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巨头能成为电商大佬吗?这是顺丰速递正在实践的跨界宏愿。旗下定位中高端的食品类电子商务平台顺丰优选日前正式上线。顺丰电商,能一路“顺风”吗? ⊙ 记者:王海天 “当日达”、“次日达”、“隔日达”,这些快递行业中高难度的动作,对于快递行业“好学生”的顺丰来讲,好像已没什么挑战了。 于是半年前,定位食品类的B2C顺丰优选,浮出了水面。顺丰选择了另一个高难度,进军线上,涉足电商。 其实,顺丰在电子商务上已经蛰伏了大半年,在这段时间里。顺丰完成了网站平台系统、物流仓储系统、采购系统的开发和建设。 半年后,顺丰优选做得怎么样了呢? 据顺丰优选CEO刘淼称:目前顺丰优选的SKU总数超过5000个。商品定位上以进口食品为主,占比80%左右。商品覆盖了母婴食品、营养保健品、粮油副食、酒水饮料等九大品类。刘淼还称,老板王卫并没有给他们施加盈利期限的压力。现阶段只需要把产品和服务做好。 对于顺丰布局“顺丰优选”,外界的普遍解读是顺丰是“围绕主业跨界”。因为做电商,物流是最重要的一环,而顺丰凭借多年的累积,在物流配送这块优势明显。 与其说是“围绕主业跨界”,不如说是网购蛋糕的诱惑。IDC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网民在线购物交易额达到7849.3亿元。目前国内电商的发展速度是200%,而物流增速只有40%,远远跟不上电商的速度。巨大的市场让很多快递企业都想“跨界”:申通快递市场总监夏祖彬近日就在微博上确认称,申通投资的电商平台“爱买网超”将推出;而另一家快递公司圆通,早在2008年就建立了专注于销售农产品的“圆通新农网”;中国邮政则与香港Tom集团联合创办了“邮乐网”。 作为快递业首屈一指的大佬:顺丰,自然不会放弃电商这块蛋糕。
定位于食品类B2C的顺丰优选,模式上其实并无太大创新,更像是一个精缩版的1号店。只不过顺丰优选的定位更加高端:80%的商品都是进口。 顺丰为什么“触网”就要定位食品类B2C?并且还这么高端?有一个例子或许可以解释:众所周知,顺丰老板王卫是香港人。在王卫和顺丰优选CEO刘淼的一次无意聊天中促成了这样的定位:王卫说香港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进口食品,为什么不让内地人也体验下呢?刘淼对此产生了深深共鸣。认为这个想法很新奇,也是一种潜在的消费需求。 然而,好想法总是会让人兴奋。落到实地,还那么美吗? 剔除IT系统、界面UI这些细微的元素,一个优秀B2C电商最重要的两方面是:商品价格和供应链。商品价格足够有竞争力,并且配送速度快,就非常不错了。 先说商品的价格。目前,顺丰优选的供应链条中进口食品占80%,主要途径是国内的进口食品代理商。这就意味着顺丰优选更多的货源无法从厂商手中直接拿货,这就抬高了采购成本,也会最终表现在商品的售价上。 另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顺丰优选的主打进口食品定位,模式本身看似有新意,但仔细比较,你就会发现太过平常:除了前面提到的定位“网上超市”的1号店,还有中粮集团旗下的我买网。更有京东、亚马逊、当当这样的B2C大鳄。甚至,相比只有5000多个SKU的顺丰优选,京东进口食品的SKU丰富度比其要高得多。并且京东还有更大的杀手锏:满39元即可免费。而顺丰优选需要满200元才可免运费,不满200元收取10元运费。 试想:谁愿意掏10块钱的运费,买一袋8块钱的饼干呢?即使这个饼干是进口的。
的确,在物流上,顺丰的配送实力和能力都毋庸置疑。 顺丰已建立2200多个营业网点,除覆盖中国大陆近250个城市和1300个县级市、镇外,还同时开通新加坡、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快递业务。目前拥有10万名员工,年销售额120亿元位于民营快递之首。在配送的速度和价格上,都超出同行。凭借良好的管理模式,顺丰在客户和用户心目中已经确立了最为靠谱和保障的配送公司。包括在配送人员身上,都可以看到良好培训所留下的痕迹。 由于顺丰优选的定位是食品类B2C,而食品的配送中,冷链是不可缺少的。这就导致了一个尴尬的事实:现有的配送体系无法完全对接食品配送。并且,顺丰内部人士也承认,顺丰优选确实采用的是另一套配送体系。顺丰优选中的水果、鲜蛋等“特殊”的商品,都无法借助顺丰现有的配送资源。需要重新建立一套配送体系。 既然线下的现有优势和食品类B2C的定位无法匹配,为什么顺丰不转做标准化的产品呢?例如:京东的3C、当当的图书。顺丰优选CEO刘淼的理解是:食品安全问题最近是热门话题,进口食品有一定市场需求。“在消费习惯已经由线下搬至线上后,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在用户体验上,顺丰优选都花费了很多,除了心思,还有投入:顺丰优选的配送工具全部为汽车,每一次配送均由一位驾驶员和一位客户经理共同完成。车厢标配冷藏、冷冻和0℃保鲜三种功能。到达小区门口,客户经理将产品放入保温包,再步行将产品送至客户手中。每一位客户经理都标配一台iPad,用户验货后可在iPad上进行确认及发送产品体验回馈。 不过,说到底,电子商务的本质是零售。用户体验不过是电商的一个细小环节。零售就需要考察毛利率、货物周转率、商品损耗。而顺丰优选的生鲜部分恰恰是“高难度”的电商,例如常温的盒装牛奶,保质期一般在一个月左右。而低温奶的要求更高,通常在1~7天,并且保存的温度还要在4℃左右。如果期间卖不出去,就会过期。 相比顺丰的这类“非标准”产品,京东的3C和当当的图书却不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事实上,顺丰试水电子商务已有多年历史。 2010年,顺丰建立“顺丰E商圈”,主要以出售食品为主,该服务随后在内地停止运营,目前仅在香港地区运营。 2012年初,顺丰旗下礼赠平台尊礼会浮出水面,该网站首页已经推出。从网站首页看出,尊礼会主要销售商务礼品、保健品、数码产品等礼品。包括高档手表、苹果iPad等。顺丰给尊礼会的定位是:一站式送礼平台。 这么短的时间布局三个电商平台,可以说顺丰的胃口足够大。但是,一下子就推出三个电商平台,是否显得太过浮躁?目前,三个平台运作的B2C电商还没有:国美电商是国美电器和库巴网;苏宁电器虽然前不久收购了红孩子,但未来能否实现1+1>2还有待检验;京东则是京东网上商城和千寻网。对于几乎是“零电商经验”的顺丰,三个电商平台,能消化吗? 就尊礼会来讲,定位确实比较独到:一站式商务送礼平台。这个定位很精细,不与大众礼品网站竞争,也避免了和纯奢侈品电商的重叠。并且“送礼”已成为当下中国的一种“特色文化”;中高端的礼品利润也相当可观。但电子商务不是实体店,运作需要基于一定的销售额:毛利可以少,但需要足够大的市场容量和成长性,就像京东、当当,销售的物品一定是面向大众的,在价格上要有竞争力,这样才有规模。而尊礼会只有定位,销售的人群却是很小的一部分,很容易碰到天花板。 顺丰E商圈则是顺丰涉足电商的第一次试水。当时的顺丰E商圈从中秋节配送月饼业务开始起步,有礼品、母婴用品、茶叶、地方特产等十多类商品,但这次试水并不成功。2011年6月,顺丰E商圈经过业务调整转型后正式推出以有机蔬菜、食品售卖为主的模式,但后来该项目在内地停止了运营。目前顺丰E商圈只能偏安香港一隅,勉强维系生存。 另外,对于快递企业涉足电商,并不乐观:申通7月就宣布上线旗下电商网站“爱买网超”,但目前网站仍然打不开;圆通的“圆通新农网”页面显示仍然在招商当中;中国邮政和Tom的“邮乐网”虽然上线了,但在物流配送和支付上却很不“给力”:要满100元才可以免运费,并且不支持支付宝支付。 最后,一个例子或许可以证明顺丰在电商上的浮躁:笔者多次打开尊礼会的网页,看到商品想点击购买,却发现无法提交。 顺丰CEO王卫一直以神秘低调闻名,没有人怀疑王卫的野心和顺丰的实力。但对于还是“小学生”的顺丰电商而言,还是先踏踏实实把一个平台做好,而不是随便试水。 点评一: 顺丰优选选错了 ▲文/郭保卫,深圳市爱婴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物流总监 顺丰进军电商了,作为国内快递行业的领军企业,顺丰的举动并不让人惊讶。但是对于“小学生”的顺丰优选来说,未来显得迷雾重重。 顺丰的优势和劣势
1.自有的强大物流配送体系。 2.目标客户群很清晰。顺丰优选的客户范围与顺丰配送优势范围高度契合,甚至能达到1+1>2的效果。 3.长期承担国内网购高端用户市场的配送,拥有大量的用户数据,推广成本相对廉价。 4.良好的口碑。在快递业内的鼻祖定位,和严明的形象,得到了网民的高度信赖。
1.生鲜供应链要求高,卖相决定成败。尤其是在包材和JIT(准时生产方式)能力上,考验极大。 2.生鲜食品安全高,大家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了,如果顺丰要做好牌子,对生产环节的监控,运输过程以及最后质检是非常费时费力的,也是非常专业的。不怀疑顺丰做不到,但这需要时间; 3.本地化的仓储建设要求高,需要一个城市几个仓。顺丰点多不等于仓多。 4.快递与电商两者之间还是隔行如隔山,运营模式与思维,人才与团队差别都很大。除了运营与团队问题外,内部资源如何分配,是否能达到整合借力的目的,都存在很大变数。 未来挑战大于机会
1.国内食品越来越“坑爹”,信誉度越来越“坑娘”,顺丰进口食品为主牌,切入时机堪为精准。 2.市场不成熟,没有成功案例。一片蓝海。 3.创业初期有实力给这个行业定个规则,制定行业壁垒,其他人难以进入分享。 4.倡导绿色安全食品,现阶段靠政府的监管很难达到的时机下,能引导中国食品行业良性发展,将成为政府扶持标配。
1.生鲜产品属于非标准商品。不能认为精美图片就能满足客户购买欲望。“千里之堤”会真正“毁于蚁穴”。 2.国内网购高端市场需求不大。目前有高端的成功案例,却没有电商。走秀网半死不活,唯品会打折为主,投入巨资的银泰百货遭遇市场的需求瓶颈,定位高端的玛萨玛索在寻求转卖中。相反淘宝和凡客等能够高速扩张,与其定价定位不无关系,大部分网购用户就是希望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很低甚至免费配送的门槛,很低的退货成本,甚至免费退货。 3.悖其道而行需要承受考验。LV能违背市场规律而活,需要百年历史的沉淀,顺丰优选配送运费按10元/单计;购物金额满200元可以免运费;退换货运费按10元/单计。本来就是一个培养市场的过程,需要通过免费的方式来降低门槛,如今等于违背了网购的基本规律。 4.“慢钱”在“快钱”面前容易低头。“爱买网超”于今年7月28日成立,计划依托申通快递在仓储物流上的优势,以“网上超市”为切入点,仿照“1号店”的经营模式,开设一家在线的大型实体超市,满足家庭的日常生活所需。志在“懒人的幸福未来”,理想只要用户登录“爱买网超”,一罐可乐、一包针线都能送货上门。然而从9月中旬起,“爱买网超”的网页就已无法打开,官方微博也不再更新。这个所售商品包罗万象、承载了快递业转型理想的电商平台,实际仅运营了1个多月。“爱买网超”首期投资近5000万元,从不同行业挖来100多名精英,但这些资金并非来自申通快递,实际上是申通快递原总裁奚春阳的个人投资。奚春阳近期在接手天天快递后,已将“爱买网超”转交了申通快递,而申通快递高层无意经营网上超市,意欲寻求转型。所以,电商辅助下的快递市场,其实寡头游戏开始了。无论顺丰还是申通圆通。走路都可以捡到钱的时候,是否有决心分精力去“烧”和“熬”电子商务这份慢钱。 点评二: 优选成功需要革顺丰的命 ▲文/吕谋笃,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副总裁 新业务能否成功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经营决策是否正确,主要指资源的整合、投向及合理配置等相关决策,这些从宏观上决定着资源效率的大小;二是运营效率是否有优势。企业确保在相同的资源条件下,通过相关管理措施尽可能提高运营效率,从而获得与竞争对手的相对优势。 从经营要素来看,顺丰优选的决策完全合理。主要原因有三个:首先,2011年顺丰销售额达到120亿,年度增长50%,利润率30%,多年来积累了足够的资源;其二,2011年网购销售额约8000亿元,而且增长迅速(年增长率约70%),市场容量与市场增量都足够大;其三,顺丰具备了电商们一致强调的核心竞争力—物流优势,这一能力优势,使顺丰优选的成功好象近在咫尺。 然而,笔者认为,顺丰经营决策上的正确,并不一定能够确保顺丰优选的运营成功,仍须正视以下管理挑战,才能获得相对效率优势。
|
『主编』 雷康 电话:1308 6666 318, 180 8010 2770 - 邮箱:3214616@QQ.com (如有侵权,务请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