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5熊猫网 生活时尚品饮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2-3-9 09:48|查看: 154|评论: 0|来自: 金羊网-新快报

骄奢的小酒:国人无拉菲不欢?

82年拉菲是什么?随便问一个路人,也许都能告诉你,这是奢侈品,喝一口就要上千,寻常百姓毕生都难喝到。而名流政要和富豪们,一个喜宴就可能喝掉好几百万的拉菲。

骄奢的小酒

骄奢的小酒

“领导,要不要来瓶雪碧兑红酒?”

“呃,不……那太不专业了,请给我们上话梅配红酒。”

这是在六七年前很常见的一幕,即便是在最高级的餐厅,许多人也曾这样喝过红酒──兑雪碧、兑话梅,甚至兑苏打水。

那时候,几乎大部分人都不习惯葡萄酒里单宁(Tannins)带来的刺感以及葡萄酒特有的酸、涩。

不过,仅几年后,有钱人的口味就变了:

“老板,请问喝什么酒?”

“来瓶82年拉菲吧!”

82年拉菲是什么?随便问一个路人,也许都能告诉你,这是奢侈品,喝一口就要上千,寻常百姓毕生都难喝到。而名流政要和富豪们,一个喜宴就可能喝掉好几百万的拉菲。

如果给“拉菲现象”贴个中国标签,别无他名,主顾“非富即贵”。“拉菲现象”之后,是法国左岸四大名庄酒和右岸三大名庄酒的水涨船高。现在,不管是拉菲还是其余的七大名庄酒,都产量极少、价格昂贵,只为少数人拥有。

此前,拍卖、投资名庄酒主顾最多的是以法国为首的欧美国家。近年来,中国人逐渐成为拍卖会上的常客,还常以极高的价格将名庄酒纳入囊下。

随着所谓上流社会自上而下的影响,名庄酒在中国集体狂欢。喝不起拉菲正牌产品,不少人接着追捧拉菲的副牌产品,俗称“小拉菲”的价格也直线上升。

即使一般应酬,抬高“身份”的利器不是茅台、五粮液,而是一杯昂贵的红酒。用高级品酒师罗宏敏的话来说:“这是个潮流,你必须表示你懂葡萄酒,然后你才能和周围的商务人士有共同的话题。”

对此,英国《金融时报》评论称:“人们正在买入一个和鉴赏、质量、年份或评级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几乎完全靠支付能力繁荣起来的奢侈品牌。”

在欧洲人看来,这种疯狂匪夷所思:欧洲人对于文化、生活和消费的态度都非常独立,那是一个相对已经固态的社会,很难有真正形成全社会效应的东西。如果有人一定要烧钱喝名庄酒证明什么,周围的人只会觉得他是个暴发户。

不过,中国的“拉菲现象”放到历史中,并不陌生──美国人干过这事,日本人也干过。原因并不复杂也并不难明白,只是可能有点难以启齿:我们是那么急于向世界证明──除了钱,我们还有自信、有品位、有文化之类。于是,“非富即贵”者以喝名庄酒为荣,不少小资中产以喝进口葡萄酒为品位。

有关中国酒文化的讨论汗牛充栋,喝什么、不喝什么或者怎么喝,那是人家的事,我们管不着。但,随便糟蹋别人发明的葡萄酒,就是我们的不对了。

本期,我们请在穗外国人及高级品酒师谈谈那些被误读的葡萄酒文化。

前年,10月29日苏富比在香港的拍卖会上,3瓶原估价仅6.5万港元的1869年拉菲红酒被以每瓶150万元的破纪录价格买走。一个1982年拉菲的空瓶子也被中国收藏者以2000元购下。拉菲最能代表名庄酒这些年在中国的狂飙突进和民众的痴迷。广州是洋葡萄酒销售的重要阵地,也是国内最“懂”葡萄酒的地区,但痴迷背后折射出的,有专业上的短板,更多的是文化上的不自信。

大卫在谈中西方葡萄酒的文化的差异。

大卫在谈中西方葡萄酒的文化的差异。


印象
许多人喝酒爱面子
迷信品牌不够专业

即便是经过专业训练并有多年的从业经历,大卫依然随身携带一本英国出版的《葡萄酒百科全书》,他戏称这是他的“圣经”,因为全世界葡萄品种繁多,香气各异,他必须时刻查阅才能为客人提供最专业的品酒推荐。


广州人喝酒更迷信品牌

Hi广州:你在欧洲工作过,现在在广州工作,你觉得两地的客人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欧洲人普遍懂酒。整个欧洲大陆,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这些都是老牌的葡萄酒产区,人们很容易驾车到各个产区去喝到最地道的红酒。这对于专业的品酒师来说,压力比较大。客人知道得更多,他们需要的就更多。经常他们会提出自己想喝的酒,如果恰好没有这款酒,他们接着会要求你推荐类似的酒。伦敦人尤其如此。而在广州,我也发现世界各地的红酒在这里都能买得到,但是,客人就没那么专业。

Hi广州:最大的差别在哪里?

:举个例子,在我们的意大利餐厅,我们精选了各个价位的红酒。以高端名庄酒来说,1988年是个好年份,拉图城堡干红比2007年的拉菲更好,而且价格低了一半。但是广州的客人们往往喜欢点这个标价更高的拉菲而不去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拉图。我想,广州人有很多钱,在喝葡萄酒上,他们喜欢选择更贵的。

Hi广州:你觉得原因是在哪里?

:可能并不懂酒。总觉得拉菲的名气更大。但你知道,只迷信品牌,这是很愚蠢的一件事。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我想是因为他们的领导都爱喝拉菲,觉得喝拉菲很有面子。


我经常看到适合快喝的酒被陈放了

Hi广州:在中国人的观念里,酒是陈的香。葡萄酒也是这样么?

:一些酒适宜陈放,像五大名庄的诸多好酒,可以沉睡一百年后再开启,在短时间内开启并非是好事。而更多的酒适宜早点喝掉。我在餐厅里也看到很多客人自带酒来喝,从酒标来看,这是适宜在既定的时间内喝掉的新酒。而超过时间了,就失去了酒本来原有的香气。因为每款酒都有其适合饮用期。举个例子,螺旋纹状瓶塞的一般是3年以内喝掉为宜的新酒。

Hi广州: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专业品酒人士在评价一款酒的时候,用单宁、芳香度、酸涩度等指数去衡量,是这样么?

:其实,我在培训我的团队的时候,也经常会面临这个问题。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价格肯定是个风向标。但是对于每个人来说,味蕾都不一样,每个人对酸涩度、单宁的厚重等接受都完全不一样。品酒这是个非常个性化的行为。我想说的是,相信自己的舌头。就像品茶一样,选择你喜欢的,就可以了。

干杯是中国特色

干杯是中国特色


干杯是中国特色

Hi广州:你觉得广州人喝葡萄酒什么感觉?

:他们喜欢“干杯,干杯”,虽然觉得这样一口吞下葡萄酒,很容易忽略了葡萄酒本身的味道和香气的细致感受,但是我觉得他们在“干杯”的时候很开心。客人开心很重要,我很尊重他们的习惯,这也是中国特色。如果他们喜欢,为什么不呢?

Hi广州:欧洲人是怎么样的?

:欧洲人一般习惯小口啜饮。酒对欧洲人的重要性就和茶于中国人一样。我们坐下来吃饭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点什么样的葡萄酒,正如你们一坐下来第一件事是点什么样的茶。我们在喝酒的时候会用不同的食材配酒。例如白葡萄酒会用芝士或者面包,而红葡萄酒则会用牛肉。各类不同的食材,当然对葡萄酒的选用情况也不一样。而在中国,几乎不。我曾听到一个中国人为什么不喝白葡萄酒的笑话:据说是白葡萄酒是假的,也不够喜庆。因此,人们普遍喜欢喝红葡萄酒。而在欧洲,白葡萄酒的销量是非常大的,因为口感清新,更适合搭配冷盘。

Hi广州:会一顿饭喝掉很多瓶酒的情况么?

:当然有。我就试过和我的三个朋友喝了6瓶葡萄酒,喝醉了。


姚明买酒庄或者只是为了赚钱

Hi广州:最近姚明在美国购买了酒庄,你怎么看?

:名人购买酒庄在欧洲也是非常常见的。不管是商人还是明星,买酒庄都是非常体面风雅的一件事。重点是,不管在什么时候,对于欧洲人来说,买酒庄首先是因为自己非常爱酒,兴趣第一,其次才是赚钱。但是姚明,我想他可能更看重赚钱。

:酒难道不是一件商品么?

:是的。但是,对于很多把酒当做生命的人来说,赚钱往往是其次的。你知道,酿一瓶葡萄酒,需要一年的时间。从葡萄抽芽到开花结果,最后成熟被酿成酒,装到瓶子里,需要整整一年的时间,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十月怀胎,最后诞生,每一瓶都是独特的。


大卫
David Bassaluy

广州天河新天希尔顿酒店意大利餐厅经理、资深品酒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 △时尚栏目、杯酒人生

12下一页
己到尾 ●● 已到头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 20:33,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