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885|回复: 0
 Apr 发表于: 2009-8-10 17:17:44|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 古籍社丛书 揭示中国家谱存量和收藏

 [复制链接]
  家谱是中国较为典型的文化现象,它以其广泛而又微观的历史记录,与正史、方志鼎足为中国传统史学三大支柱。家谱因其庞大的族群存在,蕴藏了丰富的史料价值。但对家谱的研究和利用却无法和正史、方志相提并论,原因也恰恰在于其族群的庞大而分散。若问,家谱有多少存世,又都归藏何处?在《中国家谱总目》编纂问世之前,这恐怕是一个无人能解之谜。上海图书馆以其号称“中国家谱半壁江山”的惊人馆藏为依托,广泛征集海内外中国家谱收藏的信息,经过八年的编纂,形成一千二百万言的皇皇巨著《中国家谱总目》(以下简称《总目》),首次较为准确地揭示了中国家谱的存量和收藏。
“丰富、有效、便利”是这部目录著作的显明特点。《总目》以2000年为限断,收录了从丁姓到让(《总目》以繁体字排,作“讓”)姓等600多个姓氏的家谱近5万种,其收录家谱信息的丰富性由此可见一斑。从信息来源看,既有国内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公私藏馆及个人,也有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法国、荷兰、瑞典、德国、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的图书机构,可谓搜罗广泛;从谱主看,既囊括大多数汉族姓氏,也有部分少数民族姓氏,可谓包罗万有。皇家达宦谱牒悉数收录,平民寒族所修亦网罗无遗。不乏百卷之巨制,间有零散之册页。珍贵的宋、明旧刻固足珍视,当代的新修本也不排斥。刻本、活字本、石印本、铅印本、稿本、抄本、影印本、复印本各本齐备,线装、蝴蝶装、平装、精装、毛装、缩微胶卷、光盘应有尽有。《总目》虽然不敢说百无一漏,但中国家谱存世的规模由此可以概见。
《总目》在著录内容和方式上,充分吸收了传统目录学的优良传统,同时又有所发明,充分凸显了信息的丰富性和有效性。著录信息的丰富首先当然是和家谱的巨量存世相关,同时也是为了适应读书界对家谱的普遍关注和浓厚研究兴趣。除了书名、修纂者、版本、载体形态、装订等常规著录项外,《总目》还增加了先祖名人项和收藏者项,这些著录项,尤其是后两项,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该谱核心价值内容,读者如果有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的兴趣,则可按图索骥,找到该谱的原本。
为方便读者,《总目》附录了6个索引:《分省地名索引》、《谱名索引》、《纂修者索引》、《堂号索引》、《先祖索引》、《名人索引》。索引的编制,也充分体现了编纂者对家谱实用性的考量。
作为备受海内外关注的重大文化工程,可以说《总目》是中国家谱整理与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也可以说是对传统目录学的一个重要贡献,对充分了解和利用中国家谱的史料价值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也为全球华人寻根问祖提供了详细的“路线图”,意义很大。
《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最长、学术含量最高、最能体现上海古籍出版社精品图书特色的一套大型丛书,也是体现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成就的一个标志性项目。
  上海古籍出版社向以古典文学典籍的整理出版为重点,经过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辛勤耕耘,已成为海内外古典文学典籍出版的重镇。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前身──1956年成立的古典文学出版社和其后组建的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就出版了不少经过整理的古典文学典籍,其中有钱仲联增补集说校的《鲍参军集注》、马其昶校注的《韩昌黎文集校注》、钱仲联系年集释的《韩昌黎诗系年集释》、萧涤非整理的《皮子文薮》、邓广铭编年笺注的《稼轩词编年笺注》、夏承焘笺校的《姜白石词编年笺校》、王佩诤校的《龚自珍全集》等。这些集子的原作者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其作品流传不衰,堪称中国古典文学的名作;这些集子的整理者均为当代最有造诣的学者,其整理方式严谨细致,堪称古籍整理的典范。这种作品及其整理者、整理方式的选择,已经为日后上海古籍出版社形成自己的出版特色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978年恢复建制的上海古籍出版社成立伊始,就推出了《中国古典文学丛书》。这套丛书有选择地出版我国先秦以来较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学作品,其中以诗文别集为主;少数著名的总集及影响较大的戏曲、小说也酌量收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前人旧注或集注本,一般均作必要的校勘并加新式标点;有些品种也将采用今人新注的形式。目的就是为了给广大读者提供一套比较系统的中国古典文学基本资料。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到目前为止,丛书已出版了100种。
这套丛书无论是在选目还是在整理方面,都有着鲜明的特色。从选目上来说,全而见精,勾勒出中国文学史的发展概貌。丛书100种,以朝代论,大致为唐前13种,唐27种,宋20种,元明15种,清25种;以文体论,总集3种,文论2种,笔记、小说2种,戏剧3种,词曲集10种,余均为诗文别集。从整理方式来看,有标点、校点、校笺、笺注、校注、集注、集释等。其中笺注、笺校、集注、集释的占三分之二,多为今人所撰,也有前人旧注。传世佳注者尽量保留,仅作标点,如《文选》唐李善注、《王右丞集》清赵殿成笺注、《杜诗镜铨》清杨伦笺注、《李长吉歌诗》清王琦等三家评注、《樊川诗集》清冯集梧注、《玉溪生诗集》清冯浩笺注、《温飞卿诗集》清曾益等笺注、苏轼诗清冯应榴辑注、黄庭坚诗宋任渊注等。宋以前的诗文集前人无注或简注者,多请当代古典文学名家和史家予以笺注或集注,如高亨的《诗经今注》、汤炳正的《楚辞今注》、余嘉锡的《世说新语笺疏》(修订本)、詹锳的《文心雕龙义证》、瞿蜕园的《刘禹锡集笺证》、瞿蜕园等的《李白集校注》、朱金城的《白居易集笺校》、朱东润的《梅尧臣集编年校注》、邓广铭的《稼轩词编年笺注》(增订本)、夏承焘的《姜白石词编年笺校》、钱伯城的《袁宏道集笺校》、王蘧常的《顾亭林诗集汇注》等。这些作者都是他们所研究的领域的一流学者,不少是大师和领军人物,他们的这些古籍整理著作都反映了他们的治学成果,有的凝聚了他们毕生的心血,代表了一个时期研究的最高水平,也因此获得了学术界和读者的好评。如钱仲联先生的《剑南诗稿校注》获1988年全国优秀图书一等奖;詹锳先生的《文心雕龙义证》获1994年首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和1991年首届全国古籍整理优秀图书一等奖;瞿蜕园先生的《刘禹锡集笺注》、曹融南的《谢宣城集校注》和邵海清校、李梦生笺的《忠雅堂集校笺》分获1991年首届、1992年第二届、1994年第三届全国古籍整理优秀图书一等奖。
这套丛书的出版,也凝聚了出版人的心血和智慧。上海古籍出版社,本以拥有不少学者型编辑而闻名于业界。先后担任过这套丛书的不少编辑,如陈振鹏、朱金城、李学颖等先生,本身就是学识渊博、长于古籍整理的资深编辑,有不少著述问世,并且也参与了这套丛书中一些品种的整理。这些编辑在审稿过程中,本着敬业和奉献的精神,凭借自己渊博的学识,对来稿进行大量补证,甚至做了大量计在整理者名下的校注工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陈振鹏先生,他在责编《稼轩词编年笺注》一书的工作,得到了作者邓广铭先生的高度肯定。正是因为有像邓广铭先生这样的治学严谨的学者的参与,有像陈振鹏先生这样的认真负责的编辑的把关,有上海古籍出版社这样的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始终担起出版人责任的出版社的坚持,才有《中国古典文学丛书》这样的持续半个多世纪的精品的出现。(信息来源:东方网)
『 5熊猫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5熊猫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Apr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Apr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Apr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5熊猫网 』的立场无关,Apr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Apr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5熊猫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Apr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5熊猫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 04:59,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