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104|回复: 0
 落花 发表于: 2016-11-16 07:06:07|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2016年] 电商代秒族调查:类似黄牛党 或成个人信息泄露源头

 [复制链接]
源自:经济参考报
原文标题:电商平台“代秒”业务潜藏安全隐患

  专家称影响网购公平属不正当行为
  近年来,随着各大电商平台陆续推出“秒杀”、“秒抢”等促销活动,催生了一批“代秒族”、“代拍客”。这种专门替网络消费者进行抢购的服务是否合理?会不会影响网络购物的公平?会否成为网络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的源头之一?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代秒族”一张优惠券赚50元
  今年的“双十一”开始前,不少网购达人已早早把“购物车”装满,只等着11月11日凌晨那一刻开始抢购。实际上,如今“双十一”的战线被拉得更长,淘宝、京东亚马逊等多家电商平台早已陆续推出了赠优惠券、秒抢等相关活动。
  上了一天班已没有足够精力在半夜守着电脑抢单,但又不想错过这么好的促销机会,怎么办?为满足这些上班族网购达人的需求,电商平台上涌现了一些“代秒族”、“秒杀客”,专为其提供“秒抢”服务。
  24岁的吴先生就是“代秒”族中的一员。他是一名在校学生,今年通过“代秒”优惠券,吴先生以50元的价格卖出4张京东满减300元的优惠券,共赚了200元。
  吴先生告诉记者,一次无意间在“什么值得买”平台上看到有消费者在收优惠券,就萌生了“代秒”优惠券的念头,并在尝到甜头后专门开了两个账户用于抢优惠券。
  吴先生说,实际上一张券卖50元不算低,但照样有人收,因为对于这些买家来说,用优惠券可以减300元,他们还相当于“赚”了250元。
  对此,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在读博士徐超说,不少平台发放优惠券的时间不合理,又是限量发放,的确存在市场需求。

业内:“代秒”类似网络“黄牛党”
  前不久,记者在淘宝网上以“代秒”、“代拍”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出现了“哎哟代拍”“二呆槑专业代拍代秒”“老猎代拍”“恿氣专业代拍”“超凡代抢”等商家。
  这些商家页面上的“代秒”流程显示,消费者需要向其提供商品链接、开拍时间、淘宝账户和登录密码等信息,同时还注明消费者需配合“代秒”商家在指定时间内付款,逾期代拍费用不退等要求,并声称“拍中率达100%”、“账户交给我们绝对安全”、“不会变动账号的任何信息”。
  记者通过搜索多家代秒商家页面发现,代秒的价格分为5元、15元、100元等不同档次。至于销量,一些商家近期卖出了几十份甚至数百份订单。其中,服装、家电、演唱会门票等商品的“代秒”较多,也有部分商家的“代秒”业务涵盖了淘宝平台上的所有店铺和商品。
  一位有过“代秒”经历的消费者说,之所以选择“代秒”服务是因为实在没有精力去半夜抢单,而这些“代秒”商家的收费也还算合理,可以接受。
  “老猎代拍”店主告诉记者,根据“代拍”的难易程度和商品的热门程度的不同,价格不同,而相较于平时,秒杀活动期间的“代拍”价格会有所上浮。
  近日,记者再次搜索时发现,一些“代秒”店铺和商品已下架或转移。据业内人士透露,大平台对这种“代秒”模式的打击力度相对较大,为此,不少想钻空牟利的“代秒族”就将生意转移到了其他小型垂直电商平台上。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与权益部分析师姚建芳表示,虽同为抢购,但“代秒”商家通过软件或人员辅助,抢购的速度和成功概率都比普通消费者高出很多,这种团队化或系统化操作就有些类似黄牛购票行为。

专家:需注重信息安全
  这种“代秒”服务让全民消费的网络促销节的实惠最终优先落在了少数人的手中。在业内专家看来,这涉及了公平问题,属于不正当的“竞赛”,且商家从中牟利,不仅扰乱了抢购秩序,这种人为更改消费需求的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
  不仅如此,更大的问题在于潜在的信息安全隐患。姚建芳指出,由于淘宝账号、登录密码关联支付宝、信用卡、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隐私信息,商家虽保证消费者的信息安全,但也不排除其利用个人信息进行不正当交易行为的可能性。
  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研究咨询中心副主任李易说,也可能出现一些“潜伏”的诈骗集团以“代秒”业务等为诱饵,消费者主动提交个人信息后,通过长期积累信息而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电信网络诈骗。
  阿里方面则回应表示,任何代理的服务都有信息泄露的风险。对于专门哄抢倒卖的黄牛等恶意行为,阿里已有专门的数据模型,可以识别并主动防控,维护商家和消费者的正当权益。而对于高风险账号,淘宝会第一时间进行安全提示和密码修改提醒,并采取临时保护措施,直至用户完成密码修改。
  业内专家指出,实际上电商平台缩减“代秒”空间并不难,需要制定更加合理的优惠券发放机制,并建立监控体系和处罚机制进行有效管理。李易认为,电商平台尤其是大型电商平台要发挥其技术优势,加大打击力度,进行“反代秒”,通过监测IP、大数据侦查等方式判断并切断不正当的“代秒”操作。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并强化其对消费者的告知义务。
  “消费者对待网络购物的心理应日渐成熟,保持理性。而相关监管部门应积极关注,对网络代秒等新现象给予相应规范。”姚建芳说,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电商法出台,但电商与实体消费关联紧密,也能运用一些现有的相关法律对其进行规范处理。
『 5熊猫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5熊猫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落花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落花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落花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5熊猫网 』的立场无关,落花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落花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5熊猫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落花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5熊猫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1 21:27, Processed in 0.0312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