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的特殊性
从艺术品的数据特征来看,艺术品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艺术品的异质性。虽然艺术品既包括原创作品,也包括有限复制品。但在艺术品市场上占有最重要地位的绝大多数艺术品都是原创作品。这些原创作品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其具有非常强的异质性。既然每一件原创艺术品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么,即使是同一位作者创作的不同艺术品,实际上也很难进行价格上的精确比较。二是交易价的或然性。
具体来说,第一,由于艺术品市场上“家乡偏好”(Homebias)的普遍存在,同一作者的同一件作品在不同地点的交割能力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就是说,艺术品的交易价往往随交易地点的不同而不同,并不符合经济学中的“一价定律”(the Law of One Price)。第二,由于艺术品交易强烈依赖于营销场景(Marketing Scene),因此,一件艺术品能否以及能够以多高的价格售出,高度取决于经纪人、画廊或拍卖公司的场景营销水平,并同时受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名实不副的范围
如果仔细比较各类艺术品市场指数和报告的话,我们会发现,针对同一时间段的不同指数和报告,其结论可能并不相同。而且,这种差异还并非由于数据分析师缺乏艺术品市场的专业知识或者采用了不合理的研究方法,而是因为这些艺术品市场指数和报告所涉及的“艺术品”概念并不相同,统计口径也不一致。
举例来说,根据巴塞尔艺术博览会(Art Basel)与瑞银集团(UBS)发布的《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The Art Market 2019),2018年的全球艺术品市场销售额为674亿美元。根据全球艺术品市场信息网(Artprice.com)和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联合发布的《2018年全球艺术市场年度报告》(The Art Market in 2018),2018年的全球纯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为155亿美元。这种全球艺术品市场宏观数据的差异是由于:前者的统计范围既包括纯艺术品,也包括装饰性艺术品和古董。既涵盖拍卖公司,也涵盖画廊、艺术博览会和在线交易平台。后者则只包括拍卖公司的纯艺术品。
假如你想尽可能“夸张”地描述全球艺术品市场的规模,会选择第一个数据,还是第二个数据呢?事实上,在很多文献引用此类数据时,并不会详加说明艺术品的涵盖范围和交易数据的采集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