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940|回复: 0
 Apr 发表于: 2009-8-26 15:56:25|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雕刻] 浓郁的国画的写意神韵 吴为山的“意象雕塑”

 [复制链接]
吴为山雕塑《李白》.jpg


对于国画,我纯属外行,因而不敢妄言“认为”。只是看得多了,便似乎有点“感觉”而已。国画之中,我尤爱写意画。写意之道,难以尽言,初而写形,继而写意,终则写心。写心不离形意。形在似像非像处,意在似有似无间。

第一次看吴为山的肖像雕塑,是在中国美术馆。一步入展厅,尚未细看,心灵便为之一振,我首先感觉到的便是浓郁的国画的写意神韵。吴为山的肖像雕塑,有的刀劈斧削,删繁就简,有的云遮雾罩,朦朦胧胧。其具象往往简约、模糊、概括,然势、态、形、神,则惟妙惟肖,其艺术的感染力,似乎越过了视觉,直抵心灵。

吴为山国学功底深厚,又游学海外多年,对于西方雕塑的研究,颇有造诣。也许正因为如此,他从而获得了“山外观山”的视角,对于民族艺术的审视,便多了一层深刻和清晰。纵观他的创作,不乏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元素,但其文化内涵和精神主体仍然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气派和中国神韵。季羡林先生于十多年前初见吴为山及其作品时,便十分欣喜地称赞他“独辟蹊径,为时代塑像,为文化塑像”,“将文化精神融入历史发展生生不息之长河中,扬中华之文化,开塑像之新天”。

吴为山的雕塑作品多为人物,但我总觉得,其手法和韵味,似乎更多源自中国传统的写意山水。其实,山水也好,人物也好,花鸟鱼虫也好,写意的要义,无不在于传神。恰恰在这一点上,吴为山得其要旨,他将国画的写意成功地运用于肖像雕塑,以神写形(邵大箴语),以意取象,形神意象,浑然一体,从而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独辟蹊径,创立了“意象雕塑”这一雕塑艺术的崭新体系。吴为山虽成名多年,但尚属年轻,他自己也说仍在不断地否定自己。我无力对他的作品作出学术评价,也无意对他的未来进行预料和估量,但看他的作品,的确给我一种新奇和振奋,一种民族文化的自信,一种关于继承与创新、民族与世界的感悟。吴为山的作品让我再次感受到,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是一片广袤而深厚的土地,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继承发展的母体,也是当代中国艺术开拓创新的源头活水。

需要说明的是,写意、工笔在国画技法上虽属于大的分类,但一些国画大家的作品中,两者常常交互使用,熔为一炉。我从吴为山的肖像雕塑中,也常看到工笔的精雕细刻,特别是画龙点睛之处,工笔的功力更是清晰可见,比如,李白那傲然翘起的胡须、费孝通那慈祥睿智的微笑、弘一法师那悲欣交集的眼神……

(作者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文联主席)(信息来源:扬子晚报 孙家正)
吴为山雕塑《行吟中的林散之》.jpg
吴为山雕塑《相声大师马三立》.jpg
『 5熊猫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5熊猫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Apr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Apr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Apr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5熊猫网 』的立场无关,Apr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Apr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5熊猫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Apr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5熊猫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6 10:55, Processed in 0.5460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