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先生告诉记者,前段时间朋友办喜事,他也收到一条短信:“若因您工作繁忙,不能参加本人的婚宴,特将银行卡号附上,便于您将礼金转账,建行×××××××,农行×××××××。”杨先生表示,这实在让人瞠目结舌。但的确安全方便,还能避免假钞。 据记者了解,随着“电子请帖”的流行,作为“礼尚往来”的一种方式,“电子红包”的概念也应运而生。一旦收到“电子请帖”,马上登陆网络银行将结婚礼金打入新人账户,并将几时几分几秒转账的时间告诉新人,当新人通过账户明细查询的时候,就能一目了然辨认出红包来源。
“有个朋友在香港结婚了。听说那里流行送尾数,588元怎样,两个8,够有香港特色吧?”小玲得意地问老公,可她转念一想,港币10元以下没有纸币,难不成红包里还塞几个硬币?” “傻了吧,直接送钱又麻烦,又俗气。你不会开一张支票塞在红包里啊,又轻又薄,不会坏了红包的形状。”小玲老公给出突破性建议。 据悉,上海已有小部分人在结婚送礼时,采用送支票而非送现金的方式。在红包内附一张签名支票,又轻又薄,支票上具有象征意义的数字更能体现送礼人的诚心一片。
不少市民表示,其实送红包常常是你来我往,有去有还,尤其在同学之间,基本是现在送过去,以后送回来,或许其中会有一点“时差效益”。 于是,在网上有不少大学生呼吁:同学结婚红包能不能用签名方式来代替?即参加同学结婚,大家集体签个名,不需要再包红包。很多年轻人表示,这种做法挺好的,本来同学结婚图的是人多热闹,红包只是一种你来我往的形式,改成签名会更有纪念意义,而且对一些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来说也能减轻不少负担。 |
『主编』 雷康 电话:1308 6666 318, 180 8010 2770 - 邮箱:3214616@QQ.com (如有侵权,务请告知) |