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144|回复: 0
 红脚鲣鸟 发表于: 2023-12-31 23:59:00|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2023年] 没有资本“加持”,科创能否“跑出来”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科学报
d732-56b743393d5fd6d1956614f7e5d27b99.jpg
  圆桌对话现场,从左至右分别为黄平、陆雄文、马剑鹏。
⊙记者:张双虎

  “2023复旦管院科创周”活动日前在上海举行。在开幕论坛上,围绕科学家转型创新企业家的经验与实践等议题,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院长、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领军科学家马剑鹏和国泰君安创新投资医疗健康负责人黄平进行了一场圆桌对话,深入探讨了科学发展与全球开放式创新的未来图景。
  科创成功率为何普遍偏低
  陆雄文:有数据表明,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的创业成功率只有3%。在科创实践中,中国科研人员如何才能获得更高的成功率?
  马剑鹏:3%的创业成功率已经非常高了。实际上,中美科研人员都面临创业成功率低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和学生“成就”了硅谷。就连学术水平和斯坦福大学不相上下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科创方面也未能达到斯坦福大学的成就。这是因为斯坦福大学有独特的政策和文化氛围,允许教授把研究成果、技术带出学校去创业,如果创业失败仍可回校任教。
  但很多机构不允许研究人员随便将成果带走,甚至不允许他们去公司担任要职。如果科学家在创业过程中受到原机构的阻挠,那他取得成功后就很少会捐钱反哺原单位,而斯坦福大学的政策则让创业成功者愿意给学校捐款。实际上,单靠科学研究没钱可赚,科学家大多是“为真理而奋斗”,或者为在科学史上留名。而科学家创业成功后给学校捐款,用自己的名字建实验室、大楼,同样能名垂青史。
  VC素质高,科创更成功
  马剑鹏:我最近在创业,为了吸引风险投资(VC),我得理解VC是怎么想的。我认为斯坦福大学成功的原因与VC的素质有关。科学家不懂资本运作,如果某个区域的VC素质高,那科学家成功的可能性就大。
  黄平:通过很多失败事例不难发现,导致创业失败的主要因素是投资人和创业团队不团结、彼此不信任。当创业者选择投资人、投资人选择创业者时,一定要清楚大家是不是真正“站在一条船上”,仅以利益为纽带的“绑定”是最脆弱的。一家初创企业发展10年、20年,一定要有更远大、超越金钱的东西让你愿意为之奋斗。
  马剑鹏:科学家通常不懂投资,因此创业初期对VC会有一定戒备,因为这个领域的“坑”太多。VC投了科学家,双方就像结婚一样,目的是将公司发展壮大,如果“婚后”感情受挫,整个事业就会遇到麻烦。无论A轮还是B轮融资,都要像“击鼓传花”一样让资本进得去、退得出,最终所有资本都希望这家公司能够成功才行。
  黄平:我加入的第一家VC是一个美元基金,也见证了很多创业项目的成长兴衰。我觉得科创成功的最主要特性是创业者要有学习能力。从创意到产品、从产品到收入、从收入到利润、从利润到现金流再到上市,这对创始人的知识技能、经验、背景要求是不一样的,你不可能凭借一套成功的经验就“一招鲜吃遍天”。因此,创始人要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迅速学会最需要的技能。
  VC要“对赌”,科学家怎么办?
  陆雄文:投资人并非因为一个专利就能被“打动”,他们经常要求“对赌”,这让很多科学家不敢创业、不敢花钱。我有一位校友融到2000万元投资,却放在账上两个月不敢动。他说“这个钱是别人的,万一做错了人家会要回去的”。科学家不敢用钱,那技术创新还怎么推进?
  黄平:“对赌”是解决信息和风险不对称的工具。当创始人和投资人无法取得互信的时候才会使用这种工具。当前,专业机构和非专业机构的各种热钱涌进投资市场,如果投资者看不懂技术,唯一的工具就是“对赌”。既让科学家承担失败的风险,又想在成功后共享成果,这其实已经处于双输的境地。
  如果VC看好一项早期技术,相信这位科学家,且从估值看未来的回报匹配风险,这时候没有人会去“对赌”。因为“对赌”是一种相互制约,你把我“卡”在墙角,我也会尽力把你的脖子卡住。
  陆雄文:科学家在创业的时候,一项技术、一个专利最终能不能形成产品,这个产品能不能量产并被市场接受,科学家其实并不知道,所以也不敢承诺。然而,资本就要“对赌”,科学家输了就会倾家荡产,这会遏制科学家的创造性,也会影响国家科创大局。
  黄平:“对赌”其实有更宽泛的含义,比如要求事情推进有节点、有里程碑,什么时候拿出产品、什么时候上市都有时间规划,但用个人资产承担连带责任并非惯例。
  资本如何“加持”科创
  陆雄文:中国有四代企业家。第一代是乡镇企业家;第二代是“国退民进”的转制企业家;第三代是互联网企业家;第四代是科创企业家。科创企业家多数不纯粹为名利而努力,他们有情怀、想成事。你觉得没有资本加持推动,科创能否“跑出来”?
  黄平:科技成果转化中最主要的资源是人,有人才的地方一定会孕育出好的公司,只不过硅谷有一套科技转化系统,波士顿有另外一套,保持多样性才是最好的。
  创业是创业者和投资人的一场共同历练,双方能否从一开始就形成一致预期很重要。此外,创业者也许是杰出科学家,但并非全知全能。VC除了给予启动资金外,还要协助创业者把产业落地、增强商业运作系统和能力,甚至帮创业者搭建运营团队,这都是VC应该提供的“投后赋能”项目。如果VC只是投点钱就撒手不管,那失败率可能会更高。
『 5熊猫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5熊猫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红脚鲣鸟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红脚鲣鸟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红脚鲣鸟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5熊猫网 』的立场无关,红脚鲣鸟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红脚鲣鸟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5熊猫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红脚鲣鸟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5熊猫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4-30 22:20,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