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319|回复: 0
 大米吃小米 发表于: 2020-9-24 09:27:02|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2020年] 秋分之美:壁画里的山水与稻田 已悄然入秋

 [复制链接]
源自:澎湃新闻
  “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今天是秋分,“秋分”与“春分”一样,是我国古代先民最早确定节气之一,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主要的“四时八节”之一。从这一天起,秋之高远明净登场,木樨清露,别有微凉。古代艺术里的秋分,无论是敦煌壁画,还是赵孟頫的《鹊华秋色》,都有着一种动人的诗意、悠远。
  秋分,残暑终,昼夜平。草木染黄,雁字横秋。此时,梨柿荸荠,百果收仓。满树石榴一夕熟,山间野柿一朝红。
  从这天起,雷公收声、小虫入穴,雨也一天比一天少了。风清露冷,气净云疏,这是四季里最为开阔舒朗、诗情画意的时节,在敦煌壁画中,原本描绘三国时高僧康僧会,从海上乘风破浪来到中国的故事,却被画师描绘成一幅湖上泛舟而游的抒情画面。湖光山色,一叶轻舟,秋风吹动船帆,透出秋游的悠闲与适意。
e174-izrvxmf1680904.jpg
  敦煌研究院 图
c704-izrvxmf1681024.jpg
  敦煌研究院 图
  中国文人画史上的名作《鹊华秋色图》,更可见出秋意的悠远与明净。此画是元代画家赵孟頫于元贞元年(1295)回到故乡浙江为好友周密所作的纸本水墨设色山水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鹊华秋色图描绘的是济南东北华不注山和鹊山一带秋景,画境清旷恬淡,表现出恬静而悠闲的田园风味。采用平远构图,以多种色彩调合渲染,虚实相生,笔法潇洒,富有节奏感。图中两座山峰,鹊山为淡花青,华不注山为淡青绿,颜色较为醒目。其他诸景如洲渚、树木等多施以深浅不一的青色,房屋、牛群和一些树叶则用红、黄、精等暖色系,色调冷暖交汇,既显示出秋的清旷高洁,亦呈现出人情的和乐安详。
3549-izrvxmf1681121.jpg
8906-izrvxmf1681289.jpg
  元代《鹊华秋色图》局部
  秋分也曾是传统的“祭月节”,中秋节即由秋夕祭月演变而来。古时有“春祭日,秋祭月”的民俗活动。在古代,浙江一带秋分以后除了赏月之外,观潮可谓另一盛事,这在宋代李嵩的画作仍可见出。
07a1-izrvxmf1681457.jpg
  李嵩《月夜看潮图》
  秋分也与农事直接相关,民间农谚有,“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由于秋分是古代中国农民预测年成的重要日子之一,故有“秋分占卜”的风俗。古人占卜时,最简单的是看阴晴。秋分这天如果是阴天微雨,预示收成好。清代顾禄的《清嘉录·八月》,就记载有苏州一带“分后社,白米遍天下;社后分,白米像锦墩”的谚语。地方志释称:“秋分在社前,则田有收成而谷贱;分在社后,则无收而谷贵。”
  民间秋分之日有“送秋牛”的风俗这一天,巧言善唱的民间高手,带着提前准备好的秋牛图(即印有农夫耕田图样以及全年节气的二开红纸或黄纸),开始一天的“送牛”以及“耍嘴皮”工作。
e2a3-izrvxmf1681715.jpg
  耕牛 莫高窟第117窟 盛唐
ea1a-izrvxmf1681795.jpg
  二牛抬杠 榆林窟第25窟 中唐
  莫高窟第249窟壁画上,山林中野牛笃定行走、受惊回首,均被画师用寥寥数笔画成速写。一只肌肉健硕、神态生动的野牛几乎要从壁画里走到我们面前,比如十二星座中的金牛。
a86e-izrvxmf1681884.jpg
  金牛 莫高窟第61窟元代
  秋分前几年还被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大概是一个听名字就会让人欣慰和高兴的节日,喜悦的不只是忙于田间地头的农人,牛也迎来了一年中的“休闲时间”。在清朝画家陈枚所绘的《耕织图》中,其中的,收刈、登场、贮藏等图就细致地描绘了农家的丰收盛况和喜悦之情,即所谓“霜天晓起呼邻里,遍听村村打稻声”。
bcde-izrvxmf1681977.jpg
  而在在日本浮世绘名家葛饰北斋的笔下,也同样有着秋日的忙碌与诗意。
59e0-izrvxmf1682053.jpg
  秋天的农民
  葛饰北斋 约1799
  (本文据敦煌研究院资料、中国古代绘画相关研究文章及澎湃新闻此前报道综合整理,敦煌壁画图片均来自敦煌研究院)
『 5熊猫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5熊猫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大米吃小米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大米吃小米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大米吃小米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5熊猫网 』的立场无关,大米吃小米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大米吃小米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5熊猫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大米吃小米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5熊猫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3 03:04,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