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651|回复: 0
 Apr 发表于: 2009-9-16 14:28:56|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 秋拍华彩满堂 翰海15周年庆典拍卖五大亮点

 [复制链接]
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6日讯(记者初志英报道)  今年是北京翰海拍卖公司成立15周年,今秋拍卖,翰海将以庆典形式高调推出,自10月起,即携拍卖精品赴香港、山西、杭州、上海、山东巡回展出,11月在北京举行庆典拍卖会。此次秋拍翰海共推出拍品逾二千件,专场涵盖近现代、古代书画,扇画,法书楹联,古籍善本,当代水墨,国石工艺品,油画雕塑,玉器,金铜造像,文房清供,明清家具,古董珍玩等,共14个门类16个专场,总估价5亿至6亿元。

翰海庆典拍卖亮点一:宋代贾似道刻本原石《宣示表》

本场最重要且显赫的拍品当属宋代贾似道刻本原石《宣示表》。

贾似道刻《宣示表》是宋代赫赫显目的单行法帖,晚明出土于杭州葛岭的贾氏半闲堂旧址,此后辗转多家收藏并刊刻题记,流传有序。刻石碑阳为《宣示表》法书,小楷十八行,碑阴为金农题跋与嘉道年间著名金石大家张廷济的题记。另有一刻石为清乾嘉学者跋文。

钟繇所书《宣示表》被后世奉为楷书法宗,在书法史上具有无比崇高的地位。钟书《宣示表》墨迹无存,后世各帖传刻都出自王羲之临写本,临本北宋时期藏于内府,南宋末年归藏贾似道。贾氏十分珍爱此表,命门客廖莹中、名工王用和摹刻上石,刻石精妙绝伦,誉为无上妙品。贾氏衰败后,此石入土久埋,晚明时期重见天日。

贾氏此石极具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从晚明出土以来,历经名家收藏,题跋累累,无不给予高度评价。

钟繇是楷书书法的宗师,《宣示表》是他的代表作,各种笔法齐备,后世楷书都嗣法于此。不仅书法史著述说到楷书时无不首举钟繇,说到钟繇时无不首举《宣示表》,即使2007年我国发行《楷书》邮票时,也是首列钟繇的《宣示表》,可见此表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

钟书《宣示表》墨迹无存,王羲之临写本北宋藏在内府,从《淳化阁帖》开始,后世各帖传刻都出自此王氏临本。王氏原写本宋以后不存,此石为南宋贾似道摹刻,而且是单刻本,时至今日,岿然独存,不能不说是极其可贵的瑰宝。

此石虽刻于南宋末年,但是贾似道很快衰败,久埋土中,晚明时期才见天日。出土后得到历代藏家的珍爱,精心保护,很少传拓,所以直到今天字迹依然完好,石板完然如新,实属难得珍品。

楷书法宗共有六件,其余五件今天都有原石,只欠《宣示表》。此宋代摹刻原石,赫然复现于世,而且完好如此,《楷书》数典溯宗,至今得以六合,可谓奇缘。
图为宋代贾似道刻本原石《宣示表》.jpg


翰海庆典拍卖亮点二:罕见宋人绘画六开南宋册页

今秋,六开珍罕、稀见的宋人绘画将齐聚翰海拍卖,其中四开即《山水花卉图》册曾为清初宋荦的旧藏;《山水册》两开,包括《松岩观瀑图》、《高士与鹤图》,为王季迁旧藏。六开绘画出自马远、马逵、马麟的笔下。马氏家族影响两宋宫廷画坛百年有余,于画史记载共有五代七人,最为出众者为马远。本次推出的两套册页,属现存马氏之作的逸品或孤品。
  《山水花卉图》册是一件“二进宫”藏品。乾隆年间(1736-1795),它入藏清内府,大约在民国初年,被溥仪盗出宫外,几经周折,流散民间。“文革”时期,《山水花卉图》册被转交北京故宫博物院库房,1985年,经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鉴定,无异议,后因落实政策,退还原藏者。

其一《溪山行旅图》页(绢本墨笔淡设色,d18厘米),系佚名之作,唯钤有明末清初收藏家宋荦的藏印:“宋荦审定”。近景绘板桥流溪,高松垂藤,林下有曲径通到远处峰巅之间的宫观,有路人策杖、负担而行。斧劈皴与线条劲爽畅快,钩皴渲染并举,简而不率,系马远笔法。

其二《花卉图》页(绢本设色,d13厘米),右下角有名款“马麟”,钤“宋荦审定”。图绘两株虞美人,构图主次分明。稀罕的是,虞美人一茎分叉开两朵,而不是通常的一支一朵,即所谓的“奇花异草”。幅上右下角有马麟的名款,另该图的线条风格与马麟的《层叠冰绡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颇为相近。该图多用矿物质颜料,花瓣用白色的蛤粉勾勒,色泽依旧鲜亮。比较而言,马麟用笔纤细,画风较其父辈要柔和秀润得多。

马家与宁宗朝皇室有密切的君臣关系,他们曾多次在马远、马麟的画幅上题写诗文。有鉴于此,《山水图》页和《花卉图》页均是马家为皇室绘制扇面而提供的样稿,以供内府选样。这两开小幅扇页,据其尺寸,不可能是用于纨扇和其它之用。画幅虽小,仍是完整的艺术珍品。

其三《梅花草堂图》页(绢本设色,纵12.6厘米、横16厘米),幅上左下有名款“马逵”。钤有“宋荦审定”、“西暇诗老书画府印”;后归清内府,钤有三方乾隆皇帝弘历的藏玺:“乾隆御览之宝”、“御书房鉴藏宝”、“石渠宝笈”。对幅是明代王达侍读学士题诗:“西湖水涵冰色炯,众鸟不喧人更静;孤山堂下雪初销,一泓冷浸梅花影。刚风入座声珊珊,逋仙半醉倚阑干;吹上东南一轮月,万里银河鹤背寒。”根据诗意,画中是北宋诗人林逋赏梅的情景。图中绘杭州西湖孤山下的一座水榭,周围被帷幔遮挡,只露出临水一侧,案上香炉余烟袅袅;主人林逋头戴风帽,倚栏观梅。画家尝试在水中画梅树枝干的倒影,更觉湖水清澈似鉴。全图线条和名款笔法十分瘦硬,显然出自一人之手。马逵画艺虽不及马远,但存世画作颇为稀见,国内博物馆均无其画,国外尚存一、二扇面,此次聚首,甚为难得。

其四为佚名的《寒汀鸳鸯图》页(纵16.3厘米、横16.5厘米),绘画内容结合山水与花鸟,秋日汀渚,芦荻泛黄,流溪里一对野鸭在嬉戏,天空中两只灰喜鹊在飞翔。画家寄寓了安宁祥和的生活愿望,笔墨一反马、夏水墨粗劲一派的作风,多用中锋行笔,笔墨柔和、内敛,接近元初文人笔墨,故推断该图系南宋后期之作。

王季迁旧藏其一《松岩观瀑图》页(绢本墨笔,d26.5厘米),左下方有名款“马远”,“袁”字下的“辶”受损,款字略缺但无碍。另有王季迁藏印:“季迁心赏”。据其笔墨粗放、老辣的程度来看,是马远画艺成熟时期的山水扇面。是图绘一文士酒后半卧在松下,松树枝长叶疏,伸展自如,是典型的“拖枝马远”画法,马远用此法专事表现松、梅,展示其潇洒姿态,别具一格,直到明代院体浙派,追崇者依旧师仿不绝。

其二为《高士与仙鹤图》页(绢本墨笔,d26.5厘米),左下方有名款“马远”,钤“季迁心赏”。画一道士策杖前行,前有仙鹤导引,后有垂柳依依。一老者头戴道冠,老道的开脸为圆颧虬髯,敞怀曳杖,是马远常用的造型手法。仙鹤是道家坐骑,道士、仙鹤搭配,均出于此意。画家用笔酣畅,用墨虽淡,但淋漓不减、处处见笔。
这两开扇面中间没有夹扇柄的痕迹,可见它们在当时一经面世,就受到藏家珍视,没有作为纨扇使用,故经历约八百年风霜之后,品相依旧上乘。
马逵《梅花草堂图》设色绢本 12.6×16cm.jpg
《溪山行旅图》.jpg
马远《松岩观瀑图》水墨绢本.jpg

  翰海庆典拍卖亮点三:清紫檀雕云龙纹宝座

宝座,是帝王后妃宫殿正中设置的专座,亦为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御用宝座主要分为两种,一为木制髹金漆或朱漆金饰;一为硬木精雕细琢而成。其中,紫檀木制宝座因材质贵重、稀有,工艺精湛、特殊,更显弥足珍贵。

本件紫檀雕云龙纹宝座,围屏由后向前成阶梯状,屏上满布浮雕,如意云纹及龙纹。后背正中高浮雕云龙戏宝珠图样,三条猛龙奔腾穿越在灵芝形祥云中,姿态生动威猛。背面雕刻缠枝莲及拐子纹,两侧扶手内外两面均雕刻云龙纹。座围正中镶白木板,漆红雕花卉、福寿纹,其上饰以描金,纹饰绘画细腻流畅。板式坐屉,髹漆描画,背面罩黑漆,板下有穿带,屉下束腰,束腰下有托腮为如意云纹,牙条正中作垂洼堂肚,束腰和牙板满饰灵芝祥云,牙板前面高浮雕双龙戏珠,两侧雕暗八仙纹,鼓腿彭牙,外翻马蹄,框式托泥,带龟脚。

紫檀属极为贵重的木料品种之一,数量稀少,历来为世人所宝。紫檀木主要产于南洋地区,自明代起,大量珍贵木材通过官府采办与民间交易汇于中国。至明朝末年,南洋各地的紫檀木基本采伐殆尽,清代宫廷所用紫檀木全部为明代所采,至清中期,皇家所用紫檀木料更为紧缺。

紫檀具有微妙奇美的木纹和丰富的视觉层次,特别适合表现精细、繁缛、高浮雕的雕刻技法,加之紫檀的“贵”惟有皇家能够承担,因此,紫檀木成为清代宫廷家具的首选材料。在制作过程中,采用特殊工艺“大内紫檀工”,手法细腻、精湛,非常考究。以雕饰为例,“紫檀工”多采用“铲地”浮雕,将图案之外的底子全部铲平,使图案或线条凸显出来,立体感极强。宫廷紫檀家具的浮雕,底子平整如镜,细微之处颇具神韵。

今秋,翰海将拍卖的“清紫檀雕云龙纹宝座”,形体宽大,造型庄重,雕琢精细,纹饰繁缛,时代特征鲜明,充分显现帝王尊贵气度,殊为难得。
清紫檀雕云龙纹宝座.jpg


翰海庆典拍卖亮点四:蒙古藏传佛教艺术经典 17—18世纪 弥勒佛

弥勒为梵文Maitreya的汉文音译,意译为“慈氏”。在佛教世界中,他兼有菩萨和佛陀的双重身份。与菩萨和佛的双重身份相对应,弥勒的形象也多分为菩萨装和佛装两种形式。此件弥勒佛立像属于蒙古地区流行的藏传佛教造像系统,融入了蒙古族独特的审美和文化特质,为蒙古藏传佛教艺术的经典之作。

蒙古族接触藏传佛教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夏时期。1279年建立元朝后,以元世祖忽必烈为首的元朝皇帝采取了礼遇藏传佛教的策略,藏传佛教开始在蒙古上层迅速传播。进入明代后,尤其是1578年格鲁派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应蒙古和硕特部首领俺答汗之邀前往青海传法之后,藏传佛教信仰迅速渗入蒙古各部。具有蒙古特色的藏传佛教寺院──召庙如雨后春笋般矗立在蒙古草原之上,佛像也由早期从西藏和其他藏区迎请为主迅速转为本土创作。其中扎那巴扎尔鹤立鸡群,率先于17世纪开创了闻名于世的蒙古藏传佛教艺术流派。

扎那巴扎尔系清封蒙古著名的哲布尊丹巴活佛、佛学家、政治家和艺术家。在世期间,倾心弘传佛法,其中最重要的举措之一就是广建寺院,绘塑佛像。所建寺院尽管大多已经被毁,但有不少金铜佛像存世,从而勾勒出他所创建的蒙古藏传佛教艺术流派的大致面貌:雕塑形制较大,人物比例精准,造型优美,气质典雅,充满活力,高度多在70厘米左右,整体浇铸,通体镀金,均匀流畅,光彩流溢。虽然受到西藏佛教艺术的影响,但却极力追范古代佛像风尚,体现出比较浓郁的古代尼泊尔和印度雕塑的遗风。此件弥勒造像正是这一时尚的代表。

这件菩萨立像,圆润饱满的面容充满朝气,修长俯视的双眼饱含慈祥,嘴角一丝恬淡的笑意更是写满了无限的深情和爱怜;身躯伟岸健硕,英气四射;五官、四肢比例协调,犹如黄金分割一般优美;金光流溢的肌肤犹如行云流水,蜿蜒起伏,优美的轮廓线条展现无遗。左手上举,前伸,作说法印;右手自然下垂,持甘露瓶。左脚略为前迈,支撑重力,亭亭玉立于莲座之上。从顶髻上装饰的佛塔和右手的甘露瓶可知,作品表现的是一位充满智慧、年轻英俊的弥勒佛王者之像。
17-18世纪 蒙古 铜鎏金弥勒菩萨立像 H57.8cm.jpg


翰海庆典拍卖亮点五:明成化青花花卉纹罐

明成化帝朱见深,宽仁雅逸,擅长丹青,赏玩瓷器更是青花与斗彩兼爱,尤喜玲珑小品,故成化青花瓷十分精美,胎质洁白细腻,釉质莹润,造型隽秀,线条圆润柔和。曾有古人赞曰:“唯恐风吹去,还怕日炙消”。翰海将上拍的“明成化青花花卉纹罐”,无论器物外形之隽永,青花点染之意境,均经典地代表着成化官窑瓷器精巧秀雅之美。

成化器以玲珑、轻盈的小品居多,此件小罐与故宫博物院藏“明成化青花山石花卉纹罐”别无二致,罐身丰肩敛腹,线条张弛有度,精巧雅致。罐身外壁满绘青花花卉,枝叶柔美,造型俊逸,别有一番恬淡恣趣隐逸其间。青花发色纯美淡雅,款识“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以圆润中锋运笔,藏锋写出,大字楷体,笔画遒劲挺拔,这一书体贯穿本朝,为明代一绝。

《明史·食货志》记载:“成化时遣中官之浮梁景德镇,烧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费不赀。”可见当时制瓷之精益。成化官窑青花瓷,一改永宣以来雄健豪放的风格,青花发色淡雅,纹饰工细秀丽,造型玲珑端巧,后世评价甚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成化青花瓷八十余件。翰海此次推出的“明成化青花花卉纹罐”,釉色温润淡雅,构图清澹雅逸,为不可多得之逸品。(信息来源:中国经济网)
明成化 青花花卉纹罐 H10cm “大明成化年制”楷书款.jpg
『 5熊猫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5熊猫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Apr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Apr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Apr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5熊猫网 』的立场无关,Apr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Apr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5熊猫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Apr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5熊猫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3 11:15, Processed in 2.277604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