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113|回复: 0
 小儿狼 发表于: 2016-11-18 18:06:26|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2016年] 高培勇:扩大赤字绝不是减税降费的措施

 [复制链接]
dp_N-fxxwrwm8141634.jpg

  “《财经》年会2017:预测与战略”于2016年11月17日~18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出席并发表演讲。他表示,如果用扩大赤字增发国债的办法支撑政府减税降费,它无异于以往的扩大需求、刺激需求为主要导向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操作,它绝对不是着眼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减税降费的措施。

以下为演讲实录:
  高培勇:降低宏观税负的确是一个带有转折性意义的一个新的提法,往前追溯二十年,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说法。大家可能会说,以往提过减税,以往的减税都是在前面添加限制条件的,比如90年代东南亚金融危机提过减税,那时候的减税前面加了一个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也提过减税,这时候提的是结构性减税,实际上总的税负水平是不变的,只是税负构成要素之间结构性的调整。所以,今年7月份中央政治局提出降低宏观税负,的确是一个值得大家关注的重大信号。
  另外,我觉得它也是一个应势而生的提法,去年提出进行结构性供给改革,有五个方面的任务,“三去一降一补”,到现在快一年的时间,其中前三个方面,大家的说法还是比较多的,比如去产能,究竟去什么产能,当把煤炭和钢铁作为去产能的对象,有人又说钢、煤价格又上升了。比如去杠杆,去到多大的合适,这一轮房地产的风波也提出一些疑问。去产能是必要的,但去什么样的产能,谁来去产能,大家还是有不同意见的。
  归结起来,无论不大,共识之点达成的,主要是降成本,补短板,下一步更多的是要在这两方面来发力。其中降成本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从政府角度应该着力推动的措施。降成本包括几个大的方面,比如生产成本、流通成本、宏观税费成本,从政府角度讲,首先要把宏观税费成本降下来。贾所长谈到的是中国的宏观税负,其实不是一个特别严谨的概念,因为我们整个政府收入当中,按照2015年测算,只有66%是属于一般公共预算,剩下的属于收费的收入,加总求和,把税和费都纳入视野,我们应该换一个名称,叫“宏观税费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相对于税来讲,降费应当是一个主要的着力点。
  更为关键的要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拿什么来降低宏观税费。不讲其他,就讲今年,一般公共预算18万亿支出,假如这是一个不变的量,在这个前提下怎么降低宏观税负,怎么降低宏观税费负,从政府的角度,也是希望把宏观税费负降到最低,但政府是要花钱的,政府花的每一分钱都要转换成税和费向大家收取的,所以,我看到的各路媒体提到的降低宏观税费的比较一日说法,就是扩大赤字的办法,一手把税降下来,另一方面政府可以扩大赤字,有人甚至放出这样的话,今年财政赤字占GDP比重3%,甚至提到10%也是可行的。我们就按照这样的思路往下延伸,如果这样做,能不能真正的降成本?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说了一句话,财政赤字增加了5600亿,重要的是为了支撑营改增的全面推进当中实现的减税效果,换句话说,我们是以扩大赤字来实行减税的做法,这种做法短期是可以的,如果长期走下去会出现什么结果。
  比如2017年,大家希望再减税,假定再减5000亿,可以,那么就再增加5000亿的赤字,赤字是由发行国债弥补的,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就是一手减税一手增发国债,这样一种财政融资方式之间的替代。表面上看税收减下来了,实质层面看,资源的配置格局并没有发生变化,为什么呢?政府还是要花18万亿,只是从百姓手里融资的性质发生变化了,原来是找你征5000亿的税,现在是找你借5000亿的债,你还是要把5000亿割让给政府,资源配置格局没有发生变化。
  另外,我们重要的是关注以后怎么办。有人说政府的债可以永远不还,像地方债那样长期置换滚动下去,我承认,这是一个办法,可以说政府每年发5000亿来置换,但请大家注意,在国债的运行机制上有一个铁律是不能逾越的,那就是本金可以置换,利息必须加入到政府的支付当中去,如果利息也作为置换的一个筹码,就变成债务规模像滚雪球一样扩大,进入到恶性循环状态。所以这5000亿是有利息的,比如利息按照5%的利率来算,250亿,这250亿必然加入到政府支出规模当中去,18万亿+250亿,这250亿找谁要呢?肯定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或者放到税收当中去,或者继续增发新的国债,而且每年都有这样250个亿,肯定是要作为成本进入到宏观经济运行系统当中的。
  所以,我想说一句话,如果用扩大赤字增发国债的办法支撑政府减税降费,它无异于以往的扩大需求、刺激需求为主要导向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操作,它绝对不是着眼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减税降费的措施。它绝对也不会,至少长期来看,不会达到降成本的目的。它也不是改变资源配置格局的根本举措,因为降成本的目的是为了调整资源配置格局,所以,我们有个结论。如果是着眼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降成本的措施,如果真的是要把减税降费的着力点放在降成本,只有一条,那就是税收和收费的减少必须同政府支出规模一同减。
『 5熊猫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5熊猫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小儿狼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小儿狼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小儿狼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5熊猫网 』的立场无关,小儿狼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小儿狼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5熊猫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小儿狼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5熊猫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8 08:50,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