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888|回复: 0
 Apr 发表于: 2009-11-26 16:59:24|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 北京老人自制缩微“牌楼”赶“文博会”

 [复制链接]
  今天一早,家住广安门外的袁益中先生就和家人一起小心翼翼地将精心制作了8个多月的“西四牌楼”搬上从居委会借的三轮车,蹬着运往北三环的国际展览中心,参加第四届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袁老先生也是本次文博会上唯一的“三自”参展者(自己设计制作、自己推荐、自己负责运输)。
  现年59岁的袁先生是北京为数不多的能制作传统建筑重要部分──“斗拱”的人,而他又因集木作、瓦作、油漆彩画作于一身而技压群芳,一些建筑界的学者、教授都是他的朋友。
  中国古代建筑一般由台基、梁架、屋顶构成,高等级的建筑在屋顶和梁柱之间还有一个斗拱层,并饰以彩绘。斗拱起源于汉代,是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建筑中独特的关键性支承构件。它是在横梁和立柱之间挑出以承重,将屋檐的荷载经斗拱传递到立柱。实践证明这种构造方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在地震时它像汽车的减震器一样起着变形消能的作用。斗拱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因此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把斗拱的功能与艺术很好地融为一体,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符号。由于其严格的规制、严谨的结构、严肃的文化内涵,作为个人专题研究的人比较少。
  袁先生十几年前就职于一家出版社,那时就开始对“斗拱”、牌楼等中国传统建筑产生了浓厚兴趣。辞职后,专心侍弄他的“斗拱”,家里的开支全靠夫人微薄的工资支撑。在没有资金、没有门路的情况下,袁先生只能采取最原始的方法──自荐,主动给一些活动主办方、一些机构主管单位打电话和上门联系。这次参加文博会,就是袁先生主动给相关单位打电话联系的结果。
  十多年时间里,袁先生先后制作了各式牌楼7个,有的被人收藏、有的供常年展出。此外他每年还制作近三十个的“斗拱”,这其中的大部分被大学收去做了礼品。但是由于人们对“斗拱”的认识十分局限,因此袁先生想借“斗拱”推广传播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工作进展十分困难,这也成了他的一个夙愿。(信息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程功/摄)
从家到国际展览中心近20公里,驮着牌楼不能骑太快,要走二三个小时。每次牌楼出门,袁先生心里都有种送女儿 ...从家到国际展览中心近20公里,驮着牌楼不能骑太快,要走二三个小时。每次牌楼出门,袁先生心里都有种送女儿 ...
参加文博会时间很紧,袁先生连夜为《西四牌楼》铺地砖。这是他制作的第七个牌楼。参加文博会时间很紧,袁先生连夜为《西四牌楼》铺地砖。这是他制作的第七个牌楼。
袁先生还在开发一些小东西,如砖雕什锦窗等都是他的新创意袁先生还在开发一些小东西,如砖雕什锦窗等都是他的新创意
『 5熊猫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5熊猫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Apr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Apr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Apr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5熊猫网 』的立场无关,Apr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Apr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5熊猫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Apr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5熊猫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4 09:22,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