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100|回复: 0
 丹顶鹤 发表于: 2021-12-28 16:09:01|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2021年] 电脑插个“U盘”就能给基因测序,实时查看结果,售价1000美元

 [复制链接]
源自:创事记
  博雯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现在,你也可以像黑客帝国里的Neo一样,查看构成自己和别人的“源代码”了。
90dd-61f407202bd1aa60dda55f7ac902a2a6.gif
方法也非常简单,将体液滴到这样一个大号的“U盘”上:
3e2a-836db2bf2017264519b6a9abe95aee69.gif
然后连线插进电脑,再配合软件使用,就能近乎实时地查看你的DNA测序结果了:
9d88-899d8d7cc2a8159683d9c735dbab26b9.png
毕竟现实中的我们并不生活在矩阵(Matrix)里,也不是由代码组成。
  但作为人体生长发育“配方”的DNA序列,某种程度上就相当于一个人的“源代码”了。
  而理论上,上述的这一方法甚至能在6小时内对超过1.6亿个碱基进行测序,速度非常快。
  这是怎么做到的?
  从把DNA“拉丝”并推进一个纳米尺寸大小的孔洞里开始:
ff5c-905a58ddbf453b9c758c2cc23cd00ff9.gif
将DNA“拉丝”进洞
  这是一种叫做纳米孔测序(Nanopore sequencing)的技术。
  在这种方法里,未知序列的样品会被输送穿过一个直径1纳米的小孔。
  以人类体液为样本,需要先利用酶“拉开”DNA分子的“拉链”,让一根单链进入纳米孔:
c655-f965087d52736e70ad9c8ccefd33535d.gif
纳米孔所在的生物系统会泡在电解质溶液中,并被施以空间匀强电场。
  DNA在核酸外切酶的作用下被迅速逐一切割成单个碱基分子,在电场的驱使下通过纳米孔,此时,就会形成可检测的离子电流。
da4f-c3799a159a911db42d56c39d01925fab.gif
不同碱基的化学性质不同,这也就使得整条DNA链会在穿越纳米孔引起幅度不同的电流变化。
  而这种电流信号的强弱,就能反映DNA样本的核酸序列信息。
ed87-4ac2d616fe4938f65bf002eae67c3d57.gif
具体而言,每一个DNA片段都就会返回一个基于核苷酸变化的电压读数。
  当然,这种反映并不直观,还需要通过一种类似NLP的算法逻辑,将含有噪声的电信号转化为碱基识别的序列数据。
  这种方法比起传统的基因测序方法,比如NGS来说,速度要更快,而且对变异结构的检测也更准确。
给电脑插个“U盘”就能看
  而从牛津大学衍生而出的Oxford Nanopore公司,就将上述核心技术打包,塞进了这样一个尺寸10厘米的“U盘”之中:
8549-0c4d040d968efa6a85167574b64c15d2.gif
这一产品叫做MinION,使用时需要将自己的体液滴到指定位置。
  然后再用一根线将其与电脑连接,再安装产品相应的软件,此外载无需任何设置。
  然后,就能在电脑屏幕上看到数据采集、实时分析和运行反馈、本地基本通信和数据流:
66c1-5ad19e1b8e848ccc019a5007ba561903.png
根据官方的数据,理论上最大输出速度可达到420个碱基/秒,而从一个单元格中的样本最多可得到50GB的数据,准确率达到88%以上。
  除了对专业的研究人员售卖以外,官方的简介中也表明,“没有大量实验室经验的人群也可使用”。
  完整的产品包售价10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6370元。
  对于这一产品,有人觉得非常有趣,对于学校或者一些个人开发者来说无疑降低了技术门槛。
90dd-182bd14259701b66bf1d48a49bc1e142.png
也有网友吐槽这只是“听起来很酷”,毕竟除非测序的对象是一个鸡蛋,否则得到的任何序列都只是你全体DNA的一个小子集而已。
  最近,还有一位来自霍普金斯大学的教授基于这一产品做了进一步的开发,提出了一个叫做UNCALLED的程序。
  在面对大型序列时,这一软件将序列内容与已知的基因序列进行匹配,快速挑选出所需的目标序列。
  举个例子,研究人员想要确定一个人是否携带了遗传性癌症相关基因的变异(比如 BRCA1),就可以使用这一软件快速判断当前样本是否值得研究。
3532-2b9f16335df3a49a3c3e532b24608db2.png
论文: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7-020-0731-9
  开源下载:https://github.com/skovaka/UNCALLED

§ 参考文献
  [1] https://stackoverflow.blog/2021/12/24/sequencing-your-dna-with-a-usb-dongle-and-open-source-code
  [2]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29695013
  [3] https://www.extremetech.com/extreme/190409-minion-usb-stick-gene-sequencer-finally-comes-to-market
『 5熊猫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5熊猫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丹顶鹤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丹顶鹤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丹顶鹤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5熊猫网 』的立场无关,丹顶鹤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丹顶鹤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5熊猫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丹顶鹤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5熊猫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5 17:35,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6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