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33|回复: 0
 黄腹角雉 发表于: 2025-4-16 13:27:03|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2025年] 化解“天屎之路”烦恼,简单驱赶并非上策 | 新京报专栏

 [复制链接]
  : 新京报网
7f1a-45e3d6ddca32a359717b2ffec2dcd368.png
  资料图:夜鹭正在休息。图/新华社
  据中国新闻网综合报道,近日,郑州闹市区的“天屎之路”引发热议。春夏时节,夜鹭在街区法桐树上筑巢繁殖,鸟粪随风飘落,行人、车辆频频“中招”。有人认为这是生态环境改善的象征,也有人抱怨生活受到了实际干扰,关于夜鹭的“留”与“迁”一时众说纷纭。
  “天屎之路”一词颇似黑色幽默,却也折射出城市化进程中人与动物共处的深层矛盾。随着城市生态的逐步修复,当野生动物以“常住居民”身份进入闹市区,类似问题只会越来越多,传统的城市治理逻辑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因此,如何在保护动物栖息权与优化人居环境之间找到平衡,已成为现代城市治理的“必答题”。这场“不请自来”的生态回归,正在重塑城市文明的底层逻辑。
  从“人类中心”到“共生共存”
  传统城市治理的逻辑是以人类需求为核心的,动物被视为需要被驱逐或管理的“他者”。然而,随着生态意识的觉醒,这一逻辑正在发生深刻转变。动物不再仅仅是“资源”或“景观”,而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存权与人类的生活权同等重要。
  这种伦理转向对城市治理提出了全新要求。也即,城市治理理念需要从“控制自然”转向“适应自然”。
  事实上,郑州城区夜鹭的聚居并非偶然,而是历史迁徙路径与城市生态的交互结果。简单地驱赶或迁移夜鹭,不仅违背动物习性,还可能破坏其种群稳定性。与其试图改变动物行为,不如通过调整城市空间布局,为人类与动物的共存创造条件。
  这就要求,相应的治理手段需要更加“精细化”。在夜鹭问题上,郑州市民采取的“撑遮雨棚”“随身带伞”等应对措施,实际上是对治理方式的民间补充。城市管理者其实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例如,在夜鹭繁殖期设置缓冲区,限制车辆停放;在鸟类活动频繁区域安装防护网,减少鸟粪对公共设施的损害;通过生态教育提升市民对野生动物的包容度等。
  在这个过程中,城市治理尤其是闹市区的治理目标,需要从“零和博弈”转向“多赢共生”。要明晰的是,人与动物的关系并非非此即彼,而是可以通过科学规划实现双赢。
  这方面,有不少可供借鉴的国际经验。比如,荷兰阿姆斯特丹为蝙蝠设计“生态廊道”,既保护了蝙蝠的栖息地,又避免了其对居民生活的干扰。一些地方的“垂直森林”建筑也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
  很多国际经验表明,城市治理的终极目标不应是消除矛盾,而是找到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建立可持续的冲突转化机制
  考察国际上成功的治理案例,我们会发现,成功的城市人兽共生实践往往具备三个共性特征:尊重自然规律,避免其过度繁殖破坏生态平衡;建立弹性治理机制,从系统性视角解决问题;培育社会契约精神,形成自组织的共生秩序。
  城市治理的最高境界不是消除冲突,而是建立可持续的冲突转化机制。这种“顺势而为”的治理智慧,展现了对生态规律的深刻敬畏。
  郑州夜鹭的“留”与“迁”之争,最终应导向“如何让共处更舒适”的解决方案。正如新加坡将城市定义为“花园中的城市”,其本质是承认人类与其他生物都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平等参与者。
  “天屎之路”的争议不是单纯的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话题,而是现代城市生态建设与治理的课题。站在城市文明演进的维度看,这恰似一面镜子,照见我们从“征服自然”到“敬畏自然”的认知跃迁。
  未来的城市不应是人类的专属城堡,而应是万物共生的生态共同体。当我们将鸟类粪便视作生态系统的代谢产物而非肮脏废物,当城市规划预留出“非人类居住区”,城市才能真正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桎梏。毕竟,能容得下翅膀与爪印的城市,才配得上“文明”二字的分量。
⊙作者:徐斌荣(自然保护工作者)

  编辑/马小龙
『 5熊猫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5熊猫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黄腹角雉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黄腹角雉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黄腹角雉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5熊猫网 』的立场无关,黄腹角雉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黄腹角雉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5熊猫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黄腹角雉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5熊猫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7 04:07,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