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129|回复: 0
 灰腹角雉 发表于: 2021-12-30 00:19:00|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2021年] 香蕉一直处在灭绝的边缘,但这项古老技术有望拯救它们

 [复制链接]
源自:环球科学
2588-73e513e72b83ef21fe870728614987b7.jpg
⊙编译:戚译引

  每家水果店都能买到的香蕉,其实长期以来面临着灭绝的危机。这是因为全世界的香蕉植株遗传基因非常单一,一旦暴发真菌感染,很容易导致“团灭”。不过最近,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团队(University of Cambridge)改进了古老的嫁接技术,有望提升香蕉等农作物的遗传多样性,这项研究近日在《自然》(Nature)发表。
  1
  你吃的每一根进口香蕉,几乎都可以追溯到同一个祖先,那就是英国德文郡(Devonshire)一座庄园里的香蕉树。
  1870年,园艺师 Joseph Paxton 得到了一棵从毛里求斯运来的香蕉,把它种在查茨沃斯庄园(Chatsworth house)。他用他的雇主、庄园主德文郡公爵夫妇的名字,将这株香蕉命名为卡文迪许香蕉(Cavendish banana)。
  Paxton 对这株香蕉精心呵护,因为担心它不适应英国的气候,他设法将它周围的环境维持在 18~30 摄氏度。五年后,这株香蕉终于开花,结出上百根香蕉。伴随着当时英国的殖民扩张,这株香蕉的幼苗又被传教士们带到了太平洋地区,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
  在当时,世界上最流行的香蕉是大米七香蕉(Gros Michel)。直到 20 世纪 50年代,一场香蕉枯萎病(banana wilt)对香蕉产业造成了重大打击。这种疾病由一种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引起,而卡文迪许香蕉对当时流行的菌株 TR1 免疫,因而迅速成为主流的香蕉品种。如今,全世界种植的香蕉里约 47% 为卡文迪许香蕉,占据香蕉海运贸易的 99%(这个品种非常适应长途运输)。
  2
  曾帮助卡文迪许香蕉崛起的真菌,也随时可能扼杀它。遗传多样性的高度匮乏使得香蕉这个物种非常脆弱。卡文迪许香蕉和其他许多商业化的品种都是不育的。过去的农民使用扦插香蕉苗的方式繁殖,现代农业中也经常使用组织培养技术,这两种方法本质上就是克隆,每一棵香蕉苗的基因都完全相同。也就是说一旦爆发病害,就可能导致一个品种的香蕉“团灭”,就像当年的大米七香蕉那样。
9eb4-851a7fb984250fea594539399a10283e.jpg
  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镰刀菌已经演化出新的菌株 TR4,能够杀死卡文迪许香蕉。这种真菌通过被污染的土壤、水源和种植材料传播,可以在土壤中存活长达三十年,目前仍未找到完全消灭它的方法。2019年,TR4 在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暴发,这是全世界重要的香蕉产区。科学家预测,如果不能找到帮助卡文迪许香蕉抵御枯萎病的方法,这个品种可能在未来几十年灭绝。
  祸不单行,香蕉还面临着一种新的病原体的威胁。近期一项研究报告,香蕉血液病(Banana Blood disease)正在东南亚地区蔓延。这种疾病由蒲桃雷尔氏菌(Ralstonia syzygii)引起,患病的香蕉果肉腐烂,变成深色,看起来就好像出血一样。该研究作者测试了包括卡文迪许香蕉在内的 18 个常见品种,发现它们全都对这种疾病易感。
  为了保护香蕉,科学家们一边努力控制疾病蔓延,一边寻找能够提升香蕉抗病性的方法。近期,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团队发明了一项突破性技术,第一次实现了单子叶植物的嫁接。这种方法不仅有望应用于香蕉,还可以用于小麦、水稻等广泛种植的农作物。
  3
  嫁接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被广泛应用于园艺和农业中。假设你有一棵品种优良的苹果树,想要培育出更多这样的树,可以选取它带芽的枝条(接穗),将其嵌入一棵同种或近似种幼苗(砧木)上的切口,使得两者的维管、生长组织刚好对齐。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接口愈合,植物就会长成一棵同样优良的苹果树,尽管它的根部来自另一棵植株。
358f-63ace81fe4acbd9113e35f4efa812ad9.jpg
  但是,嫁接技术一直不适用于像香蕉这样的单子叶植物,因为它们缺乏维管形成层(vascular cambium)。这是树皮(韧皮部)内侧的一层结构,在嫁接过程中,维管形成层的生长让两个植株真正融合到一起,实现营养物质交换,让植株成活。
  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单子叶植物种子发育的早期阶段,分别取它们的根和芽组织,在下胚轴位置实施嫁接,就能有效融合。该技术对一系列单子叶作物植物有效,包括菠萝、香蕉、洋葱、龙舌兰和枣椰树。实验证明,将荧光染料注入植物根部,可以看到它向上移动并穿过嫁接部位。
5555-6c0831f1ec579e85bc32b590febf2df7.png
  这个技术听起来并不复杂,但研究团队需要对抗这个领域里根深蒂固的成见。“我回顾了过去几十年关于嫁接的研究论文,每个人都说它不能用于单子叶植物。我很固执地坚持下去,坚持了很多年,直到我证明他们是错的,”剑桥大学植物科学系学者、盖茨剑桥奖学金获得者(Gates Cambridge Scholar)、该论文的第一作者 Greg Reeves 博士说。
  “我们实现了每个人都认为不可能的事情。胚胎组织嫁接在一系列类似物种中具有真正的潜力。我们还发现,即使是在演化上相隔较远的物种,它们也是嫁接相容的,”该研究资深作者、剑桥大学植物科学系的 Julian Hibberd 教授说。
  全世界有大约 6万种单子叶植物,其中许多是重要的农业作物,如水稻、小麦、大麦。这一最新技术有助于改良植物品种,例如培育矮化植物,提升对土壤传播病菌的抵抗力,或提升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生长的能力。
  Reeves 补充说:“使重要的粮食作物能够对抗正在摧毁它们的疾病,这是一项紧迫的挑战。我们的技术能够直接提升植物抗病性,或者耐盐碱等其他有益的特性,而不需要借助基因改造或长时间的育种计划。”
  研究人员已通过剑桥企业(Cambridge Enterprise)为他们的嫁接技术申请了专利,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在农业中得到应用。
  论文信息
  Reeves,G。,Tripathi,A。,Singh,P。et al。 Monocotyledonous plants graft at the embryonic root–shoot interface。Nature(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4247-y

  参考
源自:

  https://www.bbc.com/news/uk-england-35131751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938393
  https://www.fao.org/news/story/zh/item/1237499/icod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2770-7
  https://phys.org/news/2021-12-mainland-malaysia-banana-blood-disease.html
  https://apsjournals.apsnet.org/doi/10.1094/PDIS-01-21-0149-RE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科研圈”(ID:keyanquan)
『 5熊猫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5熊猫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灰腹角雉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灰腹角雉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灰腹角雉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5熊猫网 』的立场无关,灰腹角雉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灰腹角雉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5熊猫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灰腹角雉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5熊猫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4 21:15,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