之儿媳李丽,左二艺术家李斛之女李芸,左三艺术家宗其香之子宗海平,左四艺术家李斛之子李凡,左五艺术家李斛之女李蓉
 左一艺术家刘鼎、左二中间美术馆馆长卢迎华、左三李大钧
开幕式结束后,嘉宾们前往势象空间会议室参与座谈,大家对此次展览的呈展方式、展览面貌以及势象空间独立的艺术价值取向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纷纷就各自关注的话题发言畅谈。
 座谈会现场
 前排右一艺术家祝大年之子祝重寿,右二艺术家张光宇之子张临春,右三艺术家祝大年之女祝重华,右四艺术家李斛之女李蓉,右五艺术家李斛之女李芸,右六艺术家徐悲鸿之孙媳杨净,右七漆艺艺术家梁峰,右八梁峰夫人董琪
 座谈会现场
包括中央美术学院艺讯网、雅昌艺术网、在艺APP、Hi艺术、新浪当代艺术、人民艺术网、文艺星球、中国艺术现场、青桐创媒、腾讯新闻等多家核心艺术媒体做了现场报道。展览自2019年1月2日起持续到3月15日。
前言:向新而行
⊙ 作者:李大钧</b>
中国现代新绘画是1919年新文化运动以来二十世纪现代艺术的一个主流画派,又称现代主义绘画。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艺术面对中国画现代化和油画民族化的进程,以创造时代艺术为使命,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艺术大师和重要艺术家。他们许多人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又有着留学海外的开眼看世界的经历,他们普遍是爱国知识分子,有着独立自由的精神追求,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和中西融合。他们的代表性艺术家,分别在新中国画、油画、雕塑等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树立了中国现代主义艺术的学术系统。
中国现代新绘画既是与国际现代主义艺术接轨并存的艺术系统,也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传承有序的根基源流,它具有现代性、国际性和先锋性的特征,由于已经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不可绕过的书写组成部分,又具有经典性的特征。而从艺术发展规律的本质而非意识形态的视角观看,中国现代新绘画又具有艺术本体性的特征。
中国现代新绘画是一个传承有序的学术系统,从徐悲鸿、张光宇、林风眠、吴大羽、庞薰琹等第一代艺术家,到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古元、沙耆、祝大年、宗其香、李斛、苏天赐等第二代艺术家,再到罗尔纯、妥木斯、陈钧德、赵大钧等第三代艺术家,建构了一份丰厚的艺术体系和遗产,并进一步延展到当代艺术系统。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艺术观念和政治化思维的影响,人们对中国现代艺术史的认知是模糊而错位的,以中国现代新绘画的视角观看中国现代艺术,具有正本清源、梳理文脉的作用。
我从2003年创办艺术推广机构开始,即重视中国二十世纪现代艺术的顶级艺术家和艺术资源,与艺术大师吴冠中建立了深度的合作关系。其后又与油画大师罗尔纯建立了代理合作关系,与中国新工笔重彩奠基人祝大年、中国现代艺术大师张光宇的家属建立了艺术推广关系。
我于2016年创办了新的艺术专业推广和收藏机构──势象空间,进一步推出了“光华之路──中国现代艺术展”,展览推出了卫天霖、张光宇、张正宇、吴大羽、沙耆、祝大年、吴冠中、古元等12位艺术家,引领学术界和市场关注现代主义艺术,获得了很大影响。其后,势象空间又举办了蒋兆和、沙耆、罗尔纯、张光宇艺术展。
2018年10月,我写了一篇文章《中国新绘画:一个观看现当代绘画的视角》,提出了中国现代新绘画这一学术命题,提出要加强中国现代新绘画的梳理、研究,受到了学术界和市场界的重视。
本次展览取名“向新而行──中国现代新绘画作品展”,即是以势象空间所收藏的艺术品为基础,对中国现代新绘画做一次个案性的回顾,展览所呈现的张光宇、吴大羽、张正宇、沙耆、祝大年、张仃、宗其香、古元、吴冠中、李斛、罗尔纯、妥木斯、陈钧德、赵大钧等14位重要艺术家的作品,可谓精彩纷呈,中国现代新绘画的样貌多元,题材多元,材质多元,画种多元,表达方式多元,其本质却是新,不论国画、油画、版画、壁画、漫画,唯新是举,唯新为上。
中国现代新绘画从一开始就伴随着争论,争论的内容包括为人生而艺术还是为艺术而艺术,艺术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还是象牙之塔、无用之物,在中国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新旧交替、新旧之争往往伴随着革命和反复。曾几何时,被人视为怡情养性和风花雪月的艺术,变成道义千秋、生命攸关的抉择,有用之用和无用之用变成了士夫俗子和精神贵族的考量,用中国现代新绘画的视角,有助于观看现代中国筚路蓝缕的艺术历程。
吴大羽说:“所谓创造,无非以新的活力,突破陈腐的桎梏而已”,中国新绘画即与创造相连。在中国建设创新型社会、创新型国家的历程中,现代新绘画的使命和价值需要重新定义和评估。
中国现代新绘画的观看视角,有着很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希望这个展览是一个开始。
2018年12月29日
向新而行──艺术家简介
一:张光宇
 张光宇
张光宇(1900-1965),中国杰出的现代主义艺术大师,中国现代绘画的开拓者之一。
杰出的画家、漫画家、设计家、出版家、艺术教育家,在广告设计、标识设计、插画、封面设计、电影美术、工艺美术、家具设计、壁画、摄影、舞台美术、邮票设计、装饰设计等领域亦成就斐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主要设计者之一。
1900年生于江苏无锡。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1953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是中国民主同盟会会员,1956年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张光宇一生追求真善美,他的艺术实践都是从社会和民众需求出发的。出版有《张光宇文集》、《张光宇集》(四卷本)。张光宇的二弟曹涵美(张美宇)、三弟张正宇都走上了艺术的道路,“张氏一门三杰”成为美谈。
二:吴大羽
 吴大羽
吴大羽(1903-1988),中国杰出的现代主义艺术大师,中国抽象绘画奠基人,油画家、美术教育家、诗人。
1903年生于江苏宜兴,师从张聿光。1922年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1924年春,与林风眠、李金发等人在巴黎组织霍普斯学会。次年改名为“海外艺术运动社”。1927年回国,任上海新华艺专教授。1928年3月,参与创办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任西画系主任。与林风眠、林文铮等人组织创办“艺术运动社”。1947年复回国立杭州艺专担任油画工作室主任。1950年遭校方解聘,居家作画。1960年任教于上海美专油画系。1965年进入上海油画雕塑工作室(院)。曾任上海交通大学艺术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上海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作为美术家教育家,他培养的学生有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赵春翔、丁天缺、王式廓等。
三:张正宇
 张正宇
张正宇(1904-1976),中国著名的现代艺术家,画家、书法家。
1904年生于江苏无锡,别号石门老人,自小酷爱绘画,17岁时随长兄张光宇去上海,学习绘制广告和布景。1928年与叶浅予创办《上海漫画》。之后又与张光宇创办《时代漫画》《时代画报》《独立漫画》等画刊。曾担任《申报》画刊主编、《星岛日报》印刷部主任、《新闻报》美术编辑。1945年与张光宇筹办中国美术工厂,抗战胜利后返回上海,不久赴台担任台湾旅行社常务董事。1950年左右回北京担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舞台美术顾问。同时还先后兼任《人民画报》《美术》《戏剧报》编委,《解放军画报》《解放军文艺》《中国建设》等刊物的美术顾问。
四:沙耆
沙耆(1914-2005),中国现代杰出油画家。
1914年生于浙江宁波。1929年随家迁居杭州。1932年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4年师从徐悲鸿学画。1936年前往比利时皇家艺术学院留学深造,师从画家巴斯天(A。Bstien)。1939年因其素描、油画、雕塑皆获首奖,获比利时“优秀美术金质奖章”。1946年回国,受徐悲鸿之聘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但因病未能赴任,之后蛰居故乡近40载。自1982年起,沙耆频繁外出写生,创作了大量人物画、静物画和风景画。1983年5月,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美术学院和中国美协浙江分会在杭州举办沙耆画展。1997年元月,创作了最后一幅静物画,2月由于脑中风,移居上海治疗。2005年于上海去世。
五:祝大年
 祝大年
祝大年(1916-1995),中国现代工笔重彩、壁画和现代陶艺的开拓者,艺术教育家。
1916年生于浙江诸暨。1931年考入杭州国立艺专,师从林风眠、吴大羽。1935年经蔡元培先生推荐,赴日留学。1938年回国,在郭沫若领导的第三厅画抗日宣传画、壁画。1950年应轻工业部部长黄炎培之邀,来北京任轻工业部高级工程师,主管全国陶瓷行业。1952年,祝大年调入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为副教授。1952年11月至1953年2月,开展“建国瓷”设计与组织工作。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任陶瓷系主任、副教授。1979年,创作首都机场壁画《森林之歌》。1989年,为北京航联饭店烧制陶瓷壁画《玉兰花开》。199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祝大年美术作品展”并出版《祝大年美术作品选》。
六:张仃
 张仃
张仃(1917-2010),中国现代杰出的艺术家,艺术教育家。
1917年生于辽宁北镇,1932年考入北平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抗日战争爆发后曾投身“抗日宣传队”,以漫画为武器宣传抗日。1938年赴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1949年设计全国政协会徽与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纪念邮票。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主任、教授,领导中央美院国徽设计小组参与国徽设计,参加“建国瓷”及“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委员会。1957年调任中央工艺美术美院教授、第一副院长。1981年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2000年担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系博士生导师。
七:宗其香
宗其香(1917-1999),中国现代杰出画家,教育家。
1917年生于江苏南京。幼家贫,勤奋自学。1935年年加入中华美术会。1937年当徒工时,《山水》即入选教育部第二次全国美展。1939年考入中央大学艺术系。1944年毕业,即被徐悲鸿聘为中国美术学院助理研究员。1946年随徐悲鸿先生北上,历任国立北平艺专讲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水彩教研室主任、中国画系山水科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宗其香擅人物、山水、花鸟画,尤长夜景。宗其香是20世纪中国画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最早用西方绘画改造中国山水画而获得成功的画家,他在新中国山水教学、水彩教学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八:古元
 古元
古元(1919-1996),中国现代著名版画家、水彩画家,艺术教育家。
1919年生于广东中山。1938年赴延安革命根据地,先后在陕北公学、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古元毕生致力于版画、水彩画的创作和美术教学工作。特别是在1939-1945年间,创作了200余幅反映陕北人民在新旧光景交替之际的木刻作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之后版画与水彩并行,用刻刀和水彩画笔刻画中国时代特色的生活画卷。古元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主任,中央美术学院第四任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水彩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出版有《古元木刻选》《古元水彩画选》《古元纪念文集》《古元画集》《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家──古元艺术的内在精神》等。
九:吴冠中
 吴冠中
吴冠中(1919-2010),中国现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吴冠中是二十世纪中国绘画的代表性画家和深受人民尊敬的艺术家,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1942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专。1946年考取公费留学,次年赴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深造。1950年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91年获法国文化部最高文艺勋位,1993年获巴黎市金勋章,2002年3月入选为法兰西学士院艺术院通讯院士,2006年12月被香港中文大学授予文学荣誉博士。
出版有《吴冠中全集》和各种画集、文论集、散文集上百种。吴冠中生前捐赠给国家和公立机构的作品超过三百多件。
十:李斛
 李斛(中)
李斛(1919-1975),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家、美术教育家。
1919年生于四川省大竹县,号柏风。1946年毕业于前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学系。1948年应徐悲鸿先生之邀到北平,在清华大学营建系(建筑系的前身)任教。1951年转至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素描、创作课。1962年任中国画系人物科主任。李斛是一名在中国画技法上有着开创性成就的艺术家。他坚持用中国画的笔墨进行西洋画法的写生,对素描基本功十分重视,创作了别开生面的夜景山水画,在人物肖像画方面也有独到的成就,具有全面的造型能力。重要作品《印度妇女像》《关汉卿像》《齐白石像》《三峡夜航》等。
十一:罗尔纯
 罗尔纯
罗尔纯(1929-2015),中国现代杰出的油画家。
1929年生于湖南湘乡县。1946年考入沧浪之滨的苏州美专,师从颜文樑先生。自1951年从苏州美专西画系毕业,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8年。1959年经朋友推荐,调往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任讲师,同事有卫天霖、李瑞年、吴冠中等。1964年北京艺术师范学院解散,罗尔纯调往中央美术学院工作26年,曾任教版画系、油画系,直至1990年退休。自1992年后罗尔纯每年往返于中国、欧洲之间,对东西方艺术进行深入持久地思考。先后任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教授。重要参展: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全国美展,全国油画展,全国油画学会展,全国肖像画展等。
十二:妥木斯
 妥木斯
妥木斯(1932-),中国第三代油画家杰出代表。
蒙古族,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研究班。曾于1985年获全国第六届美展银奖;1990年获“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美术教育奖。多年来探索和研究油画的民族化与现代感,带动起一批青年画家共同促进了“草原画派”的形成,开创了内蒙古画派的先河。曾任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内蒙古文联副主席、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主席。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内蒙古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十三:陈钧德
陈钧德(1937-),上海现代绘画发展历程中重要的、承前启后的艺术家。
陈钧德,1960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现为该院教授。现任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油画学会会长、上海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1981年在桂林举办个展,1990年、1995年先后在香港举办个展,1992年在日本举办个展。参加了近年国内外重要展览,在“第二届中国油画展”和“第八届全国美展”中获奖,作品被美国亚太地区博物馆、日本首相及港台收藏家收藏。
十四:赵大钧
 赵大钧
赵大钧(1938-),东北现代艺术的标志性艺术家。
赵大钧,生于汉口,祖籍山东。1954年就读鲁迅美术学院附中,1958年就读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1962年毕业任教鲁迅美术学院。曾任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兼壁画系教研室主任、教授,鲁迅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专家。
向新而行──艺术观点
一:张光宇
1、我们美术工作者,忙乱些什么呢?我们有多少人真能摸摸我们祖国遗产文化的深厚,从彩陶、青铜器直到明代工艺品的造型与图案的惊人处,曾轰动得如何程度!
2、艺术,我们认为永远追随人间也永远隔离现实!或者说,艺术不为宇宙间一切束缚所束缚,是从精神的力量注射到灵与爱的另一世界里的一重帷幕……
3、有人误解装饰美术于纯粹美术无关紧要,好像只属于工艺美术所有,瞧不起它,不晓得数一数中外古今的艺术大师的作品,哪一位不是深切地运用着高度的装饰美术性呢?
4、不经过千锤百炼而要想赢得伟大的艺术成就是不可能的,不投下劳动代价是得不到收成的。
 张光宇,北戴河,24×32.5,纸本水彩,1956
 张光宇,瓶花,29.5×25,纸本水彩,1938年
 张光宇,红妆落叶图,30.5×48.5,纸本白描,1925年
二:吴大羽
1、人类的艺术是相通,用不到分东西。艺术是一种语言,只有时代之别,没有地区之分。
2、绘画即是画家对自然的感受,亦是宇宙间一刹那的真实。画家应不断地观察自然,多体会了解,渐渐地会自然流露出表现的能力。
3、我的绘画依据,是势象、光色、韵调三方面的结合。光色作为色彩来理解,作为形和声的连结是关系时空的连结。
4、艺术作品的时代性四个字可以概括:动、力、势、变。
形的变动,力的变动,达到势的阶段。变动包括时间、空间。势随形象变,事实上形象结构之外,也有势。时间不会停留,艺术也不会停留。
5、为什么必须签名!我认为重要的是让画自身去表达。见画就是我,签名就成了多余了。画是心灵感应的自然流露,感受的瞬间迸发,自由自在,任何人也无法去再现,连自己也不行。我是画了就算,从不计其命运。怀同样心愿者,无别离。
 吴大羽,无题_300,14.7x10.2cm,纸本蜡彩,约1980年
 吴大羽,无题_I-440,14.7x10.2cm,纸本蜡彩,约1980年
三:张正宇
1、我们这个民族真了不起啊,进了博物馆就出不来,东西实在太丰富了……
2、书法之所以称为艺术,就要设计。
3、艺术是要有胆气的,绝不是描龙绣凤。
4、你要破,自己否定自己,不要老一套,为什么葡萄叶子总是三片呢?……画画不光求形似,要求神似,这就叫“超以象外”,然后才能“得其环中”。
 张正宇,猫,33.5×33.5cm,纸本彩墨
 张正宇,羊,23×24.5,纸本彩墨,1960年代
四:沙耆
1、为民族而艺术。
2、人们把我当做精神病,其实我才不是什么精神病──既然你们这样认为,我也省得这么多麻烦。
3、忽闻中华已解放,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比国回故乡,便上浙江做省长。
4、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沙耆,春郊十七骏马图,84×156,布面油画,1990年
 沙耆,虎视66×45.8布面油画1992年
五:祝大年
1、什么是理想的画作呢?我认为应该是远看有气势,近看一花一草,真实可信,抒广大,叙精微,这才是我绘画所追求的。
2、一个作者从创新到形成一个流派,是很不容易的。他要千锤百炼,煎熬终身。
3、凡“大方”的东西都是美的,大者是空间宏大,方者是形象稳定。
4、绘画中我偏爱工笔重彩画。它色彩绚丽,描绘精致,表现力极强,有着深厚的装饰传统,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我喜欢它,它给我带来乐趣,我为它感到自豪。
5、我将传统造型的推陈出新归结为两点:以线造形,立足于一个节奏式的装饰原理;追求意境,要求理想与现实的统一、真实性与装饰性的统一。
 祝大年,黄山云气,79×62cm,1980,工笔重彩
 祝大年,兰花风景,63×88,1980年代,工笔重彩
 祝大年,苗族儿童,78×62,1970年,工笔重彩
六:张仃
1、我比较重视传统,但我对传统又是反叛的。
2、当你面对一堵墙时,你一定要把它看做一个纪念碑。
3、绘画必须通过绘画特有的语言去理解,但首先要不抱成见,不要怀疑一个伟大艺术劳动者的真诚。
4、我对于自然和艺术始终怀有一种敬畏的心理,如果不身临其境受到感动,我就不愿意画出来。只有直接地面对自然,面对真情实感,才能进行有感而发的创作。
5、我一生追求两个字,爱和美。其中美,感觉最难得。
 张仃,山与帆,46×69,纸本彩墨,1960年代
 张仃,舞女,67×53,纸本彩墨,1960年代
 张仃,小放牛,46×33cm,纸本彩墨,1960年代
七:宗其香
1、我的工具很简单,只要一个小本,一支笔(铅笔、钢笔、圆珠笔),记录我爱的东西的形象。现在物质条件不像原始时那么匮乏,但是原始人思想单纯,没画前对要画的东西有深刻印象,到时不得不表现它,原始人画的虽然简单,但是非常生动。反之,我们条件好,若缺乏对对象的爱和激情,那就画不好画。
2、在创作时,充分运用笔。有些人画了一辈子,只用了半身笔。中国画的笔,是艺术世界表现最充分的工具。如一缕烟、一团云、一块蓝天(熟能生巧,千万次运用,动脑筋)。
3、我爱画榕树。板桥题竹句,用在榕树亦合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临摹、写生、速写:这些资料,自从我能握笔作画始,积累的小本子不知有千百本。但是在自己创作时不用它,它不是机械装备的配件,它是自己独有的生长发展的营养。
 宗其香,姐勒道上,纸本彩墨,130×59,1959年
 宗其香,山城之夜,33.5×49.5,1944年,纸本彩墨
 宗其香,西双版纳,67×88.5,纸本彩墨,1962年
八:古元
1、木刻就是利利索索,一点不含糊。
2、风景画有很多层次,油画可以丰富的表现,而木刻就用不着。要概括,层次远、中、近即可,再多也不能多多少,再少就容易简单单调了。
3、我学习水彩画没有固定的师承,主张博采前人的成就,尽量吸收中外古今一切优秀文化遗产作为自己的借鉴,但不是无选择地搬用与重复。我注意深入生活与艺术实践,在成功与失败中取得经验和教训。
4、艺术表现是无限的,无止境,一百个画家绝不只是一百种艺术表现技法,就是一个人也有不同的各种。
 古元,黄河颂(人民大会堂延安厅壁画定稿),56×100,纸本彩墨,1971
 古元,黄河颂(人民大会堂延安厅壁画稿),77×103,纸本水彩,1970
 古元,秋之韵,纸本水彩,32.5×43.2cm,1990年代
九:吴冠中
1、美盲要比文盲多。
2、风格是作者的背影,自己看不见。
3、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
4、人生只能有一次选择,我支持向自己认定的方向摸索,遇歧途也不大哭而归,错到底,作为前车之鉴。
5、我爱绘画中的意境,不过这意境是结合在形式之中,首先须通过形式才能体现。用绘画的眼睛去挖掘形象的意境,这就是我艺术生涯的核心。
6、独立苍茫,腰未屈,通身疮疤黑。眉眼何处,弯斜,邋遢,却曾见花开花落,岁月难计。今又见风筝升空,任春风吹送年年。
 吴冠中,《小双燕》,47.5×44.5,纸本彩墨,1980年
 吴冠中,雨后流泉,45×47,布面油画,1978年
十:李斛
1、人生有限,艺术春秋。
2、胸怀远志,不畏近难。
3、艺术上就是要强求,不怕费事,不能做小买卖。
4、作为艺术品,在于艺术家的处理手法,不在于题材伟大,伟大的题材人家看不懂或不要看也就不伟大。
5、在生活面前要以正确的观点去正确地理解生活中最主要的一面。
6、要会看生活,在海洋似的生活里看主要的本质的,看主流,发现上升的新的事物。
 李斛,吉首老乡,54×39,纸本彩墨,1959
十一:罗尔纯
1、我不是“大师”,只是个老师。
2、古人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足。”我的理解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笔。”只有纯净的画笔,才可能画出纯净的画面。
3、在我的思想里,对艺术的借鉴、学习犹如人体对营养的需求!需要什么,汲取什么,而不是单汲取某一种营养或元素。
4、一个是我坚持练水墨,一个是我坚持画速写……收集的速写多了,它慢慢偶尔里面的动态引起生活里面的一种想法,那我就形成一种画面、形成一种构图,就来进行创作。
5、画画是什么呢,画画是画画的人,和他所表现的对象相结合,想象出来的一个作品,这个不能把作者撇开放在一边、撇除在外,必须加上作者的感觉、观念这就行了……既要知其正,又要得其变,不要满足于停在传统的那一点上。
 罗尔纯,九月,163×154,布面油画,1996年
 罗尔纯,躺姿的女人体,80×70cm,布面油画,1980年
十二:妥木斯
1、心怀草原,那里有我的乡情。
2、生长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在中国文化滋养下,我对有国粹烙印的文化都有接触与吸收。
3、要造就一双有识别水平的眼睛,而造就这眼睛首先要造就一颗有水平的心。眼、心、手的配合是艺术品诞生的根本前提。而这三者间决定的因素是心。不管是要民族的、时代的,还是要个人的,都离不开心的识辨与指挥。
4、用马表达我对人生许多问题的思考,也是我作品的一个侧面。我没有画马的跑、跳、变态的发狂和不像马的人格化。不愿寄于画面上马什么样的表现意图,总是要属于马的生活中不勉强的形态,因为作为蒙古人对马不仅有感情,而且熟悉。
 妥木斯,草原,61×100.5,布面油画,1981年
 妥木斯,稍息80×116,2006年,布面油画
十三:陈钧德
1、我敬畏大自然,也敬畏每一天。我的所有灵感、所有感情乃至所有绘画,都是大自然的馈赠和生活的馈赠。要说感谢,我首先感谢大自然,感谢生活!
2、“精微穿溟滓,飞动催霹雳”。具象有终,意象无涯。浩瀚大千,豁然贯之。于混沌悟彻明光,汇万趣融其神思。艺道何其崎岖,彼岸更其遥远。不求希望,只因爱恋,尽情劳作,赤诚耕耘……
3、所谓理想,如果你可以在心中见到它,你最终也会拥有它!对于我,漫长的人生经历,最本质也是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简单、更明确。我画画,因为我无比快乐。
4、人生充满阳光与欢乐,但更有艰难与险阻。然自己始终满怀激情,因为我选择的道路,是发自我的内心。为了遥远的彼岸,我有足够的准备,在奋斗中享受孤独与寂寞。人,的确因理想而存在。
十四:赵大钧
1、东北大工业深刻地影响着我的艺术人生。
2、对视觉语言的偏爱和教学中视觉语言上的摸索,很大程度上成为了表达精神情感的必然。
3、韵律节奏,颜色对比,交替使用技巧,在垃圾旁边摆上钻石,而发出雷鸣般的响声。让粗糙与细腻相合,创造出不带空话,在少有欢乐的现实中强调人性的价值“真实画面”。
4、每天步行到画室的“路途”、在画面前走动、涂改、与画相伴、不断感悟视觉“意”的存在,成为我最大的乐趣。
 赵大钧,忆长缨,168x132.5cm×2,布面油画,2014
 赵大钧,作品1821 布面油画 150x150cm 2018
 赵大钧,作品17,150×165cm,布面油彩,201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