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5熊猫网 学术文献民族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1-11-27 03:15|查看: 36|评论: 0|原作者: 肖静芳|来自: 中国民族报

我们的“优势”和“特色”是不可取代的

今年5月,中央民族歌舞团到贵州黔西南进行“文化下乡”演出。

蒋大为演唱《最美的歌唱给妈妈》。

刘媛媛演唱《国家》。

在不久前揭晓的“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评比中,中央民族歌舞团演员蒋大为的《最美的歌唱给妈妈》、刘媛媛的《国家》荣获十大歌曲,创下其他艺术院团所没有的成绩。明年是中央民族歌舞团建团60周年,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央民族歌舞团党委书记、代理团长兰智奇──


谈传统
中央民族歌舞团有唱红歌的传统

记者:中央民族歌舞团有两位演员的歌荣获十大歌曲,这个成绩似乎是别的艺术院团所没有的。

兰智奇:对。刘媛媛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了我们中央民族歌舞团,这些年来她在艺术的道路上孜孜以求,成绩显著,被大家称为“红旗歌手”。与成龙合作演唱的《国家》,虽是一首主旋律歌曲,但通俗上口,广为传唱。

蒋大为老师就更不用说了,他是一位德艺双馨的歌唱家,多年来在对团里新人的传帮带方面起了带头作用。多年前他演唱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牡丹之歌》就脍炙人口。这次获奖的《最美的歌唱给妈妈》,是由他自己作曲、作词并演唱的,延续了他以往大气、深沉的风格,曲风还融入了藏族元素。

一个是老艺术家,一个是青年艺术家,两代演员同获奖,可以看作是中央民族歌舞团艺术传统生生不息的表现。明年就是我们建团60周年,在将近60年的时间里,从蒋大为、德德玛到杨丽萍、腾格尔、曲比阿乌,再到刘媛媛、彝人制造、卞英花等,中央民族歌舞团人才辈出,是因为始终有良好的艺术氛围和相互切磋、传帮带的传统。

记者:获奖的两首歌曲都是歌颂党和祖国的,这也与中央民族歌舞团的传统有关吗?

兰智奇:是的。中央民族歌舞团是在周总理的亲自关怀和指示下建立起来的。所以,建团之初,我们就有明确的宗旨,那就是通过歌舞把党的温暖送给各族人民,把党的民族政策传达给各族同胞,同时,把56个民族多彩灿烂的歌舞文化呈现在国内国际的舞台上。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各地都在唱红歌,而我们中央民族歌舞团也是有唱红歌传统的。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壮锦献给毛主席》、《颂歌一曲唱韶山》,到八十年代的《骏马奔驰保边疆》,再到现在获奖的两首歌曲,都是歌颂党和祖国,表达各族人民对党和祖国的热爱之情,这是我们的重要主题。

今年,中央民族歌舞团将参加中央国家机关、国家民委、国务院侨办主办的几场唱红歌专场晚会,而我们的一些演员也有所动作。如前不久蒋大为老师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红色经典歌曲独唱音乐会,刘媛媛和成龙再度合作推出了歌曲《民生》,年轻满族演员孙滢迎推出了《我的祖国》红歌专辑等。


谈现实
把多彩文化送到国内外

记者:您提到中央民族歌舞团的建团宗旨之一是把党的温暖送给边疆各族群众,在这方面,近些年中央民族歌舞团是怎么做的?

兰智奇:近年来我们搞了“中华民族一家亲──文化下乡”活动,效果特别好。比如今年5月,我们组织七八十名演员到贵州的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广西的百色、崇左、平果等地去演出,那里是山区,交通不便,我们坐火车、倒汽车,辗转来回一个多月,直到6月才返回北京。演出都是在露天进行,但是当地老百姓特别热情,有的走几个小时的山路来看。特别是在贵州黔南州的演出,演出那天晚上下大雨,但既定的日程不能改,所以演员们冒雨表演了两个多小时,台下几万观众也兴致勃勃地冒雨观看。

这些年随着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少数民族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要越来越大,他们希望在国家级的舞台上看到自己民族的歌舞。中央民族歌舞团作为唯一一家中央级民族歌舞团,责任也越来越大。今后我们要加强“文化下乡”的力度,条件再艰苦,我们也要走遍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乃至120个民族自治县,让少数民族群众直接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通过多彩的歌舞文化增强他们对中华多民族国家的认同。

记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央民族歌舞团经常随国家领导人出访演出。现在,中央民族歌舞团还担负着这样对外文化交流的重任吗?

兰智奇:对外文化交流是我们的传统,也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就拿今年上半年来说,大年初一,我们就从北京出发,参加了“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海外巡演,在澳大利亚、新西兰进行了慰问华侨的演出。海外华侨们能在春节期间欣赏到来自祖国各个民族的歌舞、民俗风情表演,非常高兴,购票热情高涨。

3月底4月初,我们同时接到两个海外演出任务,一个是庆祝中国援建哥斯达黎加国家体育场建成,在庆典仪式上演出;一个是庆祝中老(挝)建交50周年的交流演出。我们只好把人马兵分两路。其中,赴哥斯达黎加的演出创下了中央民族歌舞团历史上的两个“第一”:其一是成行时间最短,从拿到邀请函到出行只有11天;其二是单程旅途最长,从北京到阿姆斯特丹、再到巴拿马,我们转了两次机,花了50多个钟头才抵达哥斯达黎加的首都圣何塞。在圣何塞国家大剧院的演出可以说是盛况空前,哥斯达黎加的政要都观看了演出,主流媒体做了全程直播和详细报道。有些观众看了精湛的表演和绚丽的民族服饰,直呼:“我喜欢中国文化!”

中央民族歌舞团到目前已荟萃了中国37个民族的歌舞艺术,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是其他文艺院团所不可取代的,对外演出既呈现了中国文化多样性,又体现了各民族和谐相处的面貌,对于境外对我们民族宗教方面的误解也有一定化解作用,可以说在文化上、政治上都具有正面效应。


谈未来
明年争取实现“一歌一舞”的目标

记者:明年是中央民族歌舞团建团60周年,对此,歌舞团将有什么大动作?

兰智奇:中央民族歌舞团建团时,周总理曾说,希望每个民族都至少有一支代表性的歌曲、一个代表性的舞蹈。截至2010年底,我们已创作完成了35个民族的声乐、器乐作品,37个民族的舞蹈作品,但这离周总理说的“一歌一舞”还有一定距离。为此,今年我们要加大采风、创编力度,争取到明年时完成其余十几个民族的歌舞创作,在明年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期间呈现给全国各族观众。

记者:当前,全国正在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文艺院团也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对此,中央民族歌舞团如何应对?

兰智奇:60年了,中央民族歌舞团既有辉煌的历史,也有沉重的包袱。以往的体制、机制不适应市场发展,院团活力不够,创新能力不足,人员负担过重,都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我们内部要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精简机构等改革,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解决如何在市场中生存的问题。

虽然我们缺少资金投入、缺少市场砺练、缺少包装和营销,但我们有强大的艺术传统和人才资源,这是我们闯市场的不二法宝。目前,我们正在寻找合适的投资合作伙伴。只要我们能打造出能与时代接轨的、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做出品牌,相信就能走向市场。当然,这需要我们有创新观念,不光是节目上,包括民族服饰上,都要引入市场理念,做到既传统又时尚,同时不失民族特色。

己到尾 ●● 已到头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4 09:22,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