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92|回复: 0
 雕鸮 发表于: 2021-12-30 19:09:00|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2021年] 光明日报: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须系统破解

 [复制链接]
源自:媒体滚动
源自:光明日报

  【光明时评】
  近年来,因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频频发生,全社会已经形成了电动车自行车不应上楼充电的共识。今年8月1日施行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明确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此外,各省份也相继出台地方法规,对电动自行车上楼作出严格要求。
  电动自行车上楼现象少了,但新的问题再次出现。有媒体报道称,为了保证电动自行车的使用,拆卸电池入室充电和从室内甩飞线的现象多了起来。而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室外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充电柜远远无法满足需求,也包括充电设施接口不匹配问题。由于一些充电设施执行商业用电价格,并且叠加了相应的服务费等,使得用户充电费用远高于在家充电,从而降低了充电设施的利用率。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过3亿辆。与之相关的是,今年1至10月,全国发生电动自行车及其电池故障引发的火灾共1.4万余起,死亡41人,受伤157人。于普通民众而言,电动自行车是便利他们日常生活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因此,尽管电动自行车潜在的火灾风险巨大,但显然又不能为了避免风险而一禁了之。
  电动自行车在指定场所充电难的问题,考验的是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如今,全国上下都在大力推行绿色出行,对于新能源汽车给予了很多政策倾斜。实际上,电动自行车同样是符合绿色出行理念的交通工具。从这一角度出发,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在规范电动自行车使用的同时,也应同步解决其在实际使用中面临的难题,在令行禁止的同时网开一面。
  相较于居民区配套车位不足、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不足等问题,生活居住区内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配套和费用问题显得更为急迫。因为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刚需,正在迫使一部分民众不得不冒险在家充电。这完全无助于降低电动自行车火灾风险,实际上消解了电动自行车相关法律法规的权威性。
  对于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问题,相关部门应从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方面着手,让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和公共卫生间等公共服务设施一样,成为当下社会公共服务的标配,以解民众燃眉之急。此外,在完善相应设施布局之外,在平衡技术难度和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电动自行车的国家标准,从技术角度倒逼产品质量的提升。毕竟,室外充电只是为了减少发生火灾时的人身财产伤害,并不能降低电动自行车潜在的危险性。
  (作者:陈城)
『 5熊猫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5熊猫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雕鸮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雕鸮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雕鸮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5熊猫网 』的立场无关,雕鸮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雕鸮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5熊猫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雕鸮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5熊猫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3 11:20, Processed in 5.179209 second(s), 6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