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5熊猫网 学术文献民族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1-11-27 03:24|查看: 33|评论: 0|原作者: 胡言真|来自: 中国城乡金融报

对少数民族地区金融发展的思考

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是我国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它们与发达地区农村的差距,初期主要表现为生产上的差距,到一定阶段后会表现为金融上的差距。本文结合西藏农牧区的实际情况,对少数民族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发展阶段、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本文亦以此为念。


发展现状

纵向比快速发展和横向比相对落后,是对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特别是西藏农牧区金融市场发展现状的一个基本判断。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是指县乡镇村,不包括省会城市和地区级政府所在地。相比之下,后者的金融市场相对健全,基本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少数民族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也呈现出了以下特点:

一是金融机构较快增长,但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占比仍较高。截至2010年12月,西藏银行业各级金融机构达620个,全区共有74县(市、区)和682个乡镇,保守估计金融空白乡镇超过130个。保险证券机构数量更少,同期证券业机构13个,保险业机构39个。二是金融业落后程度要大于经济落后程度。以保险业为例,2009年西藏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6%和27.4%,而同期人均GDP已达到全国人均GDP的60.9%。三是金融总量快速增加,但属于资金净流出区域。长期以来,西藏存款额远远大于贷款额。2009年西藏存款额突破千亿元,贷款额248亿元。其中,储蓄存款226.4亿元,工商农业贷款总共13.5亿元。

发展动力

从发展动力看,少数民族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目前处于以外生推动为主、内生拉动为辅的阶段。

首先,从金融资源的来源与使用看,以政府资金为主。有学者用储蓄存款占比超过财政存款为标准,认为西藏从1993年起就进入内生拉动发展的阶段,其实这并不准确。在西藏的各种存款中,企事业存款占比远远超过储蓄存款。企事业存款主要是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存款,仍然属于政府资金。2009年企事业存款、财政存款、储蓄存款在总存款中的占比分别为42.8%、10.2%和22.0%。从贷款流向看,反映市场经济活跃程度的工商农业贷款占比非常低,这三者贷款占各项贷款比例,呈现出一个下降趋势,1996年为55.7%,2006年为14.6%,2009年仅为5.4%。西藏固定资产投资以国家财政资金为主,大部分贷款作为配套资金,投入政府投资的项目。

其次,从金融机构的构成看,以大型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为主。一个地区中小金融机构越活跃,该地区内生发展动力越强。在解决中小企业和农村融资难的需求下,内地的村镇银行、社区银行正在逐步发展,但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本地法人金融机构还非常少,主要靠大银行分支机构提供一些基础性金融服务。截至2010年末,工农中建等大型商业均已在西藏设有分支机构,但还没有本地的法人银行和法人保险公司,也没有城乡信用社。近日,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准筹建西藏银行,圆了西藏人民的百年金融梦想。筹建的西藏银行是西藏自治区首家地方法人银行机构,也是自治区成立的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筹建西藏银行将有利于加大金融支持西藏发展的力度,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藏区金融市场,对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第三,从金融供给和需求来看,以政府供给驱动为主。从各种融资难的讨论中不难发现,经济较发达地区,金融发展进入了以需求追随模式为主的阶段,即经济增长的需求,倒逼金融业务的发展。而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还是处于以供给领先模式为主的阶段,具体来谈,即在很大程度上由政府供给发挥驱动作用,通过各种财政补贴,配合各家银行向下设立机构;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在西藏74个县市区的全覆盖,促使保险机构向下设立网点。

面临挑战

影响和制约少数民族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的因素,除共有的金融体制因素外,还有其区域的特殊性。以西藏广大农牧区为例,金融市场发展主要面临以下方面的挑战:

第一,经济落后弱化了金融业务的需求。无论多么贫穷,金融需求依然存在;但经济落后,金融需求必然不强劲。从产业构成看,西藏广大农牧区以农牧业为主,并且传统生产方式、自然经济还占有相当比重,农业生产对金融服务依赖性很低。广大农牧区县乡镇几乎没有二三产业。2009年全区农村工业和建筑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比重为14.5%。从就业渠道看,农牧区外出就业人口占比低,向农牧区汇款的金融需求少。打工汇款,是一些落后地区农村金融得以维持的一个重要原因。2009年西藏农牧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753元,在纯收入中占比21.3%,比全国同期低18.7个百分点。从投资回报来看,经济效益低,金融吸收能力弱。西藏100元钱投入,产值只有60、70元钱。工业企业中,100元的总资产,创造的利润6.6元,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而广大农牧区的投入产出比例更低。

第二,特殊的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融业务的发展。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西北、西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其人口密度要远远低于内地沿海发达地区。西藏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2.5人。少数民族地区地广人息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在这些地区设立金融服务网点,经营成本高,人才短缺,风险管控难度大,对银行的基础避理和对分支机构的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有贷款利率的优惠,目前在西藏的银行,只有农行西藏分行在县和部分乡镇设有分支机构,同时农行还获得费用的补贴。保险公司的机构主要设在地区上,只有人保西藏分公司在部分县设有营销服务部。

发展建议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除发展经济外,还要发挥政策支持和市场自身的力量,增加金融供给。

第一,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少数民族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的薄弱是制约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群众与全国其他地区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原因之一。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边疆地区,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区域。发展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金融业,既要算经济账,还要讲政治、顾大局、算总账。

第二,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继续执行优惠贷款利率,把贷款方向从改善生活条件向促进农牧业生产转变,让更多群众享受金融服务的好处。加大金融机构费用补贴力度,尽快消除金融机构空白乡镇。把财政支农补贴资金通过银行网点发放,既能降低发放成本,保证资金安全,又能培育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金融意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创新服务方式,比如农业银行推出的惠农卡,既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又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

第三,适度放开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入。针对少数民族农村地区面积大、人口密度低的特点,可加快试点,在每个地区和具备条件的县设立村镇银行。放宽村镇银行的发起人资格,允许保险公司、当地企业与商业银行作为发起人。村镇银行与商业银行一样享受贷款优惠利率、经办费用的补贴政策。给予村镇银行税收优惠政策以及业务发展的支持。要求村镇银行必须在一定数量的县和乡镇设立服务网点。加强监管,加大现场检查力度,促进村镇银行建立和执行风险防范制度。

己到尾 ●● 已到头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7 20:11,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