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5熊猫网 文化艺术演艺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1-9-13 01:32|查看: 103|评论: 0

画廊的一天


早上十点,798艺术区显得有些安静。热闹兴奋的游客、低调谨慎的收藏家、兴致盎然的艺术爱好者们的身影还寥寥无几。

798艺术区

北京姑娘沈燕准时到达位于这里的意大利场。青画廊北京分部。虽然正式开馆时间在一个小时之后,但形成惯例的画廊工作机制已经开始运转。检查展品情况、调试灯光等细小的事情是画廊每天开馆前必做的功课之一,两个专门负责看护、调试作品的男同事快步走入展厅深处,进入各自的工作角色。

沈燕和她的同事──负责协调与沟通的两个年轻女孩坐在常青画廊进门处的白色矩形前台处,三台苹果电脑旁堆着许多资料、图片以及记录各种信息的黄色便笺。来自加拿大的台湾籍年轻女生Jennifer查看完自己的电子邮件,开始Google一种特殊的玻璃材料。一位来自意大利的艺术家即将在中国创作自己新的装置作品参加常青画廊的下一个展览。找到这种材料的生产商,联系相关的制作公司,帮助艺术家解决“无米之炊”的难题是Jennifer今天的重要任务之一。10点50分,坐在她身边的沈燕整理完财务支出报表后,着手打电话与印刷公司讨论报价、纸张需求、设计版式等问题。每次为下一个新展览准备作品画册时,这样的电话总是必不可少。

时钟指向11点整,画廊正式开门营业。时而有背着相机,身着厚厚冬衣的参观者推门而入。虽然隆冬时节是画廊淡季,但作为798艺术区屈指可数的几家招牌画廊之一,慕名前来参观的人仍不算少。艺术家卢西与乔治·奥达(Lucye Joyge Orta)名为《奥塔的水》的一组作品占据画廊一层,由净水器、船、雨衣、瓶子和水壶这些奇怪的东西组成的装置作品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负责媒体宣传事务的Aisi走出前台,带着几位重要的外国客户参观整个画廊,细致耐心地解释每个作品的由来和含义,也许下一刻他们就会成为这些作品的新主人。

三十岁的意大利姑娘Federica Beltrame是常青画廊北京分部的负责人,她和意大利语翻译Jenny另有一个小型办公室。12点过半,其他的同事们像往常一样轮流外出就餐,Federica还坐在电脑前专心处理各种Email。虽然目前画廊中的展出尚未结束,但新展览《一种色彩──十二位中外艺术家联展》已经在紧张的筹备过程中。常青画廊所有的展览均由画廊几位负责人亲手策划,与意大利总部频繁进行电话、Email、甚至视频聊天沟通、与各位参展艺术家讨论展品细节这些前期工作中的重头戏最近常常让Federica加班到很晚。

下午3点,一位收藏家的来访让Federica暂时放下手边的工作,和他一起走上二楼会客室喝咖啡,谈生意。那里拥有巨大的玻璃天窗、木头书柜、红布艺沙发和矩形会议长桌,墙边堆放了一些小幅的素描和油画,在冬日午后的阳光下显得温暖而随意。

画廊创办人Mario Cristiani, Lorenzo Fiaschi和 Maurizio Rigillo很少出现在这里。但是每个展览筹备期,他们中的一两位都会来到北京指导布展。事实上,在布展期间画廊中所有职员都要亲身参与。对于这五位画廊女生来说,了解一件艺术有什么含义并不算什么,她们甚至清楚一幅画有多重或是某件装置作品如何安装。

与收藏家持续一个多小时的密谈结束后,Federica再次回到自己的办公室。7小时时差外的意大利此刻正是上午工作时间,画廊中的每个人都抓紧下班前最后一段时间和总部联系。沈燕拨通越洋电话确认对方托运参展艺术品的物流订单号,Aisi则忙于在MSN上和国外的同事们一起商量哪些作品图片是可以公布的媒体材料。

随着新展日期的逐渐临近,每个人兼顾的事情会越来越多。这种忙碌的工作状态要持续到展览顺利开幕后才能告一段落。在接下来约为1至2个月的展览周期,告别繁琐复杂的布展,画廊工作日程逐渐回复平淡。六点下班,法定节假日休息。每天电话、邮件、整理资料、接待来访、照顾外国艺术家们在中国的饮食起居……

无数个开幕酒会结束后你所不知道的画廊的一天,她们这样度过。

己到尾 ●● 已到头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 18:50,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