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137|回复: 0
 金猫 发表于: 2021-12-28 00:09:00|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2021年] 机械臂、舱门压点开关、通信设备……神十三乘组第二次成功出舱背后离不开这些

 [复制链接]
源自:媒体滚动

原文标题:机械臂、舱门压点开关、通信设备……神十三乘组第二次成功出舱背后离不开这些

  12月26日晚,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了第二次出舱活动,也是中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的第四次出舱。在前几次的出舱任务中,我国自主研制的机械臂为航天员在舱外作业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它是我国目前智能程度最高、技术难度最大、系统最复杂的空间智能制造系统,功能强大的机械臂到底长什么样呢?除了辅助航天员作业,这个太空中大大的手臂还有哪些功能呢?
  中国空间站机械臂一共是分为三个肩部关节、一个肘部关节和三个腕部关节,外加两个末端执行机构,展开之后的长度超过10米。
  空间站机械臂是我国首个可长期在太空轨道运行的机械臂,它能真实模拟人手臂的灵活转动,通过旋转结构,能在前后左右的任何角度和部位抓取物体,抓取能力可以达到25吨,具有七自由度的活动能力。在执行出舱任务中,机械臂是航天员的好帮手。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机械臂任务规划主管设计师 辛鹏飞:我们实际上是解放了航天员的双手。我们机械臂的末端是挂载着设备,然后让航天员可以去操作。你可以把机械臂想象成一个巨大的自拍杆,核心舱用它来把自己的状态全都确认清楚。
  除了具有灵活的手臂,机械臂还有明亮的眼睛──视觉系统,以及敏锐的触觉神经,机械臂的肩部与腕部各有一个末端执行器,它可以像人的手掌一样,抓取在轨的舱段或者货物,未来可以对航天器进行巡检。此外,机械臂还兼顾应急处置功能。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机械臂任务规划主管设计师 辛鹏飞:万一航天员在舱外遇到了感觉不舒服的情况,我们机械臂可以快速地把航天员送回到出舱口附近。
  根据空间站的建造计划,机械臂接下来将进行航天器转位技术的验证。而在明年,还有一个小型机械臂将随实验舱发射,未来两个机械臂将相互配合,执行更多更复杂的航天任务。
  舱门压点开关:航天员进出舱的安全保障
  航天员进入太空之后,他们的安全保障一直是地面人员最为关注的焦点。所以,在空间站内部和外部都设置了很多的产品,确保航天员在舱内以及在出舱执行任务过程中的安全。
  这个小方盒子叫舱门压点开关,它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判断航天员执行舱外作业时候,舱门的开闭状态。
  航天科技集团九院五三九厂机械机构产品首席专家 朱佳华:这个产品就好比于我们汽车上用于指示车门开关状态的一个传感器,我们平时开车的时候,如果车门没到位,它就会提示车门没关到位。
  航天员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与其他地方的压力是不同的,因此一旦航天员要离开核心舱去往其他地方,首先就需要在新环境中创造一个合适的压力环境。而一旦舱门没有开关到位,将直接影响后续一系列的操作,并可能影响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航天科技集团九院五三九厂机械机构产品首席专家 朱佳华:如果说没有这个信息的话,很可能造成一些事故,从而造成漏气,可能会影响到宇航员的生命安全,所以必须100%确认舱门完全关上了,我们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形象地说,舱门压点开关就像是舱门开和关遥测系统的“神经末梢”,是地面监测舱门开和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为了能够准确显示舱门的状态,要求压点开关内部的两组开关信号必须保持同步,并且能够及时将舱门状态信息告知航天员和地面指挥人员,从而保证在飞行任务中各舱门状态的实际可控。
  测控通信系统 打造通信传输“天路”
  在神十三乘组出舱的过程中,测控通信系统提供了实时的通信支持,这样一来,地面和航天员之间的指令和通话实现互通的同时,出舱的实时图像也同步传回地面,这些技术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呢?
  目前在轨运行的空间站每绕地球一圈大约需要90分钟,为了能保证天地之间的通信不中断,我国设置了一张覆盖海陆空的通信网络,不仅保证全天时全天候通信畅通,身处太空的航天员还能体验到与地面无差别的网络环境。
  中国电科首席专家 柴霖:形象地说,我们测控通信系统(是)放风筝的风筝线,航天员在上面所有的活动,以及他跟地面的沟通,全都是通过测控通信这条生命线传到地面来的。我们现在都是能达到100%的测控覆盖率。我们现在的测控通信的带宽已经达到了我们地面就是大家用5G手机的这样的一个速率。所以航天员跟地面的通信,我们看画面这些完全没有出现马赛克、出现迟滞,它是非常自如的。
  除了测控通信全覆盖,依托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测控通信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天问一号从火星出传回的数据,也是由这张网来提供的技术支持。正是有了这些技术的积累,也为后续中国航天走向更深远的太空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电科首席专家 柴霖:现在我们的(测控通信)能力是完全可以4亿公里,所以我们第一个发展方向是往更深更远来去做。第二个发展方向就是多星密集测控,现在我们对两三百颗卫星进行测控,那么以后我们的卫星互联网星座发上去以后,可能是至少几百上千。
『 5熊猫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5熊猫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金猫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金猫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金猫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5熊猫网 』的立场无关,金猫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金猫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5熊猫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金猫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5熊猫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6 06:39, Processed in 0.031200 second(s), 6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