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贝鲁特港口爆炸中遭受重创的苏尔索克博物馆内部
苏尔索克博物馆所在的苏尔索克宫建于1860年,是当地贵族尼可拉斯·易卜拉欣·苏尔索克(Nicolas Ibrahim Sursock)的私人别墅,建筑风格结合了典型的黎巴嫩建筑风格和奥斯曼、威尼斯等元素。这里收藏着精美的艺术品、奥斯曼帝国时代的家具、大理石和来自意大利的画作──这些都是苏尔索克家族三代人的心血。
在贝鲁特爆炸中遭受重创的苏尔索克博物馆内部
爆炸前的苏尔索克博物馆展厅
苏索克宫一直是贝鲁特的地标,被列为文化遗产。内战后,经历了昂贵的修复,在2015年重新开放。据介绍,贝鲁特港口大爆炸对苏尔索克宫造成的破坏,是黎巴嫩15年内战对其造成的破坏程度的10倍。
位于港口1公里外的圣约瑟夫大学的黎巴嫩史前博物馆(The Museum of Lebanese Prehistory)也遭到结构性破坏,需要紧急的关注。Urtizverea说,“主要威胁”是玻璃天花板濒临倒塌,为了保护藏品,已经临时用木头加固。
黎巴嫩史前博物馆的玻璃天花板可能倒塌。
位于港口以西4公里的贝鲁特美国大学考古博物馆(archaeological museum of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of Beirut)的门窗“完全被炸飞”。该馆的藏品有“一些损坏”,包括一个倒塌的玻璃镜,其中大部分是玻璃制品,正等待修复者的检查。
幸运的是,黎巴嫩贝鲁特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Beirut)的主要考古藏品“似乎完好无损”,尽管窗户、门和电梯都在爆炸中受损。一楼陈列着从公元前3000年到拜占庭时代的石棺、雕像和马赛克等展品都只需要稍加清理。
苏西·哈基米安(Suzy Hakimian)说,“这些藏品被保存下来是个奇迹。”她自己所在的矿物博物馆的矿物和宝石收藏目前是安全的,被保存在圣约瑟夫大学(Saint Joseph University)一个单独的校园内。
但是对所有受损历史建筑的管理方来说,他们面临着要在秋季之前寻找到建筑的重建材料,这将是一个巨大挑战。“当地的市场难以充足供应所有损毁的门窗上的玻璃。在黎巴嫩的货币危机中,修复成本将非常高,并且博物馆还必须符合严格的技术规范。”苏西·哈基米安(Suzy Hakimian)说。
贝鲁特美国大学考古博物馆的一个倒塌的玻璃橱窗。
贝鲁特文化机构的恢复不仅取决于国际专业知识和原材料,还取决于财政支持。Urtizverea说,包括总部位于日内瓦的Aliph基金会(冲突地区遗产保护国际联盟)和阿姆斯特丹的Prince Claus基金在内的赠款机构都正在努力确定当地透明而可靠的操作者,以建立一个筹款平台。
“我们是文化遗产的救护车,目的是帮助那些可能被忽视的机构,如重要的私人收藏和艺术家居住中心等。”Prince Claus基金的负责人说。目前他们正在帮助当地的一个图像基金会,保护它们的摄影作品在受损的存储区里免受贝鲁特的酸雨影响。
哈基米安曾在黎巴嫩内战后参与贝鲁特国家博物馆的重建工作。她说,重建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文化界正在联合起来……尽我们最大的努力。”
(本文综合编译自The Art Newspaper)
延伸阅读:
The National Museum,Beirut,Public Domain
博物馆的开放,象征着黎巴嫩的文明尊严。藏品多为手工艺品,年份由史前时代横跨至奥斯曼帝国时期,均来自黎巴嫩的土地。依照年代顺序排列陈设的每一件展品,都在讲述着古老而深沉的岁月故事:史前部分陈列的典型,多数是矛头、燧石、钩子和陶器等生活用具,这些文物发掘于黎巴嫩山脉的山洞和岩穴中。整个黎巴嫩已对大约500个史前遗址进行了调查,贝鲁特本身也对大约50个遗址进行了调查。
在策展人兼文物保管人米尔·马吕斯·切哈珀的领导下,藏品数目不断增长,关于黎巴嫩错综琐碎的民族记忆,逐渐复现在人们眼前──这个被常年征伐的小国所尝试寻觅的文明脉络,似乎已经呈现出了大致的模样。
National Museum of Beirut
然而这一切,在黎巴嫩内战爆发的1975年,戛然而止。这场战争为黎巴嫩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而对于贝鲁特国家博物馆及其内部收藏的大量珍贵文物而言,更不啻一场浩劫:内战爆发时,博物馆所处的大马士革路不幸成为交战最激烈的烽火线。这条界限被有意称为“博物馆之道”,用以区分交战的民兵和军队。矗立其间的博物馆遭受持续不断的枪击和炮轰,甚至一度成为战斗人员的兵营。
切哈珀心急如焚。在战争情势已经遏制不住之时,当局终于同意关闭博物馆的决定。在交火间歇和短暂的休战时间里,切哈珀和妻子潜进博物馆,费尽心力为文物做保护措施。他们将最易受伤害的小文物从展柜中撤出,藏在地下室的储藏间。雕像则用沙袋进行保护。完成后,他们将地下室整个围封起来,堵住任何一条可能的入口。在一楼,安装在地面上的马赛克展品上全被浇筑了一层混凝土。在交战最激烈的1982年,那些诸如石棺、地面马赛克之类的展品统统被浇筑上混凝土封存在方块里。博物馆策展人安妮·玛丽·玛伊拉·阿菲切回忆道:
“……他建了一堵墙把藏品保护起来,假如你不知情,你根本不会知道在这堵墙后面,所有的收藏都被保护着。”
没有人知道这场战争会持续多久,这样极端的保护方式,背后透露出多少辛酸和无奈。事实证明,切哈珀的做法相当明智。这场长达15年的战争,在1991年才宣告最终停火,但博物馆建筑已然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地下室被50厘米深的雨水浸没,屋顶被洞穿,外墙覆盖着密密麻麻的弹坑和枪眼,占领场馆内部的民兵们在建筑内随意涂鸦,将博物馆变成自己的放纵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