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苹果,欢迎助农支农,收获阳光自然果的您!

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508|回复: 0
 哗哗 发表于: 2018-1-4 18:43:01|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2018年] 消费性收藏消融了艺术的“学术性”吗?

 [复制链接]
原文标题:时代最强音──消费性收藏消融了艺术的“学术性”吗?

  以青年艺术家为参照,目前业界所流行的架上绘画所呈现的普遍现象,即阳春白雪的表现图式,是“以美为美”的审美趣味的典型代表,由此引申出的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状态值得我们反思和重新审视──某一时间段所形成的创作风格的统一性是否具备时代特质,这种特质又是否符合我们所一直以来强调的艺术的“学术性”。(本期轮值主编:王宁)
rzSM-fyqefvx1755140.jpg
王宁 资深媒体人

认真你就输了
  年轻艺术家在当下阶段所呈现的创作的某种相似性,不仅仅是源于当下这个时代所赋予艺术的“创作使命”,这样说或许很多艺术家并不愿认同,毕竟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很难去将艺术创作与“使命感”联系到一起,或者说,认可“使命感”这种十分玄乎的说法。不过,除此之外,年轻艺术家创作面貌的近似更跟所谓的艺术市场的收藏风气变化有着直接的关联,甚至可以说是必然性的关系。
  并不是说艺术品收藏风气的变幻无常是件坏事,但就跟前不久看到的一种关于当代艺术的观点中所提到的,“当代艺术确立的收藏体系是精英阶层为区别于大众阶层而精心谋划的艺术骗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少数人为构成基数的精英阶层可以肆无忌惮的嘲讽那些‘外行人’。”或许,外行人们也正在为了能够融入这个精英阶层而愈加苟同这样的价值标准。
  消费性收藏真的是个好东西,能够让更多的人可以拥有艺术品,这样也可以保证有更多的艺术家能够借此而谋生,进而活的更好一些。谁规定艺术家一定要清贫如梵·高,非要饿死之后才能赢得身后名;也无需像刚刚创下拍卖纪录的黄宾虹一样,一定要说什么“50年后才能懂我”。用生前一贫如洗来换一个身后声名显赫不是今天这个时代所有资格要求年轻人去坚守的,房子、车子、票子还有孩子,年轻艺术家还真是有很多需要用艺术来换取的物质生活。
  这样说起来,艺术也就成了一项很常规的工作,这样的工作无需一定要求什么高贵,也无需要求什么精神世界的塑造,因为艺术本身在这个时代就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跟理发店里的凯文、托尼和安迪没什么区别,别看人家手里拿的是剪刀,可玩的一样是“艺术”,也被人尊敬的称呼着“老师”。
Eg_4-fyqefvx1638683.jpg
李杨雷 媒体人、艺术经纪人

消费性收藏:对艺术创造力的破坏和思想性的抹杀
  在前些年资本大量注入艺术市场,使其活跃的同时难免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在消费性收藏和艺术市场化的驱动下,使部分青年艺术家的创作迷失了方向,迎合市场的同时也使其艺术创作流于形式化和套路化。
  市场在不断地腐蚀着部分青年艺术家独立性及潜心探索意识的同时,更为沉重的是对艺术创造力的破坏和思想性的抹杀。某些类型的作品虽然一段时间受到市场的青睐,但“跟风式”、“流于形式化”、“缺乏创造力和思想性”的艺术创作必然会被历史的长河所淹没。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讨论学术似乎变得越来越奢侈!我们无法阻止,也没必要阻止艺术被商品化、消费化的趋势,但对于当代青年艺术家来说,艺术创作与市场保持距离,坚持艺术创作的独立性、鲜活的创造力和积极的探索精神至关重要。在漫长的艺术道路上想清楚追求的是什么?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什么?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形成怎样的关系?
NaQB-fyqincu1518837.jpg
张长收 媒体人、策展人

时代所需 对于艺术家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消费性收藏是相对而言,对于普通大众即非专业藏家来说,消费性收藏是指作品价格不高,比较符合大众审美趣味的艺术品收藏,当然其收藏价值也相对不高。而对于专业藏家而言,消费性收藏是指作品价格不太高,但并不一定符合大众审美趣味的艺术品收藏。
  我们通常所提到的“审美”是指“以美为美”,而到了收藏家的眼中一切发生了变化,看似美的作品却似“下里巴人”,看似丑的作品却如“阳春白雪”。写实油画、“小清新”,在大众眼中“美得不可方物”,当然其存在即合理,有市场需求,就会有一拨人去创作,暂且不论对与错,人各有志。但是,却难入专业藏家的“法眼”。
  做个假设,如果你是一个专业藏家,那么你是愿意收藏一百件雷同的作品呢,还是愿意收藏十件各不相同的作品呢?对于大多数藏家而言,作品越多元,藏品体系就越丰富。那么我们回到消费性收藏对艺术家创作的影响,我们应该鼓励艺术家尽量不去迎合市场,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妥协,这也是成为真正的艺术家的前提。如若不然,与大芬村的画匠有何区别?全部工业化流程化批量生产,机械重复地劳动,看着就累。
  举个栗子,上世纪90年代风靡一时的“卡通一代”,如今看来似昙花一现,而当时的人并不这么认为。因此,我们要反思,没有一个艺术家愿意做他人的影子,没有人愿意与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如出一辙。因为艺术家要追求个性,要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风格。但是,能否与这个时代产生关联,还要看艺术家的眼界和思维。不局限于国内,也不局限于架上,更不局限于艺术。所以,时代所需,对于艺术家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CYy-fyqefvx1639681.jpg
罗吟 展览策划、艺术经纪人

艺术需要有审美、价值
  艺术的产生是具有自发性的文化输出行为。艺术创作源于外界感知同时又受理性的指导,本能在具有创造性的,自然形成的习惯中逐渐孕育这种文化表达方式,在不断的实践中将本能促成了艺术。同时间阶段艺术传达的思想在同一个生活空间文化环境的影响下,会出现创作风格相对“统一”,有某种特质相似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艺术作品归根不能只倾向感性和形式,可以没有所谓的“知识深度”但一定要有层次与深度的价值,这样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暂且把某一时间段所形成的创作风格统一性理解为“艺术风格或者流派”,那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所谓流派是不是当下相对应时代的焦点,或着哪个能更好的引领、刺激到当代大众。艺术作品所具备的意义和兴趣原本相对小众化。不同的经济和文化背景,让他们对艺术品欣赏和消费形成了不同的等级和偏好。大众知觉无形中将艺术切分成许多流派,还将他们彼此独立出来并区分它们。这也便形成了由大众偏好度所诞生的派别影响力,而这些大众的艺术素养本身就有待提升。无论如何,相对更活跃,有创造力、感染力和想象力的作品更能吸引大众,甚至成为这个领域被言语和衡量的标准。
  “基础审美”和“学术”并不矛盾,人们也一直试图去理解艺术美学所产生的精神力量。表层的艺术效果产生于某种直接的刺激效果,或者来自于大众教条和习惯式的标准。深层的艺术效果则是大众有意识地领会客体的艺术价值。好的艺术品效果并不是从外部附加上去的,而是充满了深度的效果。从而变得有精神上的深度和活力,而不是流于浅薄。但同时很好的兼备两种效果的作品需要艺术家具备很强的综合能力和思想高度,尤其是青年艺术家更要加深自我艺术修养。
2mY4-fyqefvx1755059.jpg
李裕君 资深编辑、策展人

市场的利益性太浓,艺术的价值何在?
  近几年,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兴衰与转型,有市场相关人士提出“艺术品市场已经进入理性收藏、大众消费时代,艺术机构也在根据市场需求来不断调整经营策略”,那么很多艺术家因为生存问题,其创作也必然受到相关舆论的导向。当然,且不论这个观点的正确与否,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消费性收藏”的理念,是由市场行业内部人员提出,或许是行业人士吹捧市场兴盛的一种手段,目的就是希望更多的金融投资和收藏消费能够投入到艺术品市场领域中。
  一直以来,虽然我们提倡艺术家创作一定要真诚地坚持真正艺术的创作,不去迎合市场的变化,但是更多当代青年艺术家们却很重视现代市场的宣传和展览活动的作用。在我看来,这并不是存在什么问题,而更重要的是青年艺术家必须认识自我,艺术的内容和形式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好的艺术品一定要靠好的艺术语言和基本功来支撑,还是需要创作者真诚的情感投入和思想性、观念性的表达。因此,“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也是对艺术创作“艺术性”和“商业性”的两种形象表述。
  由此引申出的当下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状态值得我们反思和重新审视。艺术性的创作追求的是艺术本体的学术性价值,更多的是艺术家为了实现自身的艺术理想,考虑作品的艺术内涵、观念和思想的表达,是一种发自内心真情实感的流露,即是“阳春白雪”。故而和艺术市场的关系并不紧密,甚至永远也不会出现在市场上,而只会在博物馆中;商业性创作则会加入上当大比重的商业气息,如何获得更多的商业利益是这类创作需要考虑的主要内容,常走的是商业化发展的套路,并且这种商业内涵体现在艺术创作、受众接受、创作可否复制、宣传策略等诸多方面,所以这类创作常常是艺术家本身为了营生,紧跟市场潮流与热点进行相应创作,自然与市场关系紧密,即是“下里巴人”。
  综上所述,艺术创作无论在任何一个时间段所形成的创作风格的都具备时代的特质,但其“统一性”不能是一概而论含义,而是个体分析下的统一性特质,应区别分析其“学术性”和“商业性”的价值。艺术是纯真美好的,不可与艺术市场完全混为一谈,市场的利益性太浓,艺术和市场太多的牵扯,艺术的价值何在!
DF3I-fyqefvx1640015.jpg
王志刚 资深媒体人

艺术不仅要表现美,更要反应真实
  很多人都给当代艺术下过定义,当代艺术所体现的不仅有“现代性”,还有艺术家基于今日社会生活感受的“当代性”,艺术家置身的是今天的文化环境,面对的是今天的现实,他们的作品就必然反映出今天的时代特征。90年代以来,当代艺术社会学转向的市场主义方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艺术市场化大潮。当代艺术的关注从地下走到了地上,更多的被社会所接受、所消费。在市场的裹挟下,由于大众审美的普遍性,阳春白雪式的图像成为了大众所热捧的对象,唯美的画面诠释着小情绪、小趣味、小叙事,这样的艺术创作受到众多文艺青年和都市白领热捧。
  “小清新”的所有审美趣味都建立在消费社会的物质丰富的基础之上。它依赖于消费的基础而存在,他的出现可能跟后现代社会有关,它是一个全面的审美社会,景观社会、娱乐至上的时代,单纯的以美为美的时代。他们拥有前所未有的物质、开放,繁荣和自由,但同时失去了上一代艺术家和历史、形而上之间的亲近关系,以及从历史和现实关怀中生成的叛逆精神。“小清新”完全放弃了对现实和历史问题的关注和追问,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现代派审美风格的自恋表述,但是却又丢弃了现代派的审美现代性与工具理性之间的对抗张力,只剩下了自娱的快乐。“小清新”属于“治愈系”,而非“伤害系”。
  最后让我想起了王尔德,它的文学创作虽然属于唯美主义,在它的童话集里,他歌颂美,歌颂快乐,但他所体现的确是歌颂美的灵魂,这种灵魂是痛苦的,当美在毁灭的时候,灵魂得到了升华,留给我们依然是充满希望的画面,他们都因为爱和真实而永恒。当代艺术也是这样,以美为美虽然迎合大部分人的审美情趣,但这种美不应该仅仅是感官上的愉悦,更需要深层反应时代的痛点,这种美虽然阵痛,但它却显得尤为真实。
CE_F-fyqefvx1755228.jpg
曹茂超 策展人

对消费性收藏应保持警惕
  现在有一部分青年艺术家架上绘画作品中的审美趣味看起来有类型化,风格化的趋势,具体来说表现为色彩愈发清新,造型凸显理性,符号性物象雷同的现象。应该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以知识结构和地域土壤为导向的接收信息能力,第二是网络的发达所带来的信息共享的便捷,另外一个就是市场趣味的影响。
  从艺术史的角度来分析,只有第一种原因在过去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后面两种原因是当代社会前所未有的决定性因素。现在大家共享网络的便捷这个毋庸置疑,重要的是面对市场的态度,个人认为标榜不受任何市场因素左右的艺术家和跟着市场随波逐流的艺术家不足以信,好的艺术家都会是个人创作的坚守以及对市场因素的克制把控的很好的人,学术也就在这里生发。

关于“后浪派”
  2016年6月7日,“后浪派”正式成立。后浪派由从事文化艺术相关工作的有志青年自发组建,主要开展以专业研究、学术评论、项目策划、媒体传播、市场推广等活动为主体的相关实践,是一个不依附于任何组织、机构,且独立自主运作的文化艺术团体。
  宗旨:坚持以学术研究为主线,专注、开放、尖锐、客观。
『 5熊猫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5熊猫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哗哗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哗哗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哗哗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5熊猫网 』的立场无关,哗哗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哗哗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5熊猫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哗哗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5熊猫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11-1 07:05,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