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714|回复: 0
 天真的猫 发表于: 2020-8-25 15:07:00|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2020年] 脉脉不得语:七夕文物中的似水柔情

 [复制链接]
源自:新浪收藏
源自:博物馆 看展览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这首《乞巧》
  是一首不甚出名的唐诗
  简洁道出这个浪漫节日
  缠绵的儿女情长
254e-iyhvyuz6135144.jpg
  清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七月桐荫乞巧,现藏故宫博物院
  七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
  但古人何时开始过七夕
  并无十分明确的说法。
  经过史料考证
  现存古书中第一次出现“七月七日”
  是东汉学者崔寔所撰的《四民月令》
  该书以月为序
  叙述一年十二个月之行事
  可视为东汉乡村
  岁时生活与风俗的真实写照。
  其“七月”条中就记载了七月七日的诸多事务:“七日,遂作麹。是日也,可合蓝丸及蜀漆丸;曝经书及衣裳,习俗然也。作干糗,采葸耳。”
  按照习俗,七月初七这天要作酒曲(麹)
  用兰草及蜀漆草制作
  用于除虫、解毒、治病的药丸
  曝晒经书及衣裳
  这天还可以作干粮
  (糗即一种便于保存的干粮)
  还可以采苍耳
  (即葸耳,古人以苍耳籽榨油燃灯烛)。
fb46-iyhvyuz6135610.jpg
  清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七月乞巧,现藏故宫博物院
  古人到东汉时期开始过“七月七”
  主要习俗除了上述内容之外
  其实还有重要的项目:向织女乞巧。
  织女之名
  在《夏小正》和《诗经》中都出现过。
  《夏小正》中说
  “七月,初昏,织女正东乡”
  意味着在七月黄昏的时候
  织女三星正在头顶上方的天顶上。
  织女星非常明亮
  是北方夜空的第二亮星
  因此,古人用这种星象标志七月份到来。
5050-iyhvyuz6136113.jpg
  清姚文瀚七夕图轴,现藏故宫博物院
  《诗经小雅大东》: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初秋的夜晚
  织女星和牵牛星仅一银河之隔
  银河耿耿,星汉灿烂
  唐人张环在《秋河赋》中吟咏道:
  “倬彼昭回,凿天而开
  含秋耿耿,积曙皑皑。
  水清浅而不落,光逶迤而屡回
  非碧海之分上,即黄河之转来。
  万里直绳九霄,横带奕奕高影。
  汤汤连濑,透垂帘于户前
  飞瀑布于云外……”
  七夕乞巧对于织女星的崇拜
  可能是因为
  七月是妇女们忙于织布做衣的季节
  织女的名字
  很可能就是古时候纺织娘们命名
  他们把这颗高悬头顶的明星称为“织女”
  视之为天上的织女之神
  祈求她能够赐予自己
  灵巧的双手、聪慧的心思
  织出像云锦天衣一样美丽的织物。
835f-iyhvyuz6136694.jpg
  清唐培华牛郎织女扇面,17.5x56.5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正如以前七夕节
  是唯一一个属于女性的节日一样
  织女星也是满天繁星中
  唯一一颗属于女性的亮星。
  从古至今,斗转星移,每到秋夜
  织女星都会升上夜空
  给人间女子带来祝福。
  东晋葛洪《西晋杂记》
  最早提及乞巧
  “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6a75-iyhvyuz6136949.jpg
  清乾隆缂丝七夕乞巧图轴,现藏故宫博物院
  七夕的夜晚
  妇女们用彩线穿七孔针
  在庭院中摆设香案
  上有瓜果、鲜花、酒、针线等
  向织女乞巧
  在宋代还会摆上一种手捏的小泥人儿
  ‘磨喝乐’作为供奉神灵。
  明代刘侗、于弈正《帝京景物略》卷二云:“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则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之乞得巧。”
5b1c-iyhvyuz6137220.jpg
  清陈祖章等象牙雕《月曼清游》册七月景桐荫乞巧,现藏故宫博物院
  七夕除了这些风俗
  还蕴含了诸多爱情元素
  夜凉如水,人们仰望牛郎织女星时
  大抵会思念心底的意中人吧。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
  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
  古人的生活痕迹
  大多湮灭在历史尘埃中
  只有在零星的出土文物细微的角落里
  尚可一窥他们彼时细腻委婉、
  或者大胆炽热的盟誓。
5416-iyhvyuz6137442.jpg
  西汉“长毋相忘”银带钩,现藏南京博物院
  这枚“长毋相忘”银带钩
  出土于江苏盱眙大云山汉墓
  属江都王陵12号陪葬墓。
  这枚银带钩实物极其小巧
  长度还不足4厘米
  它像兵符一样,自中间一分为二
  两个半扇的内壁分别以阴阳文刻着
  “长毋相忘”四字小篆铭文。
  墓主人是汉景帝之子
  江都王刘非的一个妃子淳于婴儿
  这枚银带钩很可能是
  刘非送给淳于婴儿的定情信物。
  动人的情话,隐秘的誓言
  暗藏于这样一枚不起眼的银带钩
  被淳于婴儿随身而佩,带入坟墓
  似乎是希望死后也能
  铭记跟爱人的约定,永世不忘。
206e-iyhvyuz6137915.jpg
  明透雕莲荷鸳鸯玉钮,南城县益宣王夫妇合葬墓,现藏江西省博物馆。
  这对玉钮
  出土南城县益宣王夫妇合葬墓
  镂雕而成,造型为鸳鸯戏水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
  君子万年,福禄宜之。
  这对夫妇将这对玉钮一同陪葬
  似乎寄托了前世今生的姻缘期盼。
  鸳鸯头顶雕有一柳叶形的玉片
  与其尾部相接,以代毛冠。
  嘴衔玲珑透雕的缠枝莲
  缠枝的上端分别在鸳鸯的两侧
  作浮雕状的花、叶、莲蓬。
  此玉雕的上部即鸳鸯的全身为紫褐色
  其他部位为白色,底部为椭圆形。
  有两对斜穿孔,以备缀饰。
  全器色泽莹润,雕琢精细。
2426-iyhvyuz6138401.jpg
  清玛瑙卧莲鸳鸯,现藏故宫博物院
4f5e-iyhvyuz6138778.jpg
  明代湖北钟祥梁庄王墓出土青玉镂空荷叶鸳鸯配饰,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40de-iyhvyuz6139103.jpg
  清白玉比翼同心符,现藏故宫博物院
8f9f-iyhvyuz6139406.jpg
  清兽首活环双鱼纹洗,现藏于山西博物院
  成双成对的纹饰
  表达“永以为好”的旖旎愿望
  而在某些时候
  古人甚至会用更直白的方式
  在器物上留下热烈的情话──
  在铜镜背面镌刻,或者在瓷壶身上书写。
32a4-iyhvyuz6139661.jpg
  西汉长相思毋相忘常富贵乐未央铜镜,现藏四川博物院

“长相思,毋相忘,常富贵,乐未央。”
  汉代的爱情宣言既简朴又诗意盎然
  十二字希望爱情地久天长、永远平安富贵。
  这美好的愿望到了唐代的铜镜上
  有了更为缱绻的起兴、绮丽的表述:
  镜面的铭文这样写道:
  “凤凰双镜南金装
  阴阳各为配,日月恒相会
  白玉芙蓉匣,翠羽琼瑶带
  同心人,心相亲,照心照胆保千春。”
bbc6-iyhvyuz6139946.jpg
  唐真子飞霜镜,现藏故宫博物院
e6cb-iyhvyuz6140216.jpg
  唐长沙窑诗文壶,现藏长沙博物馆
  古往今来
  多少有情人祈愿自己的爱情
  能像天上的星辰永远熠熠生辉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在无数相思如山倒的离别之夜
  又有多少有情人
  在默念这句诗安慰自己呢?
a494-iyhvyuz6140498.jpg
  东汉接吻俑,四川合江县城郊锻造厂出土,现藏于当地博物馆
  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七夕爱情的主题历久弥新
  你是否被古人的深情打动?
  今日七夕,你又将和谁共度呢?
『 5熊猫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5熊猫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天真的猫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天真的猫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天真的猫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5熊猫网 』的立场无关,天真的猫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天真的猫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5熊猫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天真的猫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5熊猫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4 01:31,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